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 第130章 朝廷兵馬

第130章 朝廷兵馬

  且說李全領兵霸道闖潘宅,明刀亮刃直逼大堂。


  “潘老刺史在何處?本將有些與他商議,讓他速速出來。”李全本就想全麵接管烏程,潘甫今日給了他機會,他也不顧什麽情麵。


  “爾等要做甚?”


  值此刻,“潘甫”從內堂走出,臉色陰沉,姿態孤傲:“你是何人?”


  “大宋淮東承宣使李全。”李全趾高氣揚的回應道。


  “哦,原來是李將軍,不知將軍尋老夫何事?”


  “與老刺史協商一下烏程防務,今本將軍馬入城,老刺史的鄉勇便可卸下重任,這城樓防崗,街府巡邏就交於本將如何?”李全不願和潘甫多費口舌,開口就是一家獨大之姿。


  “將軍未免有些不通情理的吧,將軍此來還是老夫書信所召,老夫……”


  “不必多說了,老刺史居功至偉人人皆知,但畢竟年事已高,以後就在府中休養,切莫不亂走動,以免生了危險。”李全抬手打斷潘甫之言。


  “你……你。”


  “如何?”


  潘甫眼中多有不憤,但卻不發一言。


  “好,既然事情交代清楚了,那本將就告辭了。來人,潘宅周遭人員往來密集,本將擔心有不法之徒威脅老刺史的安危,自今日起,爾等就在此地長住巡邏,一定要確保老刺史的安危。”李全說話間轉身跨劍出門,左右家侍皆作瑟抖。


  是夜,州府大堂。李全與楊妙真眾人對坐議事。


  “將軍,潘老賊不識抬舉,不如趁早將其除之,以免日後在濟王耳旁吹些邪風。”劉慶福憤憤不平的開口。


  “哎,莫要這般說,潘甫是起事元老,事未成先殺功臣,會讓別人覺得本將小氣無度,如今這般就好。”李全本來做的是大義之事,名聲首先要站住,不然天下何人跟隨:“潘甫事小,如今當務之急是急攻臨安,助濟王登臨九鼎,爾等有何良策?”


  “臨安禁軍多年未經戰事隻是徒有其名,隻是臨安城高,不易攻破,而我等又無攻城器械,依末將之見這才是當務之急。”楊妙真能坐在此處,可不是因為她的身份,盡有她多年浴血沙場的經驗。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城池南破,但人心未必堅如鐵石,若我等能大造聲勢,臨安人心自懼,且城中不乏心向濟王者,本將倒認為沒那麽難。”李全為將多年,對大宋軍況了如指掌,除了幾隻邊境軍,其餘者皆是酒廊飯袋,一戰而潰,甚至不戰而潰的“精兵”有大把人在。


  “那將軍之意是?”


  “直入臨安府腹地,不攻臨安城,先占周遭赤縣,造起聲勢,大事可成。”


  “將軍好計策。”


  李全的想法完全可行,攻心之計對如今的大宋禁軍而言十分奏效,隻可惜任憑有百般計謀,也不知已身已落困網。


  話轉臨安朝廷。


  史嵩之自接到趙官家的命令之後,即以京湖製置使的名義調動棗陽軍、鄂州、光化軍三地兵馬趕赴寧國府。


  時見寧國州府大堂。


  史嵩之與曾式中相對而坐,下列江海、孟珙、江萬載、杜杲、劉整等將。


  “曾製置使,本官奉官家之令統籌浙東戰局,得罪之處還請見諒。”史嵩之也是第一次掛帥,且自家官位不高,姿態較為謙虛。


  “無妨無妨,皆是為朝廷效力。”曾式中表麵看似大度,實則心裏已經在暗罵史嵩之仗勢欺人。


  “既如此,那某就不客氣了,諸位將軍,潘甫裹挾濟王做亂,李全助紂為虐,現兩方人馬已聚於烏程,不日將兵犯臨安,我等需竭誠以抗,拱衛京師。”史嵩之高聲振奮眾人精神。


  “願隨將軍破賊。”眾將同應。


  “甚好,那爾等有何良策?”


  孟珙聞言出列:“史帥,李全此行號稱有十萬眾,但依末將看最多五六萬人,他們想直攻臨安城隻怕是白日作夢,故而末將以為他極有可能用攻心之計,讓臨安守軍不攻自破。”


  孟珙對史彌遠當政的軟弱深有了解,當年李全殺許國,他不僅沒有責怪李全,反倒為其加官進爵,以穩其心,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史彌遠這一次也有可能頂不住壓力,畢竟人越老越怕死。


  “哦,什麽攻心之計。”


  “攻心手段不外乎造勢,引民惶恐,銼敵銳力,濟王名盛,臨安向其心者也不在少數。”


  孟珙還未開口,曾式中一列走出一人,身材平雍,精小目亮,頭戴綸巾,有十足的書生氣。


  李曾伯,字長孺,原覃懷人,後遷居寓嘉興府,太宰李邦彥之後,時任濠州通判,為人善政,有武略。


  “製置使手下可真是人才濟濟啊,那依你之見要如何擒住李全?”史嵩之聞其言,觀其行,也是個風彩人物,故而態度友善,史嵩之相較於史彌遠更有高誌,他主和,但不軟弱,皇帝手下出了不聽話的人他也很樂意幫忙收拾。


  “某認為也應用攻心手段,伐戰為次,某素聞趙南仲出生將門,風骨高潔,又有帥臣之潛質,如此人物附庸李全定是一時糊塗,若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其歸於朝廷,形成裏外夾擊之勢,李全的倚仗也就不足為懼了。”李曾伯認為應該從趙葵方麵入手,趙葵受趙帥教導明了忠君愛國之心,又拜鄭清之、全子才世之清流為師,這樣的人物與李全同流合汙著實太可惜了。


  “呃,趙葵從汙,我等也無法改其誌向,他既然隨李全千裏而來,想必已經下定了決心吧。”史嵩之可不敢給在場眾人透露分毫,畢竟人多眼雜,誰也保證不了無人泄密,一旦出了事,趙葵、全績便入萬劫不複之地。


  “史帥,某願暗入烏程,密說趙葵歸降,望史帥成全。”李曾伯一臉決然,要做那大義之人,全然不把生死記掛在心。


  “李通判好誌向,本將甚慰,但此事不宜再說,還是先商議如何擒李全吧。”


  李曾伯聞言默然,心中充滿惋惜,亦罵史嵩之不會尋找機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