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405章 御林軍

第405章 御林軍

  浙江,台州。


  天台山下,趙貴帶著一家人忙著採摘茶葉,此時清明已過,但還未過穀雨,此時的茶雖不如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那般香甜醇滑,但是穀雨前的雨前茶也是帶著大大方方的濃烈春天氣息,勝在鮮爽,一口下去,內蘊十足。


  祖籍山東世代生活在北方的趙貴以前沒種過茶葉也沒摘過茶葉,他的這雙手平時是寫字記賬,炮製藥材,現在身上背個茶簍,站在茶山上採摘那鮮嫩的茶芽,顯得有幾分笨拙,但他還是很投入的在摘著。


  這處茶園子缺少打點,但好在去年秋冬也經過簡單修剪護理,茶葉今年不錯,帶著些許春寒,顯得那麼嫩綠高貴。


  天台山上雨霧蒙蒙,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


  「吃個飯先。」


  隔壁的趙福過來喊道,他家人多,三個大點的女兒都在去年如願的嫁給了皇帝的御營將士,還都是士官,雖然都是沒有品階的低級兵頭,跟他趙福卻葉門當戶對,畢竟他現在也只是御營糧台的一名流外吏。


  但他已經非常滿足了,御營士兵的待遇就挺不錯了,而能做為士官,就算是下士,也比上等兵的餉還高一點,在軍中不是什長就是什副或是伍長、旗手這些了。


  上等兵一天都有一錢五銀子,一月四兩五,而下士一天是一錢六,中士一天一錢七,上士一天一錢八,出征打仗還另有行糧,加上賞賜等,這餉錢可是很豐厚了。


  更何況,身為御營的士官,那還有優先娶妻、買田等福利,娶老婆御營出錢,自己不用負擔,買田也都是低息分期。


  趙福三個女婿,以前也都是台州這邊出去的貧民,但年輕勇敢運氣好,跟著皇帝陛下從龍起兵,雖說可能混的一般,僅是個士官,但也是因為他們入伍時間晚些,不是最早的那幾批。


  但如今也是搖身一變,有了老婆有了田地房屋,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趙福自己在糧台也算表現不錯,雖然能力遠不如趙貴,沒能跟趙貴一樣在年後被正式授予了從九品的官職,但也提了流外品級,現在他一月也有薪銀五兩。


  「手都麻了。」


  趙貴笑著停下,走到茶樹邊坐下。


  「是啊,我這都抽好幾回筋了,這茶葉好喝可是難采啊,咱們這大男人拿繡花針,采一上午,也沒采多少。」


  他們採的是天台山的高山雲霧茶,採的都是最嫩的芽尖,明前和雨前茶採的是一芽一葉,一芽二葉。


  一斤炒好的茶,最頂尖的明前茶,需要大約九萬個芽頭,而就算是一芽二葉的雨前茶,也至少是五萬個芽頭以上。


  連續摘上九萬個芽頭,才能炒成一斤茶葉,這絕對是個體力活。


  趙福趙貴他們都採的手抽筋,其實以他們如今的職位和收入,就算不採茶也是可以的,但都是從中原南下的,是經歷過飢荒的,他們都很吃苦,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好不容易一家人在台州天台縣安家,就不願意停下來。


  冬去春來,他們忙著重建家園,開墾荒地,合作維修溝渠,年前就開始在犁田,好讓土裡的蟲卵凍死,年後開春,又開始再翻田,缺少耕牛,大家用人背犁,甚至直接拿鋤頭挖的。


  沒有一天休息。


  就算是雨天,也會編筐織席。


  他們這群北人,也開始學習這裡本地人,如何種桑樹養蠶,如何種麻種桑,甚至還要忙著打理茶園,清明前帶著春寒就開始採摘第一批茶葉。


  趙福在地頭燒起一堆火,烘烤潮濕的衣服,然後架起一口鍋,做起簡易的山上午餐。


  燒水,煮一鍋紅薯稀飯,放入一點臘肉、鹹魚,再加上一點春筍,等煮的差不多,再把從山上扯的蕨菜、野蔥扔進去,就是一頓難得的美味。


  這時趙福的幾個女婿提著一串小雜魚上來,都是山間溪里的小魚,他們幾個都是本地人,摸魚捉蝦倒是有一手,取個水的功夫,弄來有一斤多的魚,趙福大女婿甚至捉來一條菜花蛇,這條蛇也不知道怎麼倒霉遇到了他,被一把捉了被砍了腦袋剝了皮。


  「今天有口福了,趕緊烤魚。」


  去皮后的蛇肉被老趙扔進粥里一起煮。


  「快來休息下,準備吃飯了。」老趙對著還在忙碌著採茶的女人孩子們喊道。


  孩子們歡呼著跑來,女人們則回應說再采一會飯好后便來。


  「今年的茶葉不錯。」


  趙貴看著自己辛苦採的茶芽頭。


  老趙笑道,「今年茶業行市也不錯呢,收購價格挺高。」


  天台的雲霧茶不算什麼有名的茶葉,就算在浙江這邊,杭州的西湖龍井,安吉的白茶,紹興的平水茶,舟山的普陀佛茶,湖州顧渚紫筍,婺州東白茶、睦州鳩坑茶等。


  紹興的平水鎮早在唐代時就是有名的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如今更是成為大明重要的茶業中心。


  天台等地的大量茶葉被運往平水進行加工,如今平水有皇家經營的大茶廠,皇家茶廠採用新的珠茶製法,製成的茶葉揉成一團,外形成顆粒狀,細圓緊結,宛如珍珠。


  這種平水珠茶跟鐵觀音外形差不多,鐵觀音是福建那邊出來的名茶,屬於青茶,而平水珠茶是炒青綠茶。


  一鍋平水珠茶炒制,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炒上十個小時。


  而把傳統的綠茶,製成這種新式珠茶的原因也很簡單,最主要還是為了出口貿易,一直以來,出口茶葉主要是以福建武夷茶和安徽祁門茶這兩種茶為主,主要是紅茶。


  而青茶鐵觀音也是深受外商歡迎,朱以海舉旗后,一邊練兵北伐,一邊也開海貿易,浙江有挺豐富的茶資源,當然不會錯過,他以內帑在寧波港建立了外貿的茶行,在紹興平水又建立了茶莊,收茶制茶銷茶一條龍。


  這種平水珠茶,被稱為綠色珍珠,挺受歡迎。


  尤其是小日本子,他們很喜歡平水珠茶,茶行出口,每擔價格二十四兩,雖說這是茶行出口價,裡面還包含了報關的稅費等,而原產地的茶農們手裡的茶葉價格則要低的多,還要經過收茶、制茶、運送港口等多道手費,但平水珠茶的興起,確實也帶動了紹興周邊各大山的茶葉,收購價格也漲了不少。


  大明的茶葉一般來說分為三大類,福建安徽茶商們世代經營的出海茶葉貿易,主營武夷紅茶、祁門紅茶,其二就是以陝西四川茶商,他們主要是做邊茶貿易的,搞茶馬交易,行銷康藏為主。


  而過去浙江、湖廣商人,甚至是山西茶商,則主要是經營內地茶葉貿易,其中山西茶商實力最厚,他們不僅經營內地茶葉銷售,還會把茶葉銷到蒙古、西域甚至是俄國。


  基本上,福建茶商主要把紅茶賣到澳門,買家以荷蘭人為主。而山西茶商,把茶葉陸路輸往俄國。


  在明末時,東南出海的茶葉,其實大多被鄭氏所壟斷,甚至不止是茶葉,幾乎所有中國出海商貨,大多都被鄭家壟斷,由他們充當二道販子,轉賣給荷蘭人等。


  朱以海在浙江開港,重新開通跟日本、朝鮮、琉球等的貿易,甚至直接跟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貿易,這本身也是打破鄭家壟斷的,因朱以海軍事上實力的增強,大明天子的威望日增,鄭氏也只能眼看著皇帝虎口分食。


  在杭州未拿下前,浙江的茶葉,便大部份集中到紹興平水鎮,然後再經寧波出港,如今甚至安徽茶葉也經新安江至錢塘灣,浙西茶葉同樣下寧波。


  平水和寧波,現在成了東南迅速竄起的茶葉集散中心和出口港,搶奪了近一半原來的外銷茶份額,紅茶出口一擔二十六兩,綠茶一擔二十四兩,這裡面的利潤很高。


  朱以海通過自己的茶行,茶莊,不僅扶持起了戰亂中的茶行業,也獲取了很高的利潤,而朝廷通過關稅、茶稅的徵收,也獲得了豐厚的茶稅。


  晚明,茶稅幾乎名存實亡,隆慶時一年折銀不過一萬多兩。


  到了崇禎年間,茶稅更是幾近於無,甚至有說最少一年,浙江省茶稅就收了六兩,而邊茶重地雲南,也只十七兩。


  雖然這個傳聞也不知道是否準確,但在崩潰的明末,茶稅確實已經名存實亡。


  明初規定,茶農出售茶葉,依例三十抽一,商人買茶,則具數付官納錢給引,方許出境貨賣,後來行鈔引法,改納鈔給引。再後來又茶課折銀,茶商直接納銀。


  不管是何情況,明末茶稅已經名存實亡是事實。


  朱以海起兵后,對茶葉和鹽一樣進行改革,採取的是跟鹽差不多的制度,取消了貢茶官茶,皆改為商茶,也就是自由茶市場。


  不限茶商身份等,但是茶農和茶商都要交茶稅,隨便你們怎麼種怎麼買賣,但種植就要交稅,買賣就得納稅。


  所有茶農種茶都得在官府登記在冊,然後每年納稅,商人買茶跟買鹽一樣,每茶先交引錢,引錢其實就是包稅的茶價,也是一種完稅憑證,茶商販茶須得有引才行,否則就是販賣走私。


  這樣官府不需要大包大攬,不用讓茶農把茶葉都賣給官府,再由官府運輸儲存等,便於茶葉的加工、銷售等。


  唐代時的茶葉一年能達到近百萬貫,到宋代一年更是幾百萬貫。


  到明代時,茶稅比較複雜,因為有貢茶官茶,官茶里比如茶馬互市等,茶葉換馬,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國策,關係到戰馬等重要物資。


  但如今朱以海把茶跟鹽一樣改,稅率也有所調整。


  茶農種植茶葉,最後按銷售二十稅一,茶商販賣茶葉,十稅一。


  而外貿出海的茶葉,在港口另有茶稅,一般是加稅百分之五。相比起清朝時茶葉出口關稅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導致清朝茶葉在海外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朱以海的這個稅率相對低些,這也使的現在寧波茶行的生意很好,特別是日商都在搶購。


  茶葉行情好,官府又打通了中間環節,這對於茶農們來說,當然是好事。


  「今年行情這麼好,我想著販點茶葉。」老趙直言,「咱們大老爺們,真不適合跟女人一樣在山上採茶,一天也采不了多少,可咱們識字懂事,也有過做買賣的經驗,何況如今還有點官面門路,這要是收茶販賣,絕對不錯。」


  趙貴聽了也有些心動,實際上他跟老趙現在都是在休假期間,去年他們一直在南通碼頭忙碌,年後又到了南京,直到南京收復后,他們也才得了些空閑,糧台也開始給大家分批輪休。


  假期時間不長,他回到家人安置的天台,與家人團聚,也忙著春耕。


  他其實這幾天也在想著是否收點茶,他以前雖沒販過茶,但做過藥材生意,對收購販賣這些事也還是通的。


  今年茶市好,價格不錯,但茶農們其實辛苦採摘粗加工等,收益也是有限的,但如果是販賣茶葉,裡面利可不少。


  不過這得需要時間還得本錢。


  他現在畢竟是糧台的九品官,雖是芝麻小官,但也是官身,這休假也是有限的。


  再者,他現在也沒什麼本錢,雖說也領了數月俸祿,但一家人重新安置等,也開銷不小,他的孩子們又小,比不得老趙,這三女兒都嫁了御營士官。


  老趙一邊烤著魚,一邊道,「我是這樣打算的,咱們可以到官府的戶部銀行貸款啊,咱們是官吏,我家女婿又是士官,這都是符合貸款條件的,特別是用做販賣茶葉的話,還是低息呢。咱們貸筆款子,然後招幾個夥計,到鄉下收茶,賣給茶號。雖說辛苦點,但也能掙幾個,比採茶肯定強不少。」


  趙貴也知道堂兄說的貸款的事,現在各地府縣都有戶部銀行開辦的分號,甚至還有皇家銀號的支行等,他們吸納存款,同時辦理匯兌等業務,同樣也經營放貸生意,針對農民、商人等還提供一些小額貸款,特別是官吏軍官這些,還有低息福利。


  本來也是幫扶鼓勵各地恢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