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解釋等於掩飾
在朱浩升禮部右侍郎這件事上,楊慎去找了豐熙,豐熙見到劉春,又由劉春通過唐寅去請,終於在當晚深夜,朱浩出現在劉春家中。
此時豐熙已離開,而劉春則給朱浩準備了一頓宵夜,除了公務上的明目外,劉春還說明自己是為了從朱浩那兒多拿一點救命葯。
「自從你將老朽從鬼門關拉回來后,我這裡就成了患有胸痹之症者經常光顧的地方,尤其那些門生故舊,他們或為自己,或為親朋,總來討葯,而每每都要對他們表明遺憾,實在是有些開不了口。尤其當得知親朋中有人因胸痹而歿時,心中更是有難以言喻的悲涼。」
劉春上來就跟朱浩說了一通他求葯的道理。聽起來還挺感人的。
朱浩差點兒被劉春的這番慷慨陳詞說動。但朱浩還是有理智的。
朱浩道:「劉閣老,你的意思在下明白,但在下的難處早早就跟你說過,胸痹發生的模式多樣,並非一粒葯就能救命,就算醫者仁心,也要估量自己成事的機會有多大,如果救人不成最後變成害人,功不在己身便成了過錯。」
朱浩的意思大概就是電車難題。
面對一個自古醫學史上難解的問題,偶爾能救一個人,固然是大功一件,可問題是一旦你出手了,那患有胸痹的人最後還是死了,那過錯由誰來承擔?
可能病人本身就大限已至,人吃了葯沒能救回來,人家家屬還說是你的葯有問題把人給害死了。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袖手旁觀。
朱浩也不是沒有責任心,在治好了劉春后,他也的確給過不少人葯,但先要確定這些人是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後續麻煩,而且病症什麼的,也是吃了葯有一定作用才行,但如果要他無限制去發葯,那背後的道德成本可就太大了。
朱浩現在是當官而不是開醫館救人,本身用藥這件事就有一定風險,他沒必要去承擔無謂的責任。
更不需要通過這個來賺錢。
劉春笑道:「所以敬道你,不肯給老朽更多治病救人的葯?」
朱浩眯起眼。
他聽出來了,劉春更多是在拿治病這件事,來試探他對朝堂的一種態度。
「劉閣老,有話直說吧,我知道孫部堂臨走前,跟你說過我的事,至於他說過多少我不清楚,但有些事他也不是完全明白,只是出自他的揣測罷了。「
朱浩沒有否認孫交知道他的事,但卻說明,孫交只知道一個大概。
如果你因為孫交的說辭,而對我產生什麼不好的印象,那我可以說,孫交是在惡意中傷,我這麼老實巴交一個孩子,在朝中做事都是兢兢業業不求回報,卻被某些人說成是禍亂朝綱剛愎自用的女干臣,我心裡能好受嗎?
劉春笑道:「老朽是在用眼睛看。」嘿。你還挺自信呢?你這是「看」到我什麼秘密?只因為我做了禮部右侍郎?
劉春道:「今日豐原學到我這裡來,跟我問及入閣人選問題,最後提了一句,說是想知道你本人對於升任禮部右侍郎之事的態度……我便跟他說了,如今內閣對於誰入閣,並無內部商議和揣測,我大概知曉,此事或多或少跟你有關……」
朱浩點頭道:「在誰入閣這件事上,我的確可以跟陛下建言。」
又是不否認,但同時也不過分拔高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
朱浩知道,如果按照孫交的說法,他朱浩就快是「九千歲」了,甚至到了可以蒙蔽聖聽,朝堂他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步。
現在朱浩是要在劉春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皇帝身邊幕僚的角色,向皇帝提出建議的同時又能守住本分的臣子的形象。
劉春道:「那陛下到底屬意誰入閣呢?」朱浩扁扁嘴:「讓陛下
來選,當然二人都不入閣,其實陛下更中意的還是鎮江和餘姚那兩位。」
「哦。」
劉春點頭,若有所思。
以劉春估計,費宏最擔心的應該也是楊一清和謝遷。
朱浩問道:「陛下曾提及,如今首輔費閣老,處置事情上多數時候都很有主見,也能做到擅斷,但許多時候缺少應變經驗和能力,或許不如劉閣老。「
「嗯?」
劉春一聽,這是啥意思?費宏做事果決,但能力不足?那意思是我能力強唄?
你小子以為我不知道,當初皇帝多採納我的意見,不是因為我能力有多高,而是你故意把我在五個閣臣中的位置刻意拔高,讓我出來抵擋一些文臣針對的矛頭?
劉春道:「敬道,老朽便要直接發問了,而今內閣這幾人,在陛下看來,都只是作為過渡之用吧?或許不久的將來,要為一些人入閣山騰出位直……入閣之人既不是你,也不是伯虎,那不知陛下屬意何人?」
劉春其實也看出來了。
雖然皇帝讓費宏來當首輔,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但費宏和他劉春在內閣好像都不會太長久。
意思是說,無論回頭增不增加石斑或豐熙入閣,反正現在內閣三人,加上石斑或豐熙中的某一個都只是過渡人物,可能一年時間都不用,這幾人都會相繼退出內閣。
可以說,一年後的首輔大學士,可能現在都還沒入閣呢。
朱浩實在地搖頭:「不知道。」劉春笑了笑。
在他看來,如果皇帝沒這層意思,那朱浩大可否認,既然朱浩說不知道,很可能就如他所言,現在內閣這幾個人都不能得到皇帝的認可。
「敬道啊,其實以你現在的職位,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便是入閣都可以了,既然你也說了,暗中替陛下建言,出謀劃策,那陛下想幾時讓你入閣呢?「
劉春大概也明白,就算皇帝想讓楊一清和謝遷回朝入閣,其實也是第二步過渡。
早晚都是為朱浩、唐寅、張璁這些人入閣做鋪墊。
這些人有的是皇帝在興王府時就跟在身邊的近臣,有的則在大禮議中出力甚多,皇帝不用這些親信,難道指望外人來為其掌控朝政做貢獻?
朱浩仍舊搖頭:「目前尚未跟陛下做過商議,其實在下晉陞禮部右侍郎的事,陛下提前並未跟我打過招呼,我先前一直都在西山,劉閣老應該知道,修造火車、鐵路名義上是唐先生負責,暗地裡都是我在具體操持。」
「哦?」劉春還是挺意外的。
朱浩晉陞禮部右侍郎,在劉春這些相對中立的人看來,是朝中更新迭代的信號,是朱浩出山的徵兆。
但現在朱浩卻說,這件事他自己也是後知後覺?「劉閣老,我直說了吧,年底或是明年年初可能會發生的再次議禮之事,將會成為激發朝堂矛盾的導火索,結果如何,誰都沒法下定論,而陛下現在也在尋求各方支持。在下入朝時日尚短,也自知資歷不足,無論最後陛下是否會把我按在禮部右侍郎的職位上,明日推辭的上奏我仍舊會上。」
朱浩申明了自己的態度。
皇帝用我是一回事,我上疏抗爭是另一回事,反正以我的態度,不會主動挑戰朝堂論資排輩的制度。
哪怕我多推辭幾次,對傳統文官來說面子上也是好看的,如果說我直接接受了禮部右侍郎的職位,別人更會覺得我朱某人是公然把朝堂制度當兒戲,一門心思削尖腦袋往上爬。
翌日,早朝前。
劉春精神萎靡,當費宏到他身邊時,他才稍微提精神。
「昨日,我見過敬道了。」劉春對費宏道。「嗯。」
費宏
頷首,他對於朱浩沒多少清楚的認知,朱浩是否當禮部右侍郎,對他費宏來說沒什麼影響。
甚至費宏都不需要去傷腦筋去想,皇帝為何要提拔朱浩。
劉春道:「他跟伯虎關係很近,有關議禮之事,伯虎希望他能出面代勞。」
「嗯。」
費宏只是簡單點頭表示知道了。
朱浩是唐寅學生之事,如今已不是秘密,既然唐寅在翰林學士的職位上不肯出力,找自己的學生來當禮部右侍郎,也可以看作是唐寅對學生的一種「保護」……如果現在唐寅不趁機為自己發展黨羽,甚至保護好朱浩這個學生的話,那不久的將來,朱浩可能會被外放。
現在朱浩在禮部右侍郎上,既可為皇帝立功,也能平衡大禮議雙方的糾葛,是朱浩以後留在中樞當京官的一條不錯的途徑……
再說了,有了禮部右侍郎的資歷,就算以後朱浩外放地方,也不會被放到各省布政使司衙門,至少也是巡撫、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
而且很可能,朱浩會被派到南京為侍郎,熬個十年八載,以後再提拔,就是南京六部某部的尚書了。
這算是唐寅為朱浩提前鋪好的「路」。「大議禮的下一步行動,或許就在年前。」劉春又補充一句。
費宏這才稍微提起一點興趣,側目打量劉春。連費宏都聽出來了,劉春跟他說這些,好像是在「保護」朱浩。
這種保護,就是不想讓人誤會朱浩是皇帝一黨,在為皇帝提拔朱浩這件事做出解釋。
但劉春的話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好像你劉大學士提前什麼都知道了,而且你跟朱浩……還是同一條船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