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12萬畝美國山核桃
省委韓〖書〗記關於「旗山至少不是一個反面教材「的這番話讓楊少宗踏踏實實的吃了一顆定心丸,有了這句話,至少在韓〖書〗記的任期內,也就是在1989年12月以前沒有人會繼續在「旗山是個公社」的問題糾纏,省、地、縣三級行政機構也不夠繼續因為這個問題卡旗山的路。
在省城裡做了一些工作后,楊少宗就迫不及待的返回公社,讓宋長明召開一個非正式的黨委會議,私下將省委韓〖書〗記的話傳達給大家,讓大家都能鼓足勇氣的繼續堅持下去。
管委會的幹部們同樣很振奮,他們這點大的小地方居然能吸引省委韓〖書〗記的注意,並且給他們定個性,這本身就挺成功啊。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這番話很快就在旗山公社裡傳播開,加上公社的局面確實是在快速的好轉,工廠要擴招,學校要重建,豬場要大上,果林要興建,「好消息總是接連不斷的傳過來,社員們也像是被點了一把尖般的積極。
為了擴大果林經濟建設範圍,小楊嶺大隊被重新劃定為小楊嶺林場大隊,做為省里扶持項目的基地發展。
旗山這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屬於溫暖濕潤型,相對周邊地區又較為獨特一些,特別是受到半環形山勢和琵琶湖、兩大水庫的影響,整體濕度高,冬天降溫慢,春夏雨水多。
考慮這些因素,省農業研究院的專家在經過實地考察后,建議旗山利用大量的山地優勢發展核桃種植,而非寧州、淮海一帶相對更普遍的蘋果種植,省農業研究院在1PS2年前後開始從美國引入碧根果」目前在長江市丘陵地區推廣的效果較好。
通過土壤和氣候分析,省農業研究院建議旗山可以在發展山核桃種植的基礎上考慮碧根果項目,並且在一些種植區適當降低果樹畝株數,用其他畜牧類的牧草配合實施交叉種植,同步實施山地養牛徑營。
這樣的情況在江東省目前還沒有先例,也就是青魯省那邊有這樣的實驗基地,由於整體投資幅度較高,一般散戶養殖和果林承包戶是承擔不起的,而且在管理上難度比較大」對種植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所以,省農業研究院的專家也只是給一個建議,旗山公社具體要怎麼搞還是他們自己決定。
在和省農業研究院的幾位研究員、專家、畜牧研究所的周所長仔細詢問利弊后,楊少宗的決定是按照專家的建議搞」投入大沒有關係,只要產出也大就行。
他同意,蕭薇和秦大馳就同意,宋長明也同意,這個事情就此決定下來,黨委開會投票純屬過個形式。
這個事情一決定下來,1卜楊嶺林場就掀起了新一輪的大幹大建設,從省農業研究院的美國山核桃培育基地一次性引苗六萬株。
這個決定讓江東省農業研究院的領導頗為高興,目前在全國範圍內也只有江東省農院引入了碧根果樹苗進行本土化培育」由於項目引入成本高,目前單株樹苗的價格遠高於國內其他山核桃,本土化種植也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包括在技術上都有太多的風險因素,一直沒有較大的林場單位引入。
這六萬株的引入合同正是省農院在碧根果項目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單」其實旗山這一次是huā省農業廳的那二十多萬的扶持款,自己也不是很心疼,可省農院是真高興。
簽完合同的當天,消息一傳到省農院那邊,省農院的院長姜培根就當即拍板通過了關於畜牧所在旗山設立分所的申請報告,還從林業所派了一名主抓碧根果項目的副研究員」常駐在旗山搞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一定要在旗山先打開局面。
有時候啊,確實要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總是有很多額外的好處。
小楊嶺林場經過重新的調整規劃」擁有可改造的丘陵地3萬畝,按照省農院的估計」全部改造成功之後,八九年後可以進入產期,以後的產量每年都會遞增,樹齡達到80年以後開始逐步遞減。由於是採用果草間作種植,平均每畝山地綜合利用的牧草產量也能達到年15萬斤左右。
利用這樣的綜合產出,開始肯定是比每畝耕種地的效益低,10年之後就是另外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能比的。
不過,公社內部對於這個項目多少有些異議。
種核桃好不好?
好!
當然好!
問題是收益期太晚,要等10年才能賺錢,這要等到哪一年?
就算按照計劃小在小楊嶺林場種完70萬株,最終完全利用公社口萬畝適合核桃種植的丘陵坡地,種下整整550萬株到600萬株核桃,成熟期階段年產量可以達到7000噸左右又能如何,因為那基本是十年之後的事情。
即便按照省農院的承諾採用高產嫁接技術,承諾在旗山開設優良苗圃園,利於高產嫁接,可那也得是五六年之後才能大面積結果。
雖然有那麼點疑慮,畢竟是難得引入來的好項目,只是得等好些年才能收賬,在正式移苗之前,全社的大部分空閑勞力都開始集中在小楊嶺掀起新一輪的大建設。
這不是建房子,這是挖坑填地,整渠刨石,只要是有把子力氣的旗山人都能幹,也都得上去干。
大家一窩蜂的衝上去,按畝劃分責任,一組組的搶,甚至是按人劃分責任,一家家的搶,一個個的搶,還和過去一樣,保底一個工分五分錢,蜍賬就給利息,最遲年中結帳。
現在公社勢頭這麼好,也沒有幾個社員覺得公社會欠賬,反正先上去搶工分再說,六千多人的勞力集中在小楊嶺大建設。
為了旗山,為了自己」奮力在干。
楊少宗很忙,可他也來了,所有機關幹部、學校教師、畜牧站、機耕隊、良種站……全部都要上陣。
此時的天氣已是微微有些寒意,楊少宗卻挖的滿身都是大汗,他抬頭看過去,社員們也都在挖著,六千多人鋪散在整個小楊嶺東側的老鱉坡上,就像是一群勤勞的螞蟻。
其實還是做勞力實在,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沒有那麼多的抉擇,只用痛痛快快的出勞力。
出了一身汗的楊少宗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滿足,他像是已經看到滿山坡子的美國山核桃,結滿了果子等著他們去採摘。
幸福彷彿很遠,又彷彿是很近」觸手可及。
雖然這些年裡註定是光付出沒收入」可它的收益期卻能長達七十年,而且是產量逐年遞增,它們將註定會為旗山人帶來數之不盡的財富。
就在他這麼想著的時候,遠遠的傳來了趙瑛的喊聲。
「宗子主任!」
趙瑛喊的那麼輕快,她的任務被楊少宗給。責任」了,留在經濟辦守電話,繼續做審計工作,當然是輕鬆愉快的很咧。
跟著趙瑛一起過來的是畜牧所的周所長和省農院林業所的陳金華副研究員兩位專家高高興興的快步走上來,楊少宗也丟下鐵楸迎了過去,和他們熱烈的握著手。
看著這樣的大場面,大家心裡當然是都很高興。
周所長近乎是亢奮的指了一大圈和陳金華副研究員贊道:「老陳啊,看我說的沒有錯吧他們旗山公社絕對是個搞大事業的地方,你看看這場面,你看看這效率和速度,如今在咱們省別的地方可都找不到吧?」
陳金華副研究員大約五十歲左右的樣子,膚色黝黑,身形比較瘦或許是在農村下放過很多年,看著眼前的場景不由得就有很多感嘆。
頗是感懷萬千的回憶了片刻,陳金華副研究員才默默的點著頭道:「楊主任,你們公社確實是非常特別也真是一個能讓我們一起干大事業的地方。如果你們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勢頭和風格,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則終將有一天可以帶著所有鄉親們走向真正的社會主義啊!」
周所長悄然有些謹慎的糾正道:「老陳,都是社會主義,哪裡有什麼真的假的分別。」
「對,對!」
陳金華微微點頭,又和楊少宗道:「楊主任,你們這次堅持要搞這種美國山核桃項目確實是做對了!我這麼說吧,咱們報給你們的資料相對都要保守一些,如果按美國那邊給我們的資料,採用高產株嫁接技術后,大約到了十年就能進入比較穩定的產期,畝產量可上兩百公斤,按現在國際價位來計算,12萬畝丘陵地可以給你們帶來每年三千萬美金的收益。」
周所長也笑道:「楊主任,咱們省農院給你們引入的可不是一般的項目啊,而是一隻下金蛋的老母雞。咱們還有另外一筆賬算,咱們採用果草間作生產,購買一部分精伺料和玉米,12萬畝草地基本可以圈養肉牛三十萬頭。實際上,大邱農場的情況和你們差不多,他們也是採用了果草間作種植,只不過是蘋果搭配墨西哥玉米草、黑麥草為主。
兩筆賬一合,你們這山地經濟的效益恐怕要比正常12萬畝的耕種地還能賺錢!」
楊少宗當然是算過這筆帳才最終做出的決定,也是憑此說服了其他人,他笑了笑,道:「希望是能像周所長說的這麼好吧!」
周所長卻道:「哎,楊主任,我聽說你們最近出台了一個《返外聘專家管理辦法》,咱們陳副研究員也就是算是要長期在你們這邊工作,這一呆就至少是兩三年,他可是我們國內果草間作技術的領軍人物啊,技術上和學術上都是專家級的,正兒八經的副高級職稱,應該也是符合你們的條件吧?」
楊少宗笑道:「當然適合,不過,要和咱們簽訂聘用合同,裡面也要規定責任的,特別是像陳副研究員的專家得給咱們留下技術啊,幫咱們照顧著這些核桃林啊!」
周所長也大笑道:「楊主任,這些都是小事,咱們老陳絕對是咱們省內果林經濟種植的第一號實用型專家你們要是聘了他,那就等著發財吧!」
楊少宗仔細打量了陳金華一眼,感覺陳金華還稍微有些放不開,他就問陳金華道:「陳研究員,那您是不是想在咱們這邊工作幾年,給咱們辦幾屆核桃林種植專業培訓班?」
陳金華這才笑道:「肯定是沒有問題,你們這裡薪水這麼高,別說是開幾屆核桃林培訓班,只要是我擅長的我懂的領域,你們要開多少個農業技術培西班都可以!」
楊少宗當即道:「好,那就這麼說定了!」
周所長高興的笑道:「老陳,怎麼樣啊,我說冉們楊主任是個很有魄力的爽快人吧。」
陳金華信服的感嘆道:「確實是這樣!」
楊少宗抬起頭遠遠的正好在人群里看到了農業可的科長沈元華就朝著他喊道:「沈科長,省農院的林業專家來了!」
沈元華聽到聲音回過頭一看,立刻就拎著鐵楸笑呵呵的一陣小跑衝過來,上前就和已經見過幾次面的周所長,還有他還不熟悉的陳金華副研究員握手。
楊少宗替他介紹一番,沈元華才知道眼前的這個陳金華就是省農院派過來的山核桃和牧草間作的指導專家,他匆忙就笑道:「哎呀,陳專家您這一來,咱們旗山可就真的是有指望了。」
陳金華客氣的謙虛道:「沈科長千萬不要這麼說,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
沈元華則指著眼前那一大片的幾萬畝荒山感嘆道:「咱們這麼多的核桃樹種下去,十年後的產值會是很驚人的咱們旗山幾代人都可以守著這裡賺錢,那能不高興嗎?陳專家,我這可不是謙虛話,要說起種地,咱們還真不缺土能手,可要說到種核桃我這個農業科的科長也是兩眼一抹黑啊,真的就指望您來指導一下呢!」
陳金華笑道:「我這已經和你們楊主任談過了,準備儘快給你們組織一個核桃牧草間作種植的培訓班,為你們先培養一些技術人員。
沈科長你看看公社這邊有多少農林專業的技術員,先組織一下我最近就要將他們帶到省農院的果草間作示範基地去培玉。」
「啊呀!」
沈元華不免有些犯難,公社的農業技術員就那麼六七個人,真正搞林業的只有一個叫楊樹華的人,如今在大楊嶺林場擔任副場長。
楊少宗對這個情況也是比較熟悉的,就和沈元華道:「我和宋〖書〗記昨天剛談過這個事情,準備將楊樹華調到小楊嶺林場擔任場長,他要去培訓的。另外從農業科抽調兩今年輕點的技術員,如果可以,咱們再從其他地方聘用兩個人。」
陳金華想了想,道:「你們這邊的技術人員要是不足啊,我倒是有個辦法,咱們可以通過省農院的關係找一些大中專的農林學校,從學校找一批應屆的大中專生,寒假和下半年在咱們省農院實習培玉,明年畢業就直接調到你們公社工作。」
楊少宗笑道:「這個辦法好啊,就怕他們不願意分配到咱們公社!」
陳金華倒是滿不在乎的說道:「楊主任怎麼能沒有這個信心,連我和老周都願意過來到你們這裡長期工作,他們還能不願意來嗎?我會讓一些朋友幫忙說一說,解釋一下你們旗山的情況,只要是真正的聰明學生,那一聽就能明白,反正都是要分配到農業單位,來你們公社真是再好不過!」
聽著這話,大家不由得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是啊,現在的旗山人民公社終於要站直了腰桿,不怕那些大中專學生不肯分配過來了。
旗山是非常封閉偏僻的好山區。人口流動率低,大姓多,一百個基層幹部裡面有三十個姓楊,你要說這種地方不排外是不可能好,可對於大中專畢業生都是一直很歡迎的,敲鑼打鼓的歡迎啊。
說句明白話,咱們旗山人就是一群農民,你要跑過來跟咱們搶著種地挑大田,搶分田,那咱們肯定不樂意,可你要走過來搞技術工作,那咱歡迎。
因為你搞的東西」咱們都不懂啊!
旗山人倒是歡迎這些人,可旗山窮,別人根本不願意來。
幾個人就站在這邊談起了這個事,聊了一會兒,沈元華就忽然和陳金華副研究員詢問道:「陳專家,我最近也在自學核桃種植的一些技術書籍,好像江浙那邊開始搞矮化核桃,一畝地能種一百多株核桃,產量甚至能達到一千公斤」你說咱們這裡也能不能這麼搞啊?」
陳金華很不贊成的擺著手,道:「核桃畝產一千公斤都是假的,也就是按單株最高產量計算,實際上一拉到農民這裡大規模種植,即便是矮化株的畝產量也不可能超過六百公斤。」
沈元華驚呼道:「六百公斤也不低啊?」
陳金華細緻的解釋道:「矮化株只能種在平地田」土質要求非常高」化肥要求高,細耕細作,技術要求更高。實際上得不償失啊,所謂矮化技術就是一種將核桃這種大株果樹縮減到蘋果樹那種中小果樹的規模,通過增加每畝種株數量來增加產量。矮化株通過高產嫁接技術可以在第五年結果,六七年就能進入豐收期,但在二十年後,株產量就會快速滑落。平均收益年比例就是3/4」而常規株核桃樹的收益年比例是7/8。矮化株具效快,後續增產率則很低。常規株只要充分保證每株果樹的正常生長空間,每畝保持在35株到40株之間,二十年後,每株的產量會是非常高的。特別是你們這種美國山核桃」它的樹株型比常規山核桃要高大,單株年產量甚至能達到15公斤,即便是這樣的大規模大面積種植,只要保證好間距,單株也能達到10公斤。而且,美國山核桃沒有矮化株種」美國人在過去的近百年中都沒有搞過矮化技術,反而不斷追求更大株型的長期培育。大株型的成長空間是非常大的,到了最鼎盛的六十年期,它的單株產量是很驚人的。」
聽著這番話」沈元華默默的點著頭,他知道自己目前也只是剛摸到了一點皮毛」肯定不能和陳金華這種省農院的專家相比。
人家說的肯定有道理。
陳金華又和大家補充道:「另外,美國山核桃可以一直生長到八十年的周期,到時候,它的材型已經成型,光是賣木材就能抵得上十年生產期的效益。從目前來看,美國山核桃的木材質量是非常高的,在國際上的價位很不錯,主要都運用于軍工和特殊木材領域,做傢具的話也屬於很不錯的紅木替代品。矮化株就不行了,它的木材是基本賣不動的。矮化株的種植密度又大,根本不適合同步實施果草間作技術。」
說到這裡,他和在旗山更有權力的楊少宗道:「楊主任,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意見,具體要如何選擇是你們旗山自己決定。」
楊少宗笑道:「我們肯定是繼續堅持原先的決定,不會有變化的,陳研究員,您就放心的在我們這裡做指導專家,將技術教給我們。」
陳金華呵呵笑道:「這一點,你是一定可以放心的。只要是我陳金華懂的,你們想學的,我都可以教給你們的。我不懂的,我可以再學,向其他專家虛心請教和交流,搞懂了就再教給你們。我們不僅要在旗山搞核桃種植,其他的林業經濟也要做。你們旗山不僅適合種核桃,整個氣候環境還適合種銀杏、茶樹以及白楊樹等經濟樹木,其實我最近還在考慮,你們這裡按條件還比較適合種西洋參、黃芩、杜仲,板藍根也可以,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想法!」
楊少宗贊道:「有啊,怎麼沒有,只要是往深山裡去,咱們旗山的野生藥材很多!」
陳金華笑道:「那好,我對這方面也還是有一定研究的,咱們可以一起合作,我回省里也和其他的專家多交流一下,看看能否在你們這裡摸索出一條野生山林綜合開發中草藥的產業之路。」
楊少宗真是大喜過望,所以說高薪聘請這種級別的專家真有的賺,有人有技術有門路,立刻就能在旗山打開新的局面。
他一錘定音的說道:「搏,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大家一聽這話就笑的更大聲了,沈元華站在一邊也是頗為〖興〗奮,要是這麼一直建設發展下去,旗山的農林經濟一定能上個新台階啊!
大家正說笑著,不遠處忽然傳來一陣喧嘩,不斷有人高呼一聲「老徐〖書〗記來了啊!」
楊少宗不由得回過頭,只見徐保山也一瘸一拐的扛著鐵楸走上了山,身邊還跟著幾個公社的老社員,都是六七十歲的年紀。
他們笑呵呵的向前走著。
楊少宗匆忙帶著人走過去,和徐保山感嘆道:「老〖書〗記,您怎麼也來了!」
徐保山頗是〖興〗奮的大笑一聲,依舊是那樣有氣勢指了一圈道:「小楊啊,你今天搞的這些事可不就是老〖書〗記我一輩子的指望嘛?我雖然退休了,可還是咱們公社的社員吧,還算是一個老勞力吧,你要嫌我腿瘸了,出不了大力氣,你就給我一天十個工分也行啊。我是老了,可我也是能搶點工分的!」
大家一聽這話都笑了,哈哈大笑。
遠處,正在指揮各今生產組勞動的秦大馳匆忙也跑過來,見到徐保山就大喊一聲:「〖書〗記哎,您可別嚇著我們啊,七老八十的不在家裡打麻將,跑這裡折騰啊。」
大家更笑,笑聲越傳越遠,整個坡地的社員們都忍不住的停下手看過來。
徐保山二話不說的一揮手,道:「都別看啦,上工咯!」
「上工咯……!」
遠遠的有一位生產大隊的〖書〗記吆喝著,雄渾而蒼老的聲音在山野間動蕩著,不時傳來一陣微弱的回聲。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陳金華和周所長兩位專家心裡不由得有著更多的感觸,在這個燃燒的時代里,旗山人正在用他們的汗水和勤勞建設著自己的家園,為了明天的富裕生活而前赴後繼的勞作著。
幾百年,他們還是這片大山裡的人,從未想過要離開。
幾百年,他們守著貧瘠的生活只想要一點點希望的光,照亮著自己,照亮著孩子,照亮著那出山的路。
大旗嶺!
你是否看見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