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最強小村長> 第739章 農業旋風

第739章 農業旋風

  唐永飛所說的戲台子,就是當前雲水的大環境,就是建在南城沿海大通道邊上的大型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就是縣裏對於振興農村的決心,還有一些優惠政策。  按照縣裏三農會議的精神,以後隻要是在雲水縣內從事農業生產達到一定規模,或者是有創新能夠帶動其他農民致富的項目,縣財政都會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另外自上而下從國家層麵到省一級的財


  政部門,都有專門的農業補助資金,隻要是符合標準的,都可以享受。  以餘灣目前的經營狀況,無論是哪一級的補貼都合乎標準,注定可以拿到一大筆真金白銀。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雖然不足以支撐起餘灣後續的開發建設,起碼說還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當然這筆錢


  也不是好拿的,唐永飛就向餘見海提出,必須要將餘灣建設成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的樣板工程,成為全縣學習的榜樣,帶動全縣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  對於餘見海提出的要將南城通往餘灣的道路擴建一事,唐永飛沒有馬上答複,說這個需要聽取一下交通局和南城鎮的意見,不能他獨斷專權地拍腦袋就決定了。不過從他的語氣來看,這事已經有了百


  分之八十的把握,應該就是走一下程序的問題。  不得不說,在某些方麵唐永飛還是非常講究,盡量不去幹涉職能部門的具體工作,隻是掌握著大方向就行。交通局的領導當然也不是傻子,縣長親自關心一個小村子的交通問題,這個村子又處在雲山

  旅遊開發的核心地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交通局當即回應,今年正好有計劃在農村實行道路升級改造計劃,每一公裏財政補貼五萬塊,不足的地方由各鄉鎮再拿一些,或者是找知名的企業家讚助,總之能想到的辦法就想就是了。南城正好有

  十公裏的指標,現在順理成章的給了餘灣。等到雲山旅遊景區施工完成後,把原來的老路拓寬加固,鋪成柏油路麵,路邊栽上樹木,一次成型。  對於這個方案餘見海沒有任何意見,不要他拿錢就能把路鋪好,還有什麽不知足的呢。如果說有什麽的話,那就是他提出,等到路鋪好的時候,路邊沿線的綠化樹木不要縣裏栽種,呀想把這筆錢爭取


  過來,自己來搞。


  按照餘見海的說法,交通局也很高興。在以往的道路綠化中,一般的慣例都是交給縣裏某個領導的親戚承包的,樹木的成活率很難得到保證,有時候補種兩三次也不一定管用,既操心又費時費力。  現在餘見海隻要一次性將預算資金拿走,還保證苗木的質量和成活率,交通局的領導何樂而不為呢。至於這樣做會不會得罪那位縣領導,就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了,隻需要將事情全部推到餘見海頭上就

  行。


  餘見海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朱大頭,可把這個早已對餘見海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家夥高興壞了,連聲說海哥太牛逼了,現在連道路綠化的活都能接下來了,想不發財都不行啊!  結果馬屁還沒拍完就被餘見海罵了一頓,餘見海說你少得瑟,活我是攬下了你可得幹得漂亮別給我丟臉。朱大頭挨了罵更高興了,說海哥放一百個心,隻要你到時候多給點藥水給我,我保證栽一棵活

  一棵栽兩棵活一對,百分百的成活率。  話沒說完又挨了一頓笑罵,掛上電話後餘見海的心情突然就有點沉重了。按照他現在的實力,煉製的丹藥壓根就不夠用,光是蔬菜這一塊就要消耗掉許多,加上養豬場和養魚,再加上供應給易嬋的麵

  膜香水什麽的,他連給部隊提供更多的驅蚊藥都有點力不從心了。


  可是偏偏部隊那邊還在催,他怎麽能不著急呢。  著急也沒有用,餘見海現在隻想盡快找出能夠量產的法子,要不然他的什麽計劃隻能停留在設想上,實現遙遙無期。可是想要實現量產,就必須有現代化的設備,有成熟的工藝,他雖然在摸索量產的


  可能性,可是這設備又不是一分兩分錢就能買得起的,真的愁煞人呀。  餘見海還在發愁呢,縣裏環保局和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的考察小組已經進山了。按照唐永飛提出了不破壞環境不改變原有生態的要求,製定了一套因地製宜的方案,選擇幾處山勢相對平緩的地方,從山


  腳開始鋪設台階,一直向山頂延伸。首批工程打算先把餘灣附近的四五個山頭全部連接起來,工程量確實不小。


  方案很快就得到了縣裏的批準,隨著機械機械轟隆隆的上山,雲山旅遊度假區正式開始動工了!  在雲山最不缺的就是石頭,鋪設台階的工人大多數是附近的農民,有不少人以前還在餘灣的采石場做過活,也有不少技術不錯的瓦匠師傅,玩起石頭來很有一套。他們嫌從山腳將卡車拉來的石板一塊


  一塊往山上背太吃力,就在山上尋找一些有用的石材劈開打碎,又省時又省力還節省材料,受到了施工領導的肯定。  隨著石板路逐漸向山上延伸,一些目光所及的地方,被縣園林局的工人栽上了各種樹木。有些就是從山上移栽過來的,有些是從外地花錢買來的。總之為了這個不知道前景如何的旅遊項目,縣裏是花

  了大價錢。  和雲山旅遊項目幾乎同步,不少鄉鎮開始大張旗鼓地進行土地流轉,將那些閑散在各家各戶手上的零星土地進行整合,承包給有實力的種糧大戶。對於不願意流轉的那些農戶,鼓勵他們參加合作社,


  改變一家一戶落後的生產模式,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同時各鄉鎮積極開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根據本村的種植習慣,大麵積調整土地準備種植蔬菜草莓果樹等經濟作物,改變過去僅僅依靠糧食種植的單一種植模式。  一股強勁的農業旋風,在雲水大地刮起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