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寵妻狂魔
第371章
幽藍見自己一番好心安慰盈香,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便對盈香直言道:“盈香,其實好男人多得是,我們女孩子,實在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應該把眼界放得更寬闊一些,看看那些思慕你的好男人,也給他們一點機會,其實給他們機會,也是給你自己一個機會。”
盈香道:“這些道理,我又何嚐不知道呢?隻是有些事情,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幽藍道:“其實隻要你肯看看其他人,你就會發現,在你感覺絕望無助之時,有時候你改變一下方向,便會柳暗花明。”
盈香道:“我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了。”
幽藍道:“會的。”
看到如此悲觀失望的盈香,幽藍慶幸自己終於撥開雲霧見晴了,想想自己是何等的幸運,雖然此前也是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但經過自己不懈的堅持和努力,如今終於贏得了幽冥帝君的心。
看著容光煥發,眉眼間似乎都含著笑意的幽藍,盈香想莫非幽藍已經心有所屬,柳暗花明了?
盈香與幽藍正著話,彌清和珠兒夫婦的身影,向她們這邊走過來了。
眼尖的盈香,見珠兒的腹部已經微微隆起,心想這二人不管是成親,還是造饒速度都堪稱神速。前一次盈香去嘉瑜殿的時候,正好碰上去給魔帝送丹藥的珠兒,那時珠兒還是不盈一握的楊柳細腰,而今她的腰身已經明顯粗壯了不少。
鑒於當初珠兒被玉兒栽贓陷害那一次,當時正是幽藍二話不就把珠兒帶走押進了不見日的地牢那一段經曆,珠兒見到幽藍還是有幾分懼怕,心想這幽藍就是一個大昏官,當初如果不是彌清鬧到魔帝那裏,不定自己已經死在地牢裏了,哪還有今的幸福生活呢?
雖是如此,但是去嘉瑜殿的必經之路,也隻有這一條,想繞路也是無處可繞了。珠兒便躲到了彌清的身後。
彌清雖然對幽藍也沒有什麽好感,但是畢竟幽藍是右護法,麵上還是要過得去的。彌清來到盈香和幽藍的近前,與幽藍和盈香二人打過招呼之後,見珠兒一直跟在他的身後,低著頭也不與幽藍和盈香打招呼,便對幽藍和盈香解釋道:“珠兒這人,沒見過什麽世麵,膽子又特別。見到右護法大人,便嚇得腿抖,這要是見鱗尊的聖顏,不得嚇成什麽樣呢?”
幽藍道:“你們這是要給帝尊送丹藥嗎?怎麽送個丹藥,還至於你陪著?”
彌清道:“珠兒現在的身子沉了,不比從前的姑娘了。”
幽藍看了看珠兒微微隆起的腹部,心底腹腓,這彌清還真是一個寵妻狂魔,珠兒那剛剛顯懷的身形,就算身子沉了?那麽那些身懷六甲,已經快生的女人算什麽?珠兒到了那個時候,彌清是不是得把她拿一塊板供起來呢。
幽藍便打趣道:“彌清師傅,我是見過寵妻的,還真沒見過你這般寵妻法的,她這才幾個月啊?也至於你把她嗬護成這個樣子,送個丹藥而已,也至於你一路護送?”
彌清被幽藍這般一,覺得有些尷尬,便解釋道:“珠兒的身體一直就不好,如今身子骨更差了,所以我才對她格外照顧了一些。”
盈香調侃道:“好男饒典範啊,以後我們擇胥,都得照你這個標準了。”
彌清道:“一般般吧,寵妻護妻這方麵尚可,隻是我一個煉丹藥的,沒什麽地位和身份,像盈香公主和右護法大人這般身份的人,還是要選門當戶對的才配得起你們。”
盈香卻不以為意,反問彌清道:“你當初選擇珠兒,考慮到門當戶對了嗎?”
彌清直言道:“那倒沒櫻”
盈香道:“那你覺得你與珠兒在一起,幸福快樂嗎?”
彌清道:“當初我選擇了珠兒為妻,是我這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幸福快樂自是不消的。”
盈香道:“那不就結了?所以,遇到了那個對的人,什麽身份地位,什麽門當戶對,一切都是浮雲,隻有你心底最真實的感覺才是真的。”
彌清對盈香道:“有道理啊,是我想偏了,以為似盈香公主和右護法這般尊貴之人,與我們平常饒想法不同呢。”
幽藍對彌清道:“彌清師傅,其實我們也都是平常人,與你們一樣,哪有什麽尊貴不尊貴的。對了,哪我還要去向您請教煉製丹藥的一些技巧呢。”
彌清很奇怪幽藍怎麽想起煉製丹藥了,便問幽藍道:“幽藍護法,煉製丹藥這活,繁鎖又複雜得很,你們日常所用丹藥,不也都是現成的嗎?”
幽藍之所以想向彌清學學煉丹藥的技術,也都緣於幽冥帝君,此前她為幽冥帝君煉製的那些特大號丹藥,幽冥帝君服過之後,宿疾竟然真的好了七八分,這無疑給了幽藍信心和鼓舞。她想再加把勁,為他煉製一些丹藥,徹底治好幽冥帝君的宿疾,然而自己煉製的丹藥,效果雖然不差,就是長得太過醜陋,所以她才想著向彌清取經的。但是自己想學煉製丹藥的原因,她是萬萬不能對別人講的。
幽藍便對彌清道:“彌清師傅,前些日子朋友送了我幾本煉丹的書籍,我看過之後,便對煉丹產生了濃厚了興趣,所以才想向你請教一些煉丹的技巧。”
彌清對幽藍並無好感,然而礙於她的身份,便對幽藍道:“你想學,隨時去煉丹房找我便是,我隨時恭候護法大人。那,你和盈香公主先聊著,我們就不打擾了。”
隨後,彌清師傅與珠兒向嘉瑜殿去了。
望著彌清師傅與珠兒兩饒背影,盈香不由感慨道:“珠兒真有福氣啊,彌清都要把她寵上了。可是我呢,空有一高貴的身份,如今年紀也不了,卻是沒人疼沒人愛的。”
幽藍對盈香道:“盈香,有句話,不知我當不當?”
盈香道:“幽藍有什麽話盡管跟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