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途中遇伏
由長壽至豐鄉也就百裏左右,地形也不甚複雜,加上撤走的有些突然,而且還是晚間,故此劉勳所部防備較為鬆懈。
出城四十裏,至關門山附近,忽然於東側傳來戰鼓聲,劉勳悚然而驚,轉頭張望。
朦朧的夜色下,無數弓弩破空而來!
唐軍隊伍頓時大亂,劉勳大驚失色,這是中了埋伏!有心算無心,既然新柳軍在此設伏,必然準備周全,己方怕是危險了。
是撤回長壽,還是殺出去?稍一猶豫,劉勳便做出決斷,眼下視線受阻,新柳軍當會避免近戰,當全力衝出去才是!
“來人,吩咐下去,所有人不得停留,衝!”
除了劉勳中軍之外,此時隊伍早已大亂,誰也不想眼巴巴的承受弓弩,因此,不待劉勳下令,很多士兵早已四散奔逃。其中長壽縣令、縣丞等人更是叫苦連天,躲沒處躲,藏沒處藏,大人叫孩子哭,真是人心惶惶。
這時,前軍主將匆匆來報:“將軍,新柳軍於前方堆積大量柴草、木柴、石塊.……”
話未說完,但見前路、後路同時燃起大火,新柳軍的弓箭也有不少換成了火箭,關門山附近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這.……這如何是好?劉勳略一猶豫,便率領中軍向新柳軍發起衝鋒,以期近戰與新柳軍周旋。
可新柳軍顯然準備充分,劉勳親自率隊衝了三四次,都被密集的弓弩擊退,尤其新柳軍弓手用上了火箭,唐軍更是難以接近。
手下護衛說道:“將軍,此地距離漢水不過七八裏,我們可渡河而去。”
劉勳眼前一亮,隨後又暗淡下來,雖說此時漢水正是枯水期,但要渡河,恐怕也是不易,否則新柳軍怎未在西側埋伏?
可無論如何,總比在這幹挨打要強,萬般無奈也隻能賭上一賭,但願天無絕人之路吧!至於天氣寒冷,河水刺骨,與性命相比也算不得什麽了。
當即,劉勳下令向西轉移。
此地向西哪有什麽正經道路,不是田地就是溝壑,隊伍也無法整頓,隻數千中軍保著劉勳向西狼狽而走,馬匹、器械丟棄無數。
一口氣逃至漢水岸邊,有膽大的徑直跳入河中,卻是“撲通”一聲,再不見浮出來。一幹人等有些傻眼,平日並未刻意探查漢水,怎枯水期也這般深?劉勳暗歎,果然如此。
有會水的護衛匆匆脫掉鎧甲,再次進入河中,不一會兒便爬上岸,道:“不行啊,將軍,怕是有一丈多深!”
啊?這.……眾人俱驚。
此時,新柳軍也追到了漢水河岸,距離二百步左右方止住隊伍。
劉勳等人環顧左右,隻見新柳軍呈雁型陣,已將他們包圍,望著新柳軍整齊的隊伍,林立的弓手、弩手,還有無數弩車,劉勳一陣頭皮發麻,今天怕是要交代了!
李曾越眾而出,朗聲道:“劉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將軍,我們保著你衝出去!”數十護衛奮不顧身的擋在劉勳身前。
本來劉勳真想拚死衝出去,可見到護衛這般對他,劉勳心中頗為不忍。若是他戰死此地,官府自是不會虧待他家中妻兒老小,又有族中照應,想來生活無憂,可這些兄弟呢?戰死此地,家中能得撫恤幾何?一幹老弱又如何生活?
暗歎一聲,劉勳縱馬來到前麵,“敢問這位將軍尊姓大名?”
“在下李曾。”
“原來是李將軍,劉某早有耳聞。”劉勳說道,“李將軍,劉某可以束手就擒,但有兩個條件還請將軍應允。”
“請講。”
“其一,劉某不會歸順新柳軍,還請不要為難劉某。其二,請不要為難劉某手下弟兄。”
“可以。”李曾沒有絲毫猶豫,“劉將軍請放心,強扭的瓜不甜,我新柳軍自然不會為難於你,至於你手下兄弟,但請放心,我新柳軍從無虐待、屠殺俘虜的先例。”
“唉!”劉勳歎了口氣,千裏迢迢從蜀中到此,卻落得這般境地。
劉勳率先下馬,其餘人見主將如此,也都紛紛扔了兵器。
李曾並未為難劉勳,連同他的幾十護衛都未捆綁,隻吩咐好生看押起來,劉勳無言的拱了拱手,算是道謝。
手下打掃完戰場,時間已來到寅時,探馬來報,長壽已被我軍拿下。
原來趙琦出城不遠便遭牛秀伏擊,過程與劉勳所部相差無幾,趙琦也受傷被俘。
李曾大笑,下令啟程。
至長壽城外,隻見城頭燈火通明,已經換了新柳軍旗幟。
轉天,長壽失守的消息傳至江陵,李靖跌足大呼:“劉勳、趙琦誤我大事!”
李孝恭皺眉道:“藥師,事已至此,是不讓李孝常撤往夷陵?”
“王爺是擔心淩敬與襄陽夾擊南漳?”
“是啊,一旦新柳軍夾擊,李孝常恐難抵擋。”
李靖略一思索,道:“不,南漳不能退,王爺,眼下秦瓊、程咬金已在蘄春匯合,正進逼永安,一旦南漳撤走,淩敬必然進逼安陸,而周法明後方受到威脅,必然分心,後果不堪設想。”
李孝恭問道:“藥師可是不信張善安與輔公祏?”
“不瞞王爺,屬下以為此二人不可信!”李靖說道,“前番秦瓊進攻羅田,你我曾下令讓二人與周法明共同抵擋新柳軍,可二人卻以糧草不濟在黃梅踟躕不前,再次下令後,方兵至蘄春縣,然戰機已失,周法明也無功而返。”
李靖近前幾步,拱手道:“王爺,據屬下所知,此二人占據九江後便大肆搜刮,進入黃梅後更是肆無忌憚,隻弄得民怨沸騰,人心大失,屬下以為,此二人怕是賊性難改,不可輕信。”
“唉,本王又何嚐不知,可是眼下卻不是深究的時候啊,不過藥師,確如你所說,周法明後方不容有失,但南漳又該當如何?”
“王爺,如果我軍從南漳撤退,主動權便將易手,屬下以為可令廬江王(李瑗)、義安郡王(李孝常)同時進逼襄陽,圍而不打,以此牽製長壽淩敬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