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鬼才夫人生活錄> 第二百八十章 心狠踐行絕戶計

第二百八十章 心狠踐行絕戶計

  曹孟德選擇龐統所言第三條計劃后,蔡威那個有些驚悚的謀划終於算浮出水面。


  龐統把之前蔡威劫持的烏丸部人馬統統放回了烏丸,期間有沒有夾雜細作刺客之類,就不得而知。據說這群人回到蹋頓那裡后,有不少開始被蹋頓重用,目的是為了套取蔡威部或者曹孟德部的一些軍事軍情。在得知曹孟德其實有意退兵,而且已經從柳城開拔回歸鄴城后,蹋頓心裡微微鬆了口氣。滿是后怕的擦著繼往開來的汗水對身邊人感慨道:「曹孟德之軍威確實是我烏丸部所不如。幸好此次他退兵退的早,若是再打下去,烏丸整個部落,豈不都要淪為他的盤中之肉?」


  旁邊謀士閃了閃眼睛,湊到蹋頓跟前:「聽來的人說,曹孟德之所以退兵,一是因為遠來征戰,糧草供應困難。二是因為,他怕逼迫烏丸太緊,咱們會尋求外盟,於呼廚泉皆為聯盟。」


  蹋頓扭過頭,捋著鬍子若有所思。身邊心腹繼續建議:「單于,不如……咱們順水推舟。他曹孟德不是害怕咱們跟匈奴結盟所以才退兵嗎?那咱們現在遣使者去往呼廚泉部,表示友好意思,即便不能結盟,也會讓曹孟德有所顧忌,即便他年他糧草充足了,也輕易不敢再出兵北伐。」


  蹋頓沉默了半晌后開口:「依你看,這結盟要結到什麼程度?」


  「這個簡單,既然是做給外人看。那單于只需送上些牛羊馬匹往匈奴,然後讓匈奴嫁一個女兒過來,聯姻之事,即可為結盟之約。」


  蹋頓最後想了想,最後還是因為懼怕曹孟德的再次進犯而選擇同意此意見,當真派遣使者到了呼廚泉那裡。


  呼廚泉這幾年正和自己左賢王掐的不亦樂乎,在得知烏丸有意結盟后,一時因為有個盟友,他自己部族裡死對頭會有所顧忌;二是因為結盟對他損失不大,不過是嫁給女兒而已,還能當老丈人還能收聘禮,不虧!當然重要的是,蹋頓烏丸和他地盤離的緊,跟他們交好也有歷史。原來他們匈奴部可以跟著烏丸人一起禍禍居庸關,現在自然也可以一道對抗曹孟德。反正不管怎麼樣,中原富庶的人民和肥沃的土地一直是他們垂涎的對象。如果這一代不能完成,那就留著給下一代完成,再不行,就留給下下代。這種想法在邊塞苦寒之處生長的部落很有體會,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還有什麼樣的結盟是達不成的?


  於是在匈奴部同意結盟,並且派遣送親使臣前往烏丸的路上,一直裝備精良,戰術嚴謹,來去如風馳電掣的軍隊毫無預兆血洗了送親使團。


  然後還不待兩邊人反應過來,已經被傳言撤兵的曹孟德部突然自背後從天而降,就在烏丸跟匈奴交接處,血洗了這支送親隊伍。緊接著回師烏丸,兵鋒直指蹋頓牙帳。


  蹋頓當時都傻了:不是說曹孟德撤軍了嗎?怎麼跑他背後去了?還有那個帶頭的,怎麼看著那麼熟悉?是居庸關的趙雲吧?他旁邊那個是誰?管休?他不是死了嗎?不對,管休就是活著也沒那麼年輕了,應該是管休的兒子!我的老天爺,他兒子箭法也這麼漂亮,這還讓人活嗎?


  蹋頓心裡很是惶恐,邊焦頭爛額地應對著趙雲部讓人頭腦發憷地快攻進軍方式,一邊趕緊想匈奴部求援:老哥哥耶,現在考驗咱們聯盟堅固度的時候到了。曹孟德軍隊沒走,已經到了我們家門口了,眼看就到我家了。你可不能見死不救,怎麼著也得幫兄弟一把!

  蹋頓求援信發出沒多久,呼廚泉就當真義氣地給他來了反應援兵。只是這援兵一則是因為聯盟面子,更多則是因為曹孟德部隊攔截送親隊伍,打了呼廚泉的臉,讓他下不來台了。他倒是不知道其實血洗送親使團的壓根兒不是曹孟德的人馬,而是一直在暗處待命的蔡威部。只是這兩支隊伍出現時間太過接近,曹孟德不得不莫名其妙為蔡威背了黑鍋。


  只是呼廚泉把這黑鍋亂扣一通不要緊,曹孟德直接遣使往匈奴,嚴厲質問呼廚泉:你怎麼回事?你先前不是和我們大漢好好的嗎?怎麼這會兒不分是非幫起來蹋頓了?你是不是像玩什麼貓膩?

  呼廚泉都快冤枉死了:「玩什麼貓膩?我能玩什麼貓膩?先欺負人的是你們好不好?」


  使者一聽立刻不樂意了!怎麼會是我們呢?我們和蹋頓打的正熱鬧,你忽然橫叉一杠子,還來到我們頭上?

  呼廚泉立刻反唇相譏,把送親使團的事夾槍帶棒說了一通,使臣一聽這口氣,連辯駁都懶的辯駁了,直接揮了袖子,丟下一句:「單于好自為之。」就揚長而去。


  緊接著不久,呼廚泉以為會在烏丸部落的地盤上出現的曹昂部,和軻比能部忽然就從他自己土地上冒出來了。一個自東南,一個自西北,十五萬鐵騎,夾擊匈奴。


  呼廚泉在牙帳心裡真是後悔不迭:他現在記恨死托他進泥潭的烏丸了。也記恨死那支冒充曹軍,抹殺掉送親使團的軍隊了。他看著每天兵敗戰報,腦地一陣陣的發懵:戰報上寫的什麼?敗績!敗績!還是敗績!


  曹昂的軍隊還有著漢人的儒雅,從其量是陰謀詭計多了些,但他不會辦出遇城屠城,遇人殺人的事。可是軻比能就不一樣了,這傢伙似乎是發泄心裡鬱悶,凡所過處,皆血流漂杵,片甲不留!


  呼廚泉也算識時務,在抵抗不成后,很識趣地跟曹孟德寫信低頭認錯。可惜效果沒有,他的地盤上,依舊肆虐著曹軍。在兩次求和不成后呼廚泉眼看著一點點喪失的土地和人民,一咬牙一跺腳:打不起,我還躲不起嗎?我們舉族北遷三千里總行了吧?我們離你們遠遠的,再也不會來了總行了吧?

  行不行?曹孟德是覺得可以。但是有個人卻以他實際行動告訴呼廚泉:不行!

  這人當然就是蔡威。在呼廚泉引領部眾到達北海時(作者註: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迎接他們的不是清凌凌地湖水而是湖邊數不盡已經開始腐爛的牛羊死屍。再往北走,只要是河水邊,湖水邊,凡是能接觸到水源的地方都會有死屍的出現。水源污染,屍體腐爛,氣候惡劣,遠途遷徙,諸般條件下,呼廚泉千防萬防還是沒有防住部落里逐漸蔓延的瘟疫和疾病。眼看著自己子民一個個倒下、死去,這位曾在內訌中取得勝利還算開明的單于頭一回開始質疑自己當初決定是否正確。不管是南犯,還是結盟,亦或者戰爭,他好像從一開始就被設計到了一個圈套里,掙無可掙,逃無可逃。只能聽天由命。


  這種異地異鄉又憋屈鬱悶的狀態下,呼廚泉只堅持了兩年,在兩年之後,氣病交加的呼廚泉到底還是傳位給兒子以後撒手人寰,最終離開了讓他愧疚不已自責不已的部落子民。


  而自他開始南遷時,曹昂剛和軻比能大軍回合就接到了被身邊龐統延後遞出的書信,在看完書信后,曹子修公子頭疼的撫著額頭,滿臉鬱悶地看著龐統:「為什麼你家將軍要把這樣的事情交給我?他要真想這樣做,直接放過呼廚泉不是更好?何必帶人提前跑到北邊,花費一番心思算計人家?」


  龐統還是拿著那根兒戒尺樣的細木條,邊敲著手心邊瞟著軻比能回答:「我家將軍說陳湯有句話說得很對: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前時機不對,各家諸侯都騰不出手來收拾那群人,現在曹公要平定北方,與其等以後再讓他們一個個找麻煩,不如一役畢其功。永絕後患!」


  曹昂聽后滿臉精彩之色,他抖摟著書信到龐統面前:「一役畢其功?那這是什麼?他讓我乾的是什麼?」


  龐統接過信,偏了偏頭,皺著眉想了一會兒,好像忽然記起來一樣一拍大腿跟曹昂說:「我就說我忘了什麼!還真的給忘了。我來前仲儼交代給信時讓我轉告大公子幾句話。」


  曹昂急問:「什麼話?」


  龐統緩緩開口:「他說:屠殺不是目的;劫持不是目的;稱臣納貢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征服。所謂征,御之以戰。所謂服,教之以德。便是人心似鐵,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要想邊境安定,那就把這些全都統統都扔到一個鐵匠爐里,什麼時候鑄成一個疙瘩,分不出你我,什麼時候,才算真正太平了。」


  龐統話音一落,軻比能就陷入了沉思。


  而曹昂聽罷眉角抽搐了兩下,僵直了好一會兒才聲音飄忽地對身後一直點頭聽的司馬懿說道:「仲達,聽到沒?這姓蔡的要我做鐵匠呢!」


  司馬懿輕輕笑了笑,難得調侃地對曹昂說道:「大公子心智過人,倒是可以一試。懿覺得此策甚好。」


  曹昂一愣,隨即指著司馬懿:「你……仲達……你居然……」


  「報!」曹昂話未說完,就聽門外親兵捧著一卷軍報,一路小跑進了營帳:「報將軍,柳城奉孝先生轉許都來信。」


  曹昂眉頭一蹙,伸手接過,「唰」地一聲展開飛速瀏覽。待瀏覽完后,面色變得有些凝重。他扭頭看了看軻比能,最後還是越過龐統跟司馬懿,直接把竹簡遞了過去。


  軻比能有些納悶地看了看曹昂,倒是沒矯情的推辭,而是把信前前後後濾了一遍。濾完以後,「啪」的一下合上竹簡,給曹昂一個多謝的眼神后,沖屋裡三人行了個抱拳的漢禮,直接轉身出門,召集自己部下去了。


  司馬懿看看曹昂,又看看軻比能背影,最後從曹昂手裡接過書簡:書簡是曹丕寫來的。報告許都事情和與劉備戰事的軍情。劉備的戰事還好,一切在預料之中,徐庶離開后,曹仁只許都調馬鈞來營帳,以投石車攻城,劉備軍敗北後撤。南陽收復。隨後于禁、張綉強攻株洲、李典從程昱計再克葉城。現在劉備被迫退回新野,局勢似乎和曹孟德出征之前差不太多。


  但是也只是似乎而已。因為在許都忙著劉備戰事時,對軻比能送來的質子策力看管放鬆。等到劉備軍一敗,曹家三個姑娘從鄴城進許都,許都又是一通忙亂時,策力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從許都逃了出去,潛回了鮮卑部。


  當然對這情況,其實賈詡等人是覺得無需理會的,反正跑了一個還有兩個呢。而且這兩個是軻比能兒子,年齡小,更容易養熟。至於大的那個,策力給軻比能去搗搗亂也不錯,雖然軻比能這回也算幫了主公不小的忙。但是匈奴那大片的地方可都是讓他自己領走了。咱們不算虧待他。好日子過久了,容易理所當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靠誰?這會兒出了策力的事,就能給軻比能好好敲打敲打!


  可是曹丕不樂意!至於不樂意的原因?文和先生和仲德先生表示: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曹丕幾乎是連夜往前線寫了信:老爹在伐烏丸,老兄在戰匈奴。那就往柳城寫。讓奉孝先生轉交!怎麼說奉孝先生也是她的父親,是……軻比能……岳父。軻比能見信后,總不能依舊放任後方不管吧。他總得回去吧!這樣的話,她受策力威逼或者脅迫的可能就小了吧?曹丕如是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