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眾人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眾人
清微宗之所以能在正道十二宗中脫穎而出,成為能與正一宗分庭抗禮的後起之秀,在於老宗主李道虛重規矩,以法治宗門,訂立各種宗規,使得清微宗在眾多江湖宗門中如鶴立雞群,襯得其他宗門好似草台班子一般,遠不如清微宗這般分工嚴明,便如官軍與草寇的區別,所以清微宗被江湖中人稱作「小朝廷」。
不過《左傳》有言:君以此興,必以此亡。清微宗被稱為「小朝廷」,自然也沾染了許多官府習氣,人人功利,人人爭權,人人在規矩的範圍之內輾轉騰挪,規矩也成了雙方相互攻訐的利器,繼而發展到將黨爭置於宗門之上,此即為最大的弊病,就如當今朝廷的帝后兩黨相爭。
如今的清微宗相較於如今的朝廷,唯一的優勢在於有一個可以鎮壓全局的老宗主李道虛,只要李道虛在世一天,清微宗就不至於完全失控。不過這也是治標不治本,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世上沒有真正可以長生之人,就算是所謂的長生境界,最終也是要立地飛升。如果老宗主李道虛不在了,那麼清微宗的局勢就會立刻惡化,所有被掩蓋的弊病都會爆發出來,僅憑李元嬰一人,是絕對無法整合宗內,就算能勉強整合,也必然元氣大傷,兩黨之爭會將整個清微宗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
這便是李玄都所說的衰亡之勢初顯。
這個道理,說深不深,說淺不淺,能看出的絕不止李玄都一人,可有資格、有勇氣去對老宗主當面直言的,唯有李玄都一人而已。
李玄都並非一味講究仁義,要讓清微宗拱手讓出正道盟主的位置,而是如今的清微宗沒有徹底壓倒正一宗的實力,正一宗也沒有完全壓倒清微宗的實力,在有外敵的情形下,雙方聯手抗擊外敵是最好的選擇,若是繼續內鬥下去,清微宗有可能登頂江湖,也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可就算是登頂江湖,當年的皂閣宗又如何?盛極而衰乃是千古不變之理。李玄都的想法不能說全對,但卻是最為穩妥的辦法。接下來便應是休養生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李道虛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李道虛並不認為清微宗弱於正一宗,而且李道虛也不滿足於此,他想要在離世之前,登頂江湖,所以李玄都的這番說辭,無疑是與他的理念背道而馳,不被接受也在情理之中。至於其他人,自然要迎合老宗主的野心,這也就是李玄都為何說「師尊誤舉,諸弟子誤順,無一人為師尊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風,陳善閉邪之義,邈無聞矣;諛之甚也。然愧心餒氣,退有後言,以從師尊;昧沒本心,以歌頌師尊,欺瞞之罪何如。」
三十六位堂主哪個不是人傑,許多道理根本無須贅言,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只是明白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也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聽到李玄都這個反問,大多數堂主都微微低頭,不是心虛,而是這樣可以掩飾自己的反應和神態,只是坐在最前面的幾位堂主以及張海石、谷玉笙、秦素幾人卻是躲不開,只能一個個板起面孔,嚴肅以待。
李如師沉聲道:「休要顧左右而言他,副宗主問的是,是否有旁人指使,你卻反問我們是否疑你,難道今天是你審我們不成?」
李玄都搖了搖頭:「李堂主這話,我聽不明白。」
李如師一拍扶手:「有什麼不明白?」你說你是對老宗主諫言,老宗主有何錯處?你又有什麼資格指責老宗主?居然敢對老宗主胡言亂語,出言不遜,放眼整個江湖,有你這樣的弟子嗎?」
「李堂主的話我聽明白了。」李玄都笑了笑。
張海石一直冷眼瞧著李如師和李如意的對話,這時察覺到李玄都的用意,多年的師兄弟默契,讓張海石立刻接言道:「李玄都。」
李玄都立刻道:「在。」
張海石問道:「你何故發笑?」
李玄都道:「我笑李堂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放肆!」李如師立時被激怒了:「你這等辱罵師父之人也敢自視為君子?」
李玄都淡然道:「我當然不是君子,可李堂主卻是實實在在的小人。自從天寶二年之後,我便沒有資格參與清微宗的內政,本也不想再去參與,只是聖人言:『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天寶二年的『四六之爭』我們敗了,雖然我們仍舊能與正一宗分庭抗禮,但不過是自保罷了。如今老宗主決意復仇,非要壓倒正一宗不可,李堂主你捫心自問,我們真能勝過正一宗嗎?若是貿然開戰,戰敗又當如何?平日里老宗主一意玄修,不見諸位堂主,能夠常常見到老宗主的只有李堂主一人,李堂主可曾勸過老宗主半分?」
原本低著頭的眾多堂主紛紛抬頭望向李玄都。
李如師臉上掛不住了,豁然起身:「你這是危言聳聽,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們清微宗哪裡不如正一宗了?」
李玄都拔高了嗓音道:「都說『四六之爭』,那麼李宗主知不知道,神霄宗的宗主已經向正一宗宗主顏飛卿投誠,此事乃是我在荊州江陵府的風雷派親眼所見。」
此言一出,滿堂寂靜。
所謂「四六之爭」,「四」是指清微宗、東華宗、妙真宗、神霄宗,若是神霄宗倒向正一宗,對於清微宗無疑是莫大損失。
一直半閉著眼的司徒玄略猛地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道精光。
此事在他那裡也有報備,如今的神霄宗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是偏向正一宗,一派偏向清微宗,雙方僵持不下。此事屬於機密,只有寥寥幾人知曉,卻是沒想到李玄都也知曉此事。
李如師顯然不知此事,猛地愣住。
若是此事為真,對於他們來說,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順從老宗主是一回事,去送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玄都接著說道:「太平宗和靜禪宗封山閉寺,正道十二宗只剩十個宗門,若是神霄宗也倒向正一宗,那便是『三七之爭』。還有一點,諸位堂主也不要忘了,天寶二年的時候,蜀州還未失陷,如今已是天寶七載,蜀州早已落入西北五宗之手,妙真宗居於蜀州,除了自保之外,還有幾分餘力,也值得商榷。如此一來,便是『二七之爭』。以清微宗和東華宗兩宗之力,自保固然無虞,以清微宗之氣盛對上正一宗之老朽,小勝正一宗也不是不能,可想要徹底壓死正一宗,那就不是一戰可定,拼的是兩宗底蘊,拼的是兩宗人心,此乃曠日持久之戰,到那時候,我們清微宗還敵得過正一宗嗎?」
李玄都環視一周,聲若洪鐘道:「我就問諸位,敵得過嗎?若是敵得過,我甘願領罪。若是敵不過,那我給老宗主諫言,又何錯之有?諸位不言,我獨言之,罪乎?」
無人能回李玄都之話,也無人敢打這個包票。
李玄都高聲道:「太上道祖有言:『聖人無恆心,以萬民之心為心。』我們清微宗的普通弟子,與正一宗並無深仇大恨,不為報仇,不為雪恥,僅僅是為了稱雄於江湖,是否願意拼上身家性命為宗門而死?」
李玄都不給滿堂堂主喘息的時間,緊接著說道:「不說那些普通弟子,就說今日在座的諸位堂主,以及沒來的七十二島主,又有幾人願意為清微宗捨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