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趙奕:核聚變是可控的!
針對反重力神秘裝置問題,M國特別組織召開了內部學術討論會。
會議邀請了斯坦福大學的反重力專家、超導反重力理論的發表人李寧及同事,以及從事超導研究、電磁能等領域的學者,參與會議的有上百人。
因為是內部討論會,並沒有媒體記者進行報道。
但是會議中的一些細節,還是被透露出來,參與會議的人統一認為,曝光的神秘反重力裝置,含有某種未被發現、最前沿的技術手段,而他們還未掌握該技術手段的理論原理。
他們連理論原理都不知道,自然無法研究相關的技術,也就根本談不上競爭。
反重力只是一項研究,之前並不被重視,而神秘反重力裝置的曝光,卻讓所有人知道,反重力肯定會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方向。
現在他們已經落後了,甚至無法找到前進的方向。
像是其他的領域,比如核動力相關的研究,他們一直都是處在國際最前沿,但其他國家也知道理論原理,並不是不能研究,只是技術跟不上而已,技術是可以慢慢積累的,只要去努力肯定會有進步。
兩者是不同的。
另外,反重力的邏輯超出正常想象,也許會牽扯到其他層面的理論。
「這可能會是一個全新的體系,甚至是全新的物理邏輯。」
「不管是從任何角度去考慮,我們都必須加以重視!」
「首先必須要明確,具體的研發方向,那個裝置的核心動力的原理是什麼!」
好多發表講話的人,都持有相同的觀點,就是對神秘反重力裝置,絕對的重視起來。
會議討論沒有結果。
因為沒有人知道神秘的裝置,應用的具體是什麼技術,甚至連是否是反重力技術,都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
學者們的討論存在兩個方向地分歧,至於是否是反重力,意見是非常統一的,但具體到反重力的類型,是超導反重力,還是其他反重力,爭論就比較多了。
這不是能討論出結果的問題。
會議還是有作用的。
等會議結束以後,他們再次舉辦了針對性會議,參與會議的都是各科研機構的負責人,或是研發相關高新技術的科技公司領頭人,一起針對神秘反重力裝置進行研發討論,最終促使有能力參與的研發的,都要投入一定的經費進行相關的研究。
其實不用特別去建議和督促,不管是研究機構,還是相關的科技公司,都會對反重力感興趣,新的科技就代表著新的方向,反重力的應用會非常廣泛,已經有了成功的先例,他們肯定會加大研發投入。
各個有影響力的人物,都做出了另一番表態,「最前沿的科技理論,應該共享給全世界!」
「理論是屬於世界的,技術是屬於全人類的。任何一項新的理論、技術,都應該公布出來,讓全人類共同參與研發,而不是秘密的做研究。」
「科技發展促使人類進步,應該著眼於國際、地球乃至宇宙。反重力技術不是任何人獨有的,我建議讓更多人參與研究,才能有更快的進步!」
「反重力代表著未來,關係到人類征服宇宙的開端,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而不是限制在地球……」
「……」
輿論上變了個樣子。
好多有影響力的人物,似乎都變成了著眼於宇宙的『偉大』的人,他們還同時採用了其他手段,來製造輿論、給予壓力,或者嘗試著了解相關信息。
等等。
這些都是常規操作了。
國內的應對也非常的嚴謹,輿論宣傳上抨擊國外的滑稽說法,內部研發則採用了最高級別的保密措施,參與研發的所有人員,包括最底層的技術員,都不能和外界有任何聯繫。
反重力相關的研究,都被層層的保護起來,區域內還特別建立了屏蔽信號裝置。
另外,針對參與研究的核心人員,也都有專門的保護。
張祁燦、黃鐘等人,都配備了貼身警衛,連他們的家人,都受到了嚴密的保護。
趙奕是最核心的保護對象。
在進行相關會議的時候,甚至有人建議讓他去首都中心區域居住,或者乾脆直接去軍隊里,或者是住在地下的防空洞里。
這當然不現實。
趙奕的工作還是很忙的,他要關注理論的整理工作,後來乾脆把基礎的講解,交給了張祁燦、黃鐘等人,他則是重點講解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列式。
在反重力的理論研究上,已經算是告一段落。
有了光子和空間的十三組,足可以支持空中堡壘的研發,甚至可以輻射應用到其他領域。
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是空中堡壘的動力問題。
空中堡壘是非常需要動力支持的,戰略意義角度去考慮,核動力可以說就是唯一的選擇,但是核能研究組的工作,進展並不怎麼順利,有關反重力的核動力裝置,依舊處在設計、論證階段。
高層對此也非常關心,因為反重力的技術理論沒問題,動力問題就成了唯一的難關。
動力,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高層的內部會議甚至還討論過,用反重力的基礎研究,去和E國交換核動力技術,但後來仔細一想就放棄了。
因為,E國沒有完善的艦艇核動力技術。
E國的核動力技術,幾十年來都沒有發展,他們所使用的核動力航母,採用是核潛艇反應堆技術。
E國研製核潛艇用核反應堆的過程中,一直採用「破冰船探路」的模式,先研製新一代的核動力破冰船反應堆,然後再從破冰船反應堆基礎上,衍生出成熟的潛艇反應堆。
這樣會讓核潛艇反應堆技術成熟變得可靠,安全性就相對較高,當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破冰船反應堆完全淪為了潛艇堆的驗證堆,當需要研製水面艦艇的時候,迫於已有的反應堆技術難度和時間限制,只能選擇在潛艇核反應堆技術的基礎上,研製相關的改進型號,結果就導致功率跟不上,只能被迫加上了燃油鍋爐,進行動力的補充,才能保證艦艇的高航速。
E國的基夫級號巡洋艦就是個例子,基夫級號是少見的採用核-蒸聯合動力的艦艇,歸根結底是由於核反應堆的功率不足。
M國是唯一擁有成熟艦艇核反應堆技術的國家。
他們最新製造的大型航母,只需要兩個反應堆,就能保證高速航行,而且能一直應用幾十年。
這才是空中堡壘需要的核反應堆技術。
因為核動力研究非常重要,成為了限制空中堡壘的致命缺陷,所有人都非常的重視。
這天趙奕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同行的還有高層的領導。
他們觀看了核動力裝置相關研發的各個小組的工作,過程中也聽了幾個核心負責人的講解。
趙奕來過幾次核能研究所,也對相關技術有過了解。
這次不同的是,牽扯到了反重力核反應研究,核能研究所內部,還針對核動力裝置設計,分成了好幾個小組,進行各部件的研發工作。
陳澤書院士是主要負責人,他介紹起了設計的核反應堆,他們研究的依舊是常規的壓水堆。
但是,陳澤書說道,「我並不看好常規核動力裝置的研發,這是經過詳細論證得出的結論。如果我們要做研究,就一定要應用到反重力裝置的空間罩作為隔離層。」
「但即便是應用到反重力裝置的空間罩,核裂變反應堆也是不適合的,除非是應用核聚變的反應堆。」
最後一句說的有些玩笑意思。
所有人都期待實現可控核聚變,但相關的研究要突破的技術難關太多,高層和反重力團隊,都認為像是航母一樣的核動力裝置,是目前解決動力的最佳選擇。
趙奕思考著說道,「因為……安全性?」
「對!」
陳澤書說道,「國際上,只有E國製造過核動力飛行器,但後來證明是失敗的,飛行器無法保證絕對安全,只要出現一絲泄露,就會成為致命問題。」
「這不是對機組人員,對天空、環境也是巨大的威脅。」
「雖然空中堡壘能建造的更大,內部更能保證安全,但如果出現了安全問題,就會形成巨大的風險。」
「哪怕是有空間罩的保護,而且空間罩是穩定的,參與戰鬥也會出現問題。物理性的傷害,同樣可能會損壞核動力裝置。」
「另外,核動力飛行器,和核動力艦艇不一樣,因為無法使用壓水堆,技術難度會變得更高,我們甚至沒有可供參考的成熟技術,一切都是空白。」
「所以針對空中堡壘的動力,我認為最佳選擇是核聚變裝置……」
他說著再次笑了。
可控核聚變是個只能想想的技術,暫時根本不可能實現。
他繼續道,「要麼就依舊用常規的發動力、發電機、推進器,也能讓空中堡壘像是飛機一樣可升可降,靈活性就了保證。」
陳澤書的看法引起了一行人思考。
在空中堡壘的研發上,所有人下意識都覺得,應該採用核動力來解決,因為空中堡壘是要浮在空中,主要是依靠反重力效果,而不像是飛機一樣,利用機翼保證飛行,高速飛行就可以採用渦輪發動機。
空中堡壘肯定不能像是飛機一樣,一直保持高速的飛行,核動力似乎就是最佳選擇。
但是,如果不需要長時間浮在空中,只是像是常規戰鬥機一樣,執行任務的時候起降飛行,核動力似乎也是沒有必要的。
當然。
這肯定是次一級的選擇。
高層領導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問向了趙奕,「你覺得呢?趙院士?或許不需要設計出,長期懸浮在空中的堡壘,只需要……」
「不!」
趙奕肯定道,「如果只是執行任務時起飛,就根本沒有必要建造空中堡壘,可以研究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地面武器,做防禦就足夠了。」
「……也對。」
高層領導和陳澤書一起點頭。
空中堡壘不能長期浮在空中,就像是航母長期不下水,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果是採用常規動力,想要一直浮在空中,耗費的能源極為可怕,總是用運輸機去運燃燒,就成了個耗經費的雞肋,根本是不實用的。
趙奕思考著問道,「那麼,陳院士,核聚變裝置的研究,有什麼技術難題嗎?」
他繼續說道,「空間阻隔區域,以空間罩當做隔離層,控制難度會縮小很多吧?」
陳澤書點頭道,「我們做過一次實驗,空間阻隔區域內,但是點火難度變的很高,我們只是成功完成了點火,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反應並沒有正常發生。」
「我很確定是完成了點火!」他強調了一句,有些無奈的搖頭,「我們推測,空間阻隔區域,能有效的控制核聚變,但也限制了反應發生。」
「理論上,空間罩隔絕能量傳導的特點,能成為核聚變裝置最好的隔離裝置。但是核聚變反應的控制,依舊是個難關,現有的理論來說,只能採用磁力控制方式,但是很不現實。」
他指的是投入的經費。
想要建造磁力控制核聚變的裝置,需要非常龐大的經費,核能研究所有一台簡單的試驗機,也耗費了幾個億的投入,卻連一點收穫都沒有,實驗過程可以說漏洞百出。
國際上都認為,建造完善的核聚變磁力控制裝置,需要耗費的資金是以千億來計算的。
這還只是理論數據。
因為核聚變牽扯到很多其他難關,單獨建造一個磁力控制裝置,並不能完成核聚變反應堆,甚至說很大可能會做無用功,建造好以後依舊只能當個試驗品,成本就實在太高了。
趙奕皺住了眉頭,抓住了話里的關鍵,「陳院士,你們上次實驗完成了點火,但反應沒發生?」
「對!」
陳澤書還以為趙奕不相信,馬上道,「參與的人都可以證明。」
趙奕道,「陳院士,我不是懷疑你,而是覺得,這才是正常情況。」
「正常情況?」陳澤書很不理解。
「是正常情況。我的理論推測出空間阻隔對粒子速度有影響,在空間阻隔區域內,帶質量的粒子的最大速度會受到限制,這種限制會隨著空間阻隔的效果增強而增強,但不是呈正比,最高能限制兩倍以上。」
「比如,某種溫度下,帶質量粒子的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那麼空間阻隔影響下,最高速度就只有二十分之一。」
「如果帶質量粒子的速度超過了限制,就會受到影響而減速。」
「換句話說,空間阻隔效果的變化,直接能影響到核聚變反應速度。如果效果突然增強,就會核聚變反應速度變慢,而固定的空間阻隔效果下,核聚變反應的強度是存在上限的。」
趙奕很認真的說道,「當然了,我對核聚變反應了解的不多,只能說個大概情況,具體上限是什麼,還是需要實驗來驗證,但我認為,空間阻隔區域下,核聚變是可控的!」