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603章 招待

第603章 招待

  「永不加賦1

  朱以海在這場見面會上,最後還特地親自提筆寫下這四字,並賜給了張二牛大爺。老牛不識字,可捧著這四字墨寶,眼睛都放光。


  周邊一百多個農民、佃戶、小販等各業代表,眼睛里也全是羨慕妒忌,要不是畏懼天子威儀, 只怕早就一哄而上搶去了。


  老牛捧著這副字喃喃念誦著萬歲,都快暈過去。


  看著其它人那羨慕的眼神,朱以海道,「既然大家不嫌棄朕這筆字,那就給你們也寫一副。」


  皇帝說到做到,還真讓人取來更多紙,然後揮筆寫。


  本來他還想著給每人寫點不同的, 甚至恭喜發財、萬事如意這些,可大家就相中永不加賦四字了, 好像這是免死鐵券一樣。


  朱以海無奈,只好提筆書寫。


  好在也才四個字一副,倒也不難。


  他的書法水平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現在天天親自批紅,又要批閱大臣們的題本,還要回復臣子的密折,他每天起碼要批閱二十萬字的題本、密折,回復的字數也很多。


  他還經常會抽空臨貼練書法。


  這就是親政的代價,明朝很多皇帝們不見大臣,也不用批紅,只跟內閣交流,甚至讓太監們代為硃批、議政,就是不想上朝、批閱奏章,懶。


  而人家雍正皇帝沒當多少年,批閱的奏章據說手書一千多萬字。


  明太祖朱元璋更不得了,工作狂人。


  朱以海現在一天起碼得批閱二十萬字,這還是他再三要求大臣們題本得格式規範, 禁止東拉西扯, 尤其是限制大臣們奏事字數,每份題本上,還得特別寫一個簡短的提綱,跟寫論文一樣。


  這樣朱以海有時直接看一眼提綱就行了。


  他還讓通政司或內閣把這些題本按輕重緩急分類,加之內閣票擬貼黃,也會分級,所以他現在批閱起來倒是效率提升不少。


  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掃一眼,然後各批上幾個字專用語就行。


  好多甚至只批個閱,知道了等。


  重要的事情才會仔細閱覽、思考。


  就連臣子們的密折,也是有規定的,不能字數太多,得精鍊,不要跟皇帝套近乎,沒時間。


  天天批閱奏章,朱以海的字提升迅速,以前勉強算入書法門道,現在已經能有些韻味了。


  面對一百多張不加賦, 他甚至還能換著字體來寫,一會瘦金一會柳體一會宋體甚至一會飛白,一會草一會棣的。


  就當是書法課了。


  別說, 還真是各有韻味。


  劉朝則站在後面,給皇帝的作品用印蓋章,不同的字,配上不同的印,甚至朱以海的落款也各有不同。


  有紹天朱以海的,有奉天皇帝,也有大明天子等等。


  得了皇帝賜字的,無不歡欣喜悅,捧著字就對著皇帝跪拜叩謝,高呼萬歲。


  隨駕的首輔宋之輔,閣臣張國維、徐石麒,大臣劉宗周、洪承疇、錢謙益、朱大典、何騰蛟等一干大臣們,看到這場面,也只能站在那裡深感佩服。


  雖僅是群小民。


  但今天這一百多幅永不加賦一出,這天下誰還不知道皇帝今天說的這番話,誰還會不相信天子的仁政?

  甚至可以相信,這山東新收復的幾十個縣,接下來會對紹天朝廷極為順從擁護的,畢竟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埃


  這位不過三十歲的皇帝,其權謀手腕真是越來越厲害了,短短几年,能夠做到如此深得民心,確實不是浪得虛名埃

  就看聖上這手段,請來縣裡一百多小民,這般恩攏,誰能比?


  一百多幅永不加賦,其實也就是四五百個字而已,也就是相當於臨一張名貼,結果這幾百個字,一字千金的效果都不為過埃


  寫完一百多幅永不加賦,朱以海居然還有種十分暢快的感覺,並不疲憊。


  他興緻很高,還特邀請這一百多百姓,以及城中士紳豪強地主大賈們一道,前往城外的御營,巡視軍營,慰問士兵。


  讓他們近距離的感受了下什麼叫天子親兵。


  看著那威武雄壯的御林軍,然後在營里享受了一頓軍中伙食。


  就正常行軍時的軍中伙食,皇帝特意不讓額外加餐,士兵們吃什麼,他們也吃什麼。


  御營行軍有乾糧,粟米一斗炒成十二斤八兩,米五斗可以做成炒米八斤。


  炒米八斤可供五日口糧,炒麵八斤能夠八日口糧。


  炒麵相比更有優勢,所以在北方,一般主要用炒麵。


  炒米炒麵都是炒熟后再暴晒,一般泡著吃,易攜帶好運輸。


  當然味道嘛很一般,如果條件好,後勤部隊也會運輸米面,甚至就地採購補給。比如現在淄川駐紮,就會有管後勤的軍官到地方上採買,買米買面甚至買油鹽醬醋、肉蔬雞鴨等,能就地採買的,盡量就地採買,這樣能節省許多運輸供應成本。


  當然就算就地採買,也是有標準的。


  現在一下子許多人馬進駐,採買量大,肉蔬等也供應不及,但還是比戰時急行軍甚至在邊遠地方行軍要強的多。


  比如今天在金吾鎮營中巡視然後吃飯。


  金吾鎮是騎兵,伙食條件還更好些,士兵們吃白面饅頭、玉米窩頭,然後就是湯。大鍋里加滿水,然後往裡扔上點雞鴨豬肉,撒上鹽,大火煮,煮的骨肉脫離,最後再加上蔬菜進去,就成一鍋很美味的湯了。


  「行軍作戰,伙食以養力為主,軍中標準,每兵每日二升糧,平時行軍還沒今天這麼好伙食,主要是吃蒸餅,要是有戰情,還不能開火,只能吃炒麵。」


  朱以海**慣軍中伙食,還給大家講解,「咱們今天待遇不錯,這有粗糧有細糧,饅頭、窩頭每人十個,還有肉蔬湯管飽,大家放開吃。」


  大軍過境,採買也不易,淄川還算是當路的大縣,可三鎮人馬聚集在縣裡,兩萬人呢,雖不全擠在縣城,但能採買到的也有限。


  所以也就是把平時的蒸餅改成了白面饅頭玉米窩窩,再配上肉蔬一鍋燉的湯,已經很好了。


  金吾鎮的騎兵們對這伙食很滿意,大家每人端了一盆堆高高的饅頭、窩窩,又打了一大盆的湯。


  湯里有幾塊肉,一些蔬菜。


  他們非常滿意,吃的很高興。


  「咱們行軍在外,條件有限,要養力氣,得吃飽,但吃好卻難,一般也就是蒸餅配鹹菜,就算是鹹肉也都是限量供應,不是天天有的。如現在這般,能夠駐紮城鎮,採購到新鮮的肉蔬,甚至能買到糧做成白成饅頭,都是非常不易了。」


  對於張二牛這樣的老農民來說,這金吾鎮士兵的伙食非常好,起碼也得跟農忙時地主家請人幹活時一樣了。


  收麥割稻耕地的搶農時重勞力活時,地主家請人幹活,也得吃飽,還得有肉,雖然地主們會買些下水阿豬頭豬頸這些便宜肉,但量是有定數的,少了大家不滿意,就不會下力氣,所以地主們平時自己可能捨不得吃肉,這個時候也得舍錢買肉。


  張二牛是自耕農,家裡有十畝地,平時一天兩頓,一干一稀,到了農忙季,也要割肉或煮雞蛋吃,還得吃三頓乾的,不吃飽沒油水,根本抗不祝


  金吾鎮的饅頭個大好吃,張二牛大口吃著,非常滿意,那窩窩頭也挺好吃的,都是玉米面兒,沒摻其它雜。


  吃個饅頭,再喝幾大口肉湯,那個鮮美埃

  底層出身的這些代表們,都吃的津津有味。


  倒是如高瑋、王士禎、蒲槃、張中發這些士紳大賈們,誰家不是田地數千畝,甚至還有礦山、作坊、商鋪,誰家不是家財萬貫,平日里不說錦衣玉食,但誰還會吃窩窩頭埃

  更別說這一鍋亂燉的肉蔬湯,在他們看來也太亂來了,根本就串了味。


  他們不是進士就是舉人,有的還是一方有名的書法大家、詩人,有才還有財更有名,這些伙食,他們還真有些吃不下。


  但看到皇帝朱以海居然也一手窩窩大口咬,一手端湯碗,不時吸溜幾口美滋滋的樣,他們很難相信這位能吃的這麼高興。


  畢竟朱以海又不是朱重八,並不是貧民出身,更沒當過和尚乞丐,這位出身就是郡王之子,後來父親還承襲為魯王,他也跟著封鎮國將軍,再後來又封魯王,要說三十歲的天子,那也是含著金湯匙出身,錦衣玉食慣的,可現在這樣,真讓他們驚訝佩服。


  「大家都吃,待收復濟南,到時朕與將士們在濟南城下慶賀,犒賞大家。」


  明軍平時也會有犒軍的。


  大致是十日一犒,平時吃的簡單,但犒賞時名義上每人能分到一斤酒和一斤煮熟的肉。


  而朱以海提高軍隊伙食,要求軍隊平時駐紮訓練,每天起碼三頓,要保證一頓里有肉,起碼得一人二兩,三天得有頓加餐,標準就是一人得半斤肉。十天犒賞一次,一人得有一斤肉。


  御營是職業兵,常備兵,訓練量大,要求也高,所以必須得保證一定量的肉食供應,否則吃不消。


  出征在外,就難以保證了。


  行軍時蒸餅為主,緊急時還只能吃炒麵。


  現在這臨時駐紮,能吃上肉蔬湯,確實已經算是加餐了。


  御營士兵們,平時十天要犒賞一次,但也經常會搞一頓憶苦思甜飯,憶苦思甜飯很難吃,一份粥一份窩頭。


  粥由野菜、米糠、紅薯、菜葉等煮成粥。窩頭則是用玉米面、山芋干、麥麩、稻糠等蒸成窩窩頭。


  沒有一滴油。


  這玩意吃一頓,燒心還屁多,既噎喉嚨還不好消化。


  但偶爾吃一頓,順便坐一起憶苦思甜,體會來之不易的現在,也確實很有教訓意義。


  今天朱以海沒給士紳地主們安排上一頓憶苦思甜飯,已經算是對他們比較照顧了。


  當然,對張二牛他們來說,真安排一頓,他們也不覺得難吃,因為這些年,他們很長時間連這種都吃不上,有時甚至得吃土吃樹皮。


  也就是現在大帝來了,一畝只征他們二斗四升二,讓他們收成能夠留下八九成,終於能夠有足夠的口糧。


  以前,哪年不拉飢荒。


  張二牛五個饅頭五個窩頭加一大盆湯吃個精光,居然意猶未盡的又望向打飯那邊的火兵。


  朱以海看到,笑道,「沒吃飽的還可以去添,平時士兵們是有定量,但咱們今天管飽吃。」


  「謝萬歲,」張二牛趕緊端著兩盆去添饅頭加湯,這樣的機會難得啊,能多吃些就多吃些,不能為了面子虧了肚皮。


  許多代表也紛紛去添飯加湯。


  朱以海也不怕這些人撐著,這年頭缺少油水勞動量又大,青壯男人都是大肚皮,吃飯幹個十海碗八海碗的一點不稀奇,大饅頭也能吃上十幾個,喝湯跟喝水似的。


  主要還是缺少油水,飲食較為單一,以碳水為主就不扛餓。


  明軍現在就算是最精銳的御營,其實也還在向吃飽努力,盡量保障吃飽,還沒能力講究吃好吃營養,後世時子弟兵待遇已經變好,每人標準十一塊一天,但早晚還能有牛奶雞蛋,中午晚上還有四菜一湯,夏天還有綠豆湯喝。


  而現在朱以海還在努力給御營士兵吃飽,玉米面、麵粉摻的窩頭經常吃,白面饅頭還不能天天吃,更別說四菜一湯,能夠餐餐有個一菜一湯都很不錯了。


  水果基本上沒有。


  也就只有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會發點烏梅,含在嘴裡能生津止渴,避免喝太多水,上戰場時尿多尿急,影響戰鬥力。


  高瑋等一頓飯吃完,大多都只吃了一兩個饅頭加個把窩頭,湯甚至都沒怎麼喝。


  「草民等請求向陛下捐銀助餉,並捐些蔬菜豬羊勞軍。」


  高瑋提出願意捐銀子,甚至他以為皇帝叫他來軍中吃飯,還吃這些窩頭,就是要他們掏銀子的。


  所以也早認了,捐就捐吧,反正誰來都是這樣。


  這年頭,也沒處講理,有銀子還得有命花。


  「爾等有心了。」


  朱以海拒絕了他們的捐贈,「如果你們願意,倒是可以跟軍需官接洽,幫忙採購些糧食、肉蔬這些供應軍需,就是幫大忙了。至於錢糧,無須捐贈。」


  高瑋愣了一下,張中發等也都很意外,都做好要掏銀子準備,甚至在想著該掏多少合適,怎麼不需要?

  等再三確認后,這幾人心中感慨不已。


  朱以海離開前,特意叫來金吾鎮的這營後勤官員,「這頓飯的花費,朕讓劉朝馬上付給你們,不能佔用將士們的伙食費。另外,這頓飯朕很滿意,賜銀二十元,給營中將士們添伙食費。」


  現在江南豬肉每斤二分銀,淄川這裡現在是四分銀,二十塊銀元,能買五百斤豬肉,分攤到全營戰輔六百八十人,一人能分到十二兩左右,能夠好好加一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