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
直到第二天一早,達官顯貴並文武百官們方才得知了一個最壞的消息——王貴妃薨!
皇妃喪禮素來是輟朝一日,旋即賜封號,然而,此次朱棣竟是下旨輟朝五日。初喪之日,皇帝、親王、公主分祭三壇,未幾,又賜了謚號昭獻。然而,五日之後,朱棣雖然重新臨朝視事,卻是始終鐵青著一張臉,但凡奏事,稍有謬誤便是嚴厲處置,而即便是六部官員和閣臣個別覲見,也難能有好臉色待。於是,仁壽宮更是成了誰都不想進去的地方。
哪怕是號稱最機敏最擅長應變的楊榮,這天來到仁壽宮前候見的時候也不禁心中忐忑,畢竟,這些天他碰的釘子實在是夠多了。足足等了一盞茶功夫,他才看到裡頭有人出來。兩廂一打照面,認出是陳留郡主朱寧,他不禁挑了挑眉,記起有小太監私底下透露說,如今王貴妃薨逝,其他人勸諫皇帝壓根不理會,也就是朱寧說話十句裡頭還能聽兩句。
「臣拜見陳留郡主。」
因西宮本是別宮,內宮外宮的分別就不如真正的皇城那般際野分明,再加上朱寧自小充男兒教養,出入仁壽宮也是常有的事情,此時見楊榮施禮,她便還了一禮,沉吟片刻便說道:「張越正在陪皇上下棋,小楊學士不妨再等上片刻。皇上今天的心情比前幾日有所好轉,有事回稟大約也能聽得進去。」
這自然便是提醒了,楊榮心領神會,連忙躬身謝過,見朱寧帶著兩個侍女下了台階從甬道離去,他方才收起了笑臉,心中不由得想起了朱寧乃是周王之女。皇帝即位以來軟硬兼施一一削藩,如今天下再也沒了昔日燕藩那樣的天下強藩,仍保有護衛的親王都是少之又少。周王雖說是天子的嫡親弟弟,可皇帝平日頗多猜忌,為何偏對朱寧如此厚愛?
話說回來,他可是嘗過和皇帝對弈的滋味,即便朱寧說天子心情還算不錯,但天知道張越下棋下到一半會不會捅出什麼漏子。他僅僅和朱棣手談三次,第一次皇帝因下錯一著卻不願悔棋,結果在棋局過半的時候砸了棋盤;第二次下了和棋結果那位至尊卻極其不悅;第三次他乾脆輸了,此後總算避開了這苦差事。張越這是平生頭一次,這一關大約難過得很。
楊榮只猜對了一半,這會兒仁壽宮東暖閣中的張越確實已經下棋下得滿頭大汗,這不是被熱出來的,也不是被嚇出來的,而是急出來的,因為此時此刻朱棣找他並不是下圍棋,而是下象棋。他的圍棋師承杜楨,水平倒還過得去,但他哪裡會下象棋?
僅僅只能算是超級菜鳥的他連著和朱棣下了五盤,結果每盤都是被殺得人仰馬翻,那盤面慘不忍睹。他實在不明白,朱棣明明已經知道他這象棋下得其臭無比,為什麼還一盤接一盤不肯放過他,難道就是為了看他狼狽不堪的模樣?
「好久沒有這麼爽快了!」
在第六盤終了之後,朱棣終於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手腳。見張越額上儘是細密的汗珠,那表情甭提多喪氣,足足大半個月不曾笑過的他忽然生出了一股想笑的衝動,繼而卻又壓了下去。他想起了當初和道衍和尚下棋的情景——老和尚圍棋下得精妙,可是這象棋上的殺伐卻差他遠矣。那時候他只要在圍棋上頭輸一局,象棋上頭必得贏三局回來。自從那個老和尚病了之後,他許久沒碰過象棋,今天也是一時興起方才找上張越。
隨口吩咐一個小太監去擰了一條毛巾遞給張越,直到看著他把油光可鑒的額頭給擦乾淨了,他才淡淡地說道:「圍棋是殺氣盡在其中,象棋是殺氣顯露在外,道不同理同,以後有空好好不妨學一學。你這些天應該安置好了常山護衛,覺著這些兵比京營如何?」
前頭才提到圍棋和象棋,這會兒忽然就提到了常山護衛,對於這位至尊的跳躍性思維,張越著實是嘆為觀止。好在他這會兒已經緩過神來,連忙答道:「回稟皇上,常山三護衛乃是王府護衛,兩次北征都未曾隨行,而且多年沒有上過戰陣,戰力怎可和京營相比?」
「那差點當了你岳父的孟賢呢?」
剛剛還能維持得住沉穩的面孔,但這會兒張越著實被噎著了,竟是比剛剛被殺得片甲不留時還要狼狽。好半晌,他才憋出了一句實話:「比常山左右護衛指揮,孟大人治軍馭下的手段要高明許多。但孟大人從未上過戰場,安遠侯卻戰功赫赫,若是要相提並論只怕不公。」
「柳升秉性勇猛,打仗全憑一股衝勁,但能抵得住他這衝勁的人卻少之又少,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將了,孟賢乃是恩蔭入官,自然比不上他。」
朱棣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便緩和了下來。儘管柳升不是靖難功臣,從伯爵到侯爵還是後來一步步封的,但即便如此,他兩次北征都用柳升將中軍,竟是蓋過了不少靖難老臣。柳升壯年忠勇,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勝在其人心淺一看則透,所以他才一直都用其掌管京營,甚至遇到提督太監告狀時,他大多數也是置之不理。而重新起用孟賢不過是看在當初孟善的功勛,再加上常山護衛這兩年實在是太不像話,也得用一個人好好整治政治。
再怎麼不成器,朱高燧畢竟是他的兒子!
這幾天心煩意亂無心看奏章理國事,朱棣又不想在王貴妃喪期之內去做其他事情消遣,所以平日除了發獃發怒就是看書,少不得也重新看了幾篇張越新送來的札記。只不過他如今心情極度不好,什麼國政大事都興趣缺缺,此時也懶得提起此事。等到張越開始循例陳述軍器局和武庫司諸事,他也只是漫不經心地聽著,最後卻又忽然吐出了一番話。
「功臣們當初跟著朕打天下,和兵部官員打交道的時候難免有些齟齬,所以朕才委了你兵部司官,畢竟,看在英國公的情面上,那些悍將至少都不會為難你,畢竟是昔日戰場袍澤之後。另外朕已經下旨召皇太子皇太孫到北京,遷都詔不日就會下達,這北京難免會有人有異樣心思,所以京營京衛乃至於常山護衛北京兵馬指揮司,在這次換裝期間你都要牢牢盯著。上次青州白蓮教之亂就有人偷運衛所兵器,所以朕要你及早預防,你明白嗎?」
內里朱棣正鄭重其事地向張越交待事情,外頭等候的楊榮卻漸漸有些焦急。十月的天氣並不算太冷,但他如今只戴著烏紗帽穿著袷紗袍的他被一陣陣冷風吹著,漸漸就有些吃不消了。這不但是因為身上冷,更是因為心中不安。
最近幾天,他著實感到了深重的壓力。他當然知道朱棣脾氣暴躁容不得半點差錯,當然知道有些事情不可當面和皇帝硬頂,但是,如同前幾日這樣奏事情說一件駁一件,只要稍有謬誤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這種情形卻還是開天闢地頭一次。
當初設文淵閣的時候一共有七個人,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碩果僅存的就只有他們三個——解縉凍死雪地,胡廣病死,其他人更是換的換撤的撤,兩個月前新上任的三人因為見罪而被黜落。偌大的文淵閣,如今就只有他和金幼孜兩個人!
即使是楊榮,如今也不禁羨慕起了獨在南京侍奉皇太子的楊士奇,雖說皇帝時不時會猜忌,但楊士奇那太極推手卻是好生了得,即便下了一趟錦衣衛獄也是須臾即出。相比之下,他看似始終榮寵不衰,但面對的卻是皇帝正面的壓力,那種滋味實在不為外人道。
「楊大人。」
聽到這麼一個聲音,楊榮立刻從沉思中回過神。見張越正站在面前施禮,他便頷首回了一禮,待要進去時卻又停下腳步多問了一句:「你陪皇上下棋下得如何?」
情知必定是朱寧泄露天機,張越的表情頓時變得很不好看,最後只能含含糊糊答道:「皇上棋藝高明,我自然是甘拜下風。」
見張越匆匆離開,楊榮欽佩之餘倒是有些納罕。臣下和皇帝下棋自然是頂多只能下成和棋,而以朱棣的棋藝,輸一盤都不容易,看張越這樣子彷彿是輸了好幾盤?直到揣著滿心思量踏入正殿拜見之後,他才把亂七八糟的思量收了起來,因為今天他揣著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要試探分明,非得使盡渾身解數不可。
南京到北京的驛道自朱棣即位之後就經過了數次修繕,若是緊急大事,日夜兼程快馬三日就能到。由於朱棣特命錦衣衛選出最精幹的人充當信使,因此東宮眾人第一時間就得到了王貴妃的死訊,可還沒等他們從這個消息中回過神,皇帝的第二道上京旨意緊隨而至。
雖說王貴妃只是庶母,但得知父皇定下的喪儀規格是一如太祖成穆貴妃的舊例,朱高熾立刻便讓太子妃張氏帶人預備齊衰喪服,又吩咐朱瞻基和楊士奇等人預備北上及留守事宜。儘管有能幹的妻子和兒子在,可他這個皇太子仍免不了忙碌,這天見過成國公朱勇,他回到端敬殿中,才坐下沒多久,心腹太監鍾懷便躡手躡腳上得前來。
「太子殿下,北京城小楊學士使人送了口訊來。」
原本一隻手半支著扶手閉目養神的朱高熾頓時睜開了眼睛,盯著鍾懷看了一會,這才淡淡地問道:「他怎麼說?」
鍾懷早就把屋子裡的其他人遣開了去,此時便深深彎下了腰,一字一句小心翼翼地說:「楊大人說,皇上的意思是,趙王年紀還小,又是幼子,往日狂放不羈慣了,若是之國,鬧出漢王那樣的大亂子,還不如暫時留在身邊便宜拘管。」
這一刻,肥頭大耳的朱高熾猛地眯起了眼睛,隨即吩咐道:「你告訴來人,就說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