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揚州解圍(上)
「好刀,好刀,真是好刀。」李雋耍了一個漂亮的刀花,讚不絕口。這刀是黃永善領導的兵器監根據李雋口授的制刀技術打造的,刀身流暢優美,明亮潔凈,揮動之際泛起寒光,讓人不寒而慄。
黃永善謙遜道:「這都是皇上妙法,要不然臣也打造不出來。皇上聖明,淵淵若海,臣佩服之極。」
「這又哪裡是我的妙法了。這制刀技術還不是張小泉制刀工藝,我雖對張小泉制刀工藝的核心技術不了解,但是我和張小泉的傳人還是有不錯的交情,對他們的制刀技術也知道個七七八八。給你說了之後,你根據現實條件,再加上自己的經驗進行改進,制出這樣鋒利的寶刀也就不足為奇了。」李雋在心裡如是想。
張小泉制刀是中國著名的制刀品牌,解放后是否保留這一品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主張取消,還是周總理拍板,要求保留下來。李雋和張小泉傳人的交情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兩人還是談得來,是以對他張小泉制刀技術除核心技術不知道以外,還是知道得不少。
張小泉制刀主要是製作剪刀,李雋認為他們軍刀與剪刀雖有差異,其中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東西,相信以黃永善他們這些大科學家的實力只要得到點滴知識就會制出好刀,果不出李雋期望,黃永善他們制出的刀鋒利異常。
李雋順手一刀劈在板甲上,板甲上出現一條深深的槽,把刀刃打量一番,完好無損,沒有一點損傷。人們常說的削鐵如泥事實上是誇張的說法,再鋒利的刀也不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削鐵如泥,能夠一刀砍出這麼深的印痕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好好好,太好了。」文天祥,高達,趙僉,廖勝功,黃勝材他們連連叫好。
老將軍高達摸著白鬍子笑呵呵地道:「太好了。這是我輩子見過的最好的寶刀。」拍拍黃永善的肩膀道:「你小子還真是能啊,居然能造出這樣的寶刀。」
黃永善忙逃出他的魔掌,道:「高將軍過獎了,這都是皇上的功勞,我可是一點功勞也沒有。」
「主意雖是我出的,具體執行還是在你們,你們的功勞很大。」李雋讚許,對趙僉道:「趙將軍,要借你的寶刀一試了。」
趙僉繳獲了胡奴兒的大馬士革刀,李雋作為獎品獎給他了,趙僉是愛不釋手,走到哪裡都帶著。聞言之下,抽出大馬士革刀,李雋道:「你拿好了。」一刀劈下去,一聲悅耳的金屬撞擊聲響起,大馬士革刀斷成兩截。
「真的是削鐵如泥!」文天祥他們瞠目結舌,好半天才讚歎起來。大馬士革刀的鋒利他們是知道的,這刀居然一刀而斷,如此鋒利的寶刀第一次見到,由不得他們不驚訝。
李雋察看刀身,高達急急地問道:「皇上,怎麼樣?有沒有傷著?」一副迫不急待。
李雋順手把刀遞給高達,道:「你自己看吧。」
高達什麼話也不說,接過就察看起來,文天祥他們也是等不及了,湊過來仔細瞧著。突然,一陣歡呼聲傳來,高達興奮得跳起來,瞧他那模樣真象個老頑童,哈哈大笑,一刀砍在板甲上,板甲應刀而裂,道:「皇上,原來你沒使多大勁。皇上這刀就給我了。」也不等李雋發話,先往腰間一掛再說。
「烈士好寶刀,一點不假。」李雋心裡讚歎高達的直爽,一點也不以為意。
如此好刀,誰不想佔先,擁有一把,趙僉,廖勝功,黃勝材他們這些武將不說,就連文天祥這個千古名臣也是露出艷慕之色,眼看著李雋,意思是再明白不過了。
「你們別急,刀有的是。我打算把這刀多生產些,把現有的刀全部換掉。」李雋雄心勃勃地道:「當然,這不能一步到位,先生產出一批,裝備一部分精銳部隊,作為尖刀使用。」
「皇上聖明,燭照萬里。」文天祥他們暢想著要是真把所有軍隊的刀都換掉,那是個什麼概念,只要不是神經有問題都會知道。要是百萬大軍都裝備這種寶刀,就是無敵了,還怕什麼蒙古人。
「天啊,我的苦差事又來了。」黃永善有點自認倒霉的擦著冷汗。
心直口快的高達揭發道:「你小子怎麼了?這是大好事,要高興才是,你怎麼冒冷汗?還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高興的,高興的。」黃永善順桿往上爬。
李雋差點沒笑出聲來,心想道:「這個黃永善撒謊也不臉紅。你明明是擔心寶刀給大馬士革刀削斷,還不敢承認,好象別人看不出來。」
文天祥他們自然是明白黃永善擔心什麼,望著他歡快地笑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史天澤一身戎裝,騎在馬上,看著城頭上兩軍混戰,緊皺的眉頭終於舒開了。史天澤清楚地記得阿術率軍西進說的話:「老夥計,我是蒙古人,你是漢人,但是種族的差異並不能影響我們的情誼,自從我們共事以來,我們就是最好的拍擋。這次,我率軍西進,把揚州之事全部託付給你了,我相信你會象拿下襄陽一樣拿下揚州。」
頓了頓,阿術接著說:「老夥計,我知道揚州不比襄陽,李庭芝固然是奇才,但是他的糧道已經給我們塞斷,外無救兵軍餉,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不能翻起巨浪來,攻打揚州的困難是沒有回回炮。回回炮給伯顏帶去臨安了,要拿下揚州這樣的堅城難度就大了許多。不過,我相信你,老夥計,你是有辦法的。這次分兵,關係極為重大。關係到伯顏大軍的勝負,也關係到我大元朝的命運。」
攻打襄樊的創議者是郭侃,而真正的執行者就是史天澤,阿術只不過是挂名的主將,把進攻襄樊之事交給史天澤去執行。有趣的是,郭侃和史天澤都是漢人,正是用漢人的雙手執行了漢人的策略,攻下了漢人的戰略門戶。也許,有人會得出悲觀的結論,不過這正好從另一角度詮釋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史天澤和阿術共事已久,兩人很是默契,阿術原本不會如此語重心長地說話,他如此鄭重叮嚀,實在是關係太大。要是張世傑收攏淮西兵,直去蘄黃之地,就有斷掉伯顏補給的危險,要是臨安不能一戰而下的話,伯顏的麻煩就大了。
伯顏這次帶去臨安的軍隊有五十萬之多,如此大規模的出兵在蒙古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就是著名的兩次西征行動,最多時也不過十五六萬,一旦出了意外無異於引爆一場政治地震,後果有多嚴重,誰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