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張家灣的農會
這個叫李興洲的人據說也是廖先生的學生。
??廖先生以前在會龍鎮上教私塾,後來被張萬春高薪請到張家灣來教孩子,張家的老大老二都是他的學生,老三也是他啟蒙的。
??所以廖先生在張家灣很是受人尊敬。
??李興洲是會龍鎮李家溝村的人,李家溝和張家灣就隔著一座老鷹山,家裏有田地,他的父親李茂全又在會龍鎮上做些小買賣,家境倒也還算殷實,所以有錢送他讀私塾。
??李興洲私塾畢業後沒有繼續求學,也沒有接管家裏的小生意,而是去了寧城,重慶等地跑碼頭,長見識,學本事,後來在寧城找了份差事,聽說還混得可以,最近兩年回來李家溝村,說是要搞農會,在李家溝搞得熱鬧得很。
??這不,李家溝的農會搞起來了,還搞得有聲有色。李興洲又到山這麵的張家灣來了,就住在廖先生的私塾裏。一來而去就和張季賢相熟了,兩人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卻相見恨晚很是談得來。
??張萬春其實早就知道李興洲這個人。
??從張家灣去會龍鎮翻過老鷹山就是李家溝村,有時候就在李家溝歇腳,而李興洲的老爹又在鎮上做買賣,誰不認識呢,跟張家也沒少打交道。
??這會龍鎮的糧食多半都是張家在收購。而李茂全就在收糧時節幫著張家收購,和張家的關係很不錯,尤其是住在鎮上老宅的張萬禾。
??李興洲小時候張萬春見過,隻是這十幾年李興洲一直在外麵,所以沒有好熟悉。
??李興洲這次來張家灣,先還是以晚輩之禮來拜見了張萬春,說明要在張家灣辦農會,而且還出示了縣上的文書。
??在以往,鎮鄉農會的職能是“對農學有精細之研求,務有切要之改良,以灌輸農民知識、增高農民地位,發達農民企圖。鄉鎮農會入會資格為,有農業學識者、有農業經驗者、有耕地牧場原野山林等物權者,有經營農業及其副業者。四項之中,隻要合其中一項就可入會。事實上,當時把持各級農會的都是一些鄉紳和地主。農會組織一般不參與鄉村政治活動,對鄉村社會秩序並不產生影響。隻是作一些農業技術知識的傳播。
??因為李興洲是故交之子,又有縣農林部的介紹文書,再加上張家灣村的確沒有農會,張萬春為了顯示自己不落伍,所以對李興洲的到來持歡迎態度,隻要幫著調動農戶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他也樂見其成。
??張家灣村是張家祖輩建立起來的,曆來是張家的當家人說了算,張家灣的村民要麽是張家的嫡係後代,要麽就是逃荒來的難民,被張家收留成為他們的佃農或者長工,張家給了他們活命的機會,讓他們有容身之地,還能有口飯吃,他們在張家灣村是老老實實勤勤懇懇。
??所以張萬春就是張家灣的天就是張家灣的地。一切都是他說了算。
??他同意李興洲留下,李興洲才得以住在私塾裏。白天跟村民們去田間地頭幹活,晚上在私塾裏辦夜校,教村民們認字,學習更多的農業知識。。
??村民們都覺得這個李先生人不錯,懂得不少,幹農活也是一把好手,漸漸有不少村民聚集在他周圍。
??連張季賢也經常來私塾這裏,跟李興洲越來越談得來。他雖然不懂農活,但是教村民們讀書識字說古論今還是可以的。
??所以有時候李興洲不上課,就是張季賢給村民上。
??之前張季賢覺得自己在張家灣是孤獨的,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他——認為他放著好好的少爺不當要去當兵打仗,簡直是腦殼有包(腦子有毛病),但是現在李興洲是他的知音,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時局,談論南方的革命,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張季賢說起自己的遭遇很是遺憾。
??李興洲:“季賢老弟,革命的途徑是多樣的,不隻是去前線打仗才是革命,你沒去成廣州參加革命軍也不要後悔,留下還可以做很多的革命工作。”
??張季賢:“嗯,我的同學帶話給我也是這麽說。可是我這心裏始終意難平,要不是我有個思想頑固的爹,唉,我早就到廣州了,我怎麽就攤上這麽個爹呢?”
??李興洲:“我們的出身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出路可以選擇,隻要你有革命的熱情,我相信你能夠有一番作為。”
??張季賢:“李大哥,你說得太好了,革命的熱情我肯定有的,就是不知道該怎麽釋放,怎麽去做,我如今被困在這裏,就像……”
??“季賢老弟,之所以有很多像你父親這樣的思想頑固的人在有意無意地阻擾革命,是因為沒有觸及到他們的靈魂深處,還有這些村民,他們不了解革命的重要性,看不到世界的變化,所以我們得讓他們明白,要讓他們了解,要把他們變成和我們一樣充滿革命熱情的人……”
??“我們?”
??“對,我們。我們要成為堅定的革命者,不僅是我們,我們還要發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並不比上前線去打仗輕鬆。”
??張季賢:“李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現在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吧?”
??李興洲:“季賢老弟,我也不瞞你,我就是在做這樣的工作。孫先生不是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嗎?所以我們要把目光放在這些農民身上,你我都是農家子弟,知道這土地的重要性,知道土地是根本,而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九十的就是廣大的農民,你說要是能夠把他們發動起來進行革命,這將是怎樣一種局麵?革命的力量是不是很強大?”
??張季賢:“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李大哥,具體怎麽做,你說出個章程來,我跟著你幹。”
??李興洲壓低嗓門在張季賢耳邊說著,聽得張季賢不停點頭。
??於是張家灣的農會成立起來了,李興洲發展了幾個積極分子,讓他們擔任了農會的委員,李興洲說農會的職責不僅僅是指導村民們從事生產,而是要說要幫著他們減租減息……最後徹底改變受苦受窮的麵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