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勉強扯了一個平
雲軒國主隻是奇怪,這個混在漢人鏢隊裏的人,為什麽搖身一變,擺出一副王者之尊的模樣?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阿迪亞心裏很清楚,自己絕對不是這個妖孽蛇精的對手。
風“刷”的一聲就抽出佩劍,坐在戰馬上對著雲軒國主怒目而視,一場短兵相接的打鬥一觸即發。
沐雲龍慌忙跳下來馬來,跑到他們中間抱拳攔阻道:“兩位陛下都請息怒,在下慶隆皇朝的威武將軍沐雲龍,專門負責京城守衛,迎接各國使節的,這裏是慶隆皇城門口,是不允許打鬥的。”
雲軒國主死死地盯著阿迪亞一會兒,又看看沐雲龍,終於哼了一聲,撤回權杖。
風也“鏘喨”一聲,回劍入鞘。
沐雲龍對阿迪亞和雲軒國主說道:“你們看見城牆上的白皤了嗎?那是我們的老皇帝殯天了,你們來的機會實在是不巧,現在隻有請各位暫時駐紮在城外,等待新主登基以後頒諭召見。”
雲軒國主冷笑了一聲:“我們不能進城吊唁嗎?”
沐雲龍稽首道:“國主此言差矣,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你們是來求親的,並不是專程前來吊唁的,況且,如今慶隆皇朝舉國哀傷,新君未立,就是國主要吊唁,也需三日之後方可入城。”
雲軒國主立刻瞪起眼睛問道:“他們也是求親的?向那位公主求親?”
沐雲龍趕緊說道:“請國主恕罪,我國會將那位福祿雙全的女子嫁與兩位陛下,實在不是在下一個小小的威武將軍所能知道的。”
沐雲龍一邊說,一邊用眼睛看看阿迪亞,雲軒國主還想再說什麽,阿迪亞卻搶先點頭道:“沐將軍言之有理,我等是不可貿然強行入城,此係禮節所致,我們理應順服將軍安排。”
雲軒國主不滿意的對著阿迪亞翻翻白眼撇撇嘴。
沐雲龍見阿迪亞很聰明的避開了會與雲軒國主起衝突爭鬥的求親話題,不禁暗暗鬆了一口氣,禮貌的對雲軒國主說道:“請二位殿下隨我前往城外禁衛營。”
沐雲龍說罷,故意做出很是威嚴的樣子看著這個邪魅的國君。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眾目灼灼之下,雲軒國主隻得勉強答應。
他心裏很明白,他就是再蠻橫,現在人家皇城門口也不是他使性子耍威風的時候。
*********
新君登基儀式上敲擊出的宏大鍾聲,讓躲在太後宮中嚴陣以待的綸慧長公主目瞪口呆驚慌失措。
駙馬嚇得話都說不利落了,
沒有所謂的傳國遺詔,陳皇後的兒子照樣做皇帝?
太後一直涅槃似的緊閉雙目,顯然對她這個不肖女深惡痛絕。
整個慶隆皇朝已經忙亂的人仰馬翻了,這裏卻安靜的叫人覺得恐怖。
*********
雖然,綸慧節外生枝的拿走了老皇帝的傳國遺詔,陳皇後還是采納了沐振宏的意見,緊閉城門,封鎖住一切消息和所有的軍民人員進出。
立命太子登基。
慶隆皇朝的二世主四十歲不到就丟下一具享盡了榮華富貴的軀體駕鶴西遊去了,太子文曦在沒有傳國遺詔的情況下,被母親陳皇後和國丈沐振宏等人“強恃”登基。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改國號天順。
詔封大典亦是有條不紊的展開。
封太子妃沐雲瑤為皇後。
沐氏雲芷為媚妃。
商氏青兒為青妃。
慶隆皇帝為福隆太上皇。
陳皇後為福隆皇太後。
皇太後為福隆太皇太後。
百官倶有加封,尤其以大司馬沐振宏和大學士商夏加爵賜金銀財寶更為顯甚。
沐振宏加封為太師大司馬,商夏加封為太傅太保大學士,均位列三公。
商夏懸著的一顆心才慢慢的放回腔子裏。
好歹,女兒是與沐振宏家的二丫頭平起平坐的。
好歹,自己與沐振宏勉強扯了一個平。
日子還是有的過的。
稍安勿躁。
第二日,宣布舉國皆喪,為福隆太上皇舉行盛大的殯葬儀式。
乾坤殿裏,即將為太上皇殉葬的宮婢太監哭聲一片。
皇陵是早就修建好的,隻是還沒有尋到合適的守陵人。
至此,寫書人由不得想要吐槽幾句。
關於太子文曦,也就是如今的天順皇帝。
此人無論後宮還是朝堂,活脫脫一個打醬油的。
但是很多故事,千頭萬緒,離開這個人還真說不了事兒。
仔細想一想,除了在處理阿迪亞和紫陌郡主這件事情上略有可觀之外,其他的,這個人俱是含含糊糊。
除了專寵沐氏,別的實在是沒有可寫可書之處。
既不大善也不大惡,溫溫吞吞,躲躲閃閃。
貌似隻是他母後陳皇後手中的一枚棋子,任憑陳皇後擺布。
說來也情有可原,陳皇後所能憑籍的也就是這一個親生兒子,慶隆皇帝對陳皇後雖然獨寵,卻不是專房。
但是,其他的嬪妃還就是沒有一個能生下小皇子的。
據說,當年這些嬪妃被皇帝臨幸時,都會很懂事的喝下一碗宮中禦醫秘密熬製的避孕藥湯:她們心裏很清楚,和給皇帝生孩子比起來,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多。
特別是,有個別恃寵而驕的美人膽敢挑戰陳皇後,不肯去飲用那碗藥汁,陳皇後有本事叫該美人第二天就消失幹幹淨淨,而且皇帝連問都不會去問一聲。
既然皇帝如此怯懦薄幸,哪個宮嬪還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陳皇後如此苦心孤詣隻給慶隆皇朝留下文曦這根獨苗苗,太子理應對母後言聽計從。
綸慧長公主對陳皇後的痛恨很大程度也是源於此。
這個女人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皇帝的仁慈大度,綸慧長公主卻一直想著要給那些冤死的未能得見天日的皇家子孫報仇雪恨。
當年的太後,如今的太皇太後對這件事情也很是心知肚明,但是,這個皇太後卻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所謂皇帝無家事,皇帝的床上同樣有政治。
她始終認為,皇子多了未必是幸事。
曆史上諸多皇子爭嫡同室操戈血流成河直接導致亡國的例子舉不勝舉,就是因為皇帝的兒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