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

  為了看看自己的威望是不是已經建立起來了,崇禎決定找一個人開刀,其實也不上是開刀,實際上隻是想找點事情做一做而已。


  翻舊賬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法,朱由檢於是想起了給自己的父親明光宗泰昌皇帝開瀉藥的那個家夥--崔文升。


  之所以選中崔文升是因為崔文升在宮中並不是什麽實權人物,是一個比較容易捏的軟柿子。同時,又聽崔文升已經投靠了魏忠賢,雖然不是魏忠賢最忠誠的夥伴,但也算是魏忠賢的人。


  結果有些出乎意料,大太監們便開始瞎起哄起來,什麽:“崔文升是好人,不該殺。”


  於是這件事便不了了之,這以後,崇禎皇帝便加快流整自己身邊的太監們。於是一大批原本默默無聞的太監被換成是自己身邊的人,比較識相的老太監於是便主動提出辭職告老回家,崇禎都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要這崇禎皇帝可真不是一般人,趕走了魏忠賢的一些夥伴以後,還不忘給魏忠賢一些甜頭作為平衡。


  很快,崇禎便以登基大典加恩的名義賜給魏忠賢的侄子寧國公,魏良卿和侄孫安平伯,魏鵬翼鐵券丹書等物。


  雖然崔文升的事情讓崇禎皇帝很不快,但是為了大局為重,也隻好忍了。


  鐵券丹書的到來,讓魏忠賢放鬆了一點點,但魏忠賢明白,靠一塊破鐵保證家族今後的安寧,並不牢靠。


  明朝的政治體製主要是以文牘往來批複的方式體現權利和統治,大明的各價官僚機構要把大事事逐條向皇帝匯報。


  是的,不論多的事都要匯報,隻有在得到批複後才能按照子的旨意執行,否則就是欺君。


  欺君之罪是很嚴重的,往往死罪難逃。


  下麵的臣子們向他們的子匯報工作或者請示亦或者有什麽建議時都要提交“本”。


  “本”又分為“題本”和“奏本”兩種。而一般來,所有的題奏本都應該得到批複,隻有這樣各部門才能遵循旨意而校

  從理論上來講,皇帝應該親自批改這些“本本”,但是明代長期以來實行的卻是秘書處理製度。


  沒錯,它就是明朝內閣製度。


  內閣的老大,又叫內閣首輔,比如張居正就是內閣首輔。


  從各地送來的本章首先送進宮內進行登記,也不用做什麽特別的處理,它們會被統一送進內閣,由內閣組成的大學士們通過仔細研究後,用皇帝的口吻開始草擬批旨。


  內閣大學士們草擬的旨意用墨寫在簽條上,叫做“票擬”。


  而皇上會進行最後的批示,同意或者是駁回,稱為“批朱”。


  如果碰到啟皇帝這樣的皇帝,連批朱都懶的去管了。


  怎麽辦呢?於是全部交給宮廷內部的另外一批秘書去幹,他們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們。


  內閣掌握“票擬”,司禮監掌握“批朱”。


  所以才會有了讓魏忠賢鑽空子的機會。


  朱由檢是一個對治理國家,對怎麽治理好國家,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興趣極大的皇帝。


  崇禎的試探還在繼續,雖然先帝已經龍馭歸。


  按道理,魏忠賢底下的人應該會有所收斂一些。可不知道是因為他們是豬一樣的隊友,還是對局勢的變化沒能反應過來。陸續不斷有提出要給魏忠賢建立生祠的本章,給死人建祠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還是一個太監。

  實際上寫這些提出要給魏忠賢建立生祠的本章隻是因為送達的時間太慢而已,因為在送達的過程中啟才駕崩的。


  對於這些送上來的本章,朱由檢很惱火,當然也不可能答應,所以既沒有同意,也沒有駁回,而是把這些“本章”扣住了。


  這就很微妙了,留中不發?到底是什麽意思,值得玩味。


  一本,二本,留的多了,崇禎皇帝沒表態,魏忠賢憋不住了。


  上疏請求底下的人不要害自己了,自己也不想建什麽生祠。


  崇禎皇帝對魏忠賢的態度就好像自己對空氣的態度一樣,裝聾作啞,對於送來的本章雖然每本都看,卻從不表態。


  沒有人知道皇帝也真實內心世界,特別是崇禎皇帝的這種安靜和淡定讓朝中的諸位大臣們都很懼怕。


  但崇禎皇帝也並不是什麽事都沒有做,此時崇禎皇帝想的是為自己的母親正名,雖然崇禎的母親隻是一個沒有名的宮女。但現在她卻是皇帝的母親,於是崇禎為自己的母親追尊諡號,並將自己母親的棺木遷到與光宗合葬。這樣做後,了解了一樁心事。


  接著忙著冊封王妃周氏為皇後,又忙著搬家,忙著自己家裏的那點事。完全的家有好丈夫形象。


  一直忙著“家事”的崇禎皇帝,反而讓魏忠賢一夥的殉們安心下來,以為皇帝不過如此。隻要皇帝少插手政務,魏忠賢很願意和皇帝合作,並且會合作的很愉快。


  啟皇帝糊塗,崇禎皇帝可不糊塗。因為崇禎知道,現在朝中有太多是魏忠賢的人,自己這樣子的隱忍也隻是出於無奈,他需要等待時機,等待機會。


  從登基以來,二個月過去了,魏忠賢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在與魏忠賢相處的這兩個月時間裏崇禎皇帝也沒有任何過於針對魏忠賢的意思,但也沒有表現出過分的熱情。


  雖然在私下裏,崇禎皇帝召見過幾個沒有什麽實權的下級官員,問過他們對於魏忠賢的態度如何。


  在這幾個官員中,隻有禦史楊維垣委婉的表達過對於魏忠賢的心腹崔呈秀有所不滿,但也隻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牢騷,什麽貪汙了,話大聲了,欺負人了,爭權了,但並沒有直接指名魏忠賢。


  崔呈秀是最早投靠魏忠賢的人,為人貪婪,卻頗為幹練,最主要的原因是和魏忠賢穿一條內褲。


  在巴結上魏忠賢以後,崔呈秀從一個普通的禦史升上了兵部尚書兼任左都禦史,並加銜少傅兼太子太傅,成為一品大員。


  魏忠賢和崔呈秀狼狽為奸,兩個人共同合作,操縱國家大權。


  楊維垣攻擊崔呈秀別有用心,也為自己撇清與魏忠賢的關係找了借口。


  後來,楊維垣以正式的奏本方式彈劾了崔呈秀,崔呈秀知道後火冒三丈,楊言要弄死楊維垣,崇禎皇帝卻淡定表示罵街可以,但不能動手動腳。


  看在崇禎的麵子上,崔呈秀隻好收斂囂張氣焰。看到奏本以後,崇禎皇帝隻是表示:“不得苛求”,雖然隻是四個字,傻子都知道彈劾一個一品大員不會被責罰,等於是鼓勵他們多多彈劾。


  不但如此,楊維垣還被崇禎皇帝賞賜了一條黃馬褲,這讓其他大臣眼紅不已,看在黃馬褲的份上,不少人開始聯名彈劾崔呈秀。隻要彈劾崔呈秀都能獲得黃馬褲,這讓這些人興奮不已,這要是沒有一條禦賜的黃馬褲,這都不好意思自己是崇禎朝的官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