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隋末之草根崛起>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世民回京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世民回京

  從洛陽到長安七百餘裏,李世民雖然一路急行,到長安也是三天後了。


  回府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朝,李世民上殿麵見李淵。


  李淵見李世民回來了,不由一愣,仔細打量一番更是眉頭緊皺,他這個次子從來都是氣定神閑,神采奕奕,今天卻麵容憔悴,甚至有些抑鬱之色。


  難道前方出了什麽變故?

  眾臣參拜後,李淵開口問道:“世民,前方戰事如何?”


  李世民出班啟奏道:“回父皇,兒臣於虎牢關擒獲竇建德,王世充也率其手下出城投降。”


  眾人聽罷都是議論紛紛,這可是大勝啊,可秦王怎麽毫無喜色?


  李世民說道:“不過,兒臣有罪,蕭正事先於洛陽城南的群山中埋伏人馬,趁王世充出城之際偷襲洛陽,兒臣不察,特向父皇請罪。”


  李淵一愣,他也時刻關注著河南戰事,沒聽說蕭正大舉進兵啊,前些天還收到盧祖尚求援,怎麽突然偷襲了洛陽?

  “世民,起來講話。”


  “是。”


  李世民便把事情來龍去脈以及他和房玄齡等人的分析,向李淵做了詳細稟報。


  雖然是對手,李淵聽罷也不由對蕭正的軍事造詣深感讚歎,此番偷襲洛陽確實是神來之筆,甚為精彩。


  李世民再次稽首,說道:“父皇,那蕭正甚是狡猾,在洛陽宮城四麵城牆上,都掛有父皇和太子殿下的畫像,那畫像惟妙惟肖,如真人一般,兒臣豈敢對父皇、對兄長不敬?”


  “今特回長安向父皇啟奏,還請父皇定奪。”


  李淵笑道:“癡兒,你領兵多年,當知那不過是蕭正的小伎倆,如何能上這樣的當,還千裏迢迢回來請奏。”


  裴寂笑道:“古語有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陛下,這也是秦王一片孝心,試想,牆上掛著父親和兄長畫像,秦王如何能下令去破壞?”


  侍中陳叔達等人也連連稱讚。


  朝堂上氣氛很是和諧融洽。


  李建成說道:“父皇,這雖然是蕭正的小伎倆,但也不得不重視,二弟見父皇畫像尚不敢進兵,更何況其他將領?若是蕭銑等人紛紛效仿,諸將豈不投鼠忌器?”


  “哈哈哈,沒想到朕的畫像倒成了賊子的護身符了。”李淵大笑道,“這樣吧,朕下一道旨意,以後但凡遇到此事,諸將不必理會,朕更不會怪罪,而且,但有非議此事者,朕決不輕饒!”


  “陛下聖明!”


  包括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眾臣齊聲恭賀。


  隨後,李淵與眾臣商議洛陽戰事,這次意見比較統一,唐軍連番大戰,將士十分疲敝,蕭正以逸待勞又出其不意,當暫避鋒芒,撤軍為宜。

  李世民身在前線,對情況最為了解,雖然心有不甘,也知道眼下已經不適合再打下去,因此,對撤軍也很讚同。


  商議完之後,李世民連府都沒回,直接到城外匯合尉遲恭起身返回洛陽。


  第二天,李世民一行剛剛抵達弘農,便接到前方緊急奏報。


  淯陽時德睿投降!

  顯州田瓚投降!


  襄城許士衡投降!

  新柳軍梁林所部勢如破竹,接連攻占新鄉、修武,前鋒已抵達河內!

  劉德威抵擋不住,率部退出河內,從太行山返回長平郡。


  鑒於虎牢關可能受到新柳軍包圍,眾人商議決定棄守虎牢關,目前已撤回新安。


  李世民攥了攥拳頭,沒想到短短幾天時間,事情竟到了如此惡劣的地步!時德睿,許士衡,田瓚……一會兒降李密,一會兒降王世充,後來降唐,現在又投了新柳軍,真是一群貪生怕死的敗類!

  李世民也不再歇息,連夜啟程趕往新安。


  抵達新安後,杜如晦、房玄齡和李績等人紛紛向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搖了搖頭,“此事處置十分得當,若等新柳軍從南麵進入洛陽,虎牢關就將陷入敵軍包圍之中,到那時,恐怕想走都走不了了。”


  “誰想因為殷仲等人投靠蕭正,竇軌所部還未到達,盧祖尚便被牛秀擊潰,竇軌所部也就與李大亮合兵攻打襄陽。”


  “洛陽被蕭正偷襲,王世充投降我朝,襄陽王弘烈必難久守,父皇的意思是,待攻克襄陽後,由竇軌所部前來接替我軍駐守新安,與許士衡、時德睿、田瓚組成一道防線。”


  “誰料這些混賬臨陣倒戈,真是該死!”


  房玄齡輕歎一聲,道:“此番蕭正可是占了大便宜,偷襲洛陽,四麵開花,漢東郡的徐毅也投降了,舂陵怕是也守不住多久,臣以為,不能抽調竇軌,我軍必須守住襄陽。”


  “徐毅也投降了?”李世民有些驚訝。


  房玄齡沉重的點了點頭。


  李世民眉頭緊鎖,道:“看來還真不能從襄陽調兵了,否則就會影響趙郡王李孝恭和李靖攻打夷陵,對我軍平定蕭銑極為不利。”


  杜如晦上前說道:“殿下,我軍本已疲憊不堪,此番新柳軍又勢如破竹,將士備受打擊,士氣異常低落,甚至有逃兵出現!”


  “好在我軍損失不大,龍門的史萬寶和河內劉德威撤退的都很及時,否則以我軍目前狀態,絕不是新柳軍對手,殿下,臣以為不能再拖延下去,當盡早退兵為好。”


  注:夔州,即楊廣時期的巴東郡,李淵登基後改為信州,後來為避其皇外祖獨孤信之諱,改名夔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