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錦衣狀元>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另闢蹊徑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另闢蹊徑

  朱四屬於投桃報李。


  朱浩既會辦事,還能幫忙賺錢,光是朱四登基后,由朱浩出面籌措的銀子就已超過三十萬兩,就這還不算朝廷在銀號中的股份,以及皇莊官田的收入。


  怎麼看,朱浩都應該當皇宮的大管家。


  可這對朱浩來說……


  卻不是什麼好事。


  朱浩趕忙推辭:「陛下,內府之事,不應由外臣打理。」


  「啊?」


  朱四眨眨眼,看了看旁邊正帶著羨慕之色望向朱浩的眾人。


  明擺著的事情。


  大明內府,並不單純只涉及內庫事務,還有二十四司衙門,更有九千宮女,朱浩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怎可能經常出入於宮廷?


  你找大管家前,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實際情況?你把戶部或者倉場交給我都行,為啥要交內府的管理權呢?

  張左笑道:「陛下,朱先生的意思是,得有專人在皇宮內打理內府,不然……有些事,朱先生不方便去做。」


  「哦,這樣啊,那沒事。」


  朱四笑了笑道,「都是自己人,誰跟誰啊,以後皇宮的人你看著調遣,若是有不方便的地方,就讓東廠的人協助你……朱浩你看怎麼樣?」


  唐寅聽了用促狹的目光望向朱浩。


  好似在說,你小子要當太監總管了。


  朱浩態度堅決:「陛下,若只是府庫之事,臣可以幫忙協理,但若涉及皇宮事務,陛下還是另請高明吧,臣會儘力相助。」


  「知道啦,知道啦。」


  朱四不耐煩地揮揮手,「朕交給別人不放心,以後讓張左、黃錦他們都聽從你的調遣就是。賬冊什麼的都交給你,回頭單獨在宮內設個衙門,有事你就在衙門裡處置公務,對外高度保密,有事的話朕會找人跟你溝通。」


  ……


  ……


  就算朱浩推辭,朱四還是堅決要把內府財政大權交給朱浩。


  太監和宮女不用朱浩來管,但錢糧一定要交給朱浩。


  不單純是因為朱浩能賺錢,更因為朱浩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同窗兼老師深得朱四信任,至少到目前為止,朱浩一心為朝廷賺錢,或者說是為皇帝賺錢,看不出有任何私心,朱浩甚至用家底貼補內府虧空。


  在這點上,就算張左和黃錦有抵觸情緒也沒用。


  過去他們都局限於興王府的一方天地,眼界有限,管理水平也不行,光是這次拍賣新勘探煤礦之事,他們就自嘆不如。


  朱浩在商賈中的人脈絕不是普通人可比,募集錢糧方面號召力一流,更主要的是……鬼知道他用什麼辦法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勘探出儲量豐富的煤礦,這本事,簡直是半仙,正常人能比嗎?


  接下來的慶功宴,朱四點名吃火鍋。


  眾人平時吃火鍋,絕不像今日這般拘謹。


  朱四在場,每個人都覺得無比榮幸,但吃起來就束手束腳,不那麼痛快了,在皇帝面前得規規矩矩,不能越雷池一步。


  「朱浩,你說明天朝會上楊老頭會怎麼給朕找麻煩?你吃完要給朕想好對策,朕明天得好好跟他們鬥上一斗。」


  朱四若初生牛犢,憋著一股勁兒要跟文官纏鬥。


  朱浩沉吟了一下,道:「以臣估量,明日楊閣老或會袖手旁觀。」


  「不可能吧?」


  朱四瞪大眼。


  旁邊幾人俱都落快。


  吃飯時突然說及朝堂上的正事,此時就算享用的是御膳,也要先停下。


  朱浩笑道:「拍賣煤窯之事,乃楊閣老自己提出,明日朝會上他總不能親自站出來扇自己耳光吧?就算說此舉亂了朝堂規矩,那也是楊閣老壞規矩在先,或許明日楊閣老還會站在陛下這邊,跟出面找茬的人好一通理論呢。」


  「哈哈,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有意思了。」


  朱四聽得心花怒放。


  顯然今日之事結結實實坑了楊廷和一把。


  張左在旁不解地問道:「朱先生,您怎麼讓楊閣老同意拍賣煤窯?」


  朱四抬手打斷張左的話:「不該問的不要問,這是朱浩跟朕商議的策略,總之現在賣煤窯之事步入正軌。朕明天好好跟那些找茬的人理論一番,到底是銀子重要,還是所謂的規矩重要。」


  ……


  ……


  翌日。


  紫禁城,唐寅奉詔前往奉天殿參加朝會。


  唐寅並非第一次上朝,在場官員對他已有所了解,也明白他因何而來。


  如朱浩所料。


  朝議一開始,沒人提及昨日盔甲廠拍賣煤礦之事。


  還是等大事商議完,朱四自己主動把事情提出。


  「……昨日,朕讓新任工部員外郎唐卿家,在盔甲廠前的廣場上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拍賣會。朕年初提出要在西山開煤窯,以此來填補朝廷用度缺口,尤其是彌補東南海防錢糧缺額,終於有了成果……三處煤窯,賣了近十四萬兩銀子,唐卿家居功至偉啊!」


  唐寅從眾大臣最後面走了出來,俯身行禮,坦然接受了皇帝的褒獎。


  戶部右侍郎鄒文盛隨即走了出來:「陛下,唐寅此舉擾亂朝綱,請陛下及時糾正。」


  本來鄒文盛沒出來前,一旁的工部右侍郎童瑞便躍躍欲試。


  這就體現出文官集團的謀略。


  楊廷和以及幾名內閣大學士是不能跳出來反對的,六部尚書及通政使、左都御史等大老也都不能出面,甚至讓六部左侍郎出面反對都不太好,就以相對不那麼重要的右侍郎出面打頭陣。


  鄒文盛和童瑞雖為六部侍郎,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堂官。


  他們一個負責治理宣府軍餉,一個主要督造康陵,很多時候不在京師,尤其是鄒文盛,年底剛接任戶部右侍郎職位,去宣府轉了一圈發現很多事情難以解決,又回到京城來奔走,討要錢糧軍餉,今天上朝前得到通知要他打頭陣,此刻便衝鋒陷陣。


  朱四皺眉問道:「鄒卿家,你認為,朕做錯了嗎?」


  這個問題很直接。


  鄒文盛舉起笏板,老淚縱橫:「陛下,吾朝之安穩,朔本清源在於維持朝綱法統穩定。西山更是我大明龍脈所在,萬不可動!」


  辯論方向另闢蹊徑。


  先跟你講規矩的重要性,但闡述的重點卻是在西山開煤礦破壞大明「龍脈」。


  這涉及一段歷史典故。


  為什麼西山有煤礦,而大明歷史上官辦礦窯卻沒能在西山開採?全在於西山乃傳聞中京城龍氣彙集之所,涉及太宗皇帝大位的正統性。


  朱四心裡罵開了。


  果真是一群無恥小人!

  知道論什麼規矩,會把楊老頭牽扯進去,畢竟是楊老頭先提出拍賣煤窯,現在卻跟朕扯什麼西山乃龍脈所系?

  朱四看著一旁站著的楊廷和等人,問道:「楊閣老最清楚朝廷的事情,天文曆法這些,想來也有所涉獵。楊閣老,你說說看,真如鄒卿家所言,西山真是我大明龍脈所在嗎?」


  楊廷和出列道:「回陛下,是有如此說法。」


  「那意思是,西山不適合開礦嘍?」朱四問道。


  「這……」


  明明是楊廷和暗中授意朝官反對,但此時他卻不能公開表明態度,顯得很猶豫,「此事應當從長計議。」


  朱四道:「別跟朕說什麼從長計議,若西山真是大明龍脈所系,先前在西山開礦的那些人,豈不是盜挖我大明龍脈?他們這是居心叵測啊!

  「具體都有誰來著?朕先前聽人說及,好像大明有爵位之人,在西山開礦的人不少,聽說在場諸位卿家中,就有很多……」


  破壞龍脈?


  笑話!


  朕才是真龍天子,要是有人在安陸挖礦,朕一定跟他們急。


  但京城這地方,朕就是個竊奪者,要是不挖這龍脈,朕還坐不穩皇位呢。


  現在朕賣煤礦賺了錢,你們這些文臣開始跟朕講什麼龍脈所系,先前別人挖的時候怎麼不講?


  工部右侍郎童瑞出列道:「陛下,若是西山龍脈有毀,因此而影響大明國運,只怕不好收場。」


  「呵呵。」


  朱四笑道,「沒事,大不了那時朕讓人把西山煤窯全關了就是……反正煤窯都賣給民間了,虧了也算不到朕頭上。」


  蔣冕出列勸諫:「陛下,既如此,那將西山煤窯賣給百姓,便有失朝廷風範。」


  朱四惡狠狠地瞪著下面:「什麼意思?朕把煤窯賣出去,只是因為有可能破壞龍脈,就要廢止成交的生意?」


  毛紀也出面:「回陛下,礦藏本就屬國之財富,不能輕易轉售於人!」


  一席話說出來,朱四有些無語。


  朱浩的既定策略中,並沒有涉及眼前這部分。


  眾文臣完全是另闢蹊徑,把一個簡單問題給複雜化,朱四憋了一肚子氣,卻發現從一開始辯論方向就錯了,讓他很捉急。


  「諸位卿家,你們也是如此認為的嗎?是不是在你們看來,朕應該把西山的煤窯悉數收回,放在那兒不開發?就算這些銀子能填補東南海防缺額,也不行?」朱四望著在場大臣。


  又是一道奪命題。


  在場大臣,很清楚這是楊廷和跟皇帝博弈出現的結果。


  什麼龍脈不龍脈,那是唬人的。


  還不如說是楊廷和覺得賣煤窯讓小皇帝得到了財政大權,想趁機剝奪小皇帝獲取財富的機會,龍脈受損不過是個借口。


  就算很多人心中並不認同楊廷和等人的說法,可問題是……這時候誰出來替小皇帝說話,不啻站在整個文官集團的對立面!

  難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