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講史
嶽飛的武功、嶽飛的才華、嶽飛對山河破碎的憤怒、嶽飛對直搗黃龍的決心,激勵著南宋這整整一代人,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和期望。若是遇到明君,他能成為無往不勝的國之利器;但他那種直言不諱、寧折不彎的性格,若是遇到昏君,加上心懷叵測的奸臣,那嶽飛的結局,注定是悲劇的“莫須有”了。
??可是李清照與嶽飛對比後發現,嶽中麟的性情十分溫和,而且沉穩寬厚,睿智而又不缺乏靈活。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在昏君當朝、奸臣當道的朝局中生存下來並影響局勢。且不說他屢屢能夠預言時局國事,甚至她和弟子兩人都猜不透的詩句,被他三言兩語便看的清清楚楚,僅是一個白身之人,巧妙借勢,倏忽之間就成了朝廷六品官員,這份遇風便能化成龍的功力,何止是氣運及睿智就能辦到的?所以幹女兒嶽孝娥誇他能成就一番盛世霸業,李清照還真信!
??但在感情方麵,李清照本來基本上已經不再有任何念想,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紹興二年她與張汝舟的第二次婚姻給她帶來的傷害,巨大到無法想象。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易安再適張汝舟,傳者無不笑之。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齋讀書誌》:右皇朝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趙明誠。然無檢操。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易安居士李氏清照嫁與武趙明誠德甫,晚歲頗失節。
??朱彧《萍洲可談》:(易安)然不終晚節。
??沈濤《瑟榭叢話》:不應人比黃花瘦,卻道全無晚節香。
??史靜《閨秀正始集》:人比黃花更消瘦,何緣晚節有參差。
??僅從這些人的評價裏,可以想象到時人對她改嫁之事是何態度,極盡諷刺挖苦,卻無隻言片語的理解和寬宥,對她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
??其實北宋前期社會風氣還是頗為開明的,但是自程頤這個“道德模範”著書立說後,對待女子改嫁的態度上便急轉直下。
??《程氏遺書》卷二十二載有程頤與某人的一段對話:
??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
??曰:“隻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且不說社會的輿論,單單是李清照在與前夫趙明誠的感情問題上,如今對自己可以說是頗為悔恨與自責,這件事就說來話長了。
??婚姻的前半段,李清照與趙明誠過著童話一般的幸福生活。但是自從兩人一直不能生育,趙明誠背著李清照納妾後,感情便有了裂痕。不過“三從四德”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倒也沒有讓李清照變成妒婦,隻是感到失落,有些幽怨。兩人真正產生隔閡,是因為另一件事。
??建炎三年二月,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時,禦營統治官王亦叛亂,趙明誠棄城而逃,因此被朝廷革職。李清照作為一個堅定的主戰派,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之後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麵對浩浩江水,隨口就吟誦出了傳頌後世、膾炙人口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
??從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不難看出,她對祖國的多災多難深深難過,對救世英雄的期盼翹首以待。至於詩中流露出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她本人可能隻是有感而發、並未多想,但事實上,這已經深深地傷害了自己的丈夫,也是趙明誠壯年橫死的一個誘因。
??想想兩人新婚燕爾時的甜蜜生活,想想趙明誠對她始終如一的關懷和體貼,想想到死也沒能為趙明誠誕下一男半女,想想自己頭腦發昏竟改嫁給了一個禽獸,李清照的悔恨之心不言而喻。為此,直到現在她也無法原諒自己,一直都生活在自責當中。若不是為了完成趙明誠灌注一生心血所寫的《金石錄》,她恐怕也活不到此時。
??所以嶽中麟雖然已經叩開了李清照的心扉,但想要她再次不顧一切的拋開世俗嫁給他,這條道路上還有重重困難需要克服。不過嶽中麟有信心,他在後世對李清照這個“千古第一女詞人”是十分著迷的,研究她的心得可是要比研究趙構、秦檜的心得,多得多!
??泡妞也作弊!
??沒辦法,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否則又怎能僅憑個人的螢火之光,便令滄海橫流?
??不過嶽中麟短時間內,是無法顧及泡妞了。一朝登上廟堂,雖是個正六品的國子司業兼史學博士,但要想真正入了趙構的法眼,仍需努力。
??南宋國子監,就在嶽飛府邸的西側。雖然嶽府如今已是人去樓空、芳草萋萋,但朝廷此時連重建太學的議案還未產生,所以嶽府並未改建成太學,至少還要荒蕪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該介紹一下嶽中麟的過去了。
??嶽中麟是不是嶽飛的後人,這一點沒必要去質疑。在現代這個全民追星、全民拜金的時代背景下,嶽飛這種偉大的民族英雄並沒有多少人惦記,所以假冒嶽飛嶽王爺的後人,根本討不到什麽好,嶽盼盼的親爹嶽有德就是個好例子。倒是人家秦檜的孝子賢孫為了祖先能夠擺脫跪姿,而拚了命的在網絡上散布言論、顛倒是非黑白。兩下一對比,實在令人唏噓嗟歎!
??嶽中麟自幼家貧,但聰明好學。當別的孩子都沉浸在文化大革命的紅色浪潮中時,他依然在悄悄讀書,國家恢複高考後,便以縣裏第一名的高考成績進入了北京大學,大學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
??後來結識了同在北京大學財務處工作的結發妻子沈叢珊,二人喜結連理,婚後感情極好,並育有一女。變故是發生在四年前,也就是嶽中麟54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已經調任北京大學的審計處工作。在對他們的同事、物理學係的博士生導師顧正雲獨立研究的一項國家重點科研課題——金屬錸結構合金研究項目進行審計期間,與他們的女兒駕車出去采購家用物品時,發生車禍當場雙雙身亡,肇事車輛逃之夭夭,最後成為了懸案。
??之前妻子與他閑聊時曾提到過,覺得顧正雲的研究經費在使用上也許有問題,嶽中麟懷疑是顧正雲殺人滅口,但他悄悄查了一年,也毫無頭緒。畢竟隔行如隔山,金屬錸結構合金研究項目又是國家科工委保密的技術項目,沒有審計資格,是根本無法接觸到核心機密的。嶽中麟遭遇了喪妻、喪女之痛,又報仇無門,心灰意冷之下,便辭職回到了家鄉登封縣。
??避開那給他留下巨大傷痛的京城後,心情果然開朗了起來。這時張石頭的師父、少林寺武僧總教頭釋永立大師慕名而來,想請他教授武校學生們國史課,並答應傳授他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比劃兩招的少林羅漢拳,於是嶽中麟一邊在武校教書育人,一邊潛心研究史料,準備著書立說。而他第一本要出版的書籍,名字都想好了,叫做《紹興風雲錄》。
??這回可好,從高等學府辭職,書還沒出版,便苦口婆心的勸說學生張石頭,帶他穿越來了南宋,又費盡心機的為將來的皇帝和現在的皇帝出謀劃策,到頭來居然還是在高等學府教書。感情折騰了一大圈,居然是原地踏步!
??但是在北京大學教書,那是純粹的育人;而在南宋國子監教書,不僅僅是育人,更重要的是養望,而後救國。
??而兩者的相同之處便是,都要拿出真才實學來才行!
??嗬嗬,缺什麽咱也不缺學問。
??後世的信息量、知識量,比之南宋時候,強出不知多少倍。單論正史,無外乎就那麽幾本,古今皆同。但為史書做批注和史書上未曾細說、未曾明言或者是沒有提到的史料,多散於民間。因知識傳播的渠道和印刷技術的限製,古人注定看不到多少民間史料。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尤其對於在中國最高等學府任教的嶽中麟來說,隻要肯學,永遠都有看不完的曆史。
??在浩瀚的中華曆史長河中,那些塵封了的、被人遺忘及遺棄了的史料,許許多多都被嶽中麟裝進了自己的腦子裏。信息一旦豐富了,無數隻在正史中有寥寥數筆記載的事件和人物,也漸漸變得完整而又鮮活了起來。比如就說那南北朝的宋文帝,正史上的記載也不可謂不多,民間史料對於古人來說,偶然間能看到一點,那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僅能夠讓人在印象中搭起一副骨架,仿佛是隔霧看山,始終瞧不真切。嶽中麟就不同了,他宋文帝小時候愛不愛尿床、長大一點是否經常偷看宮女洗澡、常年有病究竟是從何得來、劉義康矯詔殺害檀道濟時他是如何在被窩裏裝昏迷、又是如何利用檀道濟的死來清算劉義康,如果有必要,甚至宋文帝的屁股上長了幾個毒瘡,嶽中麟也能給你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不要以為正史才是真實的曆史,而民間史料就是假的。事實上許多正史都被刻意篡改的麵目全非。真相並非是史料簡簡單單的放在那裏展現給你,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雜談還是筆記,甚至是民間傳說,都需要你細致入微的去分析、去對比、去思考、去發現、通過抽絲剝繭還原真相。
??而對於講史的老師來說,僅僅教授學生們正史上的所記載的內容,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而言,那都無疑是十分枯燥無味而又毫無營養的教學。可若是嶽中麟來講,哪怕是一坨三國的屎,他也能給你講出花兒來。任何的曆史人物和事件,都可以講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國子監滿共九十七人,平時常有借故逃課者。自嶽中麟開講以來,再無一人缺席,國子監內的祭酒、司業、主薄、五經博士等官員也都聞講而至,聽罷大呼曰:
??“曆史真相原來可以離我這麽近,長知識了!”
??沒過十天,朝中許多博學大儒也抽空列席旁聽,幾名考據黨頗為不服,下課後與嶽中麟爭論他所引用史料的出處,嶽中麟都一一作答。大部分的出處都聞所未聞,但偏偏有少部分出處,是聽人講到過的古本,這倒是更加印證了嶽中麟史料的真實性。於是向嶽中麟求取古本一閱,嶽中麟說這些古本多已遺失,但若有機會他可以將這些書上的內容謄抄出來,雖必有些許錯漏,但與原本差別不大。如此博聞強記,眾人拜服!朝中大儒讚之曰:
??“聽嶽博士講史,如仙樂繞梁,三月不知肉味!”
??又過了十天,國子監開放門禁,臨安府內的書生和學者,均可在大講堂的屋外旁聽。一時間原本冷冷清清的國子監院內,變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嶽中麟的目光賊刁鑽,他竟然在滔滔不絕的講課中,眼裏的餘光透過窗棱一瞥,嘿,易安居士正領著他老姑奶奶隱在大講堂外的人群中,聽得如癡如醉呢!
??哈哈,革命就要成功了!今後隻需每晚睡覺前默念九百九十九遍:
??碗兒裏來、碗兒裏來、碗兒裏來……
??則大事可期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