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狠的怕不要命的!
經過幾次送人頭,連死了三員大將之後,麻秋終於放棄了讓手下眾將送死的行為,轉而盯著生側一將說道:“赫連將軍,此獠甚是凶猛,便由你出戰迎敵如何?”
??“將軍,賊將甚是悍勇,末將這微末本領恐怕抵敵不住,墮了我軍聲威,還請將軍另擇他人迎敵吧!”
??這位將領名叫赫連勃勃,乃是第一次係統亂入而出的五人之一,份屬匈奴屠各貴種,在原來的曆史上,曾經建立了胡夏王國,為五胡十六國之一。
??但見其身長七尺五六,麵似刀削斧鑿,眼似流星,唇若塗朱。相貌中兼具著漢人之柔美,胡人之陽剛,直如自然界之鬼斧神工,生得麵容俊美無比。
??便是道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也絕非誇口!隻可惜,這無比美麗的皮囊下卻生著一顆殘忍、暴虐的心靈。
??其人生性殘忍狡詐,嗜血好殺!更為重要的是,此人十分自私自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個十足的利己主義者。
??此時聽到麻秋讓他前去送死,心中自是萬般不肯,百般推脫。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縱然以他的實力也能輕易殺了劉勳,但卻絕對不會像辛棄疾這樣輕鬆,因而自己萬萬不是辛棄疾的對手。
??“嗯!”麻秋冷哼一聲:“此乃軍令,赫連將軍莫非要抗令不成?”
??這樣一個大帽子扣下來,赫連勃勃便是萬般不願也隻能伏低做小,領命上前。畢竟後趙此時雖然狼煙四起,烽火處處,但國中依然有著幾十萬軍隊鎮壓著一切,以他現在的實力,並不敢有絲毫違抗,否則立刻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至於麻秋為什麽會找赫連勃勃的麻煩,其實便是一個種族的問題。畢竟這家夥是匈奴人,而且還是匈奴的貴族屠各種人,天然與後趙成為對立。畢竟匈奴的輝煌時代便是劉淵建立的前趙時期,而眾所周知,劉淵的前趙最終滅於後趙石勒之手。屠各貴種更是讓當時身為後趙中山公的石虎殺了數千人,幾乎滅族。
??因此,後趙的兩代皇帝可以說都跟匈奴人有仇,自然赫連勃勃身為一個匈奴人在麻秋手下便得不到任何重用了!哪怕是赫連勃勃此時並沒有任何造反的心思,麻秋也不得不防。
??更別提這個時候的後趙勢力麵對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境內烽煙四起,叛軍林立,稍有不慎便會導致亡國滅種。
??因此眼見辛棄疾異常凶猛後麻秋便打定了主意,派遣赫連勃勃上前與其爭鬥,若是勝了,趙軍挽回一局,重振聲威,自是一番美事!若是敗了,也可借辛棄疾的手除掉一個心腹大患,兩種結果都不吃虧,何樂而不為呢?
??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雕,同時算計了赫連勃勃與辛棄疾兩人,關鍵是一個並不知情,一個知情卻毫無辦法,不得不說,這就是為人臣下的無奈與悲哀!
??領了軍令後,赫連勃勃立刻綽刀在手,驅使著坐下戰馬向著辛棄疾處疾奔而去。甫一上場,他便不言不語,火力全開,刀刀急催而下,專往人的致命之處,劈砍而去。
??他寡言少語,辛棄疾自然也就懶得和他交談,畢竟在辛棄疾的眼中,赫連勃勃自入場之後便已經是個死人了,而死人的表現並不值得讓他在意!
??適才連斬敵軍四將,已然讓辛棄疾出盡了風頭,義軍一方此時士氣大振,而反觀敵軍卻是士氣低迷,一蹶不振。因此現在辛棄疾非常淡定,甭管敵將是懷揣著什麽樣的想法來的,打就完事兒了!
??兩軍陣前,辛棄疾隻是輕催戰馬,同時將手中長槍一抬,便無比精確的架住了赫連勃勃的每一招攻擊。
??“叮~!”
??一陣金鐵交鳴聲響起,兩人手中兵器已經各自分開。初次的試探交鋒後,辛棄疾已經明白眼前的敵將實力不弱,若要將其斬殺少說也要幾十回合,當下抖擻精神,提槍在戰。
??而退開的赫連勃勃心中更是叫苦連天,眼前的敵將武藝確實比自己要高出許多,若想在他手中逃得生機,絕非易事!若想活命,便隻有與其拚命這一條路可以走,比凶狠,比狠辣,隻有招招搏命,舍生忘死,方才有可能逃得一線生機!
??再次交鋒後,辛棄疾使出了渾身解數,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數展現出來。怎奈赫連勃勃早已經打定了主意,招招拚命,式式狠辣,隻為求那一線生機。
??正所謂橫的的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此時此刻赫連勃勃正是那個不要命的人,是以辛棄疾一度被其壓在了下風,局勢開始變得不利起來。
??畢竟人都是惜命的,辛棄疾也不例外,這倒並不是說辛棄疾怕死,而是在他看來,用自己的命換赫連勃勃的命太過於不劃算。
??憑著一股拚命的狠勁兒,赫連勃勃硬是一度將辛棄疾壓在了下風,看得後趙陣中士兵一陣熱血沸騰,扯著嗓子狂吼助威,恨不能立馬衝陣,殺敵立功!反觀義軍這邊卻是隨著辛棄疾落入下風後,士氣開始不斷走向低迷。
??士氣這玩意兒就是有這麽神奇,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實不虛的存在著。古往今來無數次的戰爭中,其實都有著士氣的影子存在其中,並成為影響戰爭勝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曹劌論戰》中所講的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其實講的就是士氣,古人為什麽頻繁鬥將,真的隻是為了逞個人英雄嘛?其實不然。因為每次鬥將之後,勝利的一方士氣都會為之大漲,相對來說贏麵也會更大一些。
??再看戰場上,此時局勢卻是開始發生了逆轉,赫連勃勃雖然發了狠,亡命徒一般的打法曾一度逼得辛棄疾隻能勉力招架,但畢竟武力的差距太大,二十回合過後,辛棄疾已經逐漸適應了赫連勃勃的打法,局麵開始向辛棄疾一方傾斜。
??眼見局勢已然逐漸不利於自己,赫連勃勃再次思考起了退路,作為一個利己主義者,他可沒有向後趙捐軀報國的想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