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流言不止,幫凶須防
第五百一十五章 流言不止,幫凶須防
由於武安侯鄭亨新官上任三把火,因此即便整個宣府城都因為皇帝一道腰斬的旨意而轟動,總兵府仍是分毫不亂。中午的時候,上上下下的人緊趕慢趕用完了午飯就開始預備下午的教場大閱,沒人有空惦記著午時三刻那把雪亮的鍘刀。陸豐倒是來請過孟俊和張越去刑場觀刑,郎舅倆卻是雙雙婉言謝絕。畢竟,張越上一回在青州監刑之後,如今再也不想光臨刑場這種地方;孟俊是和某人無怨無仇,犯不著去刑場耀武揚威。
然而,午時三刻刑場炮響傳來的時候,正在總兵府二堂和鄭亨說話的張越卻聽說有人來找自己。在宣府別無熟人的他很是納悶,等那親兵低聲解釋說是都指揮王喚的兒子王祥,他這才恍然大悟,鄭亨更是體諒地點了點頭。
「皇上給了王喚的兒子燕山左衛指揮使的世官,當初遺體直接運回了大同,雖說咱們大家合計送過一些賻儀給他,你也算了一份,但畢竟都沒去靈堂拜祭。如今既然是他的遺屬來見你,你就去見一面,也寬慰寬慰人家。」
這是應有之義,張越自然滿口答應了。出了二堂,順著正中大道出了二門,由邊上一條小徑到了花廳,他打起門帘進去就看到一個身服斬衰三十齣頭的年輕人。那人的面相酷肖王喚,只是多幾分老實,少幾分果毅。廝見之後,王祥的話也並不是很多,只是到最後方才滿臉為難地說:「小張大人,爹爹死得雖壯烈,但之前他出發來宣府之前,就有人說他在守備開平期間有貪墨。如今雖然有皇上追贈,但我不想讓爹爹背著惡名而去,還請您為他做主。」
「這件事情你儘管放心,我已經派人知會了正在開平的於御史,必定查一個水落石出,還你爹一個清白。」
聽到王祥求的是這麼一件事,張越覺著這倒是個一心為了父親的老實漢子,當下自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和那位老將雖說統共就打了那麼幾天交道,但他深信對方絕非人品卑劣之徒,有于謙主持決計不會失了公正。他坐著和王祥又說了幾句話,然後便親自把人送了出去,待到大門口時,王祥卻忽然轉過了頭來。
「有件事我原本不想說的,但思來想去,還是打算和小張大人你說一聲。我此次護送爹爹的靈柩回鄉安葬,一路上也有好些親朋長輩助路費助賻儀,不過卻有人對我說朝廷這麼多將士在興和,偏偏就死了我爹爹,事情實在是蹊蹺,要我在皇上面前鳴冤報仇。我本是讀書人,如今步入武途實屬偶然,是非還是分得清的。爹爹這輩子雖說積功升遷,可平日喝醉酒的時候常常惦記著當初那一場仗,如今戰死沙場也算是求仁得仁。我不知道眼下這種說法從何而起,但還請大人留心一些。」
「我明白了,多謝王公子提醒。」
送走王祥,張越轉身回總兵府的時候,心裡總有些不那麼得勁。王祥所說的流言可能是一小撮眼紅的人嫉妒此次軍功,也有可能是惋惜王喚老將戰死而生出的雜念,甚至有可能是什麼人藉此攪風攪雨。但不管怎麼說,對於這種口頭上流傳的事情,大肆追究不啻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實在是沒多大意思。
回到二堂,他還沒進門就聽到裡頭一個大嗓門的聲音,聽著彷彿是一個親兵在說話。發覺那人是在繪聲繪色地描述刑場上王冠遍體鱗傷以及那鍘刀腰斬人的血腥情形,他便沒有忙著進去,而是先到左右籤押房轉了一圈,迴轉身之後卻恰好看到萬世節從外頭走進來,遂迎了上去。
「元節,我今兒個下午就走。」萬世節沒等張越說話就直截了當道出了來意,又笑著咧開了嘴,「你如今是巡撫宣府贊理軍務,我就算想留在這兒幫你也沒有名義,再加上兵部武庫司少了你這麼個郎中,更是忙得大伙兒恨不得拿腳給頂上,我也不能在這兒耽誤。你昨兒個開中的事情大約已經奏摺報上去了吧?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但你得把好關,軍糧這種東西若是讓人以次充好,任憑你再好的聖眷也是白搭。」
「這一點你不必擔心,軍糧過秤的時候,不但武安侯會派親兵把關,我還會叫上陸公公。」
「嘖嘖,我就知道你這個傢伙胸有成竹,不過白囑咐一聲罷了!」萬世節盯著張越看了一會,忽然訕訕地說,「對了,你真的要打發小五和我一塊回去?」
張越眼見他那幅小心翼翼的模樣,不禁好笑地白了他一眼:「那是當然,這宣府是什麼地方,她一個姑娘家留在這裡,我又看顧不過來,若是像昨天那樣遇著出口調戲的該怎麼辦?再說又要打仗了,韃子的諜探恐怕不會少,我自然怕她遭到危險。總之一句話,你怎麼把她帶來的,怎麼把她帶回去。有了這次的事情,你以後和她往來就沒那麼難了。要是你真能打動伊人芳心,等北徵結束班師之後,我請我爹去幫你提親!」
一向口舌伶俐的萬世節這會兒只有點頭的份,最後少不得又補充了一句:「還有,你別忘了先把咱們的岳父撈出來。」
「你還真敢說,八字沒一撇,你居然就把岳父兩個字掛在嘴邊!」張越差點嗆得連連咳嗽,回了一句就正色道,「好了,我不和你耍嘴皮子,京師的事情你多照應著,既然我爹回來了,我家那邊你就不用操心了,但杜家和小方就交給你了。唔,下午我要跟著武安侯去大教場校閱宣府中衛,大約沒工夫送你們,就讓老彭送你們出城吧。回頭代我和小五說一聲,我這個姐夫此次沒空陪她,等回了京師再賠罪!」
「你放心,包在我身上!」
兩人乃是多年的交情,彼此一笑就再也沒有多話。看見二堂門帘高高打起,卻是那個報事的親兵彎腰出來,張越便和萬世節一起入內。萬世節乃是兵部的人,前來見武安侯鄭亨不過是場面的勾當,行過禮后坐下只說了幾句就起身告辭,鄭亨自然也沒有多留。等到人一走,他就收起了笑臉,若有所思地將雙手扣在身前。
「陸豐畢竟是閹人,報復心太強,行事更不知輕重。王冠被押到刑場上的時候別說什麼大聲喊冤,做什麼都需要人扶著,根本只剩下了一口氣。」鄭亨輕輕拍了拍扶手,旋即搖了搖頭,「反正事情已經過去了,他的死活卻不關你我的事,若是宮中其他那些太監想要藉此找他的茬,那也是他自取死路,誰讓他做事情一點餘地都不留!」
對於閹人張越倒並沒有什麼歧視——要歧視也只有歧視那種變態的制度,更何況這年頭有威名遠揚的鄭和,還有同樣下過西洋的張謙,而他打過交道的不少宦官都還是通情達理的人——但不歧視不代表沒防備,至少他對於陸豐沒少下過功夫,既不希望被這個野心勃勃的太監給算計了,也不願意讓這麼一個好容易建立起了交情,可以辦麻煩事的傢伙就這麼輕易垮台了。只是,在鄭亨面前,他不好表露這種念頭,於是便含含糊糊應了一聲。
由於鄭亨上任之後就狠抓操練軍紀,時隔半個月,再次來到大教場上的張越就感受到了將士們截然不同的精氣神。他自知自己在興和能挺過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群能幹的人跟著,運氣又實在是相當不錯,因此回到宣府的這些時日雖則又是嘉獎又是賞賜,但他從來就沒認為自己真成了名將。
打仗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家,若是一個國家連打仗都要靠文官,那也就完了!
一場大閱足足用了一個半時辰方才結束,由於武安侯鄭亨破天荒地稱讚了將士的表現,宣府中衛上上下下的軍官都覺得頗有臉面,幾個千戶百戶甚至親自下去和麾下士卒一塊喝熱湯解寒,等到整軍回城的時候,士氣更是極其高昂。
張越和鄭亨回到總兵府已經是傍晚時分。兩人雖說不相統屬,但昔日乃是近鄰,鄭亨又把張越視作晚輩,便留了一同用飯。晚飯之後,下人送上茶後退去,張越就順勢提出了另一件要緊的事——活躍在宣府一帶的蒙古諜探。聽到這個,鄭亨便隨手放下了茶盞。
「這是宣府的舊患了,你別看陸豐拿到王冠痛腳之前忙了個倒仰,最後也沒抓著人家一個指頭,就是我這個總兵,以前在任的時候也沒抓著幾個。由於有長城,大批的韃子沒法進來,小撮的卻有不少。開平當初是元上都,雖說我大明建國已經有幾十年,但宣府大同一帶還有不少人家昔日有韃子血統,所以諜者未必一定就是韃子。而且由於邊境互市的關係,大明的商人有不少和那邊都有生意,私底下的交易也許不會比王冠乾淨到哪裡去,但由於他們同時還參與開中,又抓不到把柄,所以這諜者是無時不刻不抓,收穫卻是寥寥。」
張越深知大明從眼下的輕商輕利到後期過度重商重利,不過就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功夫,日後赫赫有名的山西晉商甚至還是滿清入關的幫凶。如果眼下不能立起規矩嚴防,那麼日後就更不用提了。因此,他並沒有因為鄭亨的話而氣餒,反而微微一笑。
「侯爺說的這些道理我也都明白,所以這次得從那些商人身上下功夫。再說了,東廠錦衣衛都在,不能好好利用一把,豈不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