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白馬渡
白馬渡位於襄陽城以西約70裏處,不過這個70裏並不是直線距離,也不是江水距離,而是彎彎曲曲的道路距離。
??白馬渡的灘頭很大,但地勢卻界線分明。
??漢水南岸緊臨白馬渡的上遊區是一大片像迷宮式的七拐八拐的小山巒,而且臨江處的山體還大多是成緊緊沿江的走勢。
??沿江的山體雖然都並不很高,平均隻百米左右,但也險峻難行,並讓從此過江成為一樁苦差和難差。
??白馬渡和下遊區則完全不同的大約平坦,隻是樹木植被多一些。
??漢水在白馬渡附近的江麵很寬,差不多有二千米,但江中大部分是密布交錯的淺灘與沙洲,隻有離南岸不遠處的一小部分江水稍深一些,可也比羊皮灘淺。
??不過,這最深也能過人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白馬渡西側的山巒處江麵,白馬渡正對和其東側下遊區域隻有四五百米可以涉水而過,再下遊就陡然變深足以淹沒人了。
??雖然江水確實有點淺,但其實白馬渡以前是渡口,是走船的渡口,可不是讓人涉水過江的地方。
??會出現這樣極低的水位。
??冬季水枯隻是一個小原因,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這些年連年的大旱鬧的,是小冰河造就的極端情況。
??因為這裏畢竟離襄樊比較遠,位置也比較偏僻,除了少量漁民和本來就很少的附近村民,一般的襄樊人還真都不清楚白馬渡現今的水文情況。
??畢竟白馬渡是走船過江的地方,大多數人也想不到這裏的水會突然變得這麽淺。
??再者,大部分能涉水過江處都麵對著山巒,是兵家的險地,加之又離襄陽比較遠,所以並沒有被左良玉重視。
??但左良玉倒也很謹慎的在這附近放了探馬。
??大明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初三的這天上午,負責攻擊樊城的李自成部在受到左良玉守城部隊猛烈的火器打擊後,不得不停止試探性進攻。
??這時,李自成的一個部將轉上來一個漁民的消息說,西邊更遠的地方有一處淺灘官軍未派人把守,而且此處淺灘的江水在這個冬日很淺,比羊皮灘還要淺,大隊人馬完全不用舟船就可通過。
??隻是有點遠,也有點偏,前去的道路和地形也很不理想。不過,這漁民認識小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李自成立即派人去找更多投奔過來的鄉民進行了解,並很快得到了進一步的佐證。
??農民軍得到這條高價值情報不及時的主因是很多鄉民實際上接觸不到農民軍的高層人物,更不可能了解農民軍的作戰部署,所以往往會造成很多有價值信息的延誤。
??再加上了解白馬渡江水情況的人確實不多,這更進一步造成了信息的延遲。
??得到了這條極具價值的報告後,雖然羅汝才部正在對羊皮灘進行突襲,並且也不知能否得手,但李自成還是果斷的終止了對樊城的繼續試探性進攻。
??樊城雖隻是座土城,但左軍火器眾多,又準備日久,李自成試探性進攻的效果很不好。
??攻擊開封的艱難和二月份打左良玉守河南郾城時的經曆也讓李自成對強攻堅城很不感冒,而且這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李自成於是斷然將主力轉向西,同時派遣偵騎盡快對白馬渡進行哨探確認。
??當得到明確的確認後,李自成部的騎兵開始疾馳,步兵大隊也加快了步伐。
??而早就敏銳發現農民軍異常的老將左良玉也不含糊。
??李自成的主力一動,左良玉就遣副將王允成帶其留在襄陽的騎兵向白馬渡方向疾馳,同時令其命在萬山腳下待命的惠登相部一並支援。
??樊城之外,一馬平川,左良玉又登高而望,李自成少量人馬還好說,大軍想隱匿蹤跡還真做不到,尤其為了節省時間,李自成西進的大軍還不可能離漢水太遠。
??而左良玉經營襄陽已有半年,也不是第一次來襄陽,白馬渡的情況他不可能不知道,他更明白李自成的大軍全動,不太可能隻為了羊皮灘等小灘頭。
??不過之前未派軍守白馬渡卻是因為左良玉從未想過死守襄陽,也認為根本就守不住,早就準備好了跑路。
??既然準備跑路,那就不能在白馬渡牽扯大量的軍力。
??雖然地勢對守方很有利,但水卻太淺了,和陸地攻防有的一拚,人少了根本沒用。
??而白馬渡又太遠,大部隊扔過去極有可能被粘住而跑不掉。
??因而左良玉才隻在白馬渡放了探馬,並把更多的希望寄托於農民軍一時半會兒發現不了或永遠發現不了白馬渡,寄托於他的部隊能把堅壁清野工作做好,寄托於農民軍望山卻步。
??要知道,如果守方在白馬渡憑山據守,攻方的傷亡將會相當可怕。
??但左良玉卻沒想到李自成發現的這麽快,又真的不懼傷亡。
??當意識到李自成有可能奔襲白馬渡後,左良玉卻又猶豫了。
??就這麽輕易的放棄這座千古要塞實在有些讓人不甘。
??而且左良玉發現自己還算漏了一點,那就是無論如何,他得把今天挺過去。
??否則農民軍一旦從白馬渡繞擊,漢水北岸的樊城就是死城,農民軍今天下午就會到達襄陽城下。
??憑李自成的那股子狠勁,一旦圍了襄陽,那就誰都跑不掉了。
??所以,左良玉才立即出樊城至襄陽,並親率在襄陽的精銳主力部隊也移動向西支援。
??若農民軍奔白馬渡去,他可快速抵達戰場;如若是為了別的渡口,也可保證有效馳援。
??不沿江而行,一是漢水南岸江邊的道路條件很不理想,二是沿江而行會反多繞很多路,三也是怕農民軍發現他的軍力調動並再次改換主攻方向。
??所以,左良玉的這支軍力也不會與在羊皮灘防禦的李平發生交錯碰麵。
??為確保穩妥,左良玉將他最信任的方國安與陳可立留在了樊城坐鎮,將兒子左夢庚留在了襄陽城中坐鎮,並派出了他最信任的老部下王允成打前鋒。
??王允成是遼東人,號“鐵騎王”,是左良玉的鐵杆部屬。
??左良玉親率的精銳主力主要由左夢庚節製的本部嫡係人馬組成,因為這時候調樊城內的部隊已經來不及了。
??更主要是,船隊早就先撤了,漢水上已經沒有多少船可供樊城內的部隊快速過江去南岸了,並且時間上也不允許。
??因此,一直在襄陽內的趙進兵馬也就自然隨左良玉出了城。
??趙進出城的部隊共有約3000人(均為成年男兵,老弱婦孺已留在城中),其中趙進直屬的有約1200人(其勤務營未動),史明直屬的有約900人,王成武有約400人。
??李盛才最少,隻有200來人。
??劉世雄並未隨軍而出,而是和他媳婦兒趙美玲一起留在了的城中照看大家的家當及婦孺(趙美玲的強烈要求)。
??接到急令並且早就按要求做好了戰鬥準備的趙進所部是在剛過正午出發的,一路急趕,直至快到申時(15點至17點)才到達白馬渡附近,途中掉隊了五六百人,包括李盛才。
??說是70裏,但在抄了不少小路後,估計實際行程也就在25公裏左右。
??這等於時速約八公裏多。
??雖然比後世急行軍時速10公裏的標準要低一些,但考慮到趙進部隊的訓練時間和士兵的身體素質,這個速度其實也並不低。
??而且連續三小時的急行軍,也基本達到了一般人的體力極限,對部隊的意誌力考驗也更大。
??趙進的部隊是除惠登相的步軍外,最先抵達白馬渡的步軍。這與他們綁腿打的好和訓練相對較嚴有很大關係。
??當然,趙進豐富的個人經驗也很重要。
??在趙進的後麵數裏之外還稀稀拉拉的有一長溜數萬左良玉的步軍,左良玉基本上將襄陽城內的精銳和親近力量全調動過來了。
??“趙參將的兵馬就要到了。”一名親兵對左良玉提醒到。
??“可真夠快的,這個趙進有點意思。”副將王允成再次嚷嚷起來。
??正站在山上被眾軍拱衛的左良玉收回了北望的目光,也和大家一樣再次打眼向東望去。
??他們一直在關注著步軍大隊什麽時候會到達。
??後半程快馬提前而至的左良玉在100來米的山上可以很容易看到拉成一條很長很長的長線的步軍主力,更可以很好的分辨出一直在最前麵的趙進部,哪怕是這些步軍常常要穿行於樹林這中。
??並且,由於左良玉在前半程是一直與步軍主力在一起的,趙進部的訓練優勢也早就更直觀的展現在了他的眼前。
??“旗未倒,軍未亂,操練頗精。”左良玉旁邊的惠登相在看了幾眼後開口道。
??由於趙進離白馬渡已經極近,初見趙進部行軍的惠登相已經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嗯,是有些章法。”左良玉點了點頭說。
??左良玉敢於提前越過其主力部隊,正是因為有距離優勢的惠登相步軍早早的就趕到了白馬渡並建立了基本防線。
??“良弼,速將你山下的步軍全從渡口收上來,把這片山穩穩的都占住,以防闖賊行險從山下江水強攻,畢竟那裏的江水更淺,靠近我們這邊還有大片大沙洲可供大量聚兵,況且闖賊會否從更西邊選精兵繞擊也不好說,其性狡詐也!”左良玉在沉思了一下後突然又說。
??“這……不再等等嗎?”
??惠登相愣了一下,良弼是他的字。
??“需得從速,賊軍步軍就要到了,山路難行,等到危時怕就一時支援不上。趙進的兵馬上就到了,山下渡口應無大礙。況且你和樂安的騎兵還在。”左良玉又看了一眼北邊說。
??樂安是王允成的字。
??“得令。”
??惠登相的眼睛閃爍了一下,但也還是抱拳應令。
??……
??注釋:
??很多史稱白馬渡在襄陽城以西70裏處(明代的裏約合600米),左良玉當年是憑高而擊與李自成大戰。
??襄陽有很多與白馬有關的地名,比如白馬村、白馬洞、白馬寺、白馬寨等等,但它們的位置要麽不沿江,要麽與襄陽的距離與史書上有較大的差距。
??不過,史載所說的可能是大路距離而非直線距離,左良玉的軍隊在行軍時可能會穿插一些更省力的小路,否則短時間內移兵70裏對左良玉這樣訓練嚴重不足的軍隊是不可能辦到的。
??有個別資料認為李自成的渡江處為白馬洞,雖然這個距離的確要近了很多。但白馬洞附近的地形太特殊了,它周圍的大小山巒正好和萬山的最西側交匯,等於是關門之處,從漢水南岸的地形全貌上看十分關鍵,如果此地當時可輕鬆過江而不去防守非常的違背基本常理。
??由於無力進一步考究,也不是寫史,關於白馬渡的描寫選擇了按白馬洞附近地形來做參考,邏輯上經不起推敲,請千萬別當真,畢竟隻是故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