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最強小村長> 第935章 突破

第935章 突破

  對於不種地的人來說,三夏大忙這個概念並沒有那麽深刻。而對於千千萬萬靠土地刨食的老百姓來說,這幾天實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要搶收小麥,這個季節雷雨多發,成熟的麥子一旦淋了雨又遭受陰天,就會很快發芽,嚴重影響小麥的品質,導致售價大幅度下降。在雲水的曆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麥子發芽的年頭,給許多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那些年品質極差的麥子壓根就沒人肯要,磨出來的麵粉一點筋道都沒有,貼在鍋上直往下淌,隻能用手捧著放在


  鍋裏蒸饅頭,口感也極差。  正是有了過去深刻的教訓,現在每逢麥收的時候,人們簡直如臨大敵,恨不得一天就能把麥子全部收割上場,曬幹入庫。俗話說長在地裏再好也沒有用,隻有進倉了才是自己的收成。好在現在大型機械已經逐步普及,大大縮短了麥收的過程。以往從開鐮到曬幹揚淨顆粒歸倉,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半個月之久,連麥草都要堆得好好的留著燒火,把人們忙得精疲力盡。現在呢大家隻要站在田間地頭,等著收割機過來,輪到自家田頭的時候指清楚地界就行。收割下來的麥子連裝口袋都不用,有專門跟著收


  割機拉糧食的三輪車,隻要根據路程遠近給十塊二十塊的車費,直接就送到場上,簡直是太方便了。


  連普通農戶家都如此,那些種地大戶更不要說了。尤其是像餘見海這樣的種地大戶,真的跟老板一樣,隻需要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


  本來他還和顧軍講好的,借用農場的麥場曬小麥,現在也用不上了。收割下來的小麥直接被送到了倉庫,用烘幹機烘幹入庫,節省了時間和費用。  餘見海和專門從齊魯農學院趕來的嶽男細心地統計著產量,將各種數據匯總,報告給了留守在齊魯的耿帥老教授。本來老教授是打算親自過來的,他對餘見海的這塊“編外試驗田”充滿了期望。隻是因為地理區域原因,齊魯農學院本身的試驗田所在地收割時間和雲水這邊幾乎是同時進行,他隻能留守本部,指派嶽男過來幫助餘見海進行

  數據統計。  嶽男這樣的農學專家自然也不會事事都自己親自動手,特地帶來了一個學生幫手,這個人餘見海也認識,就是在農學院見過的錢勇。這個小老鄉給餘見海留下了深刻


  印象,統計數據的時候都要反複核對三遍,態度一絲不苟。


  “見海,這片麥子的產量比我和老師預估的要高出不少。”嶽男看著統計數據微笑道,“說真的我要不是親自在這裏一直看著,肯定會懷疑這份數據的真實性。”


  錢勇小聲嘀咕道:“嶽老師,餘師兄這塊地的很多數據,比我們學校試驗田的一點都不差。如果從播種時間這一點上分析,其實很多地方是超過學校試驗田的。”  “不錯。”嶽男開心地笑了起來,“小錢,你說的一點都不錯。論起你餘師兄這塊麥子的播種時間,單株的有效分蘖是不應該有這麽高的,隻有通過加大播種量來爭取提


  高產量。但是事實上這片麥子的田間密度非常好,符合這個品種的所有潛在特性,似乎沒有收到播種延遲的不利影響。”  “可是餘師兄播種的時候確實氣溫已經很低了呀!”錢勇有點不解道,“按照以往的數據分析,沒有可能產生這麽多的有效分蘖。而且這些有效分蘖的麥穗整齊度也非常

  高,和我在學校裏看到的很多資料上敘述的情況都有很大差異。”說道這兒錢勇看向餘見海,“餘師兄,你究竟是使用了什麽魔法呀,我真的很迷茫。”


  嶽男隻是笑笑不說話,他心中對於餘見海在小麥上使用獨門藥水了然於胸,可是這個秘密錢勇並不知道呀。  餘見海看著錢勇求知若渴的眼睛,也隻好敷衍道:“可能是我們這裏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這個品種的生長吧,也可能是偶然因素導致的,具體的還要經過長期驗證才能


  得出結論。”  “哦……”錢勇想了一下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追問了。餘見海說的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漫長的農業曆史上,很多農作物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品種都積累了一定的特性,具有很明顯的地域特征。就拿小麥來說,通過地方審定的品種非常多,在這個地方具有不錯的商品特性可以進行大麵積推廣,但是放在全國範圍內就不一定適宜。因為


  華夏的地理範圍太廣袤了,地理條件又極為複雜,山地丘陵平原各種地形犬牙交錯,並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能適宜這些全部地形生長的。  而且華夏南北緯度跨越很大,低緯度的地區積溫和高緯度地區的積溫差距很大,在南方積溫高的地方可以進行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的種植,而在北方積溫低的地方

  ,隻能在無霜期進行一年一熟種植。相對而言北方的品種在南方可以適應,而南方品種在北方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這也是華夏農業的一個顯著特色,國家審定的品種具有廣泛的穩定性,適宜在不止一個區域內推廣種植,但是在產量上可能不如一些地方品種優異。 而地方審定品種在某個區域內可能取得非常優異的產量,但是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適宜。所以華夏的主要農作物地方審定品種和國家審定品種各有優勢,互相補充,各地農業部門可以根


  據本地需要選擇推廣。  正是有這種已經形成共識的理論基礎,餘見海的解釋聽起來才顯得那麽的可信,連嶽男這個專家都暗暗感歎。但是他心裏清楚得很,這個小麥品種的父本和母本都不是淮海一帶取用的,而是用的適合華北一帶的品種,這也是齊魯農學院三麥研究所的一貫研究方向,所以說特別適合在雲水這一帶種植就是無稽之談。這也是當初耿帥不


  太情願讓餘見海將這批小麥運過來當種子的原因之一,一個資深的老專家不得不從多方麵考慮呀。  但是現在這個品種被餘見海拿來種了,還取得了如此高的產量,是不是代表著這個品種在適應地域上可以有新的突破?說不定還真的可以推廣到更低一點的緯度地區

  種植呢。當然這也是需要長期驗證的,起碼說要在沒有餘見海藥水的幹預下還能取得穩定的產量,才可以有這方麵的考慮。  無論如何起碼目前這個品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產量是不容置疑的,嶽男將這個好消息在第一時間報告給了耿帥老教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