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所謂唇亡齒寒
第七百七十二章 所謂唇亡齒寒
和張超張攸兩人先後長談過一番,張越畢竟不能分身,又匆匆離開了總兵府趕去布政司見柳升。等到他晚間踏著殘月回來的時候,卻看到父親在院子里等著自己。父子離別,少不得也有一番話要說,待說起隨行除了張攸的家將和張倬自己此次帶來的隨從,還有柳升調撥的五十名軍士,走的是雲南這條路,他便笑著提醒了一番。
「如今廣東的軍糧已經運抵了海東府,幾條陸路也應該已經打通,按理不會有什麼危險。走雲南雖然遠些,但若是有黔國公的護持,確實比廣西安全,而且在雲南府停留調養一段時間再繼續走,也比直接回京更妥當。渡過富良江就是白鶴縣,四日可到三岐江,又一日即可到興化府,再兩日則是山圍縣,又兩日就入了臨洮府。之後清波縣下華縣鎮安縣文盤州水尾州,這是走洮江右岸,雖說遠些,但都是大道,千萬別貪圖路上快捷走洮江左岸那條山道。這一路上若是順利,大約一個月左右就能抵達臨安府蒙自縣。」
聽張越這麼說,張倬不禁莞爾:「果然是跟著大軍天天研究這些道路通途的人,竟是和活地圖一般。我知道你必定還有預備,這圖應當是準備好了吧?」
「自然少不得地圖。」
張越拿出剛剛特意去預備好的這條路地圖遞給張倬,又解釋道:「雖說相比之下,畢竟還是海路更便捷,但海路風浪也有顛簸,危險也是不小。黔國公應該率兵到了蒙自縣,之後會派兵往這條路入交策應,您和二伯父大哥就更加安全了。只是等到了臨安府,還請爹給娘儘快送個信他,我臨走之前她便是常常悄悄掉眼淚,如今我又不在,她恐怕就更心焦了。」
「我知道,不用你提醒我也會派人報信回去!倒是你……兒子,給我平平安安回來!」
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之後,次日清晨,父子兄弟各自別過,一邊是緣路護送張攸往北入雲南,另一邊則是緊鑼密鼓地安排,十數日後,大軍就得沿交州府一帶往南緩進,先行安定周邊區域。交州府城則是完全交給了之前整編完的新兵。
等真正到了進兵之日,病情稍有緩轉的李慶仍是堅持隨軍,黃福雖也提出跟著,但終究還是讓人勸著坐鎮交州府,和都督方政以及尚書陳洽一同總攬全局。
探望過重傷的張攸,又親眼目睹了交州府殘兵敗將的慘狀,原本就是火爆脾氣的柳升這一路進兵全都是自領左軍身先士卒,自然每一戰都是血染戰袍,面對這樣勢如破竹的氣勢,沿路所遇小股交人叛軍無不是潰退,領右軍的都督崔聚亦是一路高奏凱歌。只是,這十數日的連勝激情卻被一場突然不期而至的暴雨給澆滅了,不得不退兵駐紮石市縣等待水師。
為了海東府糧草轉運方便,再加上交阯原本就是和占城南部接壤的狹長地帶,這一路行軍一直盡量接近河道。由於越南的雨季在三月到十月,如今不虞河水暴漲,正是進軍的時節,即便如此,張越仍是生怕賊兵決河水來一個水淹七軍,於是每到一處就派人去查探河道上游的情況,以免被人鑽了可趁之機。然而,這天,探子還沒回來,就有人引著信使來了。
外頭嘩嘩大雨,柳升正在屋子裡升堂議事,此時一聽說是來自白藤海口的信使,頓時愣了一愣,隨即便吩咐把人宣進來。然而,那一身褐色衣裳的信使進來行禮之後,卻是自陳乃大明神威左衛的總旗,奉鄭和之命前來送信。
一聽這話,張越立時眼睛一亮。雖說十一二月北風大起之後才是下南洋的最好日子,但只要耐得住性子,沿海岸線慢慢走,即便風向不利,也能到達南洋諸國。所以,接到交阯不利的消息,他就讓提早下南洋的商船往鄭和處報信。他也沒指望去指揮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鄭和長年在海上漂泊,對於戰機等等自有相應判斷,屆時說不定能有所舉動。
柳升拿過信一看便立時冷笑,隨手就遞給了旁邊的李慶,由得他一一往下傳看,等到張越接過來時,從頭至尾一掃,心中立時猶如明鏡一般透亮。之前他就有過疑惑,安南設立交阯布政司已久,張輔三次率軍平定,再加上張攸黃福鎮守多年,要說安撫,也已經安撫得到位了,怎會突然冒出個陳天寶,又刺殺了張攸,趁著黃福病倒之際掀起了大亂?果然,這一切就是占城在背後推動,眼看著曾經的大敵成為了大明的地盤,小小占城安能不懼?
「照信上這麼說,此次交阯突然叛亂,竟是有占城王派人推波助瀾,從兵器到軍餉再到一應軍官等等,全都是從占城來的!」柳升狠狠一捏拳頭,怒聲罵道,「初設交阯布政司時,占城就在背後挑唆過,那時候陳洽還建議過,取了安南就該好好震懾一下占城,那時候太宗皇帝仁厚,只是在寶船遠行時警告了一番,還給了賞賜,想不到他們竟然還敢捋虎鬚!」
張越看了一眼暴怒的柳升,若有所思地說:「我記得,先前永樂初年,安南占城鏖戰連年,占城王甚至遣使願舉國內附,請我朝派官統治,幸為太宗皇帝所拒,又一直派兵調停。可安南成了我朝的交阯,占城王收回失地,卻開始蠢蠢欲動了。如今占城又挑亂交阯,這膽子確實太大了。鄭公公既然連這個都打聽到了,我卻還想問一句……如今大明神威艦在哪?」
那前來送信的總旗連忙躬了躬身說:「百餘艘神威艦正停在暹羅。因如今的暹羅王彷彿已經忘記了當初我朝的警告,竟是悍然又犯滿刺加,所以鄭公公率寶船一到,舉國震懾,占城那邊的消息也是暹羅大臣透露的。鄭公公派卑職稟告大帥和諸位大人,不日將率神威艦前往占城問罪!」
鄭和前後已經六次下西洋,如此規模巨大的船隻需要在海上補給停靠修繕等等,因此之前已經在蘇門答剌、滿刺加等各國設有官廠和堡壘,專供易貨及停靠。暹羅最初乃是南洋西洋諸國中最野心勃勃的國家,此前寶船多年不見,暹羅國中上下自是又生出了擴張的心思,只卻被快得出乎意料的寶船船隊給壓了下去。然而,暹羅滿刺加畢竟還離得遠,柳升等人對這兩國的糾紛全都不在意,待聽說鄭和將率神威艦問罪占城,這才為之振奮了起來。
「只要沒了占城,那幫叛逆就沒了後路!等到雨停了,立刻進兵!」
眾將轟然應諾,隨即方才各自散去。張越仍是留在最後一個,上前提醒是否要寫信讓信使帶回去,柳升不禁皺了皺眉,隨即才無所謂地說:「這些事情我懶得去管,你和鄭公公似乎有些交情,這樣,事情你去辦,我要說的只有一條,讓寶船……咳,神威艦好好給那些占城人一點顏色瞧瞧,讓那些藏頭露尾的傢伙不敢玩小動作!」
整個交阯,除了曾經的東都,現在的交州府,以及西都清華承政,也就是清化府之外,只有興化府等少數幾個古城建有城牆作為堡壘抗擊外敵,其餘交阯大多數州縣都並沒有城牆,如今這個小縣亦然。如今數萬大軍進駐,雖說每個軍士都備了油傘,但行軍帳篷卻是根本不夠,如今雖然在緊急用油布搭建避雨的地方,但不少人冒雨做工,全都是狼狽不已。帶著信使才出了議事那間屋子之後,就有人來報此事。
柳升吩咐加派偵騎監視四周動向,帳篷則是輪流使用。聽到裡頭傳來柳升那仿若洪鐘的聲音,張越讓那信使再等一會,自己站在原地沒動。
果然,只消一會兒,那人便從裡頭出來,見張越正等在那裡,忙上前行禮。問明了是都督崔聚遣了他過來,張越便囑咐道:「大帥吩咐輪流進帳篷休息,這固然沒錯,但專司火器的銃兵卻得優先照料。畢竟,下雨天不利於用火器。還有,上下將士檢視兵器火器是否有鏽蝕,若有缺失損毀即刻上報。再請回報崔都督,這種天適合交人的戰象,營外種種布置都要做足。另外,下雨天不利於驅蚊,但請將士做好防護,以免瘴癘作祟。」
來人乃是崔聚麾下的一個指揮僉事,此時一一記下聽了,又笑道:「張大人果然縝密,我家都督只想著交人會在這當口再派戰象,火器得預先防護,其他的倒沒注意,我回去這便一條條稟報。不過交阯畢竟歸於中原已久,戰象先前於交州府一戰已經損傷不少,如今也派不出多少來。在縣城四周,都督已經設下了幾道防線,火銃手也是隨叫隨到。」
張越不過是未雨綢繆先提醒一聲,聽對方這麼說就放下心來,又叫了信使隨自己進了他如今休息的那間小屋。甫一坐下,他就笑問道:「鄭公公可還有其他口信讓你捎給我?」
那信使聞言一呆,隨即才心悅誠服地說:「張大人真是神機妙算,鄭公公確實讓小的轉告一聲,說是因為我朝開了海禁,暹羅商人的狀況一落千丈,所以也不想我軍輕輕巧巧平定交阯。暹羅原是這裡的霸主,和真臘占城年年為戰,因為我朝先前數次宣諭調停,這才不敢妄為,所以此次雖說他們泄漏了占城王助叛逆的消息,但極可能交阯叛軍也有暹羅的資助,所謂唇亡齒寒就是如此。畢竟,只要交阯把握在我朝手中,東洋南洋西洋便楔入了一顆釘子。」
此時此刻,張越心中著實慶幸。若是鄭和就此困在南京城當一個閑散養老的守備太監,再過上四五年方才在朝貢沒人的情況下打發了下西洋,繼而老死在那片海洋上,甚至連海圖也被那些守舊的士大夫一把火燒了,如何能有如今的提醒和策應?
「不愧是鄭公公,果然是深謀遠慮!」
鄭和在下番官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一來是賞罰有道,二來則是愛護部屬,三來是深謀遠慮,有了這三點,自是人人服膺。所以,聽張越用欽佩的口氣提及鄭和,那信使竟是比稱讚自個還高興,等到張越說讓他稍待片刻,要讓他帶封信回去,他連忙應了下來。
張越雖說之前帶了好些人,但真正進兵,就只帶了彭十三等一應家將,小廝長隨全都留在了交州府,這會兒其他人都去了軍中管軍需的太監那裡去領用火藥,他便自己提起袖子磨墨,又思量著想要說的話,等到半池墨已成,他的腹稿也已經打好,坐下之後就在紙箋上奮筆疾書了起來。
「……此行神威艦不過百餘,兵員不過九千,善戰者不足兩千,遠遜於前時。占城雖小國,不易折也。然公數使西洋通曉夷情,必有折服之法,無需旁人獻庸策……然叛軍所在雖不明,兵敗卻不外乎遁海上。海上戰舟唯神威艦,請公多加留心……」
只在末尾,他問了一句之前出海所余的財貨,這才放下筆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封口之後,他正要把信封遞給那信使,就聽到外頭驟然響起了陣陣喧嘩,也顧不得這些,連忙往外走去。在那裡一站,他就聽到嘩嘩的雨聲中,西邊的方向赫然是傳來陣陣火銃的爆響,此外則是廝殺聲和慘叫聲,聽著讓人陣陣心悸。
大皺眉頭的他連忙喚了一個雜役去打探消息,結果那人一去就是小半個時辰,到最後他還沒回來,彭十三打頭,十幾個家將家丁倒是風風火火地衝進了院子。
「怎麼回事?」
「去得早不如去得巧,咱們這些人倒是在那裡和幾個打算混進火藥庫放火的賊人幹了一仗!」身穿蓑衣的彭十三拍了拍手中那全是水珠的油布包裹,笑呵呵地說,「我是多年不用火銃了,放槍不如射箭,只能嚇嚇人,倒是他們幾個好本事,不愧是跟著陽武伯在這兒鎮守多年的,四槍撂倒四個!這大雨對咱們不利,對於那些準備殺人放火的賊人更不利!」
如今的火器準頭有限,但火銃手終究比弓箭手好訓練,一陣亂槍足以打亂敵軍的陣腳,尤其是馬隊戰象之類。蒙古和明軍打仗打得多了,不少戰馬都對火銃有了抗性,而交阯那些戰象卻仍是最怕火器。因此,彭十三說得輕易,張越也不禁贊同地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候,外頭又傳來了一聲嚷嚷:「陳指揮使的船隊到了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