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嫁妝(上)
宴會進行的酣樂之至,久未出現在公眾場合的寧貴妃姍姍來遲,在文昌帝身邊轎笑著膩過去,“陛下,臣妾來遲了,請陛下贖罪……”
甜的發膩的聲音,聽在皇後耳朵裏直接讓她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偏偏文昌帝還真就吃寧貴妃那一套,再甜再膩都不嫌棄,反而更加喜歡。
“愛妃來了啊,”當著慶明國使臣的麵上,文昌帝也沒有表現的太過寵愛寧貴妃。隻是眼睛裏明晃晃的笑意已經說明了太多東西。
文昌帝的反應在皇後意料之中,心口卻早已沒有當初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何必再心痛呢,反正早就知道,陛下對她隻有對正宮的尊敬而已,若非早就有心理準備,說不準這會兒還要失態。
“寧貴妃可真是算晚了,到了這會兒都該是上飲品的時候了。”皇後臉色涼涼的,她不發作可不代表不會實事求是。
還真當這是後宮家宴了?還由的她寧昭次次來遲博得陛下的關注?“臣妾不是故意的嘛,皇後娘娘還請不要怪罪。”
“貴妃這話就不對了,本宮何嚐有過怪罪,不過實話實說啊。”寧貴妃還想反駁些什麽,注意到文昌帝的眼神轉冷。
趕緊換了一副溫柔可憐的表情,“是臣妾的不是,皇後娘娘說的一點都沒錯。”使臣在一側眼觀鼻鼻觀心,裝作看不到。
別人家的後宮,他還沒什麽興趣去窺探,這文昌帝也沒什麽大本事,不過守著祖上的基業罷了。“好了、皇後就不要和貴妃一般見識了,使臣難得來一趟,請暢飲寡人宮中的美酒。”
文昌帝一個顏色,立刻就有安排好的美貌仕女來勸酒,對此,使臣笑眯眯的來者不拒。不多一會兒就有些醉眼朦朧,由身邊的親信攙扶著回專門安排的地方休息。
晚宴結束後,麵對一邊是寧貴妃的邀請,一邊是皇後所說的正事,文昌帝左右為難。最終還是給了寧貴妃一個抱歉的眼神。
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往皇後所在的鳳和宮走去,夜色裏,寧貴妃的臉色扭曲的可怕:竟然會把她放在這兒不管?居然文錦禾那個死丫頭給她帶來這樣的後果?
鳳和宮裏,早已有會懂眼色的宮女安排了冰塊,今日氣溫太高,到了晚上都還不見涼意。皇上和皇後娘娘要回來,已經通知過太監了,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回到鳳和宮,在宮人的服侍下,文昌帝換下剛才宴會時的朝服,皇後也換了一身略家常的大紅色繡百蝶穿花的寬大長裙。
於正殿前坐下,文昌帝已經難掩疲憊,“皇後有什麽事情就直說吧,朕有些乏了,最近國事太多。”皇後點頭稱是,親自接過宮女手中的茶盞。
“陛下,這是臣妾宮中新來的極品廬山雲霧,請陛下品評。”文昌帝接過,抿了一口,讚許的歎道,“不錯,皇後有心了。”
得到文昌帝的讚許,皇後略微滿意,“陛下,您和慶明國的使臣商量之後將十公主的婚期定在七日後。時間緊迫,臣妾昨日已經連夜找內務府的人一起商量了一份嫁妝單子。還請陛下過目。”
晚秋早已侯在一旁,將手中鑲金的托盤高過頭頂,恭敬的端到文昌帝麵前。“陛下請過目。”文昌帝接過手中厚厚的一遝單子。
皇後倒是不偏私,涉及到國家大事,到一直都是很能拿得出手的。一頁頁翻過,文昌帝的眉頭開始皺起,這樣的豐盛,那個丫頭也受的起?
“皇後,這份嫁妝單子,是誰的意思?”皇後有疑問,“皇上是覺得太少了還是太多了?這是內務府先擬出來的,臣妾酌情加了一些。”
“不過是一個不得寵的公主,就要這麽多?”這幾年國中國庫可是頗為緊張,一下子拿出那麽多的心情,他會覺得很心疼的。
皇後在見不得的就是文昌帝這副上不得台麵的樣子。身為一國之君,如此小家子氣像什麽樣子?她當初究竟是嫁了個什麽樣的人?
“陛下,請聽臣妾一言。”皇後慎重的跪下,“十公主此次出嫁,代表的是整個文昌國,為了國家榮耀,臣妾建議,絕不能寒酸。”
皇後說的在理是真的,可是東西也太多了,“隻要不寒酸就好了,依著朕來看,減去五成都足夠了。”皇後都要驚呆了好嘛,減掉五成,那京中貴女的嫁妝都比這個好。
“皇上,怕是不妥啊,您可知,去年墩親王的長女出嫁,嫁妝都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了。”墩親王一直是文昌帝心中的一根刺。
是如今僅存的兩個親王之一,生母出身貴重,是先帝皇後的親妹妹,如今的太後,不過是一個繼後。且不是皇帝親生,隻是皇帝的養母而已。
“什麽樣的嫁妝?能比得上皇室嫁公主?”文昌帝非常不滿,這個墩親王,就知道處處和他作對。偏偏他還要顧著麵子,不能現在就了結了他。
“回皇上,那是足足一百二十八台的嫁妝啊,當時京中都轟動了。”文昌帝這會兒都要咬牙了,為了不讓皇室出醜,這麽說都要比墩親王的多。
“好,那就依皇後的意思,要隆重一些。”反正慶明國使臣的意思都是聘禮隻會比嫁妝多,這樣算下來,他們文昌國並不吃虧。
“是,陛下,不過,臣妾還有一事相求。”文昌帝無奈,“還有什麽事情是皇後還不能決定的。”皇後小尷尬,“臣妾添了一些東西,是國庫中有的珍品,還要請陛下允許才能去準備。”
“行了,皇後看著辦就是,朕都同意,國庫鑰匙明日皇後來取便是。還有什麽問題嗎?”
皇後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多謝陛下,如此,那臣妾就沒有任何疑問了。”文昌帝以手撫額,“那朕就先走了,還有事情要處理。”
“臣妾恭送陛下。”皇後拱手行禮,也並未挽留,她最近太忙了,也沒那麽多時間和其他妃子一起爭文昌帝的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