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官路高升筆記> 第618章 於無聲處

第618章 於無聲處

  葉三省目的到達,首先告辭,說不能再打擾書記了,他現在去向徐縣長彙報工作,——反正歐陽堅已經拍板了,現在不再需要楊中這個縣長助理了。


  楊中說好,等會打個電話給我就是。他和歐陽堅還有工作要談。


  葉三省離開縣委的小樓群,往縣政府辦公樓那邊去。


  文化的縣委和縣政府還集中在一起辦公,都是以前那種所謂的蘇聯專家樓,連排的二層紅磚小樓,歐陽堅到文化后,提出城市東移計劃,其中也包括把政府辦公場所移到新城去,修一幢辦公大樓,不過雷聲大雨點小,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落實,可能還是有些「官不修衙」的考慮吧,也可能是因為這兩年文化連續出事,歐陽堅自己也差點不保,所以這些可能引起震蕩的工作就暫停了,大家還是窩在老樓房裡辦公。


  到了徐蘭辦公室,徐蘭不在,葉三省沒法,只得回團*委。


  這事不能打電話,必須親自彙報以未尊重,尤其是歐陽堅已經獨斷。不過反正大家辦公室都近。


  回到辦公室,認真做《文化縣基層團組織建設情況,困難和方法》的總結材料,只差最後一個部分的方法,實際上是差跟各鄉鎮局行溝通交流,替換團*委書記和團支部書記這一塊,現在這個工作也差不多完成,數據、事實也有了,他補上就行了。


  差不多補充完畢的時候,他停下來喝了會茶,靠在坐椅上反省,這個材料還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這個工作就是這樣就算告一段落了?

  當然,這個工作即使告一段落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接下來,在這個龐大、紮實的基層團組織基礎上,可以做很多工作,開展很多活動,驀然之間,他想到了一個重大的缺漏:


  那些被調換的團*委書記和團支部書記們。


  這些人,肯定都有他們過分之處,否則葉三省不會輕易對他們下一個不合格的判斷,甚至,哪怕是不太合格的平庸之輩,葉三省也是從幫助提升的角度考慮,給予機會,這次調替的名單隻有小二十人,在全縣一百二十多個團*委,一千三百多個團支部中,佔比很小,可是具體看這十多人,那也是一群人啊。


  一群不穩定因素。


  處理不好的話,對於整個文化縣團*委來說,就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


  是的,一個基層團*委書記,團支部書記不算什麼重要的職務,也基本帶不來太多的利益,但多少也是一個頭銜,一個職務,一種身份認可,雖然這次調換屬於桌面下操作,不會有更多的人知道,但葉書記剛剛這麼走一遭,某位團*委書記就被下了,稍微想一下,就會明白這其中的聯繫。


  這些被下了的書記們自然第一反應是不入葉書記的眼,然後擴大到縣團*委對他們的工作不滿意,否定,自然心裡充滿怨氣,同時,也會因為跟新書記同在一個單位而尷尬,增加憎恨,年輕人衝動,說不定有的人就會做出過激反應,比如寫信申訴,比如舉報,比如暗中做些傷害團*委和具體某人的行為。


  不可不防。


  所以必須要做好善後工作。


  突然想到剛才自己去向歐陽堅彙報工作,只知道要錢,一門心思是如何說服領導,卻根本沒有想到這個錢要來了怎麼操作,怎麼保證安全,怎麼用出去。自己打的衝鋒還行,破陣斬將自有銳氣,可是處理問題,尤其是全面的,系統的工作,跟縣委書記相比,那還是有相當的差距的。


  思考了一下,給曾凡打了一個電話,然後叫來陳俊,讓他一一通知那些被更換的書記們,說縣團*委要給他們這批離職的書記們舉行一個總結會,歡送會,請他們務必參加,可以向單位請假半天。


  隔天下午,縣團*委在縣政府的小會議室給這些「離職」的書記們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總結表彰大會,雖然沒有獎金證書,——葉三省還不會愚蠢到留下可以認證的東西。但曾凡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他們在團*委書記團支部書記期間的工作,表示他們永遠是團*委的人,即使不再擔任書記,依然是團員,依然是青年,要永遠團結在團*委的身邊,為我們的事業奉獻。


  然後又是幾位代表發言,回顧自己書記生涯的得失,都是情真意切的正能量。


  一個多小時的會結束,縣團*委破例在文化水街一家餐飲老店擺了三桌,名義是青年實踐活動,歸在文化水街開街系列活動之一,——雖然這個開街活動方案還只在楊中的腦海里。


  大家都喝得很高興,都動了感情,都念著團*委的好,表示以後要繼續團結在一起,團*委有什麼活動一定要通知他們,他們肯定全身心地投入。


  曾凡當天晚上對葉三省進行了「隆重」的表揚,喝了酒,都藉機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稱讚葉三省有大將這才,不僅能夠做紮實的基礎工作,也能夠從全面考慮,完成整個工作的統籌,綜合治理。葉三省謙虛說是曾書記領導得好,心裡想的卻是歐陽堅教導了他,所謂言傳身教,長期在領導身邊的人,是能夠迅速獲得能力提升,處理問題也會有全局視野。


  除了一兩個被調換的書記可能心裡還存在著一些不滿,這次基層團*委團支部組織建設調研基本上圓滿結束,光是從數據上就很嚇人。以前文化縣團*委登記在冊的基層團*委一百零,這次系統走訪後上升到一百二十多,增加了兩成,而基層團支部更是由以前的五百多增加到一千三百多,大部分歸功於學校,一部分來自鄉鎮的村支部建設。各鄉鎮的團*委,在縣團*委的督促和實地幫助下,基本上把以前忽略的村團支部都建立起來了,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巨大成績,曾凡意識得到它的重要意義,所以也很激動。


  當然也還是有一些不足和遺憾,比如像太平鄉團支部書記黃偉這樣支部書記,他們的確無能為力,魯兵也說了他根本不好開口介入這個事,一說話就可能激化矛盾,這個只有從長計議。


  還有那個「離職」團*委書記團支部書記歡送大會也開得讓葉三省有些膩味,雖然效果很好,但葉三省無法欺騙自己,這是一種形式主義和油滑官僚的作法,有違初心,這些書記工作不到位,不值得表彰,但為了安撫他們,卻堂而皇之地口是心非,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哪怕這些人是「後進青年」,也可以用技巧的方向來幫助他們,鼓勵他們。


  葉三省沮喪地想,成年人只問結果,不爭勝負,不看過程,那麼,他也算是「成熟」了?


  又用了兩天潤色,葉三省的報告出爐,自然,領頭加上了曾凡的名字,陳俊也是理所當然的第三人,包括協助葉三省整理資料的其他同志,也署了名,一舉囊括文化縣團*委所有的同事,變成了文化縣團*委集體的成績。


  葉三省用文化縣團*委的名義向團市*委書記石林蔚做了彙報,先把電子文檔發了過去,等候石書記的進一步安排,然後,葉三省私下向團省*委宣傳*部長田欽做了簡要的情況說明,把報告的電子文檔也發了過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