第2764章 軍餉
皇上和怡親王兩人充分預計到了平叛所需銀兩的驚人程度,也做出了最為充足的心理準備,然而當事實發生以後,他們又不得不震驚萬分,因為實際支出比他們想像的還要駭人聽聞,儘管一直不停地在開源,也一直不停地在截流,戰爭打響一個月,用於戰事的各項銀兩用度高達七百萬兩!西北平叛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無底洞,將大清帝國的經濟幾近逼近到崩潰的邊緣。
實際上,即使沒有這場平叛戰爭,皇上也是早早就開始著手充盈國家庫銀的事情,在他剛剛即位才一個月的時間,就下令戶部清查錢糧:各地虧空錢糧,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侵漁,都是非法的。一經告發查實,一律革職離任。
皇上當然不能相信,先皇締造的太平盛世可是有目共睹,而國庫里怎麼可能才區區八百萬兩銀子呢?當然是這些銀子都被貪官污吏們收入囊中。因為先皇天性寬厚仁慈,因此對這些國家蛀蟲們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網開一面,結果就是給自己的兒子留下這麼一個微薄的家底。
皇上是眼睛不能揉得一粒砂子之人,他的雷厲風行和鐵腕手段可是滿朝文武人人皆知,因此登基之初就立即著手治貪,而這道上諭一經下發,當即就是人心慌慌、個個自危。
皇上當了那麼多年的皇子,處理地那麼多的國家大事小事,對於區區治貪還是有一些獨到的法子。比如,對於派欽差大差去查貪官,而且這些欽差大臣還不是自己一個人前往,而是帶著候補官員,查出一個貪官污吏,當場就地免職,同時再從隨行的候補官員中選出一位同級別的繼任者。此招又狠又准,由於新任官員不僅是查賬官員還是繼任官員,當然會對前任的貪污行為一查到底、絕不手軟,成效極為顯著。
此外,對於借錢糧充賬的行為,皇上採取了錢糧充公的法子,對於花小費報銷的行為,皇上成立了會考府,嚴格審核,一時間貪官污吏的各種巧立名目的法子都被堵得死死的。在把所有的貪路全部堵死之後,就是皇上最為拿手的「關門打狗」了,即罷官、索賠、抄家,就是要那些貪官污吏們把吃進肚子里的銀子再吐出來,歸還國家。
現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治貪行動之後,剛剛進入到收繳所欠國庫銀兩階段就迎來了一場幾乎耗盡大清帝國全部財力的平叛戰爭。儘管皇上將籌措軍餉的重任交到十三阿哥的手上,不過他自己也是從來都沒停止過這方面的親力親為,可謂費盡心機、夜不能寐。
比如,皇上曾經專門就這個問題在奏摺上進行過硃批:「絲毫看不得礙於情面,務必嚴加查處。把貪官追得水盡山窮,叫他子孫後代也做個窮人,方符合朕的本意。」此令一下,全國一片抄家之聲此起彼伏,而他自己也榮獲了一個「抄家皇帝」的封號。
追繳國庫欠銀雖然在緊鑼密鼓中進行,然而這件事情並不是一蹴而就,有些貪官污吏將銀兩揮霍殆盡,就是殺了他也追不回來;有些貪官污吏已經不在任上,賬目等早已經因為時間較久而根本查不到,此外財富是一個積累過程,就算是追討欠銀也需要時間,然而羅卜藏丹津哪裡給他半點時間?戰爭一觸即發,就像張著一張血盆大口貪戀地伸向大清國庫。
財政缺口瞬間突顯出來,追討欠銀就算是一刻都不曾停止也追趕不上戰爭的急需。開源的法子已經發揮到了極致的水平,再一個就是要想想節流了。與開源相比,節流的難度就登時感覺容易多了,於是皇上一聲令下,滿朝文武即刻被削減俸銀和祿米,將節約下來的銀兩和祿米直接充了軍餉和軍糧。
可是不要小看了這個俸銀和祿米,這可不是只有整天在皇上眼前的那幾位朝中重臣被削減,而是不管地域遠近,不論官職大小,全國所有官吏一律都要減半!此舉一出,國庫支出的壓力總算是稍稍緩解了一下,如果說追討欠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話,這個削減俸祿則完全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畢竟庫銀例行支出的速度降低了一半。只不過由此而節約出來的銀兩瞬間就都被悉數拿去添充軍餉那個無底洞般的大窟窿去了,庫銀仍是以火箭速度急劇下降,幾乎馬上見底。
削減俸祿之舉不僅對國庫的影響很大,對於全國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員來講也是影響很大。畢竟皇上心中醞釀已久的與「火耗歸公」相配套的高薪養廉舉措——「養廉銀」還沒有正式出台實施,此時官員們的俸祿水平還是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這也是官員們貪污腐敗的一個原因之一。皇上早就相推行這個「養廉銀」,奈何還不等他大展宏圖之際就被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偏偏雪上加霜的是還要暫時削減官員俸祿來填充軍餉的巨大缺口,而這場戰爭何時能夠有個結果卻是誰也看不出來,一時間大清帝國怨聲載道。
公平些來講,這件事情也不能怨官員們,畢竟人家也是要依靠俸祿來養家糊口的,一下子就被削掉一半,恐怕除了怡親王以外,從上到下沒有一個官員是心甘情願,特別是地方官員,又特別是低階官史。畢竟這場平叛歸根結底是皇上的事情,是贏是輸與他們這些小官小吏有什麼關係?就是高官們也一樣頗多怨言,這些人的俸祿更高,而他們的花銷也更大,小官小吏們節衣縮食勉強維持,高官要員們則沒有那麼容易地能屈能伸,畢竟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由於減薪政策直接觸動了官員們的既得權益,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官員們都與皇上一條心,朝堂上漸漸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異樣聲音。
皇上身康體健、耳聰目明,但凡一丁點兒的雜音都聽得清清楚楚,更何況這股雜音愈來愈大、愈來愈強。剛開始確實是有些官員不能理解皇上這項舉措的重要作用而心存不滿,但是漸漸地,這股不滿情緒被反對派們發現是一個絕佳的借力打力的一個絕佳機會,於是開始悄然煽動官員們通過各種方式發泄怨言怨氣,一時間真真假假分辨不清。
其實皇上一貫都是既嚴於律人也嚴於律己之人,因此即使是沒有面對這麼強大的逆流他也是要做出表率和楷模,更何況這股「怨聲」已經嚴重干擾到了他籌措軍餉這項重大舉措。正人先正己,於是在「怨聲」漸成氣候之前,皇上先下手為強,在毫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間發布了一道口諭:即刻起,所有皇宮費用一概減半,以充軍費和物資。
受前線戰事逼迫,皇上不但要求滿朝文武節衣縮食,就是連皇宮也不例外,包括他自己在內,包括先皇的嬪妃在內,更不要說他的女人們,無一例外統統用度減半。皇宮用度減半的舉措對於軍費的填充完全是杯水車薪,然而皇上仍是堅定地執行了下去,他就是要以此向世人宣告,平叛是當前大清帝國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哪怕是舉國全國之力、舉所有哪怕是微薄之力,都以西北戰事為首任。隨著皇上此舉一出,整個朝堂頓時鴉雀無聲,雜音再也聽不到了,不管是真心的還是違心的,全都在瞬間噤了聲。
清代皇宮的用度俗稱「宮分」,既清宮內,上至太后,下至嬪妃,每年按照等級供應的金銀布匹以及按月、按日供應的精油蔬菜副食等從品種到數量的規定,是一項非常制度化和量化到細微之處的一種規定,範圍涵蓋了日常吃、穿、用等各個方面,全都細微到了極點。僅以貴妃和嬪兩級來示例:豬肉,貴妃每日9。8斤,妃每日9斤;白糖,貴妃每日3兩,嬪每日2兩;香油,貴妃每日6兩,嬪每日5兩5錢;茄子,貴妃每日8個,嬪每日6個;宮綢,貴妃每年2匹,嬪每年1匹;棉綢,貴妃每年5匹,嬪每年3匹;瓷碗,貴妃40件,嬪20件;錫茶壺,貴妃4把,嬪2把。
由此可見,「宮分」細緻入微到了何種程度,就連每天每人食用的茄子供應量都是精確到個位數,更不要說金銀首飾,更是要記錄在冊。也由此人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後宮紛爭的激烈程度一點兒也不比前朝少,其實後宮就是官場的一個小小縮影,是最為真實的寫照。女人們雖然深居後宮,但是一樣也是需要有方方面面的關係去打點、去疏通、去維繫,而這些事情哪一樣不需要銀子呢?女人沒有收入來源,她們都是按照各自的品級享有「宮分」,因此「宮分」就像官員的俸祿一樣,支撐著她們龐大的開支。那些膽小而又知足的女人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宮分」安分守己地過日子,而那些膽大而又貪慾較強的女人則必須想些邪門歪道為自己掙得額外的私房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