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沒文化
孫悟空和鎮元大仙在林間論道。
他突然心有所感,把目光望向了海邊。
「那是潛龍之氣。」
鎮元大仙往海邊一看,就知道了原因:「賢弟,那位人王把他的太子送過來了。」
孫悟空點頭,伸手一招,就有一封信從海邊飛來。
他在地上被信攤開,竟然是劉恆的親筆信。
這位漢朝皇帝在擔任王爺的時候,與代王后先前育有四個兒子,而後一個個相繼病逝。
劉恆登基之後,立了現在的太子,近年來心有所感,覺得與其讓太子在長安讀書,不如來花果山學習,就特意獻上了金銀財寶,請孫悟空多加照顧。
「賢弟不應該答應他。」
鎮元大仙看完信,對孫悟空說道:「過多干涉漢朝,恐怕會為花果山惹來禍事。」
孫悟空思索片刻。
「沒關係。」
他使了個千里傳音,讓張良處理這件事。
「我不干涉人王朝政。」
孫悟空對鎮元大仙說道:「那太子在花果山待上幾年,不會有什麼麻煩。」
漢朝太子來花果山學習,對南贍部洲百利而無一害,少許麻煩算的了什麼。
孫悟空交代了張良,就把這件事放在一邊,繼續和鎮元大仙討論大道。
而在港口,張良得到孫悟空的千里傳音,急匆匆的跑來迎接漢朝太子。
太子的名字叫做劉啟,張良早就聽說,他的性子和父親不一樣,頗為剛烈,見面之前,張良還有些擔心。
然而剛一見面,劉啟就恭恭敬敬的給張良鞠了一躬。
「先生在上。」
這個態度讓張良心裡鬆了口氣。
這位太子至少知道在花果山不能太張揚。
張良不知道的是,劉啟是被孫悟空威懾住了。
漢朝皇帝的信本來放在劉啟的懷抱里,在靠近花果山之後,它無緣無故的飛了出去,劉啟拉都拉不住。
就這麼一個法術,劉啟就知道了花果山的可怕,自然不敢有半分的不敬。
張良帶著劉啟前往蓮花島。
「蓮花島是二大王起的名字,這座小島的形狀和蓮花有些像。」
張良向劉啟介紹蓮花島。
蓮花島是妖怪們學習管理和事務性工作的地方,所有妖王每年都要來這裡進修,所以這裡也有個別名。
「花果山的妖怪們稱呼這裡為妖王島。」
張良笑道:「你以後只要說自己是妖王島的學子,有我庇護,其他妖怪就不敢招惹你了。」
劉啟點了點頭,心裡卻難免有些擔心。
妖王島,這裡的妖王真的不吃人嗎?
「不用擔心,大王叫我為你安排學業,我在這裡有些聲望。」張良說道:「我住在島上,你可以靜心學習管理。」
劉啟身為太子,此行的學習重點就是花果山的管理。
「猴王怎麼不見我?」
劉啟還是有些不安。
張良笑了笑:「大王正在修行,以後肯定會找時間見你。」
他和劉啟從一隻石獅身邊走過。
「張先生。」石獅突然睜開眼,轉頭問道:「他是什麼人?」
劉啟沒料到石獅也能說話,嚇得退了一步。
張良笑著回答:「這是大王的客人。」
石獅看了看劉啟,眼裡閃過白光,而後點了點頭,閉上眼睛,重新變回了不動的雕像。
距離石獅遠了之後,劉啟心裡稍安。
「先生,那隻石獅是什麼人?」
「它和你一樣,是這裡的學生。」
張良回答。
這隻石獅是孫悟空從三星洞帶回的妖怪,因為沒有化形,孫悟空就把它放在這裡,讓它在修行之餘學些知識。
「石獅是死物,化形比尋常妖怪更難,但它得了大王的指點,可以耳聽八方,知曉蓮花島大小事件。」
張良告訴劉啟。
那隻石獅雖然還沒有化形,實力卻不可小覷,以後化形成功,肯定也是花果山的一名要員。
劉啟謹記於心。
兩人走進一間書鋪,張良要給劉啟買一些要用的書。
劉啟剛一進到書鋪,就見到兩隻小妖蹲在地上,津津有味的看著一幅畫。
畫上是一隻烏龜,活靈活現好不可愛,劉啟剛看過去,就看到烏龜的樣子發生了變化,線條逐漸清晰,然後變成了一個『龜』字。
劉啟不由的看了過去。
那『龜』字顯形沒多久就不見了,兩個小妖拿起書晃了幾下,接著跑到了櫃檯。
「姐姐、姐姐,幫幫我們!」
他們把書遞給了和張良說話的女妖精。
女妖精伸手在書上念了個咒,『龜』字就又出現了。
劉啟繼續看到一會兒,才發現這本書不是玩具,而是一本識字教材
這種識字方法好厲害。
劉啟暗自吃驚,等到張良買好書出來,他忍不住問道:「先生,花果山的妖怪都是用那本書學習識字嗎?」
張良點頭:「還要有大妖怪教導。」
在他第一次來花果山的時候,妖怪們就已經用那本書學習識字了。
當年為了快速掃盲,學習人類的技術,孫悟空優先為妖怪們創造了識字的教材。
這種識字的教材簡單易懂,效率極高,然而需要法力支持,只有妖怪能用。
劉啟接著說道:「我以為猴王只寫了《天工造物》和《百草經》。」
張良笑著搖頭:「那只是人類的認知。」
花果山才是孫悟空關心的地方,照顧人類只是偶爾為之,這裡當然會有妖怪能用而人類不能用的東西。
「太子已經不需要識字,我給你買了本《爾雅》。」
張良遞給劉啟一本書:「你這幾天通讀了《爾雅》,就能在花果山和其他妖怪相處了。」
「我已經讀過《爾雅》了。」
劉啟擺手拒絕了。
他早在皇宮就學習了《爾雅》,這本書收集和解釋了各種辭彙,有字義詞義,也有人事和生活用器的名稱,還有許多天文、地里、動物的辭彙解釋。
《爾雅》是每個讀書的人都會看的一本書。
「太子殿下,花果山的《爾雅》與外界不同。」
張良搖頭,把《爾雅》塞到了劉啟手上。
「大王把《爾雅》進行了修正,在他的基礎上,妖怪們每隔幾年就修訂一次,它要比你學的《爾雅》詳細太多了。」
劉啟看著手上的《爾雅》,確實要比自己學過的厚重很多。
「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人族不用?」
劉啟一邊問著,一邊翻開了《爾雅》。
看到上面的辭彙,他馬上明白了原因。
「我沒有見過這些詞。」
劉啟一臉驚訝的說道。
張良笑了起來:「這本《爾雅》,收錄的都是花果山的辭彙。」
《爾雅》沒有賣給人類,是因為花果山的辭彙並不適用於外面世界,這裡很多辭彙,人類就算看懂也不知道實物。
「你如果沒有通讀《爾雅》,以後和花果山的妖怪們說話,恐怕要引來笑話。」
張良對劉啟說道。
劉啟又翻了幾頁《爾雅》,看著上面的註釋,心裡總算明白,劉恆派他過來是何等用心良苦。
花果山的造物之多、之繁榮,確實遠超長安。
就這樣,劉啟在蓮花島住了下來。
張良沒有說出劉啟的身份,劉啟和妖怪一起學習,開始時有些不適應,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種生活。
蓮花島上的人類也不止他一個,還有一些人從小就生活在花果山,很快就和劉啟打成了一片。
「劉啟,長安城是什麼樣子?」
幾乎每一天,都有人向劉啟打聽外面的事情。
「長安可沒有這麼好。」
劉啟告訴他們,雖然他在長安過得日子比花果山自在,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花果山沒有嚴苛的等級觀念,除了學習和工作之外,人類和妖怪都可以過的很自在。
劉啟白天學習,晚上就和朋友們跑去六福島吃喝遊玩。
六福島每天晚上都是燈火通明,還經常有美食活動舉辦,經常讓他流連忘返,第二天早上才想起返回學堂。
「這裡簡直比皇宮還要有趣。」
劉啟這樣想著,當然有些怠慢了學業,如果不是張良的關係,他早就被踢走了。
這天,劉啟買了天衣,和朋友們一起在放學后跳躍、飛行,玩的過火了,引起一隻牛妖的怒火。
「小子,你能不能安分點。」
牛魔王大怒,這傢伙怎麼成天聚眾遊玩,不務正業,都打擾到他學習了。
他拉了幾年的拉麵,好不容易才進來學堂,恨不得早點學完離開——這傢伙怎麼這麼礙眼!
「要玩到外面去,別在學堂上面跳來跳去。」
牛魔王抓住劉啟,狠聲說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打擾到我學習,你老子來了也救不了你!」
劉啟當時就出了一身冷汗,這才意識到花果山的可怕。
「先生。」
晚上回到家,劉啟連忙向張良道歉——他這些日子,都是張良的照顧,才沒有出現意外。
「冷靜下來了?」
張良問了幾句,畢竟是少年心態,愛玩也正常,他也沒有過多的責備。
然而這件事卻意外的引起了孫悟空的注意——牛魔王和漢朝太子,兩個都不是普通人。
他叫來了張良。
張良帶著劉啟見到他,劉啟滿心憂慮,還以為孫悟空要驅逐自己。
孫悟空卻是什麼都沒說,帶著劉啟在花果山走了起來。
劉啟第一次踏足花果山本土。
這裡的風景和五座小島截然不同,小妖們快樂的嬉戲著,偶爾也能看見一些妖精在識字學習。
「你見過他們識字。」孫悟空看著那些識字的妖精,詢問劉啟:「那本書如何?」
劉啟沉默半天,最後說道:「好。」
孫悟空接著問道:「你不想把它帶回長安?」
劉啟搖了搖頭:「帶回去也沒人可用。」
「那可不一定。」
孫悟空搖頭。
不久前道術和技術的爭執過後,他讓妖怪們去研究一些普世性的道術,最近已經有了一些成果出來。
以這本識字教材為例,妖怪們希望把它改造得更具普世性,不用法力也能使用。
也許過不了幾年,它就會出現在長安的學堂里。
「妖怪們的技術進步很快,我會讓他們一直研究下去。」
孫悟空說道:「說不定有一天,道術會改變整個世界的生產結構。」
劉啟一臉愕然,似乎聽不是太懂。
孫悟空也沒有強行解釋。
「你的父王在花果山待了兩天。」他這麼跟劉啟說道:「但他對花果山的了解要超過你。」
也許是年齡和閱歷的關係,劉啟並沒有展現出他父親的那種領悟能力。
劉恆只在花果山待了兩天,登基后的所作所為,卻極大的發展了南贍部洲的生產力。
「我允許你在花果山住三年。」
孫悟空說道:「三年之後,你必須離開這裡。」
劉啟有些後悔,果然是自己的所作所為得罪了猴王。
「我可以向那牛妖道歉。」他說道。
「不用。」孫悟空搖頭,說道:「那件事不重要,我不是因為他而怪罪於你,你甚至不知道他是誰。」
劉啟接著追問。
孫悟空心想牛魔王也呆不久了,也就把他的身份告訴了劉啟。
劉啟嚇了一跳,牛魔王是四大部洲最厲害的妖聖之一,還和真武大帝戰鬥過,自己竟然得罪了他!
「他不是死了嗎?」
劉啟心裡緊張:「他怎麼會在這裡?」
「就和你一樣。」孫悟空說道:「他是來學習的。」
孫悟空看著劉啟,發現他一臉都是憂色。
「你不用擔心牛魔王。」
孫悟空嘆息一聲,說道:「有我在花果山,誰也傷害不了你。」
他接著對劉啟問道:「你說牛魔王為什麼要來這裡學習?」
「當然是因為他沒有文化。」
劉啟回答,他知道孫悟空要告訴自己什麼。
牛魔王只是一個妖怪,一個妖怪尚且能知恥后勇,安心的學習,自己作為一個人族王子,怎麼可以輸給他。
「謝謝猴王提醒。」
劉啟知道自己怠慢了學習,連忙向孫悟空道謝。
「我在這三年裡,一定會認真學習治理之道。」
孫悟空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