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占城稻種
包括李弘節、崔知年、周端、王易及一些鄉紳在內的一大群人在錢塘湖邊轉了一圈,評頭論足了大半天后,又回到刺史府內商議了一會,經過一番可以算是比較激烈的爭論,最後商定長堤和小島上的亭台樓榭等建築需要修建的數量及修築方式。
因世道尚貧,修建這些亭台樓榭不可能很奢華,要講究避風避雨之實用,又能與周邊環境相匹配,還是要費一些神去考慮的,在定下方案后,李弘節也吩咐人將商定的結果繪下來,在堤和島修築完成後開始施工。
對這樣的結果王易很是滿意,他感覺錢塘湖的景緻大致都按照他的設計在規劃。
湖上幾座島的位置也差不多都是按王易所建議堆築,只是修建格式上稍稍與王易所提略有不同,最東側靠近杭州城方向那個島計劃修建最大,並有一條長堤從岸邊通到島上,方便遊人進出島。除此島外,另外還有三個島,兩個大,一個小一些,這是李弘節、周端等人及一些鄉紳根據王易的建議,按照錢塘湖的地形,還有民間的諸多傳說而如此決定的。
在商議結束後走出刺史府時,那些隨行的鄉紳對王易的才情大大褒獎了一番,說幸虧有王易這些提議,讓錢塘湖能添上這麼多的景緻,堤、島、亭台樓閣,杭州的百姓都會記著王易的功績的。
眾鄉紳圍著玉樹臨風般非常有風姿的王易一個勁地稱讚,非常引人注目,街上的百姓也跟著圍上來湊熱鬧,一時間王易的事迹再次從這些鄉紳的口中說出來,通過看熱鬧的百姓傳出去,最終會傳到街頭巷尾去,與王易其他軼事一樣,被坊間百姓熟知。
「二公子,想必再過幾日,您在杭州的名聲會更加的響亮了!」在王易樂顛顛地回到府中,和王復說了相關情況后,王復也是很高興。
「復哥,你派出的那些假冒的鄉紳,一個勁地在李弘節和周端面前稱讚我提的建議好,如今又在大街上為我造勢,會不會讓他們起疑惑啊?!」王易雖然對王作安排,王復具體實施的為他在民間造勢計劃挺是贊同,但今日那幾位鄉紳表現的太賣力了,有些過了頭,讓他稍稍的有些不安!
「二公子,您不要擔心,李弘節他們並不知道那些是我們的手下,那些都是官府認可的,在錢塘一帶頗有名望的鄉紳,」王復說話時候笑的有些賊,「錢塘湖疏浚成功,二公子您的功績比任何人都大,如今我們造這樣的勢出來,李弘節即使想將您的功勞抹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希望李弘節在上奏朝廷時候,能將本公子的事迹寫進去,讓皇帝也知道!」這是王易非常渴望的事,那個一代明主李世民,在他心中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王易希望在他人未到長安之時,李世民就能知道他的名,這就需要李弘節在奏摺中將他的事迹寫進去,如今手下人這般造勢,坊間百姓都知道了疏浚錢塘湖是他王易的提議,一些細節方面的建議也是出自他的口,民間影響大,想必李弘節會順應民意,將他事上奏朝廷的,即使想將他的功勞抹去,也會有所顧忌的。
「二公子您才情之名已經聲震杭州,所作的幾首詩都被人傳唱,士子和坊間讀書人都對您的才學非常的敬佩…還有疏浚錢塘湖間的諸般建言之功,再加上年前為賑救流民的慷慨付出,坊內連那些婦孺皆知您的大名了,二公子您出門的話,報上自個名去,應該沒什麼人會不知道了,」王復說話間有些傲氣,「我們通過官府內一些我們的人,還有錢塘湖疏浚工地上諸多人的口,將公子您在事傳出去,效果遠比我們想象的好…二公子,若是百姓知道您就是當年王大將軍的二公子,假如有一天,有什麼事起來,想必許多百姓都會支持我們的!」
王易聽出了王復話中的意思,也收起了剛才喜悅的神色,稍稍帶點嚴肅地說道:「希望不會到逼迫我們選那下策的那一天,如今天下漸安,百姓開始安定下來,如此下去再過幾年,百姓應該會慢慢富足,這是父親生前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本公子現在最希望看到的,這一片大好河山,再也經不起戰亂的折騰和破壞,已經是滿目瘡痍了,現在是需要將其修復回去的時候,唉希望我們能為此盡一份力…也希望大哥能早日有好的消息從長安傳來!」
王易和王作、王近、王復等人商量后,派人往長安,將這邊的情況大概告訴王昂,並問詢王昂的主意。無論怎麼來講,王昂都是王易的大哥,是王雄誕的謫長子,即使王易現在已經取得了包括王作等人的尊重和敬服,若是王昂說些不同的意見,那如今隱在杭州一帶忠於王雄誕的這些部將不可能不考慮王昂的意見的。
王易在聽王作講述情況時也知道,他的這位大哥王昂,無論武藝還是才情都非常不錯,深得父親王雄誕的喜愛,在未往長安之時,小小年紀已經有所表現,得到了包括王作在內不少王雄誕部將的敬服,更不要說如今承襲父親的爵位,說話自然更有份量。
這些年來,王作也是派人與王昂聯繫的,只不過王昂並不完全清楚杭州一帶的情況,特別是王易掉落錢塘江后發生的變化,王作並沒有將詳細情況告訴王昂,這些派人去,一併將所有情況都告訴王昂,並要王昂確定朝廷的政策動向。
王易非常希望能早日確定朝廷的最終動向,若朝廷真的不會追究他們這些義軍殘部,並下旨嘉勉他們,那他就準備動身去往長安,將情況向李世民面陳,為死去的父親爭取更多的恩榮,同時也為手下這些忠義的將士謀求前途,為他們爭個一官半職。
這些將士在杭州一帶隱姓埋名幾年,王易不希望這些驍勇善戰的將士就此隱於鄉間,直到終老。
每個人都渴望功成名就,他相信包括王作等人也不例外,即使現在這種日子過的並不差,但對於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多年的將士來說,應該有另一種屬於他們的生活。何況如今貞觀盛世的大幕還未拉開,大唐對外征戰在隨後的幾年後一直沒有斷過,正是需要善戰將士的時候。
因為對這段歷史比較了解,對歷史上李世民待人的行為也知道的比較多,王易雖然有一點擔心,但他也相信,現在當皇帝的這個李世民,心胸應該同樣開闊,不會追究江淮軍殘部之責的。
如今錢塘湖已經開始疏浚,到明年甚至今年下半年就可以看到成績,若有確信的消息傳來,那他正好可以借著在杭州創下的名聲,進京到長安去,面見李世民。
貞觀初,李世民求賢如渴,王易覺得他正是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做出成績來,留名史冊。
王易正與王復聊著話,王聽匆匆跑進來,作禮說道:「二公子,復哥,作叔來了!」
「快請進來!」王易大喜,已經好幾天沒見到過王作了,一些事還真的想與王作聊聊。
王作快步從外面跑了進來,甚至都沒理會向他行禮的兒子王復,直接走到王易面前,一臉驚喜的神色對王易作禮說道:「二公子,今日老朽過來告訴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王易以為是大哥王昂有什麼消息從長安傳回來了。
「稻種,占城稻的稻種!」王作深吸了一口氣,強將心中的喜悅壓下去,「二公子,我們派出的人,已經拿到了占城稻的稻種!」
「作叔,真的?!」王易與同樣驚喜的王復對看了一眼,手下人辦事能力還真不錯,從當初他說占城稻種的事,到現在才過去四五個月,王作竟然真的派人從交州一帶將佔城稻的稻種取回來了。
難怪王易當日說話間會那般自信,想必王作肯定派出了得力的人手,有可能還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將稻種取回來的。
「是真的,」王作很肯定地點點頭,「只不過我們派去的人只得到了不多的稻種,路上還遺失了一些,帶回來的早秈占城稻大概在七八十斤間,晚秈稻約百來斤,我們派去的人還帶回來了幾名種植過多年占城稻的林邑人,他可以幫助我們種植占城稻!」
王作派去的人抵達交州林邑一帶后,不只將稻種採購回來,還將關於占城稻的情況都打聽清楚,占城稻的情況真的如王易當日所說般,成熟周期極短,不擇地而生,產量高,王作、王近等頭面人物聽到去的人回來報告后,越加對王易敬服進來。
「那真是太好了!作叔,現在稻種取回來,還可以趕上春種,我們應該選幾塊最好的田,種植這種新得的占城稻,看看是不是能適合在我們這地方種植,產量如何!」
「是,二公子,您放心,老朽會親自派人管這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