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紅旗> 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李超人的合與不合

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李超人的合與不合

  最終被迫以私有化的方式保護旗山公社的財富,這大約是楊少宗心裡最難以言語的痛苦,他痛苦,因為這個國家是如此的扭曲,一個極個彆強勢的領導就敢於直接做這種事情。


  也許旗州很難再出現第二個季昌玉,可憑良心說,沒有一個人不后怕的,假如羅孚不是為了五百萬的酬勞將季昌玉給出賣了,想要扳倒季昌玉的難度可真是不小。


  令人意外的結果,令人意外的發展成就了一個新的財富故事。


  楊少宗現在回想一番,他覺得自己至少實現了一個夢想,那就是讓所有旗山人都富了起來,但這並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更多的理想就這樣的毀於一個行政官員的權力慾望中。


  這樣的結局是楊少宗也未能預料到的,第一次見到季昌玉的時候,楊少宗何曾想過有一天,這個人居然會毀了旗山人的夢想,實際上,直到楊少宗乘坐飛機抵達香港的上空,他還在不斷思索著這個問題。


  他確實無法理解季昌玉內心究竟是怎麼想到的,控制中旗公司真的有那麼誘惑人嗎?甚至不惜將中旗公司國有化?


  他無法理解,因為他不是季昌玉。


  總之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


  到了香港,參加完鄭裕彤為他們舉行的接風喜宴后,楊少宗和蕭薇就繼續留在香港到處遊玩,旁若無人,他們現在終於可以大肆購買那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香港〖自〗由行還很遙遠,現在來香港一趟也不容易,蕭薇回旗山的時候還要給大家帶很多蜜月旅行回來的禮物,她買的很多。


  生活之於這樣,對他們兩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幸福和美好的經歷過波瀾和風雨,他們終究還是能夠在一個幸福的港灣里經營著自己的家庭生活。


  玩了幾天,楊少宗才開始在香港中旗國際投資公司的總部和錢嘉威、胡祖銘談著生意上的事情,隨著香港地產價格重新攀升,在這個浪潮里,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已經將手裡大部分的地產都轉讓出去。


  91年出資27億港元從新世界集團購入的香港展覽中心重新賣給了新世界集團和香港貿易發展局,沽售價高達62億港元,比91年購入時增加了23倍。


  其他陸續低價吃進的十幾棟大廈物業,也在q年上半年轉讓出售最賺錢的是重慶大廈,1.7億入手,6.4億沽出。


  在不斷沽出地產的同時,中旗國際投資公司重新調整營業的主方向,繼續兼并了原新鴻基銀行和浙江第一銀行將中旗銀行在港銀行業績提升到行業前十的水平更多的資金則開始流向美國和台灣的科技股。


  目前,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在港的資產總額約為117億港元,旗下的中旗銀行借殼上市成功,目前仍保留從奔達集團收購的奔達中心做為中旗銀行和中旗國際投資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並將奔達中心改稱中旗銀行大廈。


  奔達中心於1987年建成,由美國建築設計師保羅魯道夫設計,被原來的業主亞倫一奔達等人稱作樹熊的樹,採用雙牟星的結構布局也是香港九十年代和中銀大廈齊名的最著名的三大建築之一,被視作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群。


  奔達集團在1991年底遭遇了資金鏈的緊縮危機,93年7月開始出售旗下物業,那時候已經遭遇了比較嚴重的破產風險,當時要購買奔達中心的企業集團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和金光集團一樣紮根於印尼的力寶集團。


  那個時候,印尼力寶集團的二股東李文正代表印尼華商訪華,當時負責接待他們的人員中恰好有楊少宗,就在這樣的場合里,楊少宗替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做了一個翰旋。


  考慮中旗國際投資公司背後的關係比較複雜,力寶集團最終退出了這場競購讓半路出手的中旗國際投資公司撿了一個大便宜,僅以7.75億港幣的代價買下了奔達中心,而雙子樓的一座留給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和中旗銀行做為辦公地,二座則租給旗珍、旗紡、納愛斯等關聯企業做為在港駐地。


  93年受內地金融秩序整頓而遭受重創的香港地產迅速回溫並在凹年連續創造出多個驚人的地產交易行情,使得地產大行情一路暴漲。


  正是在這樣的高峰中中旗國際投資公司開始將手裡持有地產全部轉讓,套現的大量利潤都被轉向美國科技股份。


  這一次來港,楊少宗實際上也有意在美國成立中旗國際投資公司的美國分部,實際負責人有可能是錢嘉威,也有可能是胡祖銘。


  這幾天,他就一直在和錢嘉威、胡祖銘兩人細緻的討論,他是開誠布公的談,美國分部肯定是受香港總部管轄,但美國分部未來的業務又必然會更有發展空間,必須有獨立於香港總部的實權。


  所以,不管他們兩個人中的誰去擔當這個職務,實際在中旗集團內部看來都是平等的位置,都只需要直接和楊少宗所代表的中旗集團總部彙報工作。


  這天下午,楊少宗在華潤集團寧副董事長的陪同下,一起在中旗銀行大廈會見了從美國回來的中策公司總經理黃鴻年,在中策公司的收購行動被禁止后,在國務院國資辦的指示下,華潤集團內一直負責和中策公司接觸,試圖回購這些國有資產。


  憑良心說,華潤集團的資本力量是非常雄厚,絕對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問題是華潤集團在報價上必須非常小心,按照國資辦的要求,盡量有理有節的完成任務也就意味著華潤集團不能報出太高的價格,總不能繼續被訛詐一次。


  這個時候的中策公司和黃鴻年本人都被國資辦狠狠定位在了民族敗類的角色上,這也是黃鴻年無法在回到國內做生意的一個主要原因。


  國資辦的意思是按原價賣回來,我們就同意你繼續回國做生意,而黃鴻年不願意他本身和美國方面談好的價格至少能從中牟取十倍的暴利。


  他寧可賺取這十倍的暴利,也不在乎還是否可以回國做生意,而且他也非常精通國內政治,很多事情都是暫時的,換一個領導,一切都會變的。


  就在華潤集團和中策公司完全談僵之後,楊少宗的再次抵港讓華潤集團感到了一些新希望,於是就要邀請中旗集團和楊少宗一起進入洽談。


  說真的,楊少宗的影響力實際上已經要高於華潤集團中旗集團在港的一個分公司中旗國際投資公司現在都已經跨過了百億級公司的大關,母公司的規模更是非常之可觀。


  就在原來的奔達中心A座,現在的中旗銀行大廈,楊少宗終於見到了黃鴻年本人,並沒有令楊少宗感到意外其實黃鴻年本人也是個貌不驚人的傢伙四十五六歲,精氣神很不錯,臉色很紅潤,五官顯得很緊湊,有種娃娃臉的樣子,看起來倒是很有誠意,隱約還保留著那種曾經下鄉插隊的知青痕迹。


  挺有點意外的見到楊少宗本人,黃鴻年卻有點笑不出來,他本可以在國內大肆賺取幾百億的利潤,而且是真正的暴利,空手套白狼的暴利,結果都被楊少宗和中旗公司給終結了。


  這讓他曾經惱火了很長一段時間。


  不管怎麼樣,在商言商,楊少宗終究是他惹不起的人,只要還在華商這個圈子裡做事業,總有一天楊少宗肯定是無法避開的一個人和話題,這一點是愈發明顯的趨勢,和幾年前不同,牟其中已經很難再在稱是內地首富了,大家也開始毫不猶豫地將這個稱謂轉嫁給股份化改革成功后的中旗集團董事長楊少宗。


  比起牟其中,楊少宗最大的能耐不僅是讓自己富有,還讓整個小城鎮里的九萬多名社員都踏上了十萬資產的富裕線,還帶動出一批百萬富翁、千萬甚至是上億的富翁。


  這種共同富裕的現象在整個國內和香港都被稱之為「楊氏現象」。


  總之,楊少宗彳阱奇。


  大家一坐下來,楊少宗親自給寧總、黃鴻年和陪同在旁邊錢嘉威、


  胡祖銘泡茶,前幾天,他剛和潮州籍貫的香港商人李超人討論過潮州茶藝,正好學了兩拖。


  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在喝茶的工藝上還不像台灣人那麼講究,包括李超人本身在青年時期也沒有喝潮州工夫茶,這還是後來跟泰國的潮州商人陳弼臣打交道的時候,跟著別人重新學習的。


  黃鴻年是泉州籍貫,家族中有很深的功夫茶文化,對這一套手藝是有講究的,他草略的看著楊少宗的手藝,既有點技癢,也覺得楊少宗的工夫還不夠水準,頂多就是樂樂呵呵的看個外行門道。


  當然,他也犯不著揭穿,反正楊少宗一上來就說自己是現學現賣。


  楊少宗正好將茶水泡好,還沒等著說話,會議室門外的秘書處的秘書員就匆匆忙忙的走進來,女秘書,二十七八歲的樣子,姿色和身材都是極品之極,隱約有御姐般的風範楊少宗知道這個女人姓蘇,實際上錢嘉威的高級助理,在中旗國際有一點很特殊的架勢,學歷和能力也都是無可挑剔的程度,不過,她看起來還蠻驚訝,甚至是有點驚慌。


  一進門,她就不顧會議室里還有其他人,也不顧錢嘉威這個頂頭上司,直接和楊少宗彙報:「楊總,長江實業的李總親自打電話過來約見您……………,電話要轉接過來嗎?」


  楊少宗微微抬頭再看了她片刻,隨即才起身去接電話,道:「你轉接進來吧!」


  「好的!」


  高級助理蘇美女匆匆答應著,立刻回身去將電話中轉接進會議室里。


  寧宗、錢嘉威和胡祖銘難免也有點驚訝,李超人畢竟不是一般人,和中策公司的關係也不簡單,這個時候打電話進來,說不定是有什麼特殊的想法呢!

  楊少宗抬頭看著,他發現黃鴻年並不是很驚訝。


  接通電話,他和李超人笑呵呵的問道:「李先生,兩天不見,您是不是又有什麼新的生意想要提攜我們中旗啊?」


  李先生也笑呵呵,道:「好生意要互相提攜,互相關照的嘛,我聽說你和黃鴻年先生又在談中策公司的那些合同,我其實對這些生意還是有些興趣的,特別是水泥多業。內地的水泥產業那麼大,肯定是香港的幾千倍也不止,大家可以合作的啦!楊先生,如果你不介意讓我也參與一下,我想現在去你們中旗國際的總部談一談!」


  楊少宗想了想,道:「當然可以談,非常歡迎,您現在在哪裡?」


  李先生笑道:「很抱歉,沒有事先通知一聲,我現在就在你們中旗公司樓下的公用電話亭里,既然你願意邀請我,那我們五分鐘后準時見面,請在樓上等我!」


  「哦,行啊!」


  楊少宗點著頭,將電話掛掉,隨時撥了一個內線讓秘書處的人迅速去迎接李超人。


  李超人很守時間,五分鐘后就果然到了會議室的40樓,隨行的人不多,只有兩個助理,他自己快步上前和楊少宗他們握手,隨後一起坐下來閑談。


  楊少宗笑呵呵和李超人感嘆道:「都說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李先生在這個時刻忽然願意加入到這件事中,想必是有一些想法的,還請李先生直言無妨,做生意嘛,能合則合,有機會終究是要聯合起來才能賺到更多!」


  他很清楚,李超人在中策公司背後一直是有聯繫的,只是李超人自己也知道這個生意比較容易得罪內地官僚階層,特別是得罪〖中〗央,所以才不肯露面,一被揭穿后不顧利潤就直接將手中持有的股份轉讓給金光集團。


  不過,這不代表李超人就不想做這些生意,李超人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時機突然加入,包括前兩天主動邀請楊少宗參加一個飯局,實際上就是在為此作鋪墊,而李超人和黃鴻年之間必定也早就有了某種私下的交易。


  香港商人就是這樣的風氣,香港地方小,財富集中,所以大部分商人都會結團作戰,相互保持合作,有機會總是一起賺錢。


  當然,長江實業、新鴻基、恆基和新世界四位大佬級的地產集團就很少有合作,頂多也就是新鴻基和恆基之間會相互協商拿地,除此之外,四大地產公司之間基本是合作大於競爭,其他的港商則圍繞四大地產公司結團作戰。


  李超人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長江實業左右逢源,和內地紅籌系的招商局、中海、華潤、中信、中銀都有非常特殊的合作關係,和洋行、本地港商之間也是如此。


  憑心而論,楊少宗和李超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只能說是那麼回事,來港發展滯后,楊少宗在香港真正聯手的對象一直是四大地產公司中最弱的新世界,此外和恆基的李兆基、理文集團的李運強、和富塑化的李宗德都有一定的合作關係。


  雖然中旗系本身在1993年是比較失勢的,可在這幾年間,由於不受到內地政治上的干擾,特別是不受季昌玉的干擾,香港中旗國際在港的發展勢頭絕對是非常快速的,中旗國際的執行總裁錢嘉威甚至被稱作香港第一職業經理人。


  基於這種團體作戰的風氣,楊少宗實際上很長時期都沒有和李超人合作的計劃…,甚至一直視其為主要的競爭對手,不過,這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合作的餘地。


  同樣,李超人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深知肚明,可在前幾天的試探中,他已經感覺到楊少宗此次來港不僅僅是為了度蜜月,更重要的還是在香港繼續大幹一場,也並未排除和任何港商合作的態勢。


  李超人稍加斟酌,和楊少宗道:「中策公司本身還是非常遵循商業的規則,只可能說是國內對黃先生有一些誤解……!」


  一聽這話,楊少宗的感覺不是很舒服,就打斷了李超人的話語,說道!「我覺得這個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誤會。將國內最好的國有資產公司廉價買走,再高價賣給國外企業,這實際上有點過分利用了我們目前對華商的特殊待遇。我在〖中〗央國企改革小組工作期間,就中策公司的問題曾經和國務院容副〖總〗理、發改委陳主任等人討論過,應該說,政府層面,特別是〖中〗央層面還是很歡迎海外華商回大陸投資和興辦實業的,但請記住興辦實業四個字。歸根結底,我們是歡迎華商回歸參與國家建設,當然,我們不耽誤你們賺錢,但你們也不能以這種方式賺錢!」


  他這番話說的還算是比較客氣,但對黃鴻年和李超人來說,多少還是很不給情面的。


  寧總當即就笑呵呵的緩和道:「楊總畢竟是剛從國務院下來,臨危受命重返中旗工作,對這方面的消息還是比較敏銳的,當然,他也只是提醒一下。其實只要中策這邊不將這部分資產出售給國外,不管是自己留下來長期經營,參與國家民族產業的建設,還是以其他的方式和華潤、中旗合作,對黃總來說,內地的招商引資大門還是一直會向您敝開的。」


  黃鴻年卻似乎不是很領情,很淡漠的回絕道:「我暫時沒有回國經營實業的想法,我的條件很簡單,中策旗下的資產可以出售給國內企業,或者是其他〖中〗央駐港國企,但在價格方面必須和國外收購方大致相當,至於國內是否歡迎我回去,那不重要!」


  聽到這話,寧總尷尬的看了楊少宗一眼。


  他還是不敢確信,總覺得黃鴻年這番話是有點拿架子,純粹屬於商業談判的技浮。


  楊少宗並不這麼想,黃鴻年是在外面飄了太久,真心無所謂國內,此時的他也斷然想不到內地在後來的發展速度會有多麼驚人。


  楊少宗在腦海里稍微思量片刻,直截了當的和黃鴻年問道:「那你大概能在什麼價位出售給我們?「寧總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一直代表華潤集團、〖中〗央國資管理中心和黃鴻年接觸了五六次之多,價格方面總是沒有談妥,最初談好是1.3億美金交割所有股權資產,隨著美國方面多家投資公司準備接手,中策在美國借殼的公司股票立刻飆升,黃鴻年就開始不斷反悔,不斷提高價碼,現在已經將價碼提高了3.3億美金,同時要求中方不再阻攔他繼續進入內地投資交易。


  等楊少宗代表中旗集團再一現身,黃鴻年再次拉開架勢,明明白白的又不在乎是否能回內地經商了,似乎是還要再提價碼,無非是斷定中旗集團對中策旗下的八十多家優質國有資產有著勢在必得的決心。


  確實,中策下手的那些日標基本在被收購之前都和中旗集團接觸過,也一直是中旗集團屬意的兼并單位。


  黃鴻年也在盤算著,過了片刻才和楊少宗回答道:「按中策旗下幾家公司在紐約的市值直接交易,我要對紐約的投資者和股東負責。」


  黃鴻年在中策公司的操作上是非常漂亮的,他首先在香港註冊中策公司,購買一家小的上市公司借殼上市,然後回到內地購買優質國營資產,再將這些資產轉移到巴拿馬、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註冊登記為中華啤酒實業公司等等,總計按照水泥、橡膠輪胎和啤酒註冊了三家公司,全部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準備打包轉讓給美國的專業公司,或者是其他的美國投資銀行。


  如果真按照股價市值對等操作,將這三家公司拿下來至少要huā費4.5

  億美金,而且還是一部分的股份,後續的操作依然要受到黃鴻年和金光集團,包括李超人的干預。


  短暫的想了想,楊少宗已經決定放棄這場收購戰,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和寧總都不會有這麼傻,有4億美金的話,他無論投資於哪裡都可以賺到更多錢。


  而且,隨著RMB匯率的暴跌,他怎麼賺都很難撈回這些美金,於是和對手收購,不如huā費20個億RMB自己在國內重新建設新廠。


  楊少宗只是笑了笑,和李超人問道:「李先生,您還有什麼意見嗎?」


  李先生顯得很謹慎,等了片刻才道:「如果中旗公司願意出資收購,作為港商,長江實業願意做一些貢獻,出資進行擔保,貴公司可以分期貸款執行收購,而長江實業只是想在裡面持有一部分的股份。並且,長江實業絕對無意於短期操作,而是願意和中旗公司共同開拓內地市場。」


  楊少宗這就擺著手,道:「我已經無意繼續收購,中旗國際投資公司手中還是有十億美金的,這筆錢拿得出來,如果我真要收購,沒有必要讓其他公司擔保執行分期收購,關鍵是太貴了。」


  說到這裡,他和寧總問道:「寧總,您怎麼想,如果華潤集團有意收購,我們中旗集團願意相助,但我們不會直接參与到收購中。」


  寧總挺尷尬的笑了笑,道:「楊總,您這話讓我情何以堪,現在國內的水泥和橡膠輪胎市場是你們中旗集團說了算,我們的合作關係這麼緊密,何必搞這種競爭呢。既然你都嫌貴,我這邊就更不方便了!」


  是啊,他這裡是國有資產,高一點點的價碼都不能報。


  楊少宗微微點頭,又很誠心的和黃鴻年輕聲長嘆道:「黃總,其實你無意回國投資的話,這個生意就已經無法再談了,我們絕對不可能給出外國人的那種價碼,但我覺得你總有一天會後悔的。既然已經談到了這種地步,我想,我和寧總的任務也就告一段落了!」


  他這番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既然你黃鴻年直言不想回內地做生意,那咱們就不談了,反正也不打算和外國人拼價格,如實和〖中〗央主管部門彙報實際情況即可。


  3166PS,就此拜拜吧。


  錢嘛,反正是永遠賺不完的。


  談判就這樣不歡而散,黃鴻年心裡有點不舒服,他這才發現自己和李超人誤判了一點中旗公司對拿下中策的決心並不是非常強烈,全然沒有中旗國際在港拿下展會中心、奔達中心時候的那種魄力霸氣。


  和黃鴻年來往較多,還能談得上有點私交的寧總親自送黃鴻年離開中旗銀行大廈,李超人則留在會議室里和楊少宗感嘆道:「楊總,這畢竟是大生意,這麼倉促就決定不再談下去,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做生意嘛,誰都想要多賺一點!「楊少宗想了想,道:「他不智,我不仁,這就是我的生意法則。對黃鴻年來說,他最好的選擇是和我們中旗合股經營,等我們做好了,他可以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股權轉賣給我們,內地市場對他的暫時禁入也會告一段落,可他太想賺錢了,或者說是太急於賺一筆現金去做其他生意。說服和教育他的工作,不應該是我,而是他的父親,我不在乎他是怎麼想到。


  李超人稍加思量,試探性的問道!「那你後續打算怎麼辦,如果他就這麼轉手讓給美國的企業,一旦這些美資公司介入內地市場,你們可能會遇到比較厲害的競爭,應該儘早做好準備吧?「楊少宗微微點頭,道:「內地有內地的生意規矩,既然他願意這麼做,那就不能怪我們無情,正好我們也要做紙業,連帶著他和金光集團一起打擊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他的這番話是故意說的,卻讓李超人聽的心裡很不舒服。


  對李超人來說,楊少宗這些人這種生意手法恰恰是港商在內地所最忌憚的,他個人就不能明白內地商人為什麼總要這麼狠,做的太絕了。


  就內心而言,李超人也不是很喜歡和楊少宗這樣的人合作,可是,想要介入內地市場,如今的中旗集團顯然是繞不開的一道坎。


  可惜的是楊少宗實際上也無意和李超人繼續加深合作,旗珍集團想要在香港發展,勢必要藉助長江實業,不過,海螺、富力輪胎就沒有必要走長江實業這一條線蹺中旗集團在港的經營策略很簡單,就是繼續聯合新世界對抗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李家的江山太大,跟著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混飯是很難有賺頭的。


  送李超人離開后,楊少宗和錢嘉威、胡祖銘繼續商量他們在香港的發展策略,雖然李超人近期不斷示好,但從長遠利益來分析,和李超人合作絕非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首先這要看整個香港的經濟產業特點,在香港,李超人基本是一家獨大型,他通過和華潤、中海、招商局這樣的紅籌企業合作,通過和滙豐這樣國際財團合作,通過和金光、力寶這樣印尼新加坡巨團合作,聯手香港一些中小富豪,不斷擠壓其他香港富豪的空間,這是香港產業中不可爭議的事實。


  在包玉剛離世后,香港實際上並沒有第二個能和李超人抗衡的人。


  所以,郭氏家族的新鴻基和李兆基家族的恆基也只能採取聯合策略對抗李超人,這兩家顯然也不是中旗公司長遠的合作方,只有單槍匹馬的新世界才是最長遠的合作方。


  華潤回到內地發展擴張已經是大勢所趨,中旗和華潤的合作是有可能的,但考慮華潤現在身段,真正的長期合作也是不太可能,競爭還是大於合作。


  中海的業務範圍太窄,不是很長遠的合作方,在銀行業務方面,中旗的心思也比較遠,和中銀的合作空間也有限。


  算來算去,招商局和中信才是中旗在香港、內地發展的長期盟友,大家的特點差不多,都有銀行業務,可都和中銀無法抗衡,招商局旗下的〖中〗國通商銀行,中信旗下的中信銀行,中旗集團旗下的深發展這些都是小銀行,至少現階段都是,大家在銀行業務上的競爭勢頭比較小,合作大於競爭。


  在港商方面,新世界是中旗在港的第一選擇,其次是理文集團和和富集團,隨著旭日集團逐漸甩賣旗下的服裝代工業務,和旭日集團之間也漸漸會從競爭轉向合作。


  實際上,旗紡集團和旭日集團就亞洲代工之王的競爭早已白熱化,旗紡集團在香港、深圳投建分部后,一直不斷吸納〖日〗本和歐美的生產訂單,在生盧成本上沒有優勢的旭日集團節節敗退,已經有意將旗下的服裝加工企業都逐步遷移到內地轉賣,轉手利用原先囤積的廠房土地開發房地產。


  不過,除了新世界,香港資深的利氏家族也是大家公認可以合作的目標。


  在外資方面,錢嘉威不贊同中旗和高盛、摩根士丹利這樣的美國巨頭合作,而是推薦和比利時富通國際集團、荷蘭ING合作。


  在大的方向確定后,楊少宗和蕭薇就開始做為中旗集團的總裁夫婦密集訪問香港利氏等家族,又主動前來ING集團香港總部拜會。


  他們夫妻在中旗集團持有的股份加起來佔總股的7.02%,夫妻檔的財力是很驚人的,楊少宗剛從〖中〗央實權部門臨危受命回歸中旗集團,蕭薇的背景也非常特殊,這使得他們在港一直具有很特殊的紅色光環。


  雖然楊少宗夫婦也拜會了其他的香港富豪家族,參加了一些名流交際,可是,香港這些專業的經濟媒體還是能敏銳的感覺到,楊氏夫婦在這一次的香港之行中並沒有接受李超人的示好,還是繼續維持原有的合作方針,不斷加強和新世界集團、理文集團、和富集團的合作,也開始擴展著和旭日集團的蔡志明化敵為友,試圖接收旭日集團轉讓的代工業務,並聯手新世界集團和旭日集團一起在港發展地產業務。


  楊氏夫婦和利氏家族的幾次來往倒是沒有吸引到香港媒體的注意,這倒是因為利氏家族在港一貫是非常低調,不過,雙方還是達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就在他們一直在港周旋的這段時間,或者說是在他們動身之前,旗河牡丹酒已經搶下了1994年11月8日舉行的95年標王競拍,價位是3200萬元,壓過孔府宴酒的3079萬元競標價。


  此時,旗珍集團已經將旗下的白酒產業錄離出去,成立了單獨的控股子集團中華酒業(集團)總公司,而中華酒業集團旗下擁有郎酒、劍南春、旗河、口子窨、牛欄山、西鳳酒六個白酒子品牌。


  雖然未能如願吃下四特酒廠,但經過這些年的快速投資,劍南春、


  口子窖的原漿釀造能力都達到了5萬噸,旗河酒廠的原漿釀造能力則是十萬噸,郎酒、西鳳酒、牛欄山正在向5萬噸擴展。


  從旗河珍寶坊中脫離而出的二線品牌旗河牡丹酒承擔著中檔酒主力的任務,所以是標王的第一序列,要在全國範圍開炸,緊隨其次是劍南春。


  關於旗河牡丹酒成為標王的消息,這在國內早已炒翻了天,但傳入香港卻是楊少宗夫婦準備離港的時候。


  一直在港逗留到1995年的2月份,眼看就要迎來農曆新年,楊少宗夫婦才準備返回國內,因為楊少宗還要回去負責籌備第五屆〖中〗國經濟論壇。


  實際上,楊少宗夫婦走的非常急促,甚至連事先和李兆基約好的聚餐都被迫取消,對於這一點,李兆基並沒有太介意,因為楊少宗給出的解釋是一首都方面臨時來電通知,鄧首長今年可能出席〖中〗國經濟論壇,即便不出席,也會在論壇結束后前往旗州視察。


  這個消息很驚人,李兆基下意識的就明白了楊少宗夫婦又要被〖中〗央那位老人接見了。


  不管是李兆基,還是楊少宗自己,他們都未能想到對楊少宗而言,他的政治生命將再次被拯救,而且是以一種很奇怪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