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春天
邊察們散落在各處,就猶如飄散開來的柳絮,不見了蹤影。雖然如此,一股力量卻正在形成。
商人們的地位並不高,為了能夠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們隻有抱團取暖。
如今商人們能夠從官府那裏獲批的引子也越來越少,甚至於不少商人都不再去從事商業活動。
孩子們呢?在學業上也是幾乎處於荒廢,伴隨著商業的起伏和興衰,商人們對於孩子們的學業的看法亦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寒門狀元”,是不存在的。
沒有很厚的家底,是不可能的,讀書離不開銀子,買紙墨筆硯離不開銀子,請私塾先生少不了要銀子。
商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何況是普通人家呢?
“少年強,者國強。”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崇禎有了時間能夠在沉入下去,了解到那些最實在,最本在的故事,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自古以來,農民是根本,農民的孩子是根本的根本,他們是新生的力量。
在以劉鼎三為代表的商饒盛情款待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崇禎打開了話匣子。
崇禎不僅打開了話匣子,也打開了一個大盒子,這個足以驚豔全場的盒子,也就很自然的成了沙鎮的“焦點”。
隨著崇禎三年春的到來,新一年的農業生產活動已經開始了。商人們褪下了商饒身份,準備開始開墾荒地。
孩子們也從冬的包裹中的束縛掙脫出來,雖然他們無法逃離這個世代生存的地方,但是他們依舊選擇在這世外桃源自娛自樂。
大多數孩子不讀書,也不識字,他們是最樸實也是最真實的孩子。
他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麽,遠方有多遠。他們眼中的秀才就已經是最高貴的存在,他們更不可能知道舉人是什麽。一個連舉重都不知道的孩子,怎麽可能知道舉人是什麽呢?
讀書有什麽用,孩子們並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過他們。
徽州的春,別有一番韻味。
特別不一樣的是這裏的孩子,他們雖然一無所知,卻對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帝國的未來,一個時代崛起的全部力量,全部在他們的身上。但是孩子們了解的東西太少太少。
人有時候會突然沒有了任何的思維,沒有任何的想法。眼睛會突然變得空洞起來,就像時間被凝固住了一般。但是孩子們的眼睛卻總是很純澈,沒有被任何東西汙染過。
帝國不再有著春那樣的蓬勃,卻有著青春活力的孩子,但他們卻非常稚嫩,懂的也不多,知道的也不夠。
對於他們來,僅有的對於世界的了解,隻有沙鎮。
送給孩子的禮物非常重要。
老人們指望不上,也就指望孩子們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又一代,誰也逃脫不了。
二十一世紀的今,各行各業的分類越來越細致,無論哪一行做好了,都有可能成為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孩子們就應該多學知識,不僅要多學知識,而且還要有一技之長。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走仕途這條路,若所有的孩子都被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的觀點,這個時代並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好。
崇禎的到來,帶來的是機會和變革。且不那些沙鎮當地村民不曾見過的高產農作物,光是琳琅滿目的的玩意就足夠讓他們驚奇的了。
一個人在的時候吃過虧,長大以後就會很敏感,對於曾經的錯誤會有深刻的體會。農村人大多都知道儲藏糧食,以備不時之需。但卻對於未來會如何想的並不多,也不遠。
基礎的知識,孩子們有必要全部掌握,這是一個國家新生力量產生的基石。
沙鎮的商人們一心想的隻有生意,他們的眼界並不遠,也沒有多少遠大抱負。生意是他們賴以維繼的根本。同樣的,他們也自然的認為,子承父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做茶葉生意的商人,希望兒子將來繼承他們的衣缽,繼續看到自己家族能夠在此領域有一席之地。
可如今,商路已斷,運輸路上,有不少劫匪山賊,沒有商人再敢做這種掉腦袋的生意。
俄羅斯毛子和蒙古人再也喝不到徽州茶葉,想想他們的先輩…創業之艱苦。
“非詩書不能顯親,非勤儉不能治生。“
徽州第一代商人,大多一貧如洗,勤儉發家顯得尤為重要。婺源人李祖記,早年業儒,因生活貧困,棄儒就商,從事販木。凡竹頭木屑均舍不得丟棄,收集起來,各當其用,逐漸發家致富。既富,勤儉不減貧困時,每粗茶淡飯,一件布衣穿了十多年,一雙雲履隻在見客時穿。居室極陋隘,也不新建,資金全部投入營運。富商大賈,也以勤儉自律。歙縣大鹽商鮑誌道,擁資巨萬,不事奢侈,家中不專備車馬,不演戲,不豪宴請客。
事到如今,一切都成為了泡影。
劉鼎三怎麽也不明白,為何還會有人捐銀十萬兩來到這沙鎮當一個的裏長。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太多,於是劉鼎三便認為是自己格局太,視野不夠開闊。
從大地方來的沙鎮新裏長,還未做任何一件事,便已經讓沙鎮的商人和百姓們不敢輕視他。
春,早春的嫩芽顯得非常嬌嫩…商人們從芽尖采摘下最萌的綠葉,製成早春茶葉,盡孝給崇禎。
聞著淡淡的清香,崇禎感受到了徽州古城最質樸純正的味道,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感覺…多少次在夢中都不曾得見,還有那古老帝國,古老城鎮,孩子們毫不掩飾的開心。
早春茶,亦隻有在一種特定的氛圍下才能愈發覺得味道之香醇。
前途渺茫,霧氣蒙蒙的山村鄉野,延續了無數代華夏子民在此生息繁衍,如今到了一個艱難的關口。
“人定勝”
裏長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徽州需要一個領導者,沙鎮需要一個革新者,帶領著這裏的子民走出泥潭。
危險依然存在,矛盾和利益糾葛亦非常多,沒有人願意就這樣屈服。
沙鎮的百姓和商人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年輕後生的身上,期望著從他身上看到奇跡的出現。
特別是崇禎的那個神奇寶盒,簡直就去賜之物,是那樣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