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421章 覓個封侯

第421章 覓個封侯

  有朱大典湖廣之潰,高斗樞關中再敗的先例在,文安之經略川陝五省,絕不能再走老路了。


  皇帝一再強調相忍為國,團結一心,統一戰線。


  但這也是得有底線的。


  「為父就不去送你們了,你們這一路上自己多加小心。」


  鳳凰山大營里,經略文安之的帳中,文安之背對著三個來辭行的兒子,手裡握著份名冊,聲音平靜的道。


  文逢吉三兄弟都有功名在身,一個舉人兩個秀才,被皇帝恩蔭官職后留在文安之身邊幫辦軍務,從鄖陽到偏沅,再到如今的川中,也算積累了一些經驗,不過此次要前往朝天關卻不容易。


  張獻忠雖然還沒公開再打出反旗,可反意已現,他們要穿越他們的佔領區,隨時可能會遇襲,更別說還得經過搖黃十三家的地盤,那可是食人的土暴子。


  「兒等不孝,不能再侍候父親身邊了,受兒子們一拜!」


  逢吉三兄弟向父親叩頭拜別。


  文安之始終沒轉頭,等兒子們腳步聲遠去, 他才緩緩轉身, 卻是淚流滿面。


  「兒啊,忠孝不能兩全,國家有難,父親也只能讓你們沖在最前面。」他也知道這次艱難, 但陝甘行營要立起來, 張大鵬要增援,劉進忠得接應, 都得有可靠的人去才行。


  只依靠那些軍頭, 到時還是一團混亂。


  唐鎮邦也來辭行,這位彪悍的土司勇敢而又自信, 「請閣老放心, 末將定能趕到朝天關。」


  「嗯,崇禎年間天下大亂,湖廣動蕩, 唯有你們水盡原是最平穩的,你的能力本閣非常清楚,這一趟,拜託了。


  到了朝天關,好好輔佐張大鵬, 他雖品級低, 但代表著聖人,也是個忠厚有能力的,劉進忠此人可信, 但也得帶三分提防,好好跟他說明情況, 讓他們先撤往階州整編行營, 然後聽候朝廷旨意再戰。」


  「末將明白。」唐鎮邦很清楚, 論能力,論名望, 論品級, 怎麼都輪不到張大鵬這麼一個新任守備來做陝甘行營提督,但正如文安之所說,他是皇帝親信, 是從南京來的, 本身又是原川陝行營的營官,他代表的是皇帝,是中央。


  而唐鎮邦再能打, 也不過是一個土官。劉進忠再驍勇,他也不過是新附降將,其它如賀弘器等,又皆是西營出身。


  所以既然要立的是御營行營,那就必須推張大鵬為首,這也是權宜之計,畢竟現在就他在那邊。


  唐鎮邦離去后,文安之沉思許久。


  他跟秦良玉達成一致,讓張世鵬接掌新的川貴行營提督,並且把所有原軍官撤走,就留下士兵、武器、錢糧,就是要徹底改變現狀。


  而這個改變,可能意味著內亂。


  這是需要極大魄力的,外敵當前,現在他卻還要先對內,可他還是最終決定了,攘外必先安內,否則就算張獻忠和韃子兩敗俱傷,但剩下的那個,都還是能橫掃明軍。


  甚至川中明軍自己這樣下去,早晚還是得內訌相攻。


  哪怕不互相攻擊,現在這樣下去,四川也會糜爛不止,人口銳減,田地荒蕪,然後是大飢荒,再然後是土司們叛亂,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之前奉旨整編,雖拉起了一個大框架, 可實際上還是老樣子,甚至那些軍頭們大多陞官晉爵后,更加肆無忌憚的在招兵買馬。


  朝廷所謂的經制,所謂的糧餉皆出於糧台,經略督撫分巡負責等,還是一紙空話。


  軍頭們都在忙著分地盤。


  曾英佔據順慶府,秦良玉佔據重慶,王祥佔據遵義,楊展佔據嘉定等,都把這些地方視為自己的禁臠。


  他剛巡視了鳳凰山的大營諸軍,兵馬眾多,但裝備上就很亂,甚至到現在,他們的營制等也還都是老樣子,有的人三千一營,有的人一千一營,也有幾百一營的,反正各行其事。


  不僅如此,整個大營都亂鬨哄的,毫無紀律可言。


  文安之取得了川中最大軍頭秦良玉的全力支持后,現在決定出手,但願能夠來的及。


  否則他便是下一個朱大典和高斗樞。


  張世鵬請了文安之和秦良玉到御營宣布軍令,當著幾千御營軍將的面,宣讀調令,把所有原各部來的軍官調走。


  然後他宣布了行營兩協五標十營四十哨各級主官副官的任命名單,主副官全是御營調來的軍官。


  隊級軍官,和什伍的士官,他宣布將從各部中選拔任免。


  全軍第一件事,重新編製。


  這五千來自施州、石柱等土司的土兵,來自原重慶遵義等地官軍,以及江南隨調來的少量御營兵等,不管原來出自哪部,現在統一重新編伍。


  按御營編伍之法,各選其能,力大善射者充弓箭手,能騎的為斥候哨騎,敏捷靈活的為刀盾手,高大的為大盾兵,其餘的部份為長矛手,部分為火銃兵。


  嚴格按照御營編製,五百人為一戰營,配一百八的輔兵營。


  張世鵬做為提督,親領一個提標營,副提督朱萬化也領一個提標營,剩下八營戰兵,分為左右兩協,每協下協兩標,每標又各分兩營。


  各營基本上都是花編,也就是各式武器混編營。


  各協標營軍官任命好后,張世鵬和朱萬化讓各營軍官自己選哨官,然後讓哨官再自己從本哨軍士中挑選隊總,隊總再自己選什長,什長再自己選伍長。


  「所有兵將都必須對軍令無條件服從!」


  完成士兵編伍和軍官任命后,發放裝備開始訓練,副提督朱萬化提出直接實戰練兵,拉著隊伍去圍剿順慶府境內的搖黃賊和那些小股山賊流匪等。


  這位副提督是湖廣督師朱大典的兒子,有俠義之風,而且武藝出眾知兵事,當年東陽許都作亂,白頭軍無人可擋,朱萬化在金華老家募鄉勇抵禦,擊退白頭軍。


  但是事後知縣卻說許都的花名冊里有朱萬化的名字,朱大典縱子交賊,朱大典和朱萬化都因此被下獄。


  弘光出逃,杭州投降,朱大典在家鄉再召鄉勇抗清,朱萬化更是為先鋒。方國安潰入金華,索餉攻城,朱萬化也是身披鐵甲堅守城頭,數次擊退方國安軍。


  兩位閣老的兒子,又都在皇帝身邊當過侍衛,參與過北伐,很熟悉御營的打法,御營不是靠練出來的,而是靠打出來的。


  之前他們入蜀,行營一直沒能打開局面,說到底還是行營士兵是各部抽調,不僅調來了兵士還調來了各級軍官,甚至後面又安插了不少將領進來,這導致他們這些空降的御營軍官們,命令並不順暢,他們的命令是要通過那些軍官們來下達,而這些軍官卻手握兵士,而對他們這些上面來的陰奉陽違。


  這些人抱團,讓他們也很頭痛。


  現在文安之秦良玉全力支持,把軍官全調走,兩人便立馬把所有兵打亂,不讓他們有機會再互相抱團。


  谷計

  「朱提督說的有道理,沒時間慢慢練了,派夜不收出去打探情報,然後出擊吧。」


  這支御營現在要裝備有裝備,要兵有兵,而且裝備都是最好的,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件甲,這放眼整個川中,都是最豪華的了。


  可如果不能打,那就一切白給。


  文安之這次的調整,也是頂著很大壓力的,曾英、王祥等都有很大意見,畢竟拔給御營五千件甲,都是從各部中擠出來的。


  曾英他們的兵,披甲率都不高,尤其是都大肆擴兵后,更缺甲胄。


  所有目光都在盯著這支御營,就看他們這些江南來的公子哥們,到底能不能行。


  御營夜不收四齣,偵察搖黃賊的情報。


  很快,就得到了不少有用情報,偵察到好幾股賊匪的據點,因為明軍進駐鳳凰山,許多附近的賊匪都嚇的遠離,但也沒跑太遠。


  「集結部隊!」


  集結號吹響。


  行營五千戰兵喊著號子迅速集結,自張世鵬接掌行營后,把行營拉到了鳳凰營腳下安營,獨立一營,不受干擾。


  山上的各部聽到這聲音,都往山下瞧熱鬧。


  在軍官們的帶領下,行營集結很迅速。


  剛拉出來排好,十營戰兵從山上往下看,好像是十塊大豆腐一樣整齊。


  忽然,


  雷聲炸響,紫電急閃。


  狂風大作,暴雨傾盆。


  提督張世鵬、副提督朱萬化卻都仍然站在點將台上,一動不動。


  他們旁邊的監軍、咨議參軍以及協參將、標游擊也都如泥塑一樣按劍立在雨中。


  十個戰營最前面,是各營的守備營官,營副等,這些江南來的軍官們,同樣披著鐵甲站在暴雨中任大雨澆淋而不動一下。


  五千戰兵雖然有不少兵想躲開避雨,可軍官不動,他們不敢動。


  雖然才重新編伍拉練了幾天,但御營最強調的就是軍紀軍令,所有人都得盯著自己的上司,聽從上司命令。


  士兵們盯著士官,士官頂著隊總,隊總盯著哨總,哨總盯著營官,營官盯著將旗。


  山上,看熱鬧的人早就一轟而散。


  文安之不知何時,走出了大帳,舉著把傘看著山下那雨幕里的行營將士們。


  他們就如同被凍住了一樣,一動不動,讓人恍惚以為是一群石刻冰雕。


  七十多歲的秦良玉也來了。


  雨一直下。


  解散的軍令一直沒傳下,行營五千戰兵就一直站在雨中。


  雨越下越大,山下積水漸深,很快沒過了腿肚,但他們依然不動如鍾。


  此時,山上那些本來去避雨的將領們,聽說后也忍不住出來觀看,越來越多的人出來觀看。


  一開始還有人笑罵這些人真是蠢。


  但漸漸的這些聲音沒有了。


  山上變的沉默,天地間只有嘩嘩的雨聲。


  一直到半個多時辰后,雨停,烏雲散去,金光灑下,渾身澆透的五千御營兵仍站在那裡,隊伍齊整。


  文安之仰天大笑。


  「不愧是江東子弟,都說浙東出精兵,這些御營軍官可真是有幾分當年戚家軍之風範,好,有此軍容,何愁行營不能戰?」


  秦良玉當年更是親自與戚家軍並肩戰鬥過的,現在看到山下那支落湯雞一樣的兵馬,也一樣的想到了那支軍紀極強的鐵軍。


  「看來我們賭對了。」


  這時山下傳來號角,那支兵馬動了。


  沒有解散回營,而是直接發出了出兵剿賊的命令。


  他們就這樣全身濕漉漉的舉著旗幟,端著刀槍出發了。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一首戚繼光親自所做凱歌,自山下激昂響起,響徹雲宵,那支兵馬挺胸抬頭,激昂前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