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寧城往事之三朵花> 第60章 廣德寺上香

第60章 廣德寺上香

  張伯賢:“這…這…”


  ??吳希澤:“我也是季賢的同學,我早就想去鄉下看他了,我也有事情要跟他說,現在正好,張大哥,你就答應了吧。”


  ??張伯賢看看吳老太爺,老太爺點點頭,“就讓希澤走一趟吧。也顯得我們的誠意。”


  ??徐氏本來想說等到張家父母回來了再說,見老太爺開口了,也不好反對。


  ??這個“我們”顯然也把北辰街吳家包含在裏麵了。


  ??這,這真的是很有誠意呀。


  ??看來吳少爺是真的喜歡自家妹妹。


  ??這是要親自去向老爹提親呀呢。


  ??張伯賢如果再猶豫那就不識抬舉了,連忙說道:“那好,明天八點在西城門口等。我陪著吳少爺一起回去。”


  ??吳希澤:“張大哥,我一定準時到。還有,不要叫我吳少爺,叫我希澤吧。”


  ??“哦,好,吳……希澤。”


  ??幾人告辭離開。


  ??吳希澤把吳老太爺送回家。


  ??“阿公,謝謝您。”


  ??“嗬嗬,這八字才剛剛一撇,能不能成還難說哦。”


  ??“也多謝阿公給我機會。”


  ??“嗬嗬,你以為阿公不知道你想的啥,不就是想跟素芳多接觸嗎?現在的年輕人都時興自由戀愛,嗬嗬,阿公懂的。希澤呀,機會給你了,你自己好好把握。


  ??”


  ??“嗯。”


  ??吳希澤點點頭。


  ??通過之前跟四妹的接觸,她對自己並沒有反感。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吳希澤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贏得四妹的芳心,而不是依靠阿公的威信和吳家的家世。


  ??——————


  ??—————


  ??話說一早張素芳和王淑儀他們就在西城門碰頭結伴而行去廣德寺上香。


  ??廣德寺在城西的臥龍山腳下,離城還有十幾裏路。


  ??席氏和大嫂帶著孩子坐滑杆。


  ??席氏是因為腳的原因走不得遠路。


  ??而大嫂是因為拖著兩個孩子。


  ??張素芳和王淑儀她們覺得兩個年紀輕輕的坐滑杆不太好,又不是七老八十,所以她們兩個就跟在抬滑杆的後麵,一路說說笑笑看看沿途風景,到也不覺得累。


  ??一路上看到敲鑼打鼓背包拿傘的香客排著隊,絡繹不絕地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廣德寺香火鼎盛,是因為它悠久的曆史和在川中的地位。


  ??它不僅是曾經的皇家禪院還主領川黔幾十座廟宇。


  ??唐朝的時候,一代高僧克幽禪師來這裏主持,把寺廟進行了擴建。


  ??說起這克幽禪師也大有來頭。


  ??廣德寺曆久不衰,屢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禪師的德行外,還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孫子、唐玄宗的侄子。


  ??他的父親入蜀地為官,擔任寧州治下的長江縣令,他跟著入蜀地。


  ??他幼年苦讀經史,立誌進入仕途。不意體弱多病,常被惡疾纏身,為了解脫痛苦,決意出家修行。病情稍好,即到成都淨居寺,拜謁無相大師金和尚,請求皈依佛門。金和尚為禪宗八代高僧,世稱“東海大師”,察其意誠,求佛意誌堅定,言語相投,樂意收為門徒,取名“無住”,隨即為他剃度,受了“具足戒”,並口授釋家修行心要促其禪悟。時年25歲。無相為了讓他虔心深造,派他到彭縣白鹿山結廬居住,使其清心寡欲,凝神靜悟。他潛心禮佛,養性修真,十年麵壁,禪定大進,終成一代高僧,後派他到廣德寺主持。


  ??也許正是因為克幽與李氏家族的血緣關係,才有如此雄厚的財力物力大修廣德寺。


  ??從山麓至山頂,依山建寺,中軸線上有殿宇七重,東西配殿獨自成院,大小殿閣塔坊共有25座,以大雄寶殿為軸心,呈三列縱向分布,從山麓至山頂,共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處。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哼哈殿、聖旨坊、碑亭、天王殿(兜率天)、大雄寶殿、佛頂閣等依次排列,層層疊起;東有千佛樓、燃燈殿、百子殿;西有地藏殿、觀音殿、念佛堂、善濟塔、玉佛殿等。這些殿舍各抱地勢,主次分明,對稱有序,鬥拱華麗,翼角出翹,脊飾雄壯,肅穆壯觀。


  ??克幽禪師也曾經兩度被引入宮講經說法,被封為護國禪師,唐代宗賜名“克幽”,並賜予紫衣袈裟。


  ??由於克幽禪師是皇室嫡親,曆朝曆代的欽差到該寺宣讀聖旨時,都親自進入寺廟內。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聖旨時,都要出廟門十裏。廣德寺接旨卻在廟中,可見位尊之極。


  ??至今廟裏還矗立著高大的聖旨坊。


  ??關於廣德寺的種種傳說,張素芳和王淑儀也聽過不少。可依舊覺得它神秘莫測。


  ??以前她們也跟著家裏人來過。


  ??今次又和以往不同。


  ??下次結伴同行又不知道要等到多久。


  ??何況又少了一個愛熱鬧的吳敏。


  ??張素芳和王淑儀跟著隊伍來到了寺外的風雨廊橋——圓覺橋。


  ??抬滑杆的在這裏停了下來。


  ??進寺廟先得過圓覺橋。


  ??臥龍湖的水從橋下潺潺流過。


  ??圓覺橋是一座風雨廊橋,上麵蓋著瓦,可以遮風避雨。


  ??橋頭掛著一塊匾額,上麵是圓覺橋三個鎏金大字。


  ??橋麵由青石鋪成,很寬,足夠兩輛馬車並排通過。


  ??橋的兩側各有四根圓柱,每兩根圓柱之間有供行人休憩的木椅。


  ??據說當初建寺的時候,克幽禪師特地把這座橋修成廊橋,就是為了給行人和附近山中的村民遮風避雨。


  ??橋夠寬,馬車雖然可以駛過圓覺橋。


  ??但是卻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無論是誰都是在橋這邊就下車下轎下馬,然後走過去,就連來傳旨的欽差大人也是如此。


  ??皇家禪林可不是浪得虛名。


  ??早先這座橋並沒有名字,後來皇家敕克幽禪師為“圓覺慧應慈感大師。”


  ??寧州百姓也感念克幽禪師之功德,請封此橋為圓覺橋。皇家家恩準,並親自提了三個字。


  ??試想,橋是克幽禪師的名,字是皇家所提,誰還敢不在此下馬下轎。


  ??橋頭的廣場上人山人海,除了來上香的,還有不少商販擺攤。


  ??賣香蠟紙錢的,賣針線玩具的,賣吃的喝的,還有賣打藥的跑灘匠和跑江湖的雜耍藝人,都從四麵八方來趕廟會,


  ??聚在橋頭的人也越來越多,熱鬧非凡。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