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地春回> 第210章 第二百〇九章 瘋狂的讀書人

第210章 第二百〇九章 瘋狂的讀書人

  左夢庚親抵富池把李平也搞愣了。


  ??當然左夢庚原本是打算去蘄州的,但他沒想到李平居然真的還繼續待在無險可憑的富池鎮。


  ??楊明的話,左夢庚是將信將疑的。


  ??雖然還差那麽一小丟丟才能達成所有目的,但左夢庚還是決定止步。


  ??他不打算給自己沒事找事。


  ??李平如果不在蘄州,他還去,恐怕將避不開要見許文岐,然後會大概率被敢幹敢說的許文岐噴,並說不定會生出什麽別的事端,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但在小小的富池,左夢庚又發現自己待也不是,不待也不是。


  ??最終,完成了所有重要任務的左夢庚選擇了在夜幕降臨前回程。


  ??目送著左夢庚的船遠去,李平禁不住多想起來。


  ??李平意識到自己把左良玉想簡單了,也把左夢庚想簡單了。


  ??周文同樣也是一臉的深思。


  ??周文本在蘄州協助馬永主持防務,這次是為對左夢庚的接待顯得隆重而專門從蘄州趕回來的。


  ??而在聽了楊明和賀柱子的匯報後,李平也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並開始擔憂起來。


  ??他知道事情絕不簡單,他需要好好梳理梳理。


  ??但不管如何,目前還是值得高興的。


  ??左夢庚以補給和獎勵名義送來大量糧食、武器、布匹等物資總是喜事一樁,這些東西在戰爭時期無論什麽時候都不會嫌多。


  ??而且楊明還帶回了十幾個想要來投軍的讀書人,更令李平感到高興。哪怕這些讀書人中隻有幾個擁有秀才身份。


  ??讀書人的廣泛加入將有助於部隊整體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並直接輻射到提高戰鬥力上,這一點毋庸置疑。


  ??正如毛爺爺所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周文和楊明能快速崛起走上高位,本質上也是李平正越來越正規化的軍隊對文化的極度渴求和需要。


  ??尤其軍隊的機關工作,沒有文化幾乎寸步難行。


  ??而高效率的機關,又是戰鬥力最有效的保障。


  ??至於這些讀書人可能引發的部隊對自己的忠誠問題,李平已經不是很擔憂了。


  ??製度的設計、人事的控製以及環境的熏染等等都可以大大減少隱患。


  ??周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這些來自安慶地區的讀書人並不是第一批成規模來投李平的讀書人,來自黃陂縣和興國州尤其是興國州的讀書人才是。


  ??這曾令李平一度感到困惑。


  ??大量讀書人棄文從武的選擇當丘八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極度文貴武輕的朝代。


  ??不過黃陂縣和興國州畢竟有其特殊性,李平當時也沒有多想。


  ??但現在連安慶的讀書人也遠道來投,李平在高興之餘,也不能不疑惑再起。


  ??再看看穿著仍未換下的昂貴精美湖羅衫一臉諂笑的楊明,李平知道這個問題如果不盡快搞清楚,自己很有可能會又睡不好了。


  ??他覺得可以找周文夜談試一試,也許周文能知道些什麽。


  ??而他果然也沒有失望。


  ??“將軍可知大明生員現今幾何?”燭光下的周文在僅思索了片刻後就歎息著先提了個問題。


  ??李平奇怪道:“不知道,為何如此問?”


  ??“合天下之生員,縣以三百計,不下五十萬。沒能通過童試的童生們的數量可以想像將更加龐大。”周文倒是直接給出了答案。


  ??但李平卻沒反應過來,他反問:“讀書人多不是好事嗎?”


  ??周文苦笑了起來,說:“可宣德七年奏天下,生員隻三萬有奇。然後這些年天下的官位數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意思是僅想考中舉人就難了近二十倍!當官越來越難了?”李平終於抓住了重點。


  ??周文點了點頭,然後更驚人的說:“沒錯。生儒應試,每舉一名,以科舉三十名為率。考舉人的錄取率隻有百分之三,考進士的錄取率要高一些大約百分之五。如果現在你是一個生員,三年後會試成為進士的幾率隻有0.15%,”


  ??百分比是李平的實用型新學之一,也是目前他的軍隊裏使用比較多的一種數學方法,周文已經熟練掌握並使用。


  ??“這個機率好像有點低。”李平喃喃了一句。


  ??周文再次苦笑起來,說:“不是有點低,是太低了。絕大部分讀書人別說當官了,就連中舉都是做不到的。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籠之病鳥、似被縶之猱、似甘毒之蠅、似破卵之鳩就是國朝目前大多數生員們的真實寫照,而更廣大的童生們則更加不堪。”


  ??生員生活狀態如同神經病一樣的“七似”本出自清代蒲鬆齡的《聊齋誌異》,此處借用。


  ??蒲鬆齡本人就是這樣一個最終在考場上未能勝出的人,考了很多年都沒考上。後來,他不得已轉行做生意,幹得還不錯,饒有贏餘。他開了一家茶館,說一個故事可以抵茶錢,就這樣寫出了《聊齋誌異》。


  ??不過,周文對生員的生動比喻讓李平感覺有點繞,他對不直白的文縐縐語言仍然很不習慣,但李平的腦海中還是很快映射出了一個自己熟悉的場景:範進中舉。


  ??他當即脫口而出。


  ??《儒林外史》中的範進在中舉前也是這樣一個例子。


  ??胡屠夫在範進中了秀才的時候前來祝賀,後來知道範進是因為年紀大,宗師施舍與他就變了臉色,對範進破口大罵。範進在中舉前的生活狀態是非常差的,地位也很低下,這也是當時很多生員的真實狀況。


  ??所以也才會有他中舉後的發瘋。


  ??《聊齋誌異》和《儒林外史》雖然都是成書於清代,但與明晚期是比較相像的。清科舉基本沿襲明製,而且因社會總體安定,社會上走科舉道路的讀書人數量很多,科舉錄取比例也很低。


  ??“什麽!範進是誰?”


  ??麵對李平的脫口而出,周文卻疑惑了。他不可能讀過連作者都還沒出生的《儒林外史》,更不可能知道誰是範進。


  ??“沒什麽,想起了一個原來聽說過的生員,和你描述的狀態差不多。你繼續講。”李平急忙掩飾道。


  ??周文怪怪的看了看李平兩眼,估計是習慣了,也沒糾結,而是繼續說道:“由於走科考這條路實在太過於艱難,再加上科考花費較大需得家中有足夠餘財供養才行,很多家境艱難的生員不得不早早棄巾,甚至很多家境殷實的也不願再堅持下去。大量棄巾也就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


  ??“那不讀書幹什麽?”李平好奇道。


  ??作為後世人,李平對古代的讀書人是有刻板印象的,也很難相像讀書人不讀書還能幹什麽,難道要務農和吃家裏老本嗎?

  ??“經商,很多人都選擇了經商。”周文的回答很平淡,也很見怪不怪。


  ??“經商?”但李平卻被驚訝到了。


  ??古代讀書人不是最看不起商賈之術嗎?


  ??但周文在這個問題上還真沒撒謊。


  ??明中晚期大量生員棄巾是非常獨有的社會現象,同樣讀書人大量改當商人也是其特有現象。


  ??明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其實是遠遠高於以往朝代的,至少沒有規定商人之子不準出仕或者參加科舉,明朝中後期的張四維、王崇古兩位有名的閣老就一個出身於鹽商世家,一個出身於大富商家庭。


  ??《四庫全書·念安文集》也記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正德人周憲,因母親要養活四人,他與兄長同科考,花費較大,母親一人無力承擔,所以周憲就放棄科舉去經商了。


  ??當然,這也是明代商人集團對朝政影響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收稅艱難。


  ??不過,周文並沒有理解李平的驚訝,他還以為是李平對這個“眾所周知”和沒有觸及實質的答案不滿意。


  ??於是訕訕的接著說:“當然值此國朝多難之際,他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不就有受到我和楊玉昆的影響而跑到我們這裏來從軍的嗎!還有的就幹脆跑到賊軍那裏去做官了。讀過書的總會有不甘心。”


  ??“我去!”李平禁不住罵出一句。


  ??他這不僅是明白了一個問題,而是同時明白了兩個問題,甚至另一個問題更大,更致命。


  ??周文果然不是白給的。


  ??對李自成的消息,李平是一直非常關注的,隻是由於軍事上的對峙,使得能傳過來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且真偽性也很難辨別。


  ??但李平還是確定了李自成從漢陽退兵後回軍襄陽並於三月份在襄陽建立了政權。同時,李自成還挖了顯陵並把拆下來的建築材料運回襄陽去搞建設。


  ??這是確定要升級進入新時代的節奏無疑。


  ??然後李自成還搞了一場大火拚,實現了一人獨權,基本掃除了當土皇上的全部障礙。


  ??也難怪他會止軍於武昌。


  ??人家有了更大的想法和願望。


  ??由於李自成的農民軍開始進行宣揚,再加上李平距武昌不遠,這一新政權有些大略情況尤其是民事上的情況也是比較確切的。


  ??這一政權目前還不叫大順。


  ??還沒有建國號,也沒有改元,文移布告俱以幹支紀年。


  ??“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元帥”是李自成目前的最新稱呼,比進攻襄陽前的“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將軍”高了一級。


  ??襄陽被改稱襄京。


  ??設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


  ??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分理政務,各政府置侍郎一人。


  ??以喻上猷為吏政府侍郎,蕭應坤為戶政府侍郎,楊永裕為禮政府侍郎,丘之陶為兵政府侍郎,鄧岩忠為刑政府侍郎,姚錫胤為工政府侍郎。


  ??侍郎之下有從事等官。


  ??這裏麵最令人震驚的就是大明讀書人這個群體在這一階段從心理上和行動上發生的顯著改變,因為這將直接給農民軍的結構與性質帶來根本性變革。


  ??之前,李自成搞的開科取士雖然帶有強迫的性質,士子們並沒有拒絕參加科舉考試的自由,否則就隻能被屠殺或者削耳鼻。


  ??但踴躍參加者也很多。


  ??從前,偽官基本都是生員,並多為陝西洪洞人,甚至主要來自農民軍起身的山陝。


  ??但現在,各農民軍占領區讀書人包括舉人開始大量主動投靠農民軍,甚至很多已有功名之人也紛紛加入到農民軍的執政體係,就比如襄陽六政府的侍郎。


  ??這個變化就很要命了,可以說破壞的是大明統治的根係,傷害極大。


  ??同時也是李平極其不理解的地方。


  ??因為從本質上說,大明的讀書人和農民軍差不多就是天然的死敵,他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利益上都根本完全不一致。


  ??李平很不解。


  ??更不解的是,很多讀書人甚至受辱後還要當農民軍的官,完全一點臉麵都不要了。


  ??就比如兵政府侍郎丘之陶,這家夥的父親是原大明的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宜城被攻破時他的爺爺因罵賊直接被殺,這小子不僅苟且偷生還反當了農民軍的大官。


  ??還有城破時和丘之陶一起被俘的生員張聯奎。他妻子何氏被農民軍士兵所執,因美貌險被欺,之後選擇了守節而死。


  ??但這家夥卻仍然鬼迷心竅的要當官,並成了承天的偽知州,然後馬上就帶著人幫農民軍去挖顯陵。


  ??結果恰逢雷雨大作,張聯奎直接被雷給劈死了。迷信的農民軍不得不停止對顯陵的挖掘,隻將地上部分拆走運到了襄陽。


  ??這事發生在正月,消息傳到武昌後,張聯奎立即成了人們口中惡有惡報的典型。


  ??這些事曾讓李平非常不解,但現在他終於全明白了。


  ??讀書就是為了當官,大多數讀書人的內心其實就是這麽簡單。


  ??但明代中晚期可怕的錄取比例無情的擊碎了他們絕大部分人的夢想。


  ??廣大無緣仕途的讀書人們已壓抑了太久!

  ??他們強烈的渴望有新的空間和機會。


  ??從軍其實對讀書人並不是一個選擇,因為此時明朝自成家族繼承體係並且低級粗獷的軍隊基本上沒有他們的空間。


  ??李平的軍隊當然是個例外。


  ??但如果沒有周文和楊明這兩個鮮活的例子,同樣還是不會引起讀書人們的興趣,至少沒見過他們的地區就沒有讀書人來投。


  ??而農民軍的出現,尤其是政權的建立才真正給了廣大無緣仕途的讀書人們一個全新的機會。


  ??農民軍一旦走向建立政權必然是需要讀書人的,並且也離不開讀書人,正如《明季北略》記載:“賊不識字,其偽敕書告示多別字。”


  ??所以,他們願意直接用高官位來解決這一切,來進行爭取。


  ??《明季北略》言:“賊無他伎倆,到處先用賊黨扮作往來客商,四處傳布,說賊不殺人,不愛財……秀才迎者先賞銀幣,嗣即考校,一等作府,二等作縣。”


  ??張聯奎以一個生員直接任知州就是典型例子。


  ??中國曆史上有太多的王朝末期和亂世,沒人知道誰會笑到最後。熟知曆史的讀書人總會有願意鋌而走險的,然後還是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當知道了這些,李平也隻能歎息。


  ??他知道李自成離終結大明王朝不遠了。


  ??注釋:


  ??有關張聯奎被雷劈死一說史學上有爭議,有認為是戲說的。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