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太子
陳潛夫反問他們,你們難道想回到以前那樣?就算朝廷給你們優免特權,就算你們繼續偷稅逃稅,可你們實際的負擔也會比現在更大。
而且如河南,地上懸河的黃河動不動就決堤漫水,大小洪災不斷,對地主士紳們造成的損失更大。
甚至中原地區,多少城池大邑鄉村,以前的那些地主豪強士紳如今都徹底滅絕了,為何?
天災、飢荒,還有戰爭。
「大河不滿小河亦不滿,國家不安定富強百姓士民又如何富裕溫飽?」陳潛夫問所有人。
太子朱弘甲這個時候也站出來做總結,說聖人寬宏仁厚,厚待士紳百姓,雖然政策有些更改,但只是改的更好,士紳地主們雖沒有直接優免,但朝廷卻是真真切切的保障著大家的利益,稅賦少交了,地方安穩了,更不會有大動亂大飢荒這些。
現在不論是遷移地方士族填充京畿,還是遷移百姓移民屯邊,朝廷也都是為了大局出發,同時也給大家做了許多補償的,最基本的一項,就是遷移到京畿、到邊地後會補給田地,尤其是去邊地的,都是一畝換幾畝,沒地地少的還能分田授地,分期低息買田置地等等。
士紳一體納糧或是一體當差,也都不是作踐大家,而是共同建設維護自己的家園,一體當差,也不是交了銀子又當差,而是朝廷出銀子雇傭大家修河,修的也是自己的河,保的是自己的家園和田地,而且現在這銀子也都是按市面工價給的。
若是連這個都覺得不行,那麼士子就得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格局了。
「我們得有格局,格局要打開!」
年輕的太子說格局二字的時候,還是把許多三四十歲的舉人代表們說的低頭沉思起來。
格局這個詞挺新鮮,但是他們也聽懂了陳潛夫的潛台詞,別敬酒不吃吃罰酒,現在這麼好政策不珍惜,到時朝廷恢復以前的老規矩,那大家可就別後悔莫及,甚至若是大家抗拒搞什麼罷考罷工,到時取消你功名,禁你考試資格,甚至把你全家遷移到邊地屯邊,又或者只要不作為,那到時這黃河泛濫,大河決堤,遭受滅頂之災的反而是他們這些人。
而在會面第二天。
太子便在留守朝廷的會議上,頒布了幾樣新政。
其一,是從明年的會試開始,取消南、北、中榜,不再按南北榜分取進士了,而是各省定額錄取。
中原的三京十八省,各按人口數量來定錄取數額,雖然同場同卷考試,但錄取的時候卻是分省來錄,而且今年錄取的總數也定了,三京十八省總共錄取三百六十名進士,另外特別四省加上關外十七省,每省各給三個名額,總共六十三人。
明年的進士,便將總共只錄取四百二十三名進士,比起前幾科動不動就錄一千多,還要加恩科,則錄取率大減。
尤其是對於科舉大省的江西、江南、福建、浙江這幾省來說,這分省定額會讓他們更加內卷,他們省內的舉子只能爭奪本省的進士名額了,假如江西只有二十個進士名額,哪怕江西的第二十一名,成績比其它省的好再多,也不能錄取了。
這明顯是出於大一統的考慮,比起南北榜和南北中榜更進一步。
另外,太子還宣布,各省在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外,將新增一個省級機構提學使司,其長官為提督學政,為正三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管理省內學校。
提學只管考試和教育不理民政,督撫和布按不得再干預提學職事,所有涉及學校、學生的事務,都統歸提學管理。
而各地學生,秀才舉人等犯事,亦須先報之提學,由他們革除功名,然後交由法司處置,而不再需要報請禮部。
這個提督學政,是之前的提學廳廳長,而在崇禎以前,明朝最早是在布政使司下設立儒學提舉司,設提學官,由按察副使或僉事擔任,南北直隸是用監察御史一名任提學官。
景泰年曾廢止,天順又恢復。
總體講,以前的提學官不論品級還是職事,都不如現在的高。
現在直接跟布、按兩司平級,而且督撫、布按都不能干涉他們的職事,雖不是御史欽差,卻是在地方上地位超然,有幾分駐防禦營提督的那種超然。
提學使司現在是自成體系,雖是地方官,但不受督撫布按管轄,這就非常特殊。
從取消南北榜到分省定額,再到試行吏員考試,然後是專設提學使司,又在各地取消原來的縣府官學生員制度,改成以基本教育的小學校制度,以及招收高小畢業生和秀才為主的中高等學院。
因為科舉三年一科,科舉、吏員考試又事關官吏,所以定的是學政三年一任,一般不連任,而是換省或換崗。
這麼大的事情,但在朝堂上卻很低調的宣布,並很快在報紙上公布頒行。
「省里又恢復三司了,提學使司取代了都指揮使司,文事取代武事,文教大興,好事啊。」
學城,一間茶樓里,一群待考舉人在喝茶看報,來自江浙烏程的姚延啟道。
他的兄長姚延著卻道,「這事情這麼大,怎麼悄無聲息的就頒行了?」
來自湖北黃岡的劉子壯道,「我看這可能是聖人旨意,這麼大事,太子也不可能直接頒行吧?」
他是劉源湛崇禎元年的同科舉人,年紀比劉小几歲,但也四十多歲了,中舉后又考了數科都沒中進士,后又因戰亂停考了幾次,這次也是與表弟曹本榮一起來考試。
在問津書院讀書多年,后又與表弟遊學於黃州河東書院,寒窗苦讀三十載,這次來京考試志在必得,不料卻碰到紹天朝建立以來最嚴一科了。
以前一次錄取進士一千多人,紹天朝已經開了兩次常科,兩次恩科了,四科錄取了好幾千進士。
結果今年這第三次常科,卻只錄取四百多人,還是分省錄取,湖北省雖比不得江西江南的士子水平,但也算是人文之鄉,今年參加鄉試的秀才達到了八千多人,但最後錄取率只有一百多,百分之二的錄取率,低的驚人。
而現在好不容易百里挑一殺到京來考會試,結果他們這一百多人,要爭奪十幾個進士名額,百分之十的錄取率。
雖比鄉試的要高出五倍,但那一百多個可都是千軍萬馬里殺出來的。
很明顯,朝廷科舉制度有了極大的變化,前面這六年,那是敞開了錄取,常科還要再加恩科,常科也是一科錄取數量相當於以前幾科的,但現在一下子就減少了幾倍,雖然更應當說是恢復以前的錄取數量,可這落差太大。
特別是分省定額,這基本上就等於對那些大省的壓力更大了。
而且下一科鄉試舉人錄取率也會開始減少錄取數量,嚴格分省定額,就算是江浙大省,舉人一科也不會錄取超過一百。
相對應的是朝廷增加的吏員考試,又叫公務員考試,卻是高小畢業生、取得秀才功名及以上者,都可以報考,另外退役御營、省營兵,武舉秀才舉人也可以參加考試。
這公務員考試甚至還是直接按崗位招錄,擇優按崗位錄取,一錄用就上崗,有多少缺就錄多少人。
官員有九品十八級,而吏員也有九品十八級,稱為流外九品。
官吏界線還有,但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你們說這次變動這麼大,會不會是因為河南罷考桉引發的?」劉子壯道。
劉源湛認為這跟他們河南考生罷考沒關係,「我倒覺得現在這樣改也挺好,之前一次錄取一千多人,這進士也太不值錢了,才幾年就錄了幾千個新科進士,朝廷哪有這麼多官缺職位?」
「現在三年一科,就算分省定額,可總共才錄四百二,十年也不過一千二百多,稀少才珍貴,要真是進士遍地都是,那咱們二三十年的苦讀也沒有意義!」
這話倒引的烏程姚家兄弟的認同。
他們兄弟也是寒窗苦讀二十年才一朝中舉,還是兄弟同榜中舉,也是一時美談,如果科舉變的太容易了,那他們就白讀了這麼多年了。
「這些新制肯定是聖人之意。」
「聖人現在哪裡,今年真不回京嗎?」
「聽說在蘭州。」
「我聽說到了涼州了。」
「我聽說是到敦煌了,要在那裡接見西域各國使者呢。」
劉子壯突然問劉源湛,「你們河南舉子,最近沒什麼打算吧?」
「沒有。」劉源湛直接搖頭。
「我之前聽說你們河南士子有人謀划公車上書?」
「有人曾提過這事,但沒人響應。」劉源湛道,事實上之前確實有人提議趁在京會試時,要來一次公車上書。但後來鄭三俊等十三位三品以上大臣被處死,牽連上萬人抄家流放后,這個事情就再沒有人提過了。
尤其是太子和陳潛夫跟他們座談后,大家現在都打算好好的備考,爭奪那陡降的新科進士名額,沒有人想這個時候再去捋虎鬚。
姚家兄弟在一邊道,「最近大家還是消停一些吧。」
「太子殿下挺真誠的,咱們不能當面答應,背面又是另一套。」劉子壯也道。
頭髮花白五十歲的舉人劉源湛有些無奈,「太子殿下說的是很有道理的,咱們確實不能敬酒不吃吃罰酒,以前那些年,確實沒什麼好回味的。優不優免,仔細想想,現在這政策也挺好的,就是如今朝廷擴張太過急速,大量移民戍邊,就算家裡有地也找不到人種了。」
「確實,別說種地缺人,我們開礦辦工坊一樣缺人,現在都是買海外奴隸,便宜好使,朝廷政策只限制不得擁漢人奴隸,卻不限制戎狄胡夷奴隸。」姚廷著道,他們來自浙江,現在那邊可是工商興盛,就算種植行業,也是大量使用奴隸的,以前的那些佃戶、長工,現在不是分了田地成自耕農就是進了作坊工廠,要麼就遷移邊地分田授地去了,到處都是用工荒,只能買。
「陝甘回亂,抓了二百多萬,還有內地諸省也有一二百萬,為何不直接將他們全都貶賣為奴,這不也能立即緩解極大的人力缺口嗎?何況把這些人發賣為奴,他們的財產充公,朝廷也能增收大筆。他們的田地,也能拿出來分賣給地方士民百姓,這不是一舉多得嗎?為何陛下卻不願意?」
「聖人仁慈。」劉子壯這樣答道。
劉源湛倒認為可能是直接對幾百萬搞這種政策,可能會引起全面暴動,皇帝的政策溫和一些,可以分化瓦解他們。
不過心裡也覺得要是直接把那幾百萬發賣為奴,倒確實能夠大大緩解一下如今很嚴重的人力缺口問題,長遠看,也能一勞永逸解決西北的一些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