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穿越從藩王開始> 夢想還是要有的

夢想還是要有的

  雖然崇禎皇帝對於朝政的熱心程度,在隨著對於農業種植方麵的深入而有所懈怠,但是關係到入閣的人選這個核心關鍵人物的選擇的時候,卻又顯得格外的認真。


  在經曆過一些事情以後,崇禎皇帝對於周延儒越來越看好,當劉鴻巡被拿點以後,內閣成員經過幾次輪換,現在又隻剩下了三個人。而崇禎皇帝對於這三個閣老都不怎麽滿意。特別是臨時首輔周道登,崇禎越發覺得這家夥不僅情商低,智商也有問題。總之見到他,就討厭。


  按理說,能夠考中進士的人,文采更方麵都算是不錯的,可是這周道登卻什麽都比別人差點。


  魏忠賢在時,積極打壓東林黨人。如今,魏忠賢不在了,東林黨人就像瘋長的野草一般,瘋狂來襲。以至於其他隻有一兩個人組成的政治小聯盟,完全無法與之抗爭,東林黨逐漸的開始發展起來。


  這時候,朝中的行勢同一年以前已經很不一樣了。隨著魏忠賢時期被打壓而失去工作的朝臣被陸續的平反,誰占哪個位置之類的問題便凸顯出來了。


  類似於侍郎、京卿一類的高級別的官員的去向問題也必須得到落實,畢竟朝廷不能寒了真正有良知而又想要為國出力的朝臣的心。


  除此之外,類似於言官和禦史之類的官如果能夠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不論對哪一隻力量,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新一輪的鬥爭開始於東林黨人不滿足於自己在內閣和七卿(明代以六部尚書﹑左都禦史為七卿)的人數太少,而部院大臣(明代大學士、尚書、左都禦史、內閣學士、侍郎、左副都禦史的統稱。)的真正中堅隻有一個曹於汴。


  東林黨想要在六部尚書和內閣中再加入一些新鮮血液,這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十一人大名單別有用心,東林黨人的一番苦心化為烏有。


  遼東。


  皇太極以慶祝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為借口,擺酒過後,皇太極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大金國雖然越來越強大,可是並沒有皇太極所想象的那麽團結。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也是以共同議政的方式開始處理朝政。對於如何打破這種局麵,皇太極也在盡辦法。


  雖然皇太極已經和大明打過無數次交道了,但是對於實力遠遠強大過自己的大明王朝,皇太極依舊不敢不小心對待。


  努爾哈赤的死是大金國上下最大的悲痛,同時也是他們最大恥辱。而關寧錦防線雖然不能說是銅牆鐵壁,但是想要突破也絕非易事。


  雖然皇太極多次了望中原,心懷野心,但是每每有太多想法,都隻能就此打住。


  範文程看出了皇太極的心思,在四下無人的時候,道:“大汗有著不甘屈居人下的偉大雄心,臣已經看出來了,不知大汗有和計劃?”


  皇太極道:“文程,你可有什麽良策?”


  範文程笑道:“這關寧錦防線可不是麵團捏的,大汗不會不知道吧?”


  皇太極思緒片刻,道:“你既已知朕的心思,又何必藏掖。”


  直接硬頂關寧錦防線顯然不是良策,如果在不損耗有生力量的情況下,哪怕多繞一些路,而能夠達到目的也不是不可以。

  “蒙古?”


  “繞道蒙古!”


  皇太極和範文程心照不宣的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按照現在不文明的說法,這叫做“趁火打劫”,又或者說是“突然襲擊”。女真人真的不怎麽擅長玩攻城戰,打野或許才是他們的長處。


  皇太極對於自己的隊伍有著清晰的認知,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隊伍想要突破防線去北京,多半是回不來的。


  為了打劫大明的京師北京城,皇太極選擇繞道蒙古,但是繞道蒙古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怎麽繞道,蒙古人民能答應嗎?

  蒙古人民自然不會答應皇太極,但是在皇太極的威逼利誘之下,蒙古部落選擇了與皇太極和解。


  一切都談妥了,現在隻需要進行調度和安排就可以了。


  皇太極要來京城的消息從王振明的口中說出,崇禎依舊不能完全信任,哪怕前幾次王振明對於局勢的判斷大體的方向並沒有什麽問題。


  王振明的判斷被崇禎當做是多慮了,但是在王振明的這種多慮之下,崇禎還是決定要做一些準備。


  王振明也隻能依稀記得皇太極會選擇在崇禎二年秋季對大明京師發動進攻。這種迅速而又令對手不容易反應過來的進攻方式,是以弱撩強的最好手段。


  王振明不能完全說服崇禎皇帝,但是他的判斷還是被崇禎皇帝所讚揚,認為他是一個可造之材。但王振明要的並不是這些虛假的套話,而是信任。


  第一次,王振明對崇禎皇帝有了脾氣,生氣起來,像個孩子一般。


  “看來,皇帝哥哥並不相信振明弟弟,以後也無需真明弟弟發表什麽觀點了!”


  崇禎卻不怎麽在意,道:“調度大軍,絕非是兒戲,那皇太極若真的是長途奔襲,恐怕也沒有那麽容易吧?若真繞道蒙古而來,幾萬大軍又豈能避開?”


  王振明表示無語,道:“對於一個來自未來的人,難道所說的話還不足以相信嗎?”


  “夠了!振明弟弟,莫非你真的以為朕有那麽傻,你所說的結果,是朕在那棵歪脖子樹上吊死嗎?朕告訴你…朕不會那樣做!”


  王振明啞然,都說崇禎皇帝多疑,果不其然。


  “不論皇帝哥哥信與不信,防範於未然總是沒錯的。”


  崇禎淡淡的道:“此乃軍國大事,朕自然會慎重考慮,弟弟不必操心,倒是種植方麵的一些事情,還需振明弟弟多多上心。”


  王振明恨不得衝破這看不見的束縛,突破而出,但知道崇禎的性格如此,又豈是三言兩語所能改變的。


  尷尬的氣氛被崇禎所打破,崇禎道:“金疙瘩收獲了,朕剛剛收到秘報,此事令朕非常愉悅…”


  雖然隻是小麵積種植,但試驗田的數據表明這種叫金疙瘩的玩意,很有推廣價值。


  崇禎道:“若能全麵推廣,朕的大明或許就會少許多匪民鬧事了!”


  對於皇太極,這個危險對手,崇禎依然沒有十足的重視,畢竟遠在天邊的敵人遠沒有破在眉睫的困難令少年天子憂心,人都是現實的,何況是帝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