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火器

  這一夜,崇禎皇帝如一團棉花一般軟綿綿,在播種以後,滿眼所見都是閃爍的星星。


  農民在土地裏播種,而崇禎皇帝在~~上播種,同樣是為了給帝國添磚加瓦,同樣是為了帝國的一切都更美好。


  這一覺,崇禎皇帝睡的舒服無比,從頭皮酥麻到腳後跟,用香飄飄來形容都是不足為過的。


  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是崇禎的,皇帝心情大好。


  從各地調集而來的兵士,軍紀鬆散,毫無紀律的概念,在於狄雲交流以後。崇禎皇帝決定對這些兵士進行思想上的教育,行為上的整頓。


  現代化軍隊訓練的那一套,被崇禎皇帝搬運來,運用到這些紈絝子弟身上。沒有訓練不好的兵士,隻有不會教的軍官。


  新兵的訓練非常重要,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怕死的新兵是沒有資格上戰場的。而所謂的兵書,都是紙上談兵的故事,沒有經曆過實戰,一旦上了戰場,就隻有暈頭轉向的份。


  所以,對於新兵的訓練,如何訓練新兵,崇禎皇帝是非常看中的。


  現代化的軍校,培養出來的兵,個個都是素質極高的戰士。所以說兵在於精,而不在於數量的多寡。但考慮到實際上的情況,包括:裝備、後勤補給、人員配置、交通等方麵考量,崇禎皇帝也並沒有提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訓練措施。


  別的不說,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好的人,別的事情又怎麽能做的好呢?

  招募來的兵士麵臨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整內務。


  所有的生活用品,要按要求整理、清點…最重要的訓練為“疊被子”,把被子疊的如豆腐塊一般。


  對於為何要把被子疊的如豆腐塊一樣,兵士們是怎麽也不能理解的,平日裏他們蓋的被子臭氣熏天不說,且經常丟失,被拿錯,互用。沒有私人物品的概念,一切東西都可以互相拿來使用。


  為了訓練兵士們把被子疊的如豆腐塊一樣,在狄雲的強製推行下,選出了二十個在各方麵表現都比較優異的兵士。


  他們每天訓練六個時辰(古代每個時辰兩小時),就是為了能夠把被子疊的如豆腐塊一般。


  當這二十名兵士高要求完成疊被子後,被分派下去教授下麵的兵士。


  每天六個時辰的訓練,連續三天的訓練,絕大多數兵士都能勉強完成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狀。


  冷兵器時代,學會使用兵器的動作要領很重要,如:刀劈斧砍,矛戳劍刺,戈啄棒打,弓射鞭抽等。


  火器時代,步兵技術訓練日趨複雜,不僅須掌握操作武器、器材的動作,還須懂得使用它的理論知識。


  火銃的出現改變了戰爭局勢的走向,但是此時的神機營早已經荒廢,火銃槍的製作工藝也因為斷代,沒有了接班人。


  戚繼光《練兵實紀》:“為北方遇敵,惟有快槍一種,人執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惡,身短體薄,腹中斜曲,口麵大小全無定製,不堪擊敵。而鉛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裝放無法,徒為虛器。故雖敵畏火,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敵,惟有支吾不見敵麵而已。且柄短贅重,將欲兼持戰器,則不能兩負,將隻持此器,則近身無可恃者。”

  “以上之外,有火磚,一窩鋒,地雷,千裏炮,神槍等,百十名色,皆不切於守戰,故不備,今皆一切禁之。以節靡費,惟有子母炮,尚屬可用,未當終棄,亦一奇品也。”


  徐光啟《兵機要訣》:“方今製敵利器,火器第一。器有小有大,小者如三眼、快槍、夾靶之類,膛短無力,又難取準,俱不許習學。惟鳥銃最利,上自將領,下至火兵,人人俱要打放精熟。”


  到了明末,亂七八糟的火器已經很多了,但大多不實用,真正實用的,隻有鳥銃(火繩槍)。


  1542年,葡萄牙的三個逃兵來到了日本,後來他們開辟了日本市場。


  因為有了貿易往來,所以火繩槍很自然就傳入到了日本。日本人掌握了火繩槍之後,還對其進行了改造,改造之後的威力比葡萄牙的火繩槍還要厲害。


  在日本在擁有了火繩槍之後,火繩槍成為了日本騷擾我們國家東南沿海的一個重要的武器。


  大明在抗倭的時候,就曾攻下了倭寇的根據地,並在這裏掌握了鳥統的製造方法和火藥的配製,而且,這種技術還在東南亞被積極推廣,學習西方的技術來抵抗西方。


  葡萄牙人將火繩槍帶到了東方,而且,還成為了征服他們的武器。


  對於東南亞的冷兵器來說,火繩槍已經是非常厲害的武器了,所

  以他們對於這種武器是非常的恐懼的。


  但是,在經曆過剛開始的恐懼之後,他們就大膽的接受了這種新式武器,並且主動購買,很快便掌握了這種武器的使用,尤其是緬甸和越南最為突出。緬甸在葡萄牙引入火繩槍之後,在戰爭中一共使用了8萬隻,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每個士兵都要積極學習使用的技巧,所以緬甸的士兵都是神槍手。


  鳥銃雖好,但是,三眼銃卻更加受到歡迎。


  三眼銃顧名思義是由三個銃管組成,上下成品字狀,因此也被稱為“品字銃”。三眼銃屬於火門槍範疇,本質上是三把快槍的組合。銃管製造工藝與快搶相同,造好後把三個銃管攢為一處,用三道鐵箍把銃管固定連接,隻在銃口處加箍一道也可以,最後在銃身後麵再造一個庫箍,用來裝一根木棍做槍柄,在木柄後邊安一槍頭或鐵箍,便於近身搏殺。


  其實為什麽不用鳥銃有這幾點,一:就是明末財政難以負擔大量製造鳥銃。二:鳥銃對使用者要求高,缺少肉盾的銃手麵對後金騎兵很無力。三:腐敗造成製造的鳥銃成品質量差。


  跟火炮相比,鳥銃更適合單兵作戰。


  跟過去使用的火銃相比,火銃槍管較長,口徑較小,這有利於增加射程。同時,增加準星和照門,可以提高命中率。在發射時,一手托住槍身,一手握住槍柄,可以保證射擊的穩定。


  鳥銃在距離和威力上,雖然沒有辦法跟後來的手槍相比,但在當時已經屬於非常先進的武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