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謀人與謀事
在以前計生辦的工作總結中,陳永勝提到過門小文這一樁事,希望鎮上出面跟門小文在縣人大擔任副主任和司法局擔任局長的兩個叔叔溝通,沒有其它任何實質性的解決辦法。
兩人研究了半天他們搜集到的有關這件事的資料和網上搜索到的相關案例,最後都很沮喪,朱其哀嘆說,除非吳書紀撕下臉出頭,否則人家不會賣我們一個小小鎮正府的面子,可是人家每年利潤超過十萬的「生意」,也不會輕易就放棄。
葉三省說是,人家是私事,我們這邊是公事,是工作,所以我們這邊的力度肯定比不上對方,陳永勝肯定沒有使出全力來做這件事,他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工作結死仇,這就是這個問題拖下來的原因。
朱其說除非縣*委書紀和縣長出面打招呼,可是這點小破事,你捅到縣長那裡去,人家肯定覺得你們鎮正府工作能力不行,要連帶大家一起挨批評。
葉三省說,就算縣長出面招呼,解決了門小文,只要這個漏洞存在,就會有十個門小文出現。
朱其苦笑著說,那不是,明擺著賺正府的價差,可是各個鄉鎮又不能黃鱔泥鰍一樣長,所以這個價差永遠存在,永遠會有人做,堵得了一個門小文,堵不住這個剪刀差。
葉三省皺起了眉,彷彿突然之間抓住到了什麼,好半晌,才問,我們臨江鎮是不是只有門小文一個人在做這個生意?
朱其怔了一下,回答說好像是只有他一個人。
那麼,其它鄉鎮有這個問題沒有?葉三省繼續問。
朱其又想了一下答道,好像沒有。以前協調會開的時候,也沒有見到其它鄉鎮提出類似的問題。
葉三省點點頭,認真地說,我們或者可以從這裡開始。
十分鐘后,他和朱其來到李洪鋒的辦公室。
這也是陳永勝以前的辦公室,葉三省曾經在這裡呆了近一個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現在成為李洪鋒獨立的辦公室,裝模作樣地不知從哪裡找了一套竹沙發,布置成跟其他班子成員獨立辦公室一樣的格局。
「關於門小文,我們有點想法,先向李主任彙報一下。」兩人坐下後葉三省開口說:「這件事我們考慮了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人,一個是事。」
「從事的方面,是想辦法堵住政策漏洞,比如溝通那邊鄉鎮派出所,不給超生子女上戶口,比如由縣計生局出文件,統一各鄉鎮罰款指標,但是看來,這是行不通的。」
「你不是解決一個派出所,你要解決就要解決所有鄉鎮的派出所,不然你堵一個,門小文換另一個,那又要縣公*安局出文件或者統一命令,事情就越搞越複雜了,還有各鄉鎮的罰款標準,肯定無法統一,所以從事這方面入手,基本無望,不然也不會拖這麼久了。」
「所以,我們只能從人這方面入手。」
「光解決門小文其實沒多大意思。我們不是說過了,門小文不做,其他聞到腥味的律師也會撲上來做。」李洪鋒不以為然地說,「當然,如果能夠解決門小文,也算成績,勉強對鎮上也有所交待。」
「我和朱其分析過了,這件事,雖然從事上不好解決,但從人上來說,說不定解決了門小文,就可能真正解決這件事。」
葉三省微笑著說,聲音溫和而有力。
李洪鋒眼睛眯了起來,不由自主地點頭,示意葉三省繼續說下去。
「我們以前有一個誤區,或者說是陳永勝他們的誤區,然後誤導了我們大家,就是因為計生罰款各鄉鎮標準不同,所以這個漏洞永遠存在,即使門小文不做,也會有很多人來做這個『生意』,所以我們在如何對付門小文上,並沒有用多少心思,也沒有下決心。」
「但是我們認真看一看,臨江鎮,除了門小文,還有別的人來做這個『生意』嗎?沒有。其它鄉鎮,有沒有人做這個生意?也沒有。為什麼呢?這又不是獨門生意,又沒有準入證,不是你門小文做了,其他人就不許做,可是其他人為什麼沒有來做呢?」
「我們忽略了這門生意的特殊性,也忽略了門小文這個人的特殊性。」
「首先這門生意的操作空間並不大,必須要在罰款標準高和低的鄉鎮之間操作,才有利潤空間,所以,也只有在臨江鎮和城關鎮這種最富裕的鄉鎮拉人頭,到順河這些收入最低超生罰款兩三千也在收的鄉鎮去上戶,所以我們真要堵漏洞,需要做工作的鄉鎮並不是很多,因為門小文可供選擇上戶的鄉鎮也不是很多。」
「因為這個利潤空間也不大,只有兩三千元。換了那些罰款標準一般的鄉鎮,門小文的操作空間就沒有了,他也沒有興趣勞民傷財去做無用功。」
「還要考慮人口基數,每一單『生意』一千多元,還不值得一位有背景的律師去遊走刀刃,他隨便接一個案件都是幾千幾萬的收入,所以我們臨江鎮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所以也只有臨江鎮才出現門小文,其他鄉鎮很難出現這種事情。」
「當然,還有考慮這件事的操作難度和風險。這就涉及到門小文的背景了。別人來做這件事,會相當難,你得取得村居民的信任,——這明顯是跟正府對著干,難保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孩子上不了戶口,就要花冤枉錢,就要打水漂。幾千塊錢對於村居民是很大的支出,光是讓村居民相信這一點就要花費很多心思和努力了,而門小文有這種天生的優勢,他妻子姓王,王姓在臨江鎮是大姓,所以門小文能夠迅速拓展客戶,而且建立信用。換了其他的人,就很難了。即使能夠成功幾例,也不會像門小文這樣,每年都有幾十樁『生意』。」
「所以我和朱其才分析,這種『生意』很可能只有臨江鎮才出現,也很可能只有門小文才能做。」
「所以我們認為,解決掉門小文,就相當於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件事。」
十分鐘后,葉三省和朱其坐到了喻長禮的辦公室,尹先發和楊中也參加了這個由李洪鋒命名的計生專項工作彙報會。
「如何解決門小文?我覺得可以多管齊下。」葉三省將前面的分析複述一遍後繼續侃侃而談,「比如他的背景,一直是我們擔憂的,但是反過來看,這也是我們可以做工作的地方。」
「我們可以李主任出面,正式拜訪他的兩位叔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們應該首先相信門小文的兩位叔叔都是國家幹部,都是D性很強的同志,不應該先把他們想像成幫親不幫理的糊塗官,我們可以做一些準備,在現在越來越規範的大環境下,門小文的兩位叔叔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應該反過來督促門小文放棄這樁『生意』。至少要爭取到他們不會偏袒門小文。」
「門小文的妻子是這件事中很重要的一環。正是因為她的存在,門小文的『生意』才能夠迅速拓展,所以我們也要做她的工作。門小文這個人是律師,精明,肯定難對付,也肯定早就考慮過如何應付正府,但他即使沒有破綻,他妻子也沒有破綻?他妻子那一個大家族就沒有破綻,沒有破綻我們也要發現破綻,創造條件也要上,如果能夠做好他妻子的工作,也可能通過她來勸導門小文或者增加對方的壓力。」
「門小文的律師事務所我們也可以考慮。門小文在律師事務所是一個什麼情況,他跟同事的關係,跟領導的關係,甚至這個律師事務所有沒有可以做工作的,都可以通過我們的了解後進行。」
「甚至他在文化縣城的社會關係,他家庭的其他成員,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向。比如他熟悉的法官,我們可以通過他來轉告和溝通;比如他兒女讀書的學校,可以適當考慮如何開展工作;比如他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可以通過單位來影響。」
「也要正面接觸門小文。跟他宣傳政策,從性價比上看,一年十萬的利潤跟某些風險相比,後面的影響和嚴重性更大吧?他是律師,肯定精明,不會算不來這個賬。如果他現在撒手,見好就收,咱們可以過往不計,如果他還要負隅頑抗,這種累計後果要給他分析清楚,希望他不至於成為某種典型,甚至影響到他的職業和他的兩位叔叔。」
「跟門小文接觸的時機,看是先做外圍工作到一定地步再接觸還是首先接觸,單刀直入,由領導掌握。」
楊中和尹先發對看一眼,心裡都充滿驚奇。
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年輕人,進步太迅速了,實在出人意料。
其實葉三省的思路很簡單,確定解決人能夠解決問題,然後尋找解決人的辦法。
這也不是多麼難,多麼複雜的思路,只要說出來,後面如何從門小文的方方面面關係入手,那是正府部門解決人的常用套路,比如解決上*訪戶時都會這樣做,大家都會想到,但是難就難到大家都沒有去想,而葉三省去認真想了,然後伸手捅破了這層紙。
「具體工作我們考慮先去派出所做一些檔案搜集工作,請尹主任跟派出所那邊聯繫一下,我和朱其跟著過去,主要是查一下門小文妻子和她那個大家族的材料,看看從哪個方面可以入手做工作。」
「這個沒有問題。我馬聯繫派出所那邊。」尹先發說:「拜訪門小文兩位叔叔我看楊鎮長得你出面吧。」
他看著楊中,把後面那半句「光是李主任顯得不夠尊重」咽了回去。
「這沒問題。」楊中點頭,「你們的思路很好,就按這個思路去做,我只希望你們不要急於求成,先把準備工作做充分,一步一步地來,不求快,反而更快,更能夠圓滿地解決問題。」
他過來的時候,在心裡已經責怪李洪鋒煞有介事,小題大作,哪知道葉三省彙報下來,心裡舒爽,他幾乎可以肯定,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門小文肯定抵擋不住,只有收手,——實際上,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能對抗一個組織。想到這塊一直寄生在鎮正府身上的牛皮癬終於可以割掉了,他覺得葉三省真是名副其實的福將,忍不住想,鎮正府還有哪些工作可以讓他去試試?
第二天上午,葉三省和朱其正在辦公室分析昨天從派出所複印回來的材料,他的電話響了。
陌生來電。
一個沉穩的中年男人聲音,開口說道:
「葉三省?我是門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