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緊張準備
在慶明國的攝政王府緊鑼密鼓的籌備婚事的時候,在文昌國的皇宮中,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內務府的劉總管指揮著來去匆匆的宮女太監,忙的身上的衣裳都濕透了。
“師傅,您喝點茶水吧,瞧這一大早,您的衣服濕了就沒幹過。”劉總管之前收的徒弟殷勤的端來已經防至微涼的茶水。
“行了,你有心了,等忙過這幾日,師傅會給你指個好地方。”劉總管接過茶水一飲而盡。他也真是渴了,他在的時候也是操持過還幾個公主的出嫁大禮的。
可是沒有一個像十公主這般趕的,從定下來到要出嫁不過七日時間。這普通老百姓成婚都不止準備這點子時間的。
他這會兒都是恨不得一個人當成無數個人來用,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嗓子都喊啞了。“哎,謝謝師傅。”小徒弟高興的笑,能得師傅這句話就夠了,他不會少掉好去處的。
“你去,把單子上的古董單子給我看一下,叫人把東西都搬到鳳和宮,皇後娘娘吩咐了要親自查看。”小徒弟忙不迭的答應,一溜煙就跑著去處理了。
比起內務府的熱火朝天,皇後所在的鳳和宮也是眾人忙的腳不沾地。皇後知道這次時間太緊了,一刻鍾都不敢耽誤。
此刻,皇後站在鳳和宮的正門宮室之內。那一頭烏黑如墨的秀發挽成一個扇形高髻、頭上戴著鐧鍍金鳳簪、銀鍍金嵌寶蝴蝶簪、朝陽五鳳掛珠釵、赤金盤螭巊珞圈。
都是用最好的材料製成的、金光閃閃、十分高貴、脖間戴著聖尊翡翠珍珠項鏈、這是用民間最好的翡翠和珍珠鑄造而成、耳上墜著純黑水晶吊墜、中指上戴著白玉指環。
之夏姑姑在一旁不斷的給皇後報單子,有內務府的太監和宮女跑進跑出。在皇後宮中宮女的指揮下把各種東西都擺放好。
皇後已經看了一上午,臉上略帶疲倦之色。之夏姑姑敏銳的感覺到了,將手中單子放置到一旁,關切的扶住皇後的肩膀。
“娘娘,您要不要休息一下,奴婢幫您按摩一下吧。”皇後揮了揮手,強行打起精神來,“不礙事,本宮還能堅持。等熬過這段日子就好了。”
之夏姑姑很是心疼,世人隻看到身為皇後,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又怎麽知道,皇後會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之夏,下一個是哪一類了,內務府的人都送來了嗎?”之夏姑姑點頭,恨不得內務府的人跑的再快一些,早些結束娘娘就能早些休息了。
正在皇後飲用楊枝甘露暫且休息的時候,有小太監急匆匆的跑過來,“奴才是內務府的四喜,奉劉總管之命來給皇後娘娘送十公主的陪嫁的文玩古董。”
“都叫人抬進來吧,手腳都小心些,打碎了你們賠不起。”“是是是,奴才這就叫人來搬了。”四喜恭敬的行禮,指揮太監們把一個個沉重的紅木箱子都抬進來。
“叫人打開箱子,之夏,開始念單子,本宮和晚秋開始對照。”之夏趕緊喝了一口茶水,今天她們幾個輪流著念,這會兒嗓子都有些啞。
“是,娘娘,奴婢準備好了,開始吧。”看到皇後點頭,之夏就開始一件一件的開始念出各種珍寶的名字,皇後和晚秋負責檢查是否是真品,八公主也臨時來幫忙。
古董就有北宋紫定玉壺春瓶、北宋官窯天青釉筆架、北宋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洗、磁州窯白釉褐彩刻龍紋瓶、青銅錯銀獸耳扁壺。
還有四款雙耳銅香爐西周鏤空雙耳龍鼎、春秋戰國鏤空花八龍方瓶、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鍾一對,宣窯瓷盒一對,汝窯美人聳肩瓶一對,定窯白瓷花囊一對,官窯脫胎填白蓋碗一套。
這還隻是最少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沒有念。“東西都不錯,劉總管辦事很仔細。”皇後和晚秋一一看過,確認沒有問題後,滿意的點頭。
“都是劉總管親自看著人從庫房裏搬出來的,一大早總管的衣裳就濕了,還沒幹過。”皇後頷首,“不錯,等到此事了結,本宮會向皇上如實稟報,論功行賞。”
“多謝皇後娘娘,多謝皇後娘娘。那奴才就帶著人先去搬其他東西了。”“下去吧,讓人小心些,可千萬不能出現破損。
四喜忙應下,“晚秋,你帶人安排著把已經檢查完畢的,找些手腳靈巧的宮女,都要綁上紅綢。裝扮喜慶精致一些。”
“是,奴婢這就去。”晚秋服身,帶著早就安排好的二十個宮女帶著大紅色的多卷紅綢,監督著一個個給紅木的箱子都係上紅綢。
“母後,您坐會吧,黎兒和姑姑她們一起看,看您臉色有些不好,這些天都沒休息好吧。”八公主一臉心疼的挽住皇後的手臂。
八公主今日是淡粉色華衣裹身,外披白色紗衣,露出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使得步態愈加雍容柔美。
三千青絲用發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薄施粉黛,隻增顏色,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感營造出一種純肌如花瓣般的嬌嫩可愛,整個人好似隨風紛飛的蝴蝶,又似清靈透徹的冰雪。
看到出色的女兒,皇後打起精神,“沒事的,這種事兒母後經曆的多了,過幾天結束了就好了,不必擔心。”輕拍女兒的手背,皇後笑的一臉慈愛。
“真是的,日子定的那麽趕做什麽,害得母後都不能休息。若是多個幾月,就能慢慢準備了嘛。也能更細致一些”
八公主不滿的嘟起嘴,慶明國的人當真是不懂事,婚期居然隻給七日,這都隻剩下五日了。”傻孩子,咱們也擔心事情有變啊。好不容易慶明國主動來求親,十公主又願意主動去,這才是難得的機會。”
頓了下,又道,“既能換來豐厚的聘禮又能維持關係,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