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日易月
這是姜維第一次進入漢中王的書房,漢中王於書房召見,足見器重之意了。
姜維進得室中,但見劉備高坐案幾,正微笑打量著自己。
當下擯棄雜念,躬身抱拳:「末將姜維,拜見主公,拜見軍師。」
劉備坐直起身子,擠出一絲笑容,問道:「伯約一路辛苦,百姓現到哪兒了?路途可還順遂?」
姜維暗自一嘆,不愧是以仁德著稱的君主,心底最關心的到底還是百姓。
他當即答道:「托主公洪福,十萬軍民,在季常先生的帶領下,風雨兼程,路途平安,三日前已經安然抵達江州,不出五、七日,便可到達蜀郡。」
諸葛亮道:「季常貞實,稱為令士,有他總覽全局,定能保百姓沿路平安。況且,臣每日發派使者與之通信,但凡有事,隔日便知,還請主公寬心,切莫再費神思。」
劉備嘆了口氣,道:「非是孤不相信季常之才,只是這幾日心驚肉顫,寢卧不安,不知又將發生何事。」
諸葛亮聞言,下意識地與姜維對視一眼。原來兩人方才在漢中王府門口遇見,已經交換了法正病逝這個消息。
他躬身抱拳,緩緩道:「一會兒無論聽到什麼消息,還請主公能夠保重,以大局為重!」
這時,姜維上前兩步,哽咽道:「啟稟主公,尚書令….尚書令過世了……」
「啊!」
頗出諸葛亮與姜維意料,劉備聞言后,只是愣在原地,並未出現預料中的悲慟大哭。
「孝直他…他也去了么……」
姜維又從懷中取出一冊竹簡,這是法正的遺表,內中所述,皆是關於安置荊州軍民和籌備北伐之事。
諸葛亮親自取了,呈於劉備。
劉備接過,也不打開去看,徑直捧入懷中,伸手摩挲良久。好半晌,方擺了擺手,無力道:「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孤想靜一靜。」
諸葛亮與姜維於是聯袂告退而出。
兩人才走出書房大門沒兩步,屋內便隱約傳出刻意壓低的抽泣之聲。
姜維有些愕然,不自覺地慢下腳步。
諸葛亮卻一把將他拉走,邊走邊低聲道:「主公心中悲痛難抑,但他亦不想我等再為他擔心難過,故意先將我等支走。這等心情,伯約還請體諒。」
姜維點了點頭,加快步伐,隨著諸葛亮的走出漢中王府。
從漢中王府出來,城外已是華燈初上。
臨別之際,諸葛亮注視著眼前的少年,頗感欣慰道:
「此番多虧伯約你挺身而出,方能保得大漢元氣尚在。這些日子你辛苦了,且在家好生歇息一陣,過幾日朝廷對你另有大用。」
姜維謙虛兩句,正要告辭,忽想到朝廷對於荊州百姓的安置遲遲沒有定論。
他擔心荊州籍的官員因為心疼家鄉父老,可能會讓他們在靠近蜀郡的地方就近安置,也好方便照顧。
但他既身負法正遺囑,以北伐為己任,自然希望能夠說服朝廷,將這些百姓安置到漢中一帶,以方便北伐前沿基地的經營。
能夠拍板此事的唯是漢中王劉備,但劉備身體欠安,真正能夠影響朝廷決策的,唯有眼前的諸葛亮一人而已。
姜維想到這兒,抱拳正色道:「末將還有一事,想與軍師仔細探討一番,敢問軍師何時得閑?」
諸葛亮想了想道:「這幾日著實抽不出空來,三日後是休沐之期,伯約可來府中一敘。」
姜維應了一聲,約下三日後登門拜訪后,便接過侍衛牽來的小白,告辭離去。
他一路馬不停蹄,趕赴法正府中報喪。
尚書令府邸他已走過一遭,也算熟門熟路,縱馬飛奔,不一會兒即至。
等向門子表明來意后,門子慌忙請他入內,一路悲聲疾呼:「家主去了!家主去了!」
整個尚書令府旋即大躁,哭泣聲,驚叫聲頓時四起。
不一會兒,法正之子法邈一臉悲切,快步而來。
還不等他發問,姜維便將法正去世一事實言相告,又指出法正如今停靈於臨江縣,請他速速敢去扶柩回城。
法邈聞罷,悲從中來,哭頓在地。
這是姜維第一次見到法正之子法邈,只見其人年約二十五歲,與乃父有幾分相似。
歷史上,劉備對法正之死極為痛惜,流涕累日,追謚為翼侯,賜其子邈為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但歷史對法邈的記載僅限於此,可見法邈並無乃父的才智魄力,只是依靠乃父餘蔭為官一方罷了。
姜維心道,法正生前對自己多有提攜照顧;在他生后,自己對他的家人也自當多加照拂。
在他不住寬慰下,法邈身為孝子,只得強打精神,簡單打點好行裝,帶了數十家丁心腹連夜出發,直奔江州。
從法正府上出來,下一站,要去關羽前將軍府上。
關羽生前對他多有指點,又是義兄之父,此番又是為了保護大軍的後路而陣亡,於情於理都應該去給關羽磕個頭,並探望慰問義兄關興一家。
前將軍府位於錦里內巷,錦里是繁華之所,姜維不敢縱馬,只得牽馬步行。等趕到時,差不多已經入暮。
關府門前已經換上一對白色的燈籠,氣氛莊嚴肅穆。他深吸一口氣,敲響黃銅鑄造的圓形門環。
頗出乎意料,開門的竟然是廖化。
廖化對姜維的到來感到十分高興,一邊講他引入堂中,一邊介紹分別之後的一個半月內發生的事情。
關羽遺體為曹操所奪走,關氏兄妹抵達蜀中后,只能為乃父立一座衣冠冢,以示孝道。
秦漢時期,父母之喪,身為孝子須服喪三年。但自前漢文帝始制三十六日之服之後,朝廷民間多以日易月,喪期縮短到了三十六日。
關氏兄妹原本是要遵照古制服滿三年喪的,但劉備擔心三人傷心過度,強制他們以日易月,勒令他們只服喪三十六日。
如今三十六日已過,喪禮雖除,但關家兄妹三人依舊閉門不出,每日跪在關羽靈前陪侍。
再說回廖化。按他心中所想,他既蒙君侯臨終託付遺言,便以關氏兄妹的半個長輩、半個家人自居。
他家在荊州,在益州並未置辦產業。
但他不願意久住驛館,又放心不下關氏兄妹,於是在徵得關平同意后,索性便搬到前將軍府寓居一陣,主要也是為了方便照顧。
兩人且行且聊,一路走來,府中房梁堂柱上皆掛滿白色帷幔,尚未及時摘除。
來到大堂中,但見大堂正中設有香案,案上供奉著關羽靈位,香霧裊繞,莊重肅穆。
雖然喪期已過,但關平、關興兩兄弟依舊跪立在側,仔細瞧兩人神色,可謂志氣消沉,形如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