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敏感話題
網 ,雍正裕妃最新章節!
??聽胤禛說了起因和根源,卻不知道這裏麵有什麽能讓他為之氣結的事,於是問道:那麽,你生氣的原因是?“
??我是支持皇阿瑪禁止采礦政策的,不隻是因為畏懼鬧事,而是覺著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趨為工,則物之製造者必多,物多則售賣不易,必至壅滯而價賤,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於農,而並有害於工。可是推行一年來,表麵上是禁了,但私挖、盜礦之事屢禁不止,甚至官員為一己私欲收取保護費為其遮掩。食君之祿卻不能擔君之憂,當真可惡之極。“
??胤禛說出最後這句話時,幾乎是咬牙切齒,怒火中燒。我見他脾氣有上來了,連忙起身將他重新拉回榻上坐下,幫他撫背順氣。思量著說:我不懂政治,但換個位站在百姓立場上想想,他們為什麽會私挖盜采,恐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你說的那個土地兼並問題所致。而且眼下賦稅都是按人丁、地畝雙重征收標準,那些無地或少地的人負擔極重,自然就會想要冒險改善生計。所以這是根本問題造成的,官員固然可惡,但百姓也著實可憐。“
??胤禛聽完我說的話,陷入良久的沉默,接著便是一聲長歎。我知道他的歎息是來自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可是他現在隻是皇子貝勒,除了歎息也隻能幹著急。
??我看著一臉愁緒更甚的胤禛,撫著他背的手停下來,猶豫有時,轉身走到書房門前望了眼門外的蘇培盛,示意他在外麵看著點,然後關上門,回到胤禛身邊,壓低聲音謹慎地開口問了句:你可想過將來……“
??這話問得太慎重,以我和胤禛這將近兩年來磨合出的默契,他聽出了我話裏的意思,猛然抬頭死死盯著我。在那雙如深潭般的眸子裏,我看到了驚詫、猜疑、戒備、不解……,總之各種情緒糾結其中。
??我沒有繼續糾結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太子還沒被廢,他不可能去細思這些,但並不代表他不想。於是將話題繞回來說道:將來總會有人坐上那個位置,是守成,還是革新,都未可知。我們能看到的隻有眼下。自古有道是’無奈身在帝王家‘,父皇英明,做兒子的就很難。太張揚外露,勢必會引起父皇的疑心。若一點也不顯山露水,又會被父皇和眾兄弟看不起,從而棄之不顧。故此,兩者之間的分寸,勢必要把握得恰當。隻有這樣才能可進可退,可攻可守,不管誰做那個位置,都有個餘地不是?所以現在既然無力改變什麽,也隻能忍,總有機會去改變的。“
??胤禛收斂下目光,以沉默回應我的話。我知道這個話題不能繼續多說,於是轉而指著桌上的燉牛肉,說牛肉你不吃是嗎?那我吃了,你可別饞……“。
??話音剛落,就見胤禛重新拿起筷子夾了塊牛肉快速送到嘴裏,末了還不忘說了句:下次多做點。“
??室內傳出的笑鬧聲讓站在屋外一臉憂心的蘇培盛露出了笑容,恢複了往日處事不驚的淡定從容。
??從那天開始,胤禛拿回來處理的折子和朝中的事務對我也就不再是避忌。盡管我從不主動詢問,但他還是會撿一些看起來不太要緊的事情順口提及,與我論道一番。當然這都是關起門來說的事,也不必與外人多言。
??冬至過後,官員們按慣例在臘月十九舉行封印儀式放假,一直到元宵節後才開始複工上朝。但皇子們卻依舊要協助康熙一直處理公務到除夕的封筆儀式後才能休息。所以胤禛也開始格外忙碌起來。
??我院裏的事有晚晴操持,無須自己多加費心,也就能夠留在胤禛身邊,不必前院後院的來回奔波。
??正無所事事地看著書,就聽見胤禛突然怒喝了聲:都是一群混賬東西……“
??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就聽見有東西落地的砰然撞擊聲。
??我放下書,起身從地上撿起散落的折子,順便瞟了幾眼,全是各級官員在封印前發來的類似年終總結的內容。
??這又是怎麽了?“我將折子整理好重新放回他的桌案上,輕笑著問:又是什麽事讓你發這麽大的脾氣。“
??胤禛的火氣發出來,氣也稍稍順了些,取出其中一本折子打開,指著上麵幾行字說:這是湖廣總督發來的折子,就這麽一個兵丁糾結三百餘人在城中搶掠當鋪,又出城站隊逼官索結的案子,皇阿瑪令他從六月份開始查,他以’主犯應正法,其黨三百餘名不知姓名應免深究‘呈上來,皇阿瑪覺得這件事的情節罪狀深為可惡,讓他理應察明嚴加治罪,以肅軍紀,讓他再詳審定擬具奏。結果弄了半年,還是這麽個不知所謂的折子送過來,你說這種庸碌無為之人要他何用?“
??沒等我回話,胤禛又抽出一本折子,又指著上麵的內容說:“還有這個州縣的知府滿篇寫的都是訴苦抱怨的話,說去說來不外乎就是自己是上一任虧空了不少銀子,到了他這一任上即便政績再好也都是給上一任填窟窿,所以才會讓自己在任時候的政績看起來不盡人意。甚至還提出要加苛派當地百姓來增加稅收填補空缺,你說這都是些什麽事!
??我看著他拿出的兩本折子上寫的內容,也覺得有種不忍直視的無語。可是這個時候又不能一味順著他的話說,那樣隻會讓他更生氣。
??“這兩本折子單純從字麵上來看,倒也能看出人之常情。想來湖廣總督可能是覺著法不責眾,若將三百人全部清剿斬殺,恐怕會激起更大怨憤,到時候局麵不好控製。至於另外這個,他可能覺著有些事明明不該自己擔下的,現在既然強加在他身上,他也隻好想想辦法,總比坐等著被上頭責罰強。這些也不能全怪他們愚蠢混賬,相反我覺得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說,並無大錯,隻是於國不利。“說到這裏我頓了頓,看著他反問:你可知這兩件事的根源是什麽?“
??胤禛冷靜下來思考著說: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是吏治混亂,用人不當。第二是財務不清,監管不力。所以還是源頭問題,並非一日之功可促成。
??我點點頭,說:以你現在的能力很難改變這些,所以你隻能忍著,相信有天一切都會好起來。“(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