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神武門之變始末
往外走時,墨梨見純王眼內有些發紅。
在與茫茫的日常三餐閑談會上,墨梨曾了解到純王並不是當今太後所出,其生母本是個舞姬,偶然中得到了老皇帝的寵幸懷了龍種,因身份低微隻封了美人,封號為縈,因其善舞《縈塵》。但這位縈美人卻是個福薄的,生純王時難產,最後終因大出血而離世,留下尚在繈褓中的純王。當時的柔妃,也就是現今的太後,見純王玉雪可愛,心生憐憫,便主動向老皇帝提出將純王收在自己的名下,養在靈華宮內。
不知純王方才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那位從未謀麵的的生母。
日色將暮,皇帝攜文武百官和後宮妃嬪出發了。
純王與皇帝同行,墨梨隨太後同行,並與太後同乘一駕馬車,身為禁軍統領的張誠也自是伴於皇帝左右。
禁軍早已開晾,卻是並沒有清空街道,而隻是將百姓隔在封鎖區外。
皇帝並未乘坐禦輦,而是騎了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純王和張誠亦騎馬緊隨其後,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不緊不慢地行在路中央,路兩邊的禁軍外站了滿了老百姓,人山人海,皇帝行至之處,眾人便齊齊跪倒,山呼萬歲!是以雖是人多,但卻並不混亂喧鬧,仿佛是有人組織好了一樣,足見皇威甚隆,實是被當今皇帝一個多月前血洗京城給嚇怕了。
若問這是怎麽回事,還得從三個月前起。
大統四年暮秋,一個秋風秋雨愁煞人(注1)的雨夜。
大統是北陳國上任皇帝,也就是新帝陳霆的父親在位時的國號,有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麽是四年,難道隻當了四年的皇帝嗎?答案是否定的!老皇帝在位期間一共使用了三個國號,純屬個人喜好問題。
其實就是去年十月(注2)的一個晚上,確切地是淩晨,寅時初刻(淩晨三點),大家睡得正熟的時候,皇後攜二皇子陳睿、五皇子陳奐、內待李振和當時的禁軍統領吳梟突然逼宮奪位,並迅速控製了老皇帝及其他的後宮妃嬪。
但是為了不引起朝野的動蕩和反對,可以名正言順地繼位,二皇子並沒有立即登基稱帝,而是令內侍李振於當日的朝會之上矯詔稱老皇帝突發疾病,臥床不起,於彌留之際立二皇子陳睿為皇儲。
這裏插播一個解釋,古代立儲沒有特殊情況下都是立嫡長子,但為什麽二皇子繼位是名正言順呢?因為他的哥哥,也就是皇長子,很不幸於三年前去世了,那麽同為皇後生的二皇子便順理成章地成為琳長子。
宰相江淵、忠義王張順等朝之重臣提出視疾,卻被李振拒絕,並搬出了皇後和二皇子來彈壓異議。麵對如此蹊蹺的情形,朝臣們當著皇後和二皇子的麵雖然未多做計較,但一下朝眾臣湊在一起合計後,忠義王張順便以三道飛鴿傳書,外加王爺張誠親自乘快騎通知外出平亂的四皇子陳霆和七皇子陳昂速回京城。
數月前,靠近南楚邊境的西南城雲陽發生暴動,而且是守城官兵聯合百姓共同發起的暴動,由於暴動有組織有預謀,而且指揮得當、行動迅速,不足一月便連下雲陽周邊三城,對雲陽形成了拱衛之勢,眼看就要做大做強,老皇帝便派了陳霆和陳昂領兵前往鎮壓。
皇後攜子逼宮奪權之時,陳霆和陳昂本已凱旋而歸,正在班師回京的路上,距離京城已不足兩日的路程,接到忠義王的飛鴿傳書後,兩人便親點了兩百輕騎先行奔襲回京,途中與張誠會合,日夜不停,跑死了幾百匹馬,終於在當夜裏便趕回了京城,準確地是在宮變次日的淩晨,差不多也是寅時初刻的時候進了城。
當時張誠是京營(注3)三大營之一三千營的提督,手下掌管萬餘饒軍隊,但因為沒有兵符無法調動;陳霆是京營三大營之一神機營的提督,掌管近三萬饒軍隊,可是一半還在回京的路上,另一半在城郊的軍營中無法調動。
所以,陳霆隻有二百人,再加上純王和張誠,但被皇後控製的禁軍是五千人。
陳霆便召集了他寧王府上的侍衛和會武藝的門客,純王府的侍衛和張誠自己的侍衛,雜七雜柏湊了千餘人。
未和眾朝臣商議,那時候大家都在睡覺,也未派人確認宮變的消息是否準確,當時忠義王飛鴿傳書隻是事有蹊蹺,請兩位皇子速回京進行商議,並未提及領兵勤王之類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陳霆、陳昂和張誠三人卻率領那一千多人從皇宮北門,也就是神武門殺進了皇宮,並且三下五除二迅速結束了戰鬥,鎮壓了兵變禁軍,生擒了皇後、二皇子陳睿和五皇子陳奐,斬殺了吳梟和李振,成功解救老皇帝及其一眾妃嬪。
亮後,朝會之上陳霆宣布皇帝手諭,稱老皇帝因宮變驚嚇過度,身染重疾,無力於朝政,遂傳皇位於四皇子寧王陳霆。
一聽這個,眾朝臣懵了,連張順和江淵都是一臉懵逼,怎麽睡一覺起來就這樣了?!
但因為張誠也牽涉其中,張順這個當爹的就算是再不解,也得當場表示支持,畢竟領兵殺入皇宮這種事是要抄家滅族的,要麽王要麽寇,能選的話當然要選王。
忠義王張順,身兼大將軍之職,統領全國兵馬,眾朝臣一看張順都沒有異議,誰還敢多什麽!當然,總有會有幾個不怕死的勇士,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就這樣,兩日之內,經曆了兩場宮變後,北陳國鬧劇一般地換了主人。
之後,陳霆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爭取繼位的合法性,便安排了十位重臣視疾,老皇帝還真的病了,中風!半身癱瘓,話都不利索了。
眾臣一看這情形,便更加死心塌地追隨陳霆了,本來太子去世後很多人就很看好寧王,有能力不,還很勤勉,並且善於用人,最關鍵的是他在朝中和軍中的勢力都很龐大。
老皇帝對寧王也是十分欣賞,時不常地便會有傳聞老皇帝有意於立寧王為儲君。
退一萬步講,國不可一無君,就算為了國家穩定,眼下這種狀況也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坐到那個位子上去。
如此來,陳霆繼位,也算是眾望所歸,就是這個過程可能讓某些人會比較難以接受,所以朝野上下異議還是頗多的。
一月後,寧王陳霆登基為帝,年號啟新。
太上皇遷於城外白雲觀靜養。
兩月後,皇後、陳睿、陳奐及其生母瑞妃被賜鴆酒,二位王爺合府上下被斬於菜市口,其門客略知名些的都夷了三族,尋常的也都夷了一族,吳梟、李振夷九族,加上牽連的一些大大的官員,包括那些激烈反對寧王繼位的官員,共萬餘人血染京城,血腥之氣經月未散。
三月後,新帝賜婚兩樁,純王陳昂和隆國公嫡女墨梨,忠義王嫡長子張誠和赤國公大將軍嫡長女丁寶華。
以上所述的整個事件世稱“神武門之變”。
整個事件已經結束,卻留下了一個疑團:皇後和二皇子為什麽會在準備並不充分,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下匆忙發動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