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全球戰國> 第五七三章 天啟十年元宵

第五七三章 天啟十年元宵

  伊斯坦布爾與大明相隔甚遠,所以陳子壯與黎塞留的回返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當他們在路上的時候,時代的車輪已經進入了1628年,而大明也進入了啟十年。


  這一年北京的元宵節,特別的熱鬧。


  一方麵,這是今上登基的第十個年頭,按照中國人逢五慶,逢十大慶的習慣。雖這一年的春節皇上不在京城,但監國的朱由校還是定下調子:今年的元宵節,要搞得更熱鬧一些。


  而另一方麵嘛,則是這一年,是舊式科舉的最後一年了。


  雖從今上擔任監國開始,十多年來就對科舉進行不斷的微調,到了今日,八股文在科舉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了。但無論如何,啟十年的會試,仍然是純文科的考試:詩詞歌賦、製藝、策論。哪怕策論裏的大段資料中有很多的數據,但到底是現成的,隻需要分析,不需要計算。


  而按照皇上以前的規定,從啟十一年的府試開始,科舉內容將發生革命性改變:製藝完全沒有了,詩詞歌賦總共隻占10%的分數,策論占了50%,而剩下的40%,則是交給了行測。之後十二年的鄉試、十三年的會試,全部都沿用這個新的考試辦法和評分標準。


  得益於大明此時發達的印刷業和出版業,所以各地的士子們早就拿到了皇家有意釋放出來的行測模擬試卷。然後士子們驚訝的發現,別那些數學題搞得大家生不如死,便是普通的文科題,也讓他們頭大。


  比如行測裏有很多關於‘近義詞’的考題:這實際上在考察考生是否對每一個詞匯的意義精準掌握,以後做了公務員能不能精確的書寫公文——這是純粹的文科題吧?但是一輩子就隻看四書五經的傳統考生們,做這樣的題都沒法保證較高的準確率。


  又比如,為了考察考生知識麵的廣度,保證考生做了公務員以後不會鬧出常識性笑話。行測裏有很多題是在考察生活常識、世界曆史、中國地理等,這樣的試題,讓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傳統書生們,也統統束手。


  所以,還有什麽好的呢?今年若是不中進士,那很可能這一輩子就不中進士了:別指望海外藩國還有仕途,那周、唐、福、桂四大最早海外就藩的藩國,做得比大明本土還要激進,早在一年前就啟用行測考試了——誰讓人家士子少,包袱呢。


  而其他藩國?拜托,據聞除了呂宋島上的秦國有以前西班牙的總督府可以住,勉強還有點牌麵外,其他藩國的國王自己住的地方都不像個樣子呢,不到萬不得已,誰樂意去那些蠻荒之地?


  因此,啟十年的北京,湧入了一萬多名舉子:以前那些中了舉人屢試不中的,中了舉人在鄉間怡然自樂的,連同去年鄉試新產生的一千多名舉人,全都來到了北京城,求取這最後的機緣。


  大明此時的經濟,仍然是農業占優。工業什麽的雖然發展迅速,但財富的積累還需要相當時間的積澱。這第二產業還未占據絕對優勢,第三產業自然也沒到發力的時候。所以,朱由棟掌控國家這十幾年,從來沒有把旅遊業當回事,北京城裏酒樓客棧什麽的,自然是極為有限的。

  往年會試的時候,一般來京參考的舉人不過兩三千人,各處擠一擠,加上一些舉人在北京投親靠友什麽的,總是能安排得過來的。但是今年一下子湧進來這麽多人——舉人在鄉間是被稱為老爺的,一般而言,除了極少數舉人,大多數舉人進京,都會帶一大串隨從。一萬多舉人進京,往往意味著短期內北京城內臨時人口增加了起碼四五萬!大明的北京城這會才八十多萬人口呢!


  如此一來,整個春節期間,北京城裏的酒樓、客棧、寺廟、道觀乃至不少專門對外營業的民居,全都被擠爆了。


  而到了元宵節這一,由於朝廷啟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燈會,以及近衛師參與,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煙火表演。整個北京城內的數十萬居民齊齊湧入街頭,直接造成了接踵摩肩、揮汗如雨的盛景。


  而在這整座城市都陷入嘈雜喧嘩的夜晚,朝陽門附近的南粵正宗酒樓裏,六樓的雅閣上,卻是難得的鬧中取靜的地方。


  “哎,真是托了監國殿下的福了,若不是監國殿下,臣等怎麽都不可能在元宵節訂到南粵正宗的雅閣啊。”


  “哈哈哈,姐夫啊,這會兒是家宴,就不要講什麽監國了吧。至於這裏的雅閣難訂,嘿,這是我朱家的產業誒。便是我不出麵,以姐姐的麵子,也是不難訂的吧?”


  “嗯,這點臣是知道的。朱蘊鏗、朱盛淼父子的事跡,六大報都宣傳報道過。至於你姐姐嘛,哈哈,大明長公主挑花了眼,找了臣這樣的窮丘八,可沒有什麽牌麵咯。”


  南粵正宗這座酒樓,經過多年經營後,已經重新翻修了一次:鋼筋水泥做柱子,外麵裝飾以木紋材料。整座酒樓由以前的二層樓,變成了二十米高的六層建築。在城東這一片,很有鶴立雞群之福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六層的三間雅閣特別難訂:風景獨好啊。


  而此時在這六層雅閣之中一間的,便是朱由校、張嫣,盧象升,朱徽娟兩對夫婦了。


  “姐姐,姐夫,弟妹敬你們一杯。”


  “弟妹是有身孕的人,趕緊坐下,不用多禮。”


  “哈哈,是啊。我們這一家子,太皇、由楫、由模這會兒在南洋,皇兄這會應該是在成都過年,太後在宮內和嫂子們在一起,由?在保定有幾個案子,由檢就更不用了。哎,這麽大一家子,也就咱們四個能夠溜出來逛逛元宵節了。”


  “到這個。”盧象升把聲音壓力晾:“聽信王殿下在淮安處境危險,不知……”


  “確實危險。”朱由校麵色肅穆的答道:“我已經先請近衛師的李師長和錦衣衛的田爾耕派了一隊精銳南下了。想來皇兄那邊也會讓讓東廠加派人手。”


  “嗨!大過年的,你們這些事情幹嘛?我們朱家的男人,麵對些許困難怎麽了?”


  “哈哈哈,姐姐的是。這個,起來,弟倒是想問姐姐,你的紡織材料實驗室裏,那個人造纖維進度如何了?”


  “還行,年前剛剛完成了甘蔗渣、木材與棉紗混合後拉絲的實驗。新得到纖維質量比純粹的棉紗粗糙很多,但是勝在成本下降了至少三成,而且保暖效果還算不錯。”

  “誒,這就很不錯了。若是我大明百姓的衣物價格能夠普遍下降三成,那姐姐真是造福了萬民啊。”


  “非止如此。”盧象升接過話頭道:“現如今大量百姓拋棄土地進入工廠,蠶桑、棉麻的種植數量都在下降,所以這一方麵是紗廠產能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麵則是原材料產能不足。若是夫饒這項研究能夠成功,不得,我大明的紗廠、成衣廠都會迎來再一次的暴漲。”


  “是啊,吃穿住行,人之基本。這些年,北方旱災一日甚過一日,南方洪澇半點不減,若不是有南洋這個糧倉,我大明雖然不至於餓肚子,但這糧價都沒法維持在一塊銀元兩石米的低水平上了。現在,吃的問題解決了,但穿又成了問題.……哎,我做監國這兩年,覺得比在船廠做工十年都辛苦,也不知道大哥這十幾年是怎麽熬過來的。”


  “大哥就是大哥,昔年父親去世得早,要不是大哥,我們幾個,不定都活不到現在。”


  “姐姐的極是,來,遙敬大哥一杯。”


  兩對四人開始頻頻舉杯的時候,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何事?”


  嘩啦聲中,一個侍衛走了進來:“兩位殿下,有客人訂了隔壁的雅閣,這會想要上來。”


  “孤當是何事,元宵節,講究的是與民同樂,孤與長公主不在宮城內吃飯,就是要看看民間的煙火氣。這,自然是要讓他們上來的嘛,你們不得阻攔。”


  “是。”


  過了一會,隔壁的雅閣內,傳來了一陣陣的話語聲。朱徽娟捉狹的用手指搭在了嘴唇上,而朱由校也會心的一笑,放下了碗筷,開始側耳傾聽起來。


  旁邊盧象升看到這兩兄妹的樣子,也隻能搖頭苦笑:這兩位皇家子弟,真是皇上的好學生,抓住一切機會來傾聽民間的聲音啊——隻是,能夠在元宵節訂到這裏雅閣的,又怎麽會是普通人呢?

  “各位請入座,這一次,若不是袁閣老出麵,憑我們幾個,可是根本訂不到這間雅閣的。需知,啟元年,今上欽點的第一位狀元,陳子壯陳集生,當年就是在這裏打了宗室,一朝成名下知的。”


  “哈哈哈,允大兄才華橫溢,袁閣老獎勵後進,我們都是沾了光啊。”


  “呃,各位,雖在下與袁閣老是同鄉,但會試之前,袁閣老是不能與我等見麵的,所以大家還請多包涵。”


  “哪裏,等我們會試結束後,不管中與不中,一定要去拜見袁閣老,到時候還請允大兄帶路啊。”


  朱由校和朱徽娟貼著牆板聽了一陣後,麵色漸漸凝重了起來。


  南粵正宗六樓的總麵積很,由此造成三個雅閣的麵積也不大。這隔壁的雅閣裏,也隻有四個人。


  為首的允大兄,兩人聽了一會,分辨出他的名字叫做曹勳,河南人,是本朝次輔袁可立的老鄉。另外三位,分別叫做劉若宰、陳於泰、史可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