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柱一小(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柱一小(下)
「三柱一小!」這可是主世界的根基之一。
主世界能有今日,公民對生死無惑,就在於這「三柱一小」,這本質上,就是以人道為中心,立得神道。
換句話說,就是人道的封神榜。
不過,這當然不是簡單的立幾個柱子就可以辦成。
蕭冰遲疑的說著:「建烈士柱還可以,只是其它三柱,現在是建這個時候了嗎?會不會太過提前了。」
「未雨綢繆嘛,禮樂祭祀上感鬼神,下則教化百姓,是為重中之重,不過其它三柱太重要,朕就先立一大一小——烈士柱和後土柱!」方信打斷了她的話,說著:「烈士柱已經建成了,上追到祖龍時代,歷朝歷代為國殉職者,都可入內祭祀!」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地球上某建之碑:「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就已經暗合人道了,也不知是運數,還是有高人指點。
「你已經有腹稿了?」蕭冰見此神色,問著。
「恩,將士為國征戰,奮不顧身,殺身成仁,保衛百姓平安,社稷無憂,卻沒有專門的廟宇祭祀,朕甚是痛心,所以立此柱,其柱和後土柱一起,大體上已經建成了,朕今日就要出行開祭!」
話才說到這裡,就有內侍上前,帶著太監特有的尖銳之聲稟告:「聖上,吉時已到!」
此時,天上下著薄薄的小雨。
方信再不說話,起身上得御車,鼓樂聲響,三千近衛開道,天子出巡。
朝廷新立,如日初升,御駕所到之處,百姓紛紛叩首伏地,立香案,不過他們甚至不許多有喧嘩。
這時,御駕已經穿過了中央大街,中央二十四坊,全數是公侯將帥的巍峨豪宅,一般官吏富民都不能進,是故氣象萬千。
方信在御輿中閉目不動,直到穿出京都,來到郊外五里之處的一處廣場上。
頓時,鍾磐清揚,蕭管笙篁,御輿停下,便由兩個太監小心翼翼捲起黃幔。
這一霎間,在廣場上群臣、將士、百姓,不約而同,跪伏下來,山呼海嘯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算久久承栽億萬百姓之力,但是現在這處廣場上,足有三萬人,這齊聲萬歲之聲,凝聚出大批紫氣煙霧,也使方信略感到一陣興奮。
天下土地實際上已經差不多定了,年收入大概在2500萬貫左右,方信給予減免,收2000萬貫。
鹽鐵之政,採取了新的鹽田曬制以及鹽政法,獲利500萬兩,又使鹽價比前朝少上二成,這也是仁政。
商稅如今就有1500萬貫,隨著經濟的繁榮會更是增加,朝廷財政因此就得以寬舒。
天下接連幾年天下大熟,民殷物豐,突然之間想起了貞觀之治,據說,僅僅到了貞觀八九年間,就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現在也是差不多情況了。
「各位卿家辛苦了,起來罷,別誤了時辰!」方信只是擺了擺手,說著。
這裡是面積千畝的祭祀園,微風掠過樹影婆娑搖曳生姿,河流潺潺,清澈得可以見到渠底里的小魚,方信不及細看,直上前去。
到了十數米高的柱前,便聽鐘鼓之樂大作,各按節律悠揚沉渾而奏,禮部派遣禮官上前,開始庄肅唱的說著:「天德流轉,人道之元,而起人劫,本朝鼎立,凡犧牲者英魂,當受祭祀,而上溯各朝更替,碧血橫流,將士各鼎其主,對峙連年廝殺,感其烈之宏氣,當存英靈不泯,亦皆立祠祀之,特降殊恩於斯等,而祠宇之永垂於令典。今逢時日,謹遵今例。歲歲相祀。尚饗!」
當祭禮完成之時,紅光透天而起。直上九天,在微雨之際,靈眼見之,就見得無數的人影顯示出來,這些人影都支離破碎,身上染著鮮血,見得了方信,都跪了上來。
方信親自上前,雖然不跪,也奉香三支。
這三支香一點上,燦爛放光,化為紫氣。
這些人影受了紅光紫氣,就地一滾,如有盔甲者,恢復威儀,如無盔甲者,也衣服恢復,血痕去除,歡呼一聲,撲入了此柱。
十萬軍魂,如流星一樣灌入此柱,而成流行雨。
再等片刻,各朝各代戰死的英魂,也隨之而來,同樣拜了方信,直入其柱。
連綿星雨,點點滴滴。
方信默默的看著,而看不見的諸臣,等了片刻,見皇帝沒有動靜,不由詫異,只是此時不可失禮,也就等著。
這烈士軍魂,實是一小,這小是對其它三柱來的,等流星雨一樣英靈盡入在柱中,方信才繼而祭祀「人柱」
所謂人柱,就是歷代對人道作出傑出貢獻者,這事如果搞到朝廷上,自會引發大爭論,為了不耽擱,方信並沒有在其柱上寫明誰誰,只是雕刻其要旨:「與人有功者,天地皆感,自可受祭!」
這同樣給予祭祀,但是由於方信沒有說明對象,祭禮就簡單了許多了。
到了祭祀完畢,又祭地柱和天柱,這就比較仔細了,在地柱之上,正式雕刻後土往生經,又雕刻草木山川河流及其五穀,以示後土載德之厚。
在天柱之上,只記神道,是為輔道之極,後天演化之屬,這就非常隆重了,禮部以祭天地的儀式進行簡化之。
方信等祭禮完成,心中卻是一嘆,這所謂的三柱一小,現在只是空架子,並無多少實質意義在內。
起碼要等到英魂度盡,經由後土,或者成神,或者轉人,才算初步圓滿,以牽引充實,至於能不能在現實外,以無上功德也立得三柱,成為了轉生之門,登天之塔,那就看這個世界的氣數了。
「功德」,在方信的自己定義是非常明確的——功於多少,德有多少!
也就是說,對人道有多少貢獻,對天地宇宙有多少貢獻,甚至對大道本身有多少貢獻——就自然會返回多少,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出現多了少了的問題。
一分不多,一絲不少,陰陽循環,套一句話說,能量守衡也是至理,這裡的功德,是實在的許可權和氣數,多一分和少一分,都有不同的待遇,這就是為什麼方信對十萬倍咒深惡痛絕甚至殺之後快的原因。
功德者,田野之稼,一分辛苦一分收穫,以濟萬物萬靈之用,是道之大德。
哪容得了一些私印紙鈔濫發假幣的盜賊行為呢?
祭祀完畢,軍屬上前謝恩,而方信也正式下旨,確定了這項章程。
逢到節日,由禮部派人祭祀。祭祀的規格比起正式祭祀天地減上二等,並奏哀樂。
而拜訪禮節,必須以素服入之,入殿前需要齋戒,在此無禮者,依律治罪,這些自然不必一一說明。
等完成了,時間也不早了,方信又上了御輿,絲絲雨點變的濃濃,把整個帝都,都統一和凈化在內,天地之間一片迷離。
大位大德已成,就候得二十年後,以功德圓滿了。
突然之間,方信甚有寥寥之意,望向四周,突地想起,現在已經是秋試之時了。
不由遙想,又有多少英豪人傑在其中呢?
而在這時,丁昭、田堂、徐玄卻真正在參與大考,早已經洗了,領著牌子到了考房之中,時光轉眼三十年,但是考試的程序卻沒有多少變化。
大門封閉,士兵守門,非聖旨不許入內。
木房之中,還是一桌一椅一榻,有著一個籃子,這籃子每日換一次,裡面有茶水、雞蛋、米飯、煎餅,甚至還有半隻雞,就是考生一日所食。
桌上有數支筆硯,粗細不一,白紙一疊,這也是統一發放的物品,丁昭、田堂、徐玄三人,各分在一房,受八品官分派考卷,說著:「你等好好考試,切有舞弊。」
三人自是應是,等監考官出去了,就坐下來觀看考卷。
秀才考試,主要是貼經,墨義,經義三部分,三人自是心中有數,磨完了墨,然後就開始寫著。
不知不覺之中,天就漸漸黑了,自有公差入內為他們點上蠟燭。
轉眼就是深夜,各房之中聲音漸少,都是安息了,畢竟養好了精神,明天再考,這本是基本的步驟。
而房道之間,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卻正是朝廷禮部派來的官員巡夜,個個是五六品官,卻也放輕了腳步,不打攪學子的睡眠。
一房房過去,這數人都是有些疲倦,卻也不鬆懈,舉國考試,這未來都是國家命官,不可等閑置之。
而在門外,不知道有多少家,徹夜無眠,有多少單薄瘦弱的母親和媳婦,都點著微弱的油燈,在燈下紡織,累了,稍微休息一會,相視而看,都看見了其中的期待,直到熬到凌晨,才草草睡了,一早又起來,挂念著考場人,不知前途如何!
一郡考取秀才,數千人中,每次只取六十人,一榜十名,二榜二十,三榜三十,天下英豪也需為之折腰,寄託了多少家庭的希望。
只是時光飛過,浮華篇章,就此掠過,不以任何人為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