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曹孟德的決斷
武會諸天最新章節
此時的曹孟德還不是以後的曹孟德,還不是日後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天下三分的魏公、魏王、大丞相。
這個時候的曹孟德還是一個一心向著漢室,想著如何將大漢帝國發展的更加繁榮昌盛,如何為大漢帝國開疆辟土,有著征西將軍夢的普通議郎。
不要說是曹孟德,即便是現在的那位並州刺史董仲穎,天下表率袁本初,麵對如今的大漢帝國,還沒有任何一人膽敢升起不該有的野心,他們這些人最大的夢想就是位列三公之位。
即便是在蘇白的那個曆史上,縱然是黃巾之亂以後,那些剛剛平定黃巾之亂的驕兵悍將也沒有人有野心。
一直到劉宏駕崩之後,士族與宦官等人刀兵相見,董仲穎引兵入洛之時,董仲穎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但是縱然那時候他也隻是想著成為伊尹霍光之人,不敢自立為子。
由此可見,大漢帝國四百年江山,漢室已經深入人心。
曹孟德雖然見到家中從弟曹仁心中提及太平道勢大,有可能引起禍患,但是卻也隻是有心未來,他也從沒想過之後的那場禍亂會波及如此之廣,影響如此之心。
如同現在的滿朝公卿一般,曹孟德的十年官場起伏,雖然並未做出什麽大的功績來,但是卻是讓他徹底的認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士族和宦官的爭鬥,已經真正的對於大漢帝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要知道華夏曆史上的宦官其實可以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唐朝以前,一個是唐朝以後,雖然看似唐朝以後除了許多大太監,但是這些大太監其實看似威風十足,但是卻不過是皇權下的走狗,一旦失寵,頃刻之間便是再無依靠,身敗名裂。
但是漢唐時代的那些宦官,一個個雖然是依仗皇權而立,但是卻又有著自己的基本盤,是可以真正的封侯當官的,甚至有些權利重大的宦官可以行廢立之事,簡直是駭人聽聞。
世祖光武帝複漢以來,思及前漢外戚權勢危重,又有霍光前車之鑒,於是對於外戚防範甚重。但是自和帝時其母竇太後臨朝聽政,亦使得外戚權勢日益增大,其兄竇憲等掌握實權,開始了外戚專政的局麵。
漸漸年長的和帝自然不滿竇憲等人專權,於是有宦官鄭眾等趁機羽附,而後一舉幫和帝奪回爭權,因此封侯升官,宦官實力增大,開始涉及朝政。
後來的殤帝、安帝、少帝、順帝、衝帝、質帝等數位大漢帝國的皇帝在位時期,外戚與宦官的爭鬥就從未停歇,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雙方難分難解,爭鬥不斷。
而後就是漢桓帝即位後,又是外戚與宦官的爭鬥,宦官幫助桓帝鏟除外戚之後,並未將權利交付於桓帝,而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安插自己的親信黨羽占據高位擔任刺史、太守,橫行鄉裏,魚肉百姓,搜刮錢財。
桓帝崩,當今皇帝劉宏即位,竇太後臨朝,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等謀劃誅宦,控製四方軍隊,準備一步一步清楚宦官。卻不想宦官竟然先發製人,劫持太後與皇帝,逼死大將軍竇武,再次控製權勢。
及至今日,士族與宦官爭鬥廝殺上百年,雙方早已經仇深似海,沒有避讓的原地,而又因當今皇帝信任宦官,所以士人還處於下風,多次謀劃誅宦之事。
幾次黨錮之禍,不知道讓多少忠良之臣喪命,不知道讓多少無辜之人受到牽連,不知道多少賢良大才無法出仕做官,隻能在家中虛耗時光,流連於山野之間,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望門投止思張檢,忍死須臾待杜根。
後世譚嗣同《獄中題壁》視為榜樣的張檢和杜根,這兩人也就是因為東漢近百年士族與宦官爭鬥的參與者、見證者和犧牲者。而在這近百年的爭鬥之中,如同這兩人一般的人物,又是哪裏能夠數的清?
但是對於曹孟德來說,卻是心中一直有著一塊心病,自家雖然也是經傳之家,士族出身,但是因為自家祖父卻是宦官,還是那種權傾朝野的大宦官,一時間曹家的定位卻是有些模糊。
經傳之家,士族出身,曹家自然不可能站在宦官的那一方,但是無論是他,還是父親曹嵩的升遷之路,都是屬於和宦官一黨有著不小的聯係。
現如今,宦官與士族勢同水火,曹家的位置便是十分的尷尬,即便是心想士族,卻也難免受到一些猜忌防備,無法真正的進入到核心的圈子。
子不言父過,身為小輩,身受家族蒙蔭,有不可能責怪家中長輩的立場不堅定,於是讓曹操有些進退維穀,夾在中間,兩麵不討好。
“曹孟德啊曹孟德,你到現在還看不清時局,還是舍不得這官位,留戀權勢嗎?”
曹孟德看著窗外,心中自語道。
事到如今,他也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他拖得起,這個大漢帝國拖不起了,因為這些人的爭鬥,已經給大漢帝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誅宦,必然不能夠耽擱了,我曹孟德又何必惜身,他人死得,我曹孟德便死不得?
曹孟德是果斷之人,心中已經有了決斷,自然不會拖遝。
他轉身坐下,快速的寫下了一封書信,然後將書信裝好密封,換來一個家仆。
“你速去將這封信送到城外袁家別院,務必交予到袁本初的手上。”
“諾!”家仆公瑾的接過書信,裝與懷中,點頭轉身就走。
……
洛陽城外,袁氏別院,天下表率的袁本初正於此地守孝。
一間書房中,身材高大,一表人才的袁本初手中正捧著一封書信翻看,赫然正是早晨曹孟德派人送來的那封書信。
一旁的許攸輕鬆寫意的坐在床榻上,從盤子中捏了一塊點心放入嘴中,顯得有些浪蕩不羈,卻也能由此看來二人關係親密,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