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李奎勇模式大豐收【求訂閱,求月票】
有了輿論引導,市上很快就順應風向,把靖邊縣做為試點,準備大規模的推廣——
??李奎勇模式!
??大概是“在幹旱貧瘠地區嚐試種植飼草料同時建設不同類別的養殖暖棚的循環發展模式”這個標題太過於複雜拗口,不知道是誰先這麽說的,傳來傳去,這種發展模式被就李奎勇冠名了。
??石川村的養殖暖棚擴建到了十座,已經上交給公社管理,飼草料的問題從跟不上得到了解決,他們不用出去要飯了,而且知青們之前墊進去的錢都給退了回來。
??國家不占他們的便宜!
??拿到錢的這天,係統提示音忽然響起來。
??“叮”的一聲,對話框彈出:
??主線任務: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已完成,獎勵成長值30點!
??這麽說,寧政委要的批文下來了?
??李奎勇猜得沒錯,別拿豆包不當幹糧,文藝兵也是兵,也是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過了幾天,寧政委催他上路的信就到了。
??可李奎勇忙得連軸轉,根本脫不開身,他不僅要在靖邊縣一個一個挨村去傳授先進經驗,每過一段時間還得去市上做報告,接受媒體的專訪……
??有了石川村做榜樣,其他村都發憤圖強,李奎勇一來,就被當成了一塊海綿——
??抓住李奎勇,榨不幹不準走!
??這一天,知青辦的蘇製“嘎斯69”型吉普車把李奎勇和鍾躍民接到縣裏,馬貴平正在辦公室伏在桌上寫東西。
??鍾躍民親熱地叫了聲“馬叔叔”,馬貴平抬頭驚喜的說:
??“哎,你們倆來啦,快坐!”
??鍾躍民問:
??“馬叔叔,您叫我們來,有事嗎?”
??馬貴平說:
??“好事,天大的好事……”
??馬貴平安排倆人坐下,又忙著拿暖瓶倒開水:
??“還沒吃飯吧?等一會兒食堂才開門,你們先坐一會兒。”
??鍾躍民迫切的問:
??“馬叔叔,到底是什麽事?”
??路上李奎勇已經給他“卜了一卦”,說馬貴平這回八成是要安排他去參軍了,鍾躍民心裏跟貓抓似的。
??馬貴平笑道:
??“這就等不急了?今年的征兵工作又開始了,碰巧部隊來接兵的副團長是我的老戰友,他剛當兵時我是他的班長,多少年沒見了,這家夥如今都是副團長了。我把你的事和他說了,他二話沒說,一拍胸脯說這事我包了,老師長的兒子要當兵,咱還能不管?”
??他說這話,並沒有避開李奎勇。
??鍾躍民擔憂的說:
??“可我爸的問題還沒有結論呢,部隊政審怎麽辦?”
??馬貴平道:
??“這你不用管,我們自有辦法,這是你馬叔叔第一次走後門兒,不過,為了我老首長的兒子,這個後門兒我還非走不可。”
??說到這,又轉向李奎勇:
??“奎勇,這次是C軍招兵,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多少人想去都去不成,機會難得呀,要不你和躍民搭個伴?”
??李奎勇笑道:
??“馬叔叔,您就別堵我嘴了。這可是違背原則的事兒,躍民一個人目標不明顯,可我身上眼睛就多了,可別把您害了。我有路子,過些日子就去文工團了!”
??馬貴平滿意的點點頭,跟聰明人說話,就是不費勁。
??鍾躍民站了起來:
??“馬叔叔,謝謝您為我的事操心,可我不能把您害了,我不想當兵了,我還是當農民算了。”
??馬貴平一掌拍在桌子上怒吼起來:
??“你敢!你爸爸英雄了一輩子,怎麽養出你這麽個熊兒子來?你聽著,你是個男子漢,不是個娘們兒!軍隊裏是男人建功立業的地方,你應該去當兵,不管你將來要做什麽,當幾年兵絕對沒有壞處。鍾山嶽的兒子就該是條漢子,就不能給他丟臉,要是你瞻前顧後自毀前程,你就不是鍾山嶽的兒子,我也沒你這個侄子!”
??李奎勇勸道:
??“躍民,現在有我這棵大樹頂著呢,蒼蠅還叮不著你和馬叔叔,這事兒耽誤不得,遲則生變,別浪費了這個機會!”
??鍾躍民渾身一震,慢慢地坐下。
??八月初,石川村迎來了大豐收。
??第二窩肉豬出欄、第三批肉雞、第六批雞蛋也同時被運往省城,換回來的是大量的糧食和飼草料,石川村百十年來,終於不用愁明年沒飯吃了!
??公社分發糧食這天,村民們自發的聚集到知青的窯洞前,這倒是個新鮮事兒,這半年來連常貴都很少來了,也就憨娃和杜老漢還來送點兒野菜什麽的。
??其他村民就更不用說了,自從上次索要六十隻雞,被李奎勇以德報怨,饋贈了一千多雞蛋之後,村民們看見知青都繞著走。
??鄉下人樸實,就覺得理虧,沒臉見人。
??李奎勇倒沒別扭,帶著五男二女七個夥伴,樂嗬嗬的迎出來,鍾躍民已經偷偷溜了,對外的說法是父親得了重病,要趕回北京看望父親。
??一見他們,七十多歲的張大娘顫顫巍巍就要跪下去!
??李奎勇一個箭步躥過去,把她扶起來。
??“張奶奶,可使不得。我們都是孫兒輩的,您這不是折我們壽呢麽?現在有糧食吃了,這是好事兒,大家都高興,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張大娘哭道:
??“奎勇,我們沒臉見你們啊,你們都是好孩子……”
??李奎勇安慰她說:
??“張奶奶,您這是說什麽話?咱們插隊落戶在石川村,這就是一家人了,之前的事兒,都過去了……”
??扶著她坐下來,張大娘還在抹眼淚:
??“你們不知道,我剛嫁到石川村家裏就斷了糧,那年我剛生了娃,我死活不去討飯,我男人就打我,不去也得去,咱農民就是這命。我男人打人可狠呢,可真把我打怕了,我抱著娃就去了,後來就習慣了……”
??說到這,村民們都低下了頭,心有戚戚然。
??這並不是個例,常貴也深有體會,他破天荒沒有擺領導的架勢,席地坐在張大娘身邊,滿臉的愧疚。
??張大娘歎道:
??“五十多年了,年年都討飯,隻記得有兩年莊稼收成好,沒討飯,咱石川村世世代代都是這麽過來的……現在有了你們,可算是活出頭了,今天發的那些糧食,我們家三年都吃不完,大娘都不知道怎麽感謝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