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又見彈劾(上)
以俞士悅是刑部尚書的身份,即然李文校的案子是由刑部辦理的,那如何將影響降到最低,將自己摘出來,想必不用旁人去說,他也應該怎麽要怎麽做的。而隻要李文校反了口,拒不承認之前所說的有關俞士悅那些話,想必事情便可大事化小了,至少這位刑部尚書還是可以保的住。
“皇上英明。”原本還沒有想到什麽更好辦法的金英,一聽到朱祁鈺的這個建議,立馬就是眼前一亮。
之前朱祁鈺不想動楊晨東,是因為想看看日本使者會有什麽樣的表現之後在做決定。可是現在,即然出了俞士悅的事情,那一切的計劃都要被打斷了,把此事用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也是一招可行之棋。
“很好,金愛卿去就辦吧,你可以多聯係一些人,就說是朕的意思。”朱祁鈺用手揉了揉額頭,一臉頭疼的樣子說著。
借大臣對付大臣,這是皇權通用的招術之一。畢竟高位之上原本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上位,不僅需要你有能力,有智慧,還要機會好,有位置才行。這也是為何其它的臣子願意對同僚下手的根本原因。隻有別人下去了,你才有上位的機會不是?
隻是朱祁鈺並不知道,用禦史言官去動楊晨東為時過早了一點,反倒還等於幫了對方一個大忙。
金英得了朱祁鈺的許可之後,當下興衝衝的離開了,很快就找到了戶部尚書金濂、兵部尚書儀銘、工部尚書石璞以及武清侯石亨等人。大家得知了皇上的意思之後,便各自動用了自己的能量開始讓聽於他們話的官員寫了彈劾奏章。
這其中最繁忙的莫過於右都禦史陳鎰了。
左都禦史之位空閑之下,陳鎰自然就成了都禦史的一把手,管理著禦史們上奏彈劾的具體事宜。
而就是這一下午,突然有七成以上的禦史都上了奏章,所說的都是一件事情,那便是忠膽公破壞日本使團駐地,拆其院門,鞭打使者的事情。
禦史們眾口一詞,皆認為大明乃是泱泱大國,應該有著寬闊無比的胸懷和氣度才是。這樣用武力壓製它國使者的事情實在是不可取,丟了大明的臉麵,應當給予嚴懲才是。
這麽多的禦史同時參與,消息早就不徑而走,很快就傳入到了各大臣的耳中。
胡府之中,胡長寧做為楊晨東的嶽丈得知消息後的第一時間就去了父親的書房,在這裏見到了禮部尚書胡濙。
對於兒子冒然的進入,胡濙自然知其意思,“這麽大年紀了,還如此的冒失,難道不知道什麽叫做遇大事而後定嗎?”
“是的,父親。兒子錯了,隻是這麽多人彈劾晨東,我是真擔心會出事情呀。”胡長寧先是認錯,接著便一口氣的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要說女兒嫁給了楊晨東,他是即滿意又忐忑。
滿意的是,年輕中人像是楊晨東這樣的俊傑實在是沒有,女兒能嫁其做正室,的確是天大的福份。
但同時,正是因為楊晨東太過年輕了一些,立下的功勞也太大了一些,反倒讓這個嶽丈一直跟在身邊擔心著。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為何女婿就不知道收斂一些呢?有錢有權之下老實的呆在楊家莊中不好嗎?為何要出來搞風搞雨,什麽事情都要插上一腳呢?現在倒好,膽大到連外國的使臣都敢打,也不怪那些禦史會聯名彈劾了。
“會出什麽事情?你以為你那女婿是你呢?遇事不動腦子,沒有靜氣不成?”胡濙不閑不淡的說著。
身上尚書之位,又為官多年,幾朝員老的他早就見慣了大風大浪,對於眼前之事更是一眼看透。
為何昨天發生的事情,今天早朝的時候未見有人說些什麽,偏生的要過了一天才會有動靜呢?如果說這其中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打死他都不相信。
思慮其中之事,又逢有消息傳出說是徐有貞審問李文校出了結果,胡濙就想通了一切。這分明是轉移之法,而目標也隻能落在了楊晨東的身上罷了。
即然是轉移之法,便沒有其明確的針對性。即是如此的話,還有什麽可讓人擔心的呢?無非就是事情鬧大的時候,楊晨東站出來道個歉便算是了事了。
當然,要說擔心也並非是沒有,那便是這個孫女婿楊晨東少年得誌,是不是能夠低下他那高貴的頭顱才是讓他關心之事。
“好了,這一次晨東不過是被波及了而已。你若是擔心的話就去一趟楊家莊,告訴他,就說是老夫說的,該低頭時就低頭,算不得什麽的,更少不了一塊肉。”胡濙想著還是需要提醒一下楊晨東,這便把差事放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
“哦,知道了,父親。”胡長寧雖然沒有聽明白是怎麽回事。但即然這樣說了,想必不會有什麽大事的,這便答應了一聲之後,備馬直奔楊家莊而去。
吏部尚書的王直書房之中,座在那裏的他是一聲長歎。
憑著他的關係,有關李文校承認了一切,且還咬出了上官俞士悅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接著便聽到禦史聯名彈劾楊晨東的事實。對此,他犯了選擇艱難症。
這一次事情明明就是因為自己的孫兒王思而起。按說他應該站在楊晨東這一麵的才是,麵對著眾禦史的彈劾,他隻需要有明日早朝的時候將李文校的事情捅出來,相信大家的視線很快就會得到轉移,如此一來,忠膽公應該無事了。但他就要麵對著皇上的不滿,甚至俞士悅一係的針對。
一旦惹得皇上的不滿,以後他做起事情來隻會是如履薄冰,一個不小心就會萬劫不複,那都是極有可能的。
反之,如果為了自己的地位他什麽也不做的話,楊晨東就會麻煩不小。至少公開道歉是必須之事,然後就要麵臨著代宗皇帝的懲罰,至於會到哪一步,他也無法猜到。
一個是為了自己而什麽都不做,一個是為了還情而將自己陷入到危險之中。
到底應該如何做法,這一刻的王直還真不知道應該怎麽做才好。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王直為官多年,明哲保身的道理自然是懂得的。但知恩圖報也不是不知,最終他還是下了一個痛苦的決定,那就是與他交好的禦史都盡打了招呼,讓他們靜觀其變,不要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來。但同時也沒有將自己拿出證據盯死李文校,李文校又攀咬了俞士悅的事情講出來。
總之就是一句話,他兩不相幫,並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來的意思。
兩不相幫,實際上就等於是幫助了楊晨東。畢竟相對於皇權還有四大尚書而言,王直能夠保持中立就已經是非常的難得了。
當楊晨東得知了王直的表現之後,在自己的臥室之中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如果繼續保持下去的話,他有信心,終有一天,這位吏部尚書會為自己所用。而至於說禦史們的彈劾,楊晨東何時又曾將他們放在眼中了,況且用不了多久,他就會用實際行動打這些人一個狠狠的巴掌。
禦史台左副都禦史董春華,正三品的官職。
眼看著禦史台沒有了左都禦史的情況之下,他想更上一步的心思十分的強烈。且他資曆夠了,現在缺少的隻是一個機會而已。
拿出了不少的家當換成楊家銀行的銀票送給了金英大太監,鋪好了路的他等的不過就是一個機會罷了。而現在,機會出現了,如此大範圍內的彈劾一位國公,且還是皇上授意,四部尚書以及軍方的都督石亨也參與了其中,若是表現好的話,更上一層樓那是指日可待的。
正逢右都禦史陳鎰對此事似乎是並不積極,看到機會的董春華主動站了出來,整合了那有禦史的奏章,成為了這一次事件中明麵上跳的最歡,積極性最高之人。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皇宮議事大殿之中,以董春華為首的一眾約三十多名禦史同時站出,聲言著忠膽公楊晨東膽大包天,毆打日本國使者,破壞大明形像的種種罪行。
幾十人一個接著一個的說出類似的罪行,當真有一種牆倒眾人推的感覺。言詞之激烈,語言之犀利,大有一種楊晨東就是最大的禍害,如果不除之的話,怕是整個大明從此難安之感。
代宗朱祁鈺高座於皇位之上,神色看似平淡,但心中確是極為高興。官心可用呀,就算是楊晨東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但是當風向微微一變的時候,那種風雨欲來之感依然可以輕意的擊倒任何一位臣子。
一直以來,朱祁鈺嘴上不說,但心中都在忌憚這位功高近乎震主的臣子。這種感覺曾讓他茶不思,飯不想,也使得他連群臣之心都無法把握,並不確定如果真的針對起來的話,會有多少的臣子站在自己這一邊,如果當真他成為了孤家寡人的話,那這個皇帝怕也是離下台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