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

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

  陳循是個老學士,朱祁鈺對他的印象就是那種老學究,人不壞,不貪贓枉法,更不結黨營私,更不旗幟鮮明的反對朱祁鈺當皇帝。


  他完全不知道朱祁鎮在迤北到底幹什麼。


  他壓根不是在當俘虜,而是準備娶親了。


  朱祁鈺猶豫了下,將袁彬、季鐸、郭登一條線的軍報,遞給了陳循。


  讓陳循看,是讓朝臣們知道朱祁鎮到底在做什麼,而他又打算如何應對。


  陳循看著軍報的紅圈還疑惑,為什麼要給自己看這些,這是自己一個文人能看的嗎?

  當他看完,整個人都獃滯的愣在原地。


  還能這麼乾的嗎?

  雖然他知道朱祁鎮格外的差勁兒,但是完全沒想到會如此的差勁兒!

  朱祁鈺嘆了口氣說道:「眼下還是迎回上皇的好,省的真的娶了那瓦剌女子,朕見了也先、伯顏帖木兒,豈不是,先要稱呼一聲國丈?」


  想到這,朱祁鈺就是一腦門的汗。


  他是朱祁鎮的弟弟,這不就是叫國丈嗎?


  自己丟人不夠,還得帶上大明一起。


  陳循握著軍報放在了桌上,整個人的手都在抖,他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臣以為,陛下言之有理。」


  「嗯,你且退下吧。」朱祁鈺平靜的說道。


  他已經過了生氣那個勁兒了,這種事發生在別的皇帝身上,不足為奇,但是發生在朱祁鎮身上,就見怪不怪了。


  大明朝臣們,對於朱祁鎮的下限已經有了很強的免疫力了。


  陳循出了郕王府,就直奔吏部尚書王直府上去了。


  王直是文官之首,雖然他在瓦剌南下的時候,已經或明或暗的將文官之首這四個字交給了于謙。


  但是于謙此時並不在京師。


  王直聽完嘴角直哆嗦!

  這都什麼事啊!

  他完全不知道太上皇在迤北要娶親之事,他本以為打完了瓦剌人,京師保住了,能過幾天安穩日子。


  雖然陛下和于謙神秘兮兮的不知道在搞什麼,但是他也不是很在乎,王直算是廢立之事一個,他偽造的那封詔書,給的岳謙。


  他聽完陳循講太上皇的事,整個人都驚駭到了極致,手中的茶杯都摔倒了地上。


  隨後陳循又去了禮部尚書胡濙、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有貞家中,才迎著冬日的風,向著家中而去。


  徐有貞聽聞消息,在庭院里,伏地嚎哭,整個衚衕都是徐有貞的哭聲,聲聲泣血!


  他效忠的那個陛下,再次一刀扎在了他的心窩上,還嫌不夠疼,擰巴了幾下。


  他是宗族禮法的衛道士,正統那必然是正統!

  這一刀,徹底把徐有貞給衛道士的信念,都給扎的粉碎,還踩了幾腳。


  陳循走著走著,突然站定,開始捶胸頓足,站在街邊生了老大的氣,才重重的嘆了口氣,長吁短嘆,與凌厲的冬風混到了一起,吹得老遠。


  興安也跟著陳循出了郕王府,只不過路的方向不一樣,興安先去了一趟王恭廠,跟王恭廠里的大師傅好好聊了聊,又好好巡查了一番火藥倉庫,冬日天乾物燥,理應小心火燭。


  王恭廠有多少炸藥?兩百萬斤,超過千噸,這要是炸了,怕是整個京師都要震三震,連皇宮都得震塌咯。


  當年太宗文皇帝,將王恭廠這個全大明最大的火藥廠,放在皇宮的旁邊,一來是為了安心,安天下軍卒的心,這麼大個火藥廠就在他枕頭邊上,火藥只要使用得當,就不會出現事故。


  二來,大約和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有點類似,最強的武力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興安巡視了王恭廠除了看看火藥的事,還有功賞牌的打造情況,進度不錯,正好能趕得上陛下擬定的授勛時限。


  他又照例巡視了紅螺廠和台基廠,其中台基廠是直屬於內官監的廠,與工部一起勘定出施工圖紙的地方。


  陛下打算建官舍自然少不得台基廠出圖,他看著圖紙,滿意的點頭。


  興安兜兜轉轉在皇宮外城巡視了一圈,才由東華門進皇宮,再次巡視了陛下反覆叮囑的文樓,也就是古今通集庫。


  他查驗了一整圈后,去了司禮監下設的三大經廠,這裡面在書刻《永樂大典》和古今通集庫里的書籍。


  陛下說防火,興安覺得,三大經廠閑的沒事幹,天天刻經書,還不如刻點有用的東西呢。


  三大經廠在正統年間就是刻經書,其他不刻,現在陛下匽佛,連國師都跑到迤北,感化瓦剌人了,這經廠的宦官們就閑了下來,正好刻古今通集庫里的書。


  當然還有陛下最近寫的三本書,要的更急。


  他巡視周全之後,才向著文淵閣、文華殿方向而去。


  等到從奉天殿出來的時候,興安囑咐了一番奉天殿太監一定注意防火之後,才到了慈寧宮向孫太皇太后請安。


  「臣內官監太監興安,參見太皇太后!」興安行了一個稽首禮,按照大明的禮法,初一十五,是需要朱祁鈺入宮拜見的。


  但朱祁鈺忙啊,這是興安來了。


  遵守了宗族禮法,但是只遵守了一點點。


  「陛下勤勤懇懇,本宮甚是欣慰。」孫太后不由的感慨萬千,她的親兒子朱祁鎮,要是也這麼勤政,還會有土木驚變嗎?

  哪怕每天去京營看看,也不會糊裡糊塗,五天就親征去了。


  這一征,人就北狩了。


  「陛下說,瓦剌兵退,萬事塵埃落定,陛下憂心上皇在迤北安慰,打算迎歸上皇了。」興安俯首說道。


  孫太后一愣,隨即也明白過來了,朱祁鈺是怕朱祁鎮真的娶了那瓦剌女子,給大明蒙羞。


  「此事陛下做主就是。」孫太后再次點頭,這件事她當然樂意,當然她聽到于謙出的主意的時候,更是鬆了口氣。


  孫太后完全不知道,岳謙回京了,興安也不是啥事都稟報,他是朱祁鈺的人,哪些事能說,哪些事不能說,他很有分寸。


  所以,這是孫太后,這是這段時間來,她聽到的第二個好消息了。


  第一個好消息,自然是陛下和于謙精誠合作,擊退了瓦剌人,力挽狂瀾。


  「陛下一直住在郕王府里,打算何時移宮呢?乾清宮早就收拾停當了。」孫太后問到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朱祁鈺一直住在郕王府里,本來初一十五的問安,都因為國事繁忙,由興安代稟了。


  興安想了想說道:「稟太后,宮裡皆是上皇嬪妃,陛下主要是這個顧慮。」


  按照大明祖制,上一任的皇帝薨了,除了皇后和有子女的嬪妃,其餘后妃都要殉葬,而不是前朝那種出宮為尼。


  但是現在朱祁鎮還沒死呢,朱祁鎮的皇后和嬪妃們,都還住在皇宮裡。


  朱祁鈺就是找理由罷了,住在皇宮裡,並不如住在郕王府安全。


  「這樣。」孫太后眼中閃過了異色。


  但是孫太后珠簾之後,興安完全沒有看到,她叮囑的說道:「到了鴻慶宮之時,可千萬別對太上皇后說太上皇在迤北娶親之事。」


  「臣省的,臣告退。」興安離開了慈寧宮便向著鴻慶宮而去。


  自從朱祁鈺登基之後,錢氏就非常懂事的從坤寧宮搬了出來,住到了鴻慶宮,鴻慶宮位於東南方向,又叫南宮。


  興安見到了自怨自艾的錢氏,自從朱祁鎮北狩之後,這位錢氏知道瓦剌退兵的時候,臉色好了一些,但是最近又是愁雲慘淡。


  興安拜見了錢氏之後,俯首說道:「太上皇后,陛下讓朝臣們商定應該如何迎回上皇。」


  「陛下憂心上皇安危,讓朝臣們早日拿出個章程。」


  「但是陛下說,此事操之過急,反而不利於上皇安危,畢竟茲事體大,若是要得急了,瓦剌人覺得上皇奇貨可居,有利可圖,反而不美,還請太上皇后寬心些,多等些時日。」


  錢氏本以為興安只是照例問安,也沒多想,沒想到興安卻給她帶來了這麼一個好消息!


  「真的?」錢氏猛地站了起來,才知道失儀,慢慢坐下說道:「來人,賜金餅兩個。」


  「太上皇后,這萬萬使不得,陛下不讓臣等收任何銀鈔禮金,若是被陛下知道了,臣萬死難辭了。」興安趕忙連連擺手說道。


  當初喜寧帶著人到京城要贖金,錢氏已經把自己所有的銀錢都拿了出來,這倆金餅還是朱祁鈺登基時候,賞到各宮的。


  他當然不能拿,陛下也不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朱祁鈺住在郕王府里,日常開銷,也沒比以前多多少,頗為樸素,興安可不敢伸手拿這個錢。


  「只盼望著上皇能早日回京。」錢氏終於臉上的哀怨之氣為之一散。


  興安看著錢氏的模樣,只能搖頭。


  上皇還是死在迤北的好啊,這回來,誰能好過?


  俗話說得好,長痛不如短痛,上皇在迤北,錢氏都哭了多少次了,次次見,次次眼睛都是紅腫的,把人都折磨成什麼樣了。


  還不如噩耗傳來,一次哭個夠,眼睛也能保得住不是?


  興安跟著陛下這麼久,也算是看出來了。


  勛貴舊戚們不樂意上皇回京,文臣裡面至少王直、金濂等人,不樂意上皇回京,陳循持中立態度,軍將裡面絕大多數不願意上皇回京。


  瓦剌圍京師,是打著上皇歸京的名義,所有軍將,都是阻攔的人。


  還是死了的好。


  死了,一了百了。


  清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