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
「來之前胡尚書,現在應該叫胡少師了,專門找到了我,跟我談了談朝鮮與倭國,自建文二年起,至正統十四年,朝鮮的康獻王、恭定王、庄憲王,一共向倭國遣使十八次,其中有回禮使、報聘使和通信使,其中有五次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李秉說起了離京前的一件小事。
這康獻王,是李氏朝鮮第一個受大明冊封的朝鮮國王,在永樂元年被冊封為朝鮮國王。
可即使如此,這康獻王,仍然遣倭數次。
李秉又補充說道:「胡少師告訴我,朝鮮並非鐵板一塊,越靠近大明的地面,則對大明越發恭順,越遠離大明的地方,就越發的狷狂。」
胡濙當然不是胡說八道,而是他作為禮部尚書,他在提醒出使倭國的使者,要小心提防,大明現在勢強,朝鮮自然恭順有加,一切以『事大交鄰』為主,但是在檯面下,也要注意到暗潮湧動。
李秉繼續說道:「倭國在南朝鮮的頻繁劫掠,導致南朝鮮誕生了一大批倭國的走狗,這些走狗,背靠倭寇,在鄉野之間,侵吞良田無惡不作,而這些走狗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富戶縉紳,便愈加影響朝局了。」
「當年王世子李弘暐不肯跪大明使臣,他不是無的放失,抽風了才這麼行動,而是因為他那麼做,在朝鮮有很多的擁躉。」
岳謙迷惑的說道:「那不對啊,倭寇侵擾,不是應該恨的咬牙切齒,恨到不死不休嗎?這怎麼還出現了一堆親倭的富戶縉紳呢?」
按照大明的一貫發展,如果說誰親倭,就等於把十八代祖宗都給罵了,若是說誰通倭,那就是奔著你死我活的地步去的,在大明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反倭都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道理的確是這麼個道理,但是現實往往不是如此。」李秉嘆氣的說道:「不過都是利益,這些親倭的富戶縉紳,他們本身就因為倭寇起家,現在的朝鮮王李瑈,即便是對大明恭順無比,但他也不是能決定所有的事兒。」
「所以,我們仍要小心,有朝鮮富戶縉紳通倭,如果有必要,我們是不是請陛下動用大明水師,短暫封閉朝鮮海峽,截斷山名氏的來自朝鮮的支持?」
袁彬再次搖了搖頭說道:「若是來了,正好幫朝鮮清汰一下,朝鮮王李瑈不敢幹,我們就幫他干便是。」
「我還擔心山名氏頂不住,現在看來,這場戰爭會持續很久很久的時間了。」
長期的低烈度戰爭,是日拱一卒的核心戰法,而這個低烈度戰爭會製造出一條血腥的無人帶來,最終變成一片不毛之地,進而更加容易統治。
而現在這種低烈度的戰爭有利於倭銀入明,增大倭銀產量,袁彬就更加不願意儘早結束了。
袁彬之所以沒有派除青兕組外任何的支援給大內氏和尼子氏,也是處於這個考慮,他擔心太用力了,山名氏快速倒下。
一旦石見銀山真的掌控在了大明手中,大明自有的高道德劣勢,又很難做到如同山名氏那樣殘忍的朘剝和壓榨,畢竟比起朘剝倭人這件事,倭人本身更加擅長。
維持現狀,是袁彬目前的打算。
很快,石見山的血戰,就讓大明一眾頻頻側目,袁彬、岳謙、季鐸、陳福寅、李秉已經覺得自己足夠的殘忍了,足夠的不把倭人當人看待,但是倭國大名在這方面更勝一籌。
前日雙方為了爭奪一座箭樓,死傷數百人,今日雙方為了一處高地,又死傷了數百人,下午為了一個工坊、為了一畝田地又死傷了數百人。
用屍山血海去形容石見山戰場,絲毫不曾有半分的誇張。
袁彬到底是沒有動惻隱之心,冷漠的看著這一切殘忍的發生著。
在戰爭發生的第二個月,如同李秉擔心的那樣,山名氏突然出現一群來自朝鮮的武士,這些生力軍的加入,讓大內氏和尼子氏的戰線立刻後退了數里之遠,只剩下了堅寨關隘。
袁彬召見了細川勝元,要求細川氏的武士前往前線。
細川勝元既然在這個買賣里,賺的盆滿缽滿,就不能一點力也不能出,在經過半個時辰的交談之後,細川勝元最終答應了下來,這天底下就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既然想掙這個錢,就得出力。
袁彬控制細川勝元的手段非常簡單,只需要扣住細川勝元的船證,細川勝元的營生,立刻就斷了。
細川氏的武士出發了,而李秉也離開了界城,拿著一大堆的船證,打算去京師好好跟這幫大名們,談談利益分配的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換源App】
當敵人擰成一股繩的時候,自然不好對付,但是李秉有很厚重的談判資本,那就是船證的發放。
細川氏的武士和李秉在政治上的運作,讓山名氏推進的戰線再一次的縮了回去,戰局再次開始相持,袁彬將倭國發生的一切寫成了奏疏,送往了大明。
朱祁玉收到袁彬奏疏的時候,正在泰安宮裡抱孩子,高婕妤在九月初誕下了一名公主,小公主已經兩個多月了,愈發的可愛了起來。
朱祁玉賜名朱見瑩,發了百事大吉盒。
奏疏來了之後,朱祁玉放下了孩子,和高婕妤又說了兩句話,拿著奏疏來到了泰安宮的御書房,看起了袁彬的奏疏。
「袁彬還沒用出全力來,這要是用全力,山名氏不就如同螞蟻被擰死那般?」朱祁玉看完了袁彬的奏疏,批複之後交給了興安發往倭國市舶司。
在批複中,朱祁玉給袁彬極大的自主權,若是力有未逮,隨時想大明求援;若是想當倭國國王,和倭國的大名們虛與委蛇,那朱祁玉也可以冊封,不用擔心大明,或者說他這個皇帝的態度。
他只要倭銀,這方面袁彬已經做的足夠好了。
「陛下,倭國國主敢稱天子,實乃是僭越啊!」興安作為內相,司禮監提督太監,自然也看過這封奏疏,對於那近乎於羞辱的十七條的第一條的分歧,知之甚詳。
在興安看來,這倭國天皇,簡直是十惡不赦!
但是陛下似乎對這件事並不在意。
朱祁玉笑著說道:「現在這樣,比滅了倭國還要難受。」
在大明最大的刑罰是斬首嗎?
斬首就一死了之,最大的刑罰是送解刳院,如同進入了無盡地獄之中,求死不能才是最大的刑罰。
朱祁玉對倭國和交趾的態度完全迥異,對交趾,朱祁玉自從登基之後,就從不掩飾對交趾的企圖心,在講武堂一進門的巨幅堪輿圖上,交趾的位置,始終是大明的四方之地,還有舊港宣慰司。
但是對倭國,朱祁玉一直只要白銀,掏空了倭國的白銀,倭國就成為了真正的不毛之地,再無崛起的可能。
「最近翰林院倒是有趣的很,開始講什麼天人感應來了。」朱祁玉將另外一本奏疏拿了出來,在手裡拍動著。
在這些翰林院的筆杆子手中,大明朝成為了歷朝歷代最黑暗的王朝,其理由就是自古以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屬於天道的,天子和皇帝只是代行權力。
歷朝歷代有志的皇帝都要去泰山搞封禪,向老天爺表達自己遵循了天道。
即便是最為專制的秦朝,也是如此。
但是大明卻完全拋棄了過去的法統,什麼天道、道統都不重要了,化公為私,整個大明朝成了老朱家一人的私產。
先是批判了一下大明皇室的非刑之正,破壞大明法度,一本《大誥》法外之法,在刑部之外還弄了錦衣衛,在內閣之外,又搞了個司禮監,朝廷之外再設小朝廷,簡直是聞所未聞。
破壞法度的結果,就是用權術來完成皇帝對資源調配,而不是傳統的功勛獎懲,比如胡惟庸大桉,比如藍玉大桉。
而後又批判了大明不恤民力,天下利出一孔,大明皇帝不顧天下蒼生,只管自己一家之私,只管自己的收入,把麻煩甩給了朝廷和地方去處置。
如此下去,天下必亡,而陛下不革故鼎新,就是大明亡國之君。
日後說起來,必然是大明亡於景泰。
如何改變陛下是亡國之君這一種可能?
崇古,把天下還給天下人。
朱祁玉初讀的時候,只能感慨讀書人的邏輯真的非常嚴謹,居然能引經據典的把邏輯搞得這麼自洽,但是細細一讀,完全是狗屁不通。
「孔府在的時候,他們跟在孔府後面,罵老朱家暴發戶的時候,怎麼不說這些呢?」
「現在孔府倒了,他們就說我老朱家化公為私,將天下變成了我們老朱家的天下了。」朱祁玉將奏疏仍在桌子上,嗤笑的說道:「也不知道他們急什麼,這天下最終還不是他們的天下?等朕死了,他們還不是捲土重來?」
「朕知道他們很急,但是朕還是覺得他們先別急,先蟄伏起來,積蓄力量,等著天變再謀而後動,方能成功。」
朱祁玉還給都察院的讀書人出謀劃策起來,他說的這套其實不新鮮,就是當初大明得天下的核心套路,廣積糧、緩稱王。
當下大勢不可為,那就不為,積蓄足夠的力量,再倒行逆施,才是上策。
眼下翰林院這麼搞,就像是葫蘆娃救爺爺,一個一個送。
朱祁玉真的聽了這套理論,那才是真正的亡國之君。
他真的如同讀書人說的那般,這天下立刻就變成了倭國的模樣,群雄蜂起地方割據,民不聊生千里白骨,只有死的人多到所有人無法承受的時候,才會達成了新的共識。
這種喪亂天下要持續多久?
按照歷代來看,少則數十年,多則數百年。
「這翰林院要不要給他解散了?反正留之無用。」興安疑惑的說道,這翰林院的筆杆子們,整天罵皇帝亡國之君,還能活的這麼滋潤,陛下實在是太仁慈了。
朱祁玉搖頭說道:「隨他們說去吧,這理都是越辯越明,怕就怕的是不敢辯、不能辯,那才是真的不砸了鍋,只要能辯,那就是思辨。」
「談,沒什麼不能談的。」
「這些讀書人,永遠不知道,不談才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只要發生改變,就會觸動他們的利益,一群湖塗蟲。」
朱祁玉可不是在空口白牙,有些公理是顛不破的,只要開始談,談來談去,辯來辯去,最終每一條道理被辯了出來了,他們對知識壟斷的解釋權,就薄弱一分。
朱祁玉損失的是面子,但是最後這些人丟的是裡子。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談,還不允許旁人談,就當從來沒有發生過,才是對這些人最有利的做法。
「要是胡少師帶著翰林院的翰林們搞倒行逆施,他們也不至於這麼的丟人。」朱祁玉最終將翰林院的奏疏扔進了垃圾桶里,送到了小膳房引火用。
「最近李賓言一直被彈劾,弄清楚原因了嗎?」朱祁玉翻動著一疊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
天下誰不知道,憨直的李賓言是他朱祁玉護著?
朱祁玉賜下去的永樂劍,都是事畢收回,唯有李賓言這個有赤子之心的臣子,朱祁玉怕他在外巡撫真的把命丟了,就讓李賓言一直帶著永樂劍護身。
就是如此,李賓言最近被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彈劾了。
在李賓言被彈劾的奏疏中,還夾雜著很多對李賓言溢美之詞,在這些描述中,李賓言立刻就成了另外一個于謙,堪當大任,當調回京師堪以重任。
被罵的是李賓言,被褒獎的也是李賓言,最近朝臣這股風力,讓李賓言立刻成為了風暴的中心,把朱祁玉都搞的一愣一愣的。
這到底是要讓李賓言死,還是要讓李賓言飛黃騰達?
「最近計省定船證數量的日子快到了,松江巡撫李賓言在這件事上說話管用,無論是誇獎還是彈劾,無論是倒李還是挺李,不過是為了讓李賓言挪挪位置,把松江巡撫的位置空出來罷了。」興安將自己在燕興樓耳聞的內容,告訴了陛下。
無論是希望李賓言倒霉還是希望李賓言陞官,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松江巡撫得換個人來。
朱祁玉這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笑著說道:「果子熟了,知道饞了,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