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爭措施(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爭措施(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爭措施(下)


  過了一會兒,李雋收回目光,道:「近二十萬騎兵,固然是好事,但是馬匹眾多,一個不好要是馬匹生起病來,甚至發生馬瘟,其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為了不使這種情況出現,我以為在訓練騎兵的同時還要培養一批獸醫,專門用來保證馬匹的健康。」


  保護好馬匹對於騎兵來說極其重要,馬匹對於騎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好比是騎兵的雙腿,要是沒有了馬匹,騎兵就不再是騎兵了。


  在歷史上因為馬匹出現問題而失敗的戰役不在少數。據西方歷史學家認為,拔都西征之所以撤兵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馬瘟使得蒙古戰馬病死許多,蒙古軍隊沒有再戰之能被迫撤軍。當然,拔都撤軍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窩闊汗台病死,而不是馬瘟流行。不過,這事倒是提醒了李雋:保證馬匹的健康是騎兵取勝的一個重要環節。


  他的話音才一落,李庭芝他們同聲讚揚道:「好主意!」


  「皇上思慮周詳,事無巨細皆在皇上掌握中。」文天祥非常欽佩地道:「皇上,臣以為這事可以著落在胡苟頭上,要他挑選一批人來接受培訓,再分派到軍隊中去。」末了還感嘆道:「胡苟這人不僅豬養得好,還是一個很不錯的獸醫!」


  廖勝功不無自責地道:「皇上,臣慮不及此,實是慚愧。」


  「你又不知道西方歷史學家的謬論,何必自責!」李雋在心裡如是想,笑道:「我也是一得之愚,你們就不要盡揀好聽的說。」


  頓了頓,道:「大戰之際,不僅要治軍,還要論功,要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此一來才能將士用命,戰無不勝。把我們現有的軍法改改,對戰功的獎勵還要加強,要讓將士們知道,殺敵有功,朝廷一定會重獎他們。」


  文天祥想了一下,反對道:「皇上,獎功罰過本無可厚非,可是朝廷對軍功的獎勵比起以前豐厚了許多,要是再追加獎勵的話,是不是太過了,臣請皇上三思。」


  獎勵軍功是好事,秦朝奉行法家之道,憑藉一套完整的軍功獎勵制度取得巨大的成,但是秦國的作為也留下了一條沉痛的歷史教訓:獎勵軍過太過,必然會陷入窮兵黷武的怪圈裡,對於長治久安非常不利。文天祥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是著眼於長遠考慮的結果。


  李雋明白文天祥的意思,道:「履善所言不是沒有道理,軍功的獎勵一定要豐厚,這是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要是不能有豐厚的回報,將士們的家人得不到屬於他們的榮耀,他們的生活無法保證,將士們就有後顧之憂,難以放手殺敵。當然,豐厚的軍功獎勵不能太過長久,這一仗打完了,朝廷再適當削減。」


  秦國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條沒有「因時而改政」,秦始皇還沿用了戰爭時期的特別法令用於天下大一統之時,可以想象得到,要是秦始皇採納他兒子扶蘇的建議,廢除一些戰國時期用於爭霸天下的法令的話,秦國或許不會亡。


  李雋這話的意思概括起來就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法,在決戰時採取重獎軍功的策略,等戰爭結束了再改回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時而改政」,既可以保證決戰的勝利,又不致使承平之時陷於徵戰不休的怪圈。


  這是遠見卓識之舉,李庭芝他們欽佩無已,道:「皇上聖明!」


  「兵貴精,不在多。如此規模的大戰,朝廷擁有足夠數量的軍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無限制膨脹。軍隊過多,既不利於打造精兵,對於國庫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我一直在想,是該把現有的軍隊進行裁撤了。」李雋沉思著道:「現有的軍隊中還有不少思想落後,拘泥於舊框框的人,應該讓他們退役。」


  廖勝功委婉地反對地道:「皇上,大戰之前裁軍的話,恐怕對朝廷不利,臣請皇上三思。正如皇上所言,軍隊裡面是有不少思想落後,不能跟上我軍變革的人,但是臣以為他們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性格堅韌,孔明可以用草人借箭,他們總比草人強吧?即使不能派上戰場,還可以用他們來處理其他事情,比如管理後勤,管理運輸之類。」


  他的話很有道理,大戰之前應該是增加軍隊的數量,而不是裁軍,而李雋居然選在這時間裁軍,真的是讓人無法不發表異議,文天祥附和廖勝功的意見,道:「皇上,廖將軍之言極是有理,臣也以為現在裁軍不太妥當,還請皇上三思。」


  「精兵好象是一把刀的刀尖,而軍隊本身就是刀身,要是沒有刀身則沒有刀尖,沒有一定數量的軍隊則不能有精兵。」杜大用分析著道:「皇上,廖將軍所言很是有理,臣也以為當前朝廷不是裁軍,而是還要徵召適齡男子入伍。」


  陸秀夫想了一下,道:「皇上,臣不諳軍事,本不該多言,但此事極為重大,臣不得不言。皇上,臣以為廖將軍,杜將軍,文大人所言不是沒有道理。精兵來自於良好的基礎,沒有足夠數量的軍隊,精兵則無從選拔,臣不贊成裁軍。」


  他們的話說得很對,沒有一個好的基礎,很難打造出精兵。要有精兵,就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用我們現在的例子來說,我們引以自傲的國球,世界獨大,之所以能有如此盛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從事國球運動的人不少,基礎好。國球的基礎有多好呢?只要是中國人,誰不會打國球?不會打國球,還能叫中國人嗎?要是沒有人人會玩國球的盛況,國球還能世界獨尊嗎?這很難說了。


  兵法說的「兵貴精,不在多」,只說了一半,沒有說出從何處得到精兵。訓練只是造成精兵的一個因素,從足夠多的海選人數裡面挑選出優秀的兵員則是另一個因素。廖勝功他們的意思非常明顯:維持一支足夠數量的軍隊,才能從中海選出優秀的軍人。這是深諳兵道之言,不是無用之語。


  「祥甫以為如何?」李雋不動聲色地問道。


  李庭芝不愧是傑出的政治家,道:「皇上成竹在胸,臣不敢多言。臣以為此時裁軍對朝廷來說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祥甫,你……」文天祥萬萬想不到李庭芝居然會贊同李雋的看法,脫口就要質問,李雋笑道:「履善,讓祥甫把話說完。」李雋已經發話了,文天祥自然是不好再說,眼睛死死地盯著李庭芝,生怕他再出什麼驚人之語。


  李庭芝並沒有馬上發表看法,而是走到地圖前,道:「諸位大人請看,這裡是淮東,這是淮西,這是江漢之地,這是四川,這是雲南,這是漢中,這是關中,這些地方都是朝廷剛剛光復的地方。我想請問諸位大人,朝廷收回這些地方的目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是失地都要收回來。文天祥他們不知道他的真意何在,張大了嘴巴不知道如何回答。


  還是文天祥愣了愣才回答,道:「這些地方都是華夏之地,朝廷自然是要收回。」


  這是再正確也沒有的答案了,廖勝功他們點頭贊同。然而李庭芝卻否決了,道「履善此方差也。這是華夏之地,凡失地朝廷皆要收回,這點沒錯。但是,事有輕重緩急,這就有一個問題,就是先收回來是后收后的問題。相比之下,中原才是華夏的根本重地,朝廷為什麼不先收回中原,而是先收回這些地方呢?」


  陸秀夫回答道:「這是皇上制訂的戰略,為的是讓朝廷越戰越強,立於不敗之地。」


  「陸大人所言極是,那麼我還要請問陸大人,要怎樣才能使朝廷越戰越強?」李庭芝跟著問道。


  文天祥代答道:「當然是要調動這些地方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中原決戰中去。」話說到這裡,嘴巴張得老大,可以塞下一隻雞蛋,道:「皇上,臣有罪,請皇上責罰。皇上,臣贊同裁軍之議。」


  「廖將軍,你們呢?」李雋看著廖勝功他們問道。


  話都到了這份上,要是還想不到李雋的用意,廖勝功就不是廖勝功了,恍然大悟,猛拍腦門,抱怨道:「我真是,怎麼就沒有想到此節呢?皇上,臣贊同裁軍。」


  杜大用和陸秀夫也明白過來,道:「皇上,裁軍之事,臣無異議。」


  「知我者,祥甫也!」李雋很是滿意廖勝功他們的表態,道:「祥甫,你接著說。」


  「遵旨。」李庭芝指著地圖,道:「現在軍隊主要是來自於江南,嶺南之地,淮東淮西和四川之地也有一些。相比之下,江南和嶺南之地的軍人人數最多,也就是說目前的戰爭負擔主要是江南和嶺南承擔了。


  「衛我中華,捍我家園!本無可厚非,但是,要是把戰爭負擔壓在江南和嶺之地的話,對於這兩地的經濟發展很為不利。現在的江南和嶺南,人手不足,很多事情應該做,卻沒有人去做,除了這兩地經濟發展較快外,大量的丁壯入伍從軍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要是把他們裁撤下來,這些軍人返回家園,人手不足的問題就會得到緩解,江南與嶺南的經濟發展就會更快更好。


  「諸位大人說得很對,在大戰之前大量裁減軍隊與當前情勢不合。皇上的意思是從淮西淮東,四川,雲南,關中,漢中,江漢之地徵召新兵入伍,接受訓練。如此一來,軍隊的數量不僅不會減少,還可以更多,只要朝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


  「另一個好處就是戰爭負擔的承擔更趨合理化,不會把負擔壓在某一地或是幾地,造成這些地方因為負擔過重而出現經濟凋弊。」


  李庭芝一席話把各種利害關係全剖析明白了,廖勝功他們哪裡還能有反對意見,只有欽佩之情。李雋的構想已經不僅僅是與戰爭有關,還與朝廷的長遠發展有關,這真的當得起一個詞語「宏圖大計」。


  「皇上,臣以為從這些地方徵召新軍,可以把條件提高點,把那些志在光復中原,收復失地的有志之士徵召入伍。」廖勝功馬上獻計,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這些新復之地瘡病未復,不宜於大量徵召,才能保證這些地方的穩定與發展。二是從優徵召,可以得到優秀的兵員,可以在短時間內訓練成精兵。」


  杜大用接著道:「皇上,臣以為應該馬上向這些地方派出軍官訓練這些新兵。」略一估算,道:「可能軍官不夠,可以把軍事學院里的學員提前畢業派出去。一者可以增加大量的軍官,二者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從事實務的實踐機會,讓他們積累更多的帶兵經驗,決戰之時才能便好地發揮作用。」


  「皇上,臣以為這些地方有不少少數民族,當此國難之時,應該讓他們也入伍。」陸秀夫再獻一計,道:「漢武之時就在使用少數民族之兵不說,還在大量使用匈奴降兵,其效果史書有載,臣就不多說了。臣以為,只要朝廷做好工作,不岐視他們,給他們和漢軍一樣的待遇,讓他們有相同的升遷機會,他們也會效死沙場。」


  漢武大帝為後世譏評,但是他在用兵方面的確是開了一代先河,不僅大量使用少數民族士兵,還敢使用匈奴降兵,而這些匈奴降兵作戰英勇,並不在漢軍之下,這的確是很了不起的事件。也有不好的事情,就是趙信這個匈奴人最終投降了匈奴,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漢武有此氣魄,朝廷為什麼就不能有呢?此議不錯!就這麼辦。」李雋振氣開聲地道:「你們能這麼想,朕真的是很高興,比看履善馬屁文章萬篇還要讓人高興。」


  後半句話是開玩笑,引來一片笑聲。


  「皇上請放心,臣永遠不拍馬屁。」文天祥趕緊撇清。


  李雋笑道:「笑談,笑談,履善不要往心裡去。」


  「臣不敢。」文天祥道:「皇上,臣以為這些新收復地的方不僅僅是要徵召兵員,還要把這些地方建設起來,只要把這些地方建設好了,朝廷就有了強有力的保障,就會真正地越戰越強了。」


  李雋點頭贊同,道:「是啊,戰爭是流血的傷口,一個不好就會國破家亡,雖然目前進行中原決戰是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也不能因此就廢棄了其他方面的事務,是應該把這些地方建設起來。這事,早有部署,相信祥甫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李庭芝的軍政才幹,有目共睹,在他的打理下,這些地方的建設準備早就在進行了。


  「皇上過獎,這都是皇上聖明。」李庭芝略一謙遜,道:「皇上,說實話,朝廷現在還不具備全面建設這些地方的條件,臣以為應該在重點地區進行重點建設,以期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李雋很是贊同,道:「有道理。祥甫以為哪些地區是重點?」


  李庭芝右手一下按在地圖上的關中,道:「關中。關中才是當前最需要建設的地方。臣之所選擇重點建設關中,主要是因為關中是東進中原的基地,會是朝廷大軍的跳板,很多補給都要從關中獲得。」


  李雋環視眾人一眼,廖勝功他們是個個沒有異議,笑道:「你們都沒意見,這很好,這就是英雄所見皆同!我也是這麼想。朝廷一下子收復了這麼多的地方,都需要建設,朝廷一時間哪裡拿得出這麼多的銀子,哪裡去找如此之多的人手,重點建設雖然權是宜之計,倒不失為目前條件下的一條良策。祥甫,趕快調撥人手設備銀子到關中去,道長還在等著呢!」這話就得很是放鬆,有一種心頭之石落地的感覺。


  「臣遵旨。」李庭芝表現出雷厲風行的作風,道:「皇上,臣這就去辦。」


  李雋阻住他道:「祥甫且慢。朕知道你一直在為銀子發愁,以前,你是把雙鬢都愁白了。中原決戰一開始,你消失的華髮又會出現,朕呢,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不忍心你的華髮再上雙鬢,給你想好了一條生財之道,你想不想知道?」


  「想啊,皇上,你快說。」李庭芝很是期待。銀子是他最最愁之事,他一天到晚都在想著如何弄到足夠多的銀子,有生財之道還能不想嗎?


  李雋開著玩笑,道:「這主意不是朕自吹,很是高明,既不會與民爭利,還會促進我朝經濟的發展,要不了多久時間,銀子就會大大的有!」


  李雋是個很少開玩笑的人,這種自吹的事情更是沒有過,可以想象得到這主意肯這是高明得不得了,廖勝功他們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李雋。


  李庭芝雙腳在地上一跺,道:「皇上,你快說嘛,你這不是存心吊臣的胃口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